如果彻底放开生育,我国的人口会增长吗,你还会生吗?

狂奔的蜗牛150454560


我决定了 ,打掉意外而来的二胎。我今年42,老人已经需要我照顾。如果生下他,我六十岁时,孩子才17。老人在这期间肯定需要我的照顾,而孩子也未成年。当那时候老大的孩子需要我帮忙照顾,老人病卧在榻,而二孩还没有成年。我即使被扯成碎片也无法顾及到啊! 父母养我,而我却不能尽孝;孩子需要我,我却顾大就不能顾小;一旦自己劳累生病,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不是我不想生,实在是生不起啊!对不起,宝贝。妈妈实在无能为力啊[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hailing20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一下中国人口会增长吗?实际上,尽管人们现在很担心中国进入老龄社会、生育率下降、代际生育不足等问题,但中国人口目前是处于自然增长过程中。按照最新的2017年统计公报,到2017年底为止,全国大陆的总人口超过了13.9亿人,比2016年底增加了737万人。其中,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死亡率为7.11‰。所以,即便现在没有彻底放开生育,在眼下的几年内,我国人口还是会增长的。

但是,问题在于出生率一路走低,很快(有估计为2030年,还有估计认为2025年)就开始进入到中国人口净下降。这个过程一旦开始,那人口就很难增长了。现在彻底放开生育,恐怕已经难以扭转这个趋势。其依据除了我们普遍感受到的自己和周围人很低的生育意愿外,一个比较实在的证据是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后出生率攀升,但到了2017年迅速降回常态,也就是说二胎的政策效果只持续了一年。

当时(今年两会机构调整前)的卫计委官员的辩解称,放开二胎政策有效果呀,你看虽然总体生育率没有提高(从2016年又降回原来的水平),但在新生儿中,二胎的比例大幅提升,我记得是40%多。这个辩解很愚蠢,其蕴含的问题则很严重。在新生儿总出生率没有太大变化(比2016年之前)的情况下,二胎比例大幅上升,这说明其实生一胎的比例和意愿(或者至少是生育年龄大幅延迟)都降低了。这说明,人们的低生育意愿已经形成,且已经主要不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将来中国人口增加,这恐怕是不现实的。

最后说下我个人情况。我43岁这年在美国要了老二,老二明年回国上户口时算是赶上了二胎政策。不过再生肯定不可能了。这个年龄加上事业转型(从记者转型为学者)有很大压力,每年政府给我补几万元恐怕也不会生了。从我个人情况看国家,就可以推算总体生育意愿的下降了。


科学时评


二胎政策第二年了,新生人口仍处于一个下降的状况。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即使彻底放开生育,人口短时间内仍不会出现爆炸性增长。

数据显示:全国出生人口减少63万,10省市出生率不增反降。

另外一方面:育龄妇女数量逐年减少

出生人口减少很大部分原因是,中国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减少。根据全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当年的育龄妇女(指年龄在15-49岁的女性)约3.8亿人,2011年育龄妇女人数达到高峰,达到约3.82亿人,随后进入持续下降通道。2017年,育龄妇女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400万人左右。其中,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按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到2018年,全国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46亿人,这一数据较2017年降低约70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一孩生育数量明显不敌二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二孩出生人数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162万。2016年一孩出生人数占比54.5%,2017年则以二孩为主,二孩出生人数占比高达51.2%。

育龄妇女生育时间延长,直接影响了一孩的出生数量。全面放开二胎,这两年二胎生育需求集中释放,未来,二孩的出生数量或减少。


中商情报网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受邀回答这个问题很高兴。据我判断和周围接触人的反映看,即便现在彻底放开生育,中国人口也不会有较大增长,下降趋势将不可逆转。

我这个年龄倒是愿意生,因为我是60年代初的,可惜妻子也没有了生育能力,如果二孩政策提前十年放开,不用说我肯定生了。因为这一代人既有传统思想,也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现在年轻人这种精神远远不如六、七十年代的人了。

现在说说正题,为何说即便全面放开,人口也不会增长?主要原因是养育成本太大,一个孩子出生至大学毕业至成家立业,父母亲的经济支出及精神付出巨大,从经济角度看,没有100万元是不可能将一个小孩抚养成人的。可见,多一个小孩就多一份负担,这让现在年轻的夫妻难堪重负。我身边的年轻女同事,大部分都不愿生意二孩;我女儿也不肯生育二孩,在我许以生二老我全部负担的承诺下,才生了二孩,但现在很不高兴,时常抱怨压力山大。

而且,现在年轻夫妇压力确实不小,主要是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医疗成功、高养老成本这“四座大山”将不少家庭逼向了债务的极限,而如果多生一个小孩,假如是男孩将来在一二线城市购买一套房子少则一百多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很多家庭是拿不出钱的。想到这些地方让不少年轻夫妇望生育畏惧。

而且,现在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和倾斜,贫富差距在拉大,大部分人只能过上温饱水平,多生育成了一种奢望和有钱的游戏,没有钱是万万不能多生的。

这就是放开二孩后只有2016年新出口人口有所上升,2017年就出现下降颓势的原因,而且往后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和不可逆转,政府在这方面应做到未雨绸缪,及早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多出台全面鼓励生育政策,看看能否激起民众的生育意愿。


财经深思


都是些闲吃萝卜瞎操心的砖家 在忽悠老百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来都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人口,也没有达到过现在这么发达吧。人口数量下降点又有什么影响啊!况且现在的人口也是在增长啊,只不过增长幅度小而已。所以真弄不懂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在瞎担心什么啊!真是杞人忧天!


cgq147331044


最近一波多胎政策炒作只是封建生育观的回潮,不仅脱离现实,也不会被新一代青年所接受,注定成为笑柄。

一个国家的实力等于生产率乘以人口。封建时代生产率增长缓慢,从公元零年到工业革命前只增长了百分之几十。所以在每代人看来,他爷爷时代什么样,他孙子时代就是那个样。

在生产率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国家扩张势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人口。所以中世纪各大信仰体系都鼓励生育,各个国家都制定政策鼓励生孩子。这方面以儒家为甚,并且也最成功,让中国积累出世界最多的人口。

但是工业革命后,这个公式里的被乘数,也就是生产率开始突飞猛进。一代人之间不要说翻倍,翻几番也是可能的。所以乘数也就是人口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完全不重要。四亿人的大清被不到一千万人的英国多次吊打就是证明。最惨的时候,中国GDP总量不如捷克斯洛伐克。

那时候,人口完全成为社会发展的包袱。计划生育政策也就是在吸取这个惨痛教训下才提出的。从那以后,中国强行扭转封建生育观,从重人口变为重人才,用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一胎政策坚持的这些年,也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份。一两代中国父母从抚育多子女的负担里解放出来,把精力投入社会建设中。这个过程当然有强制性,但是百年前男人剪辫子,女人放小脚也有很多人是被迫的,这是社会进步的成本。

现在所谓供养危机完全是忽视科技进步的伪问题。以我个人为例,我1990年大学毕业,当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44美元。明年我儿子大学毕业,人均达到一万美元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虽然只有一个儿子,按1990年标准等于养了三十个。即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至少相当于养了十个儿子给社会生产财富。如果等到他的孩子大学毕业,中国生产率比今天再增加哪怕五倍,我们为什么要担心人少会导致供养危机呢?

提出这个概念的人不仅都是小农经济头脑,而且往往以日本为教训。其实真正的情况是日本生产率已经多年不增加。1990年日本人均两万五美元,一个日本人顶八十个中国人!明年他们的人均肯定到不了四万美元,只相当于四个中国人。到我孙辈长大时,两国生产率几乎能持平,日本国力只相当于中国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如果过去三十年里面,日本哪怕只有中国十分之一的增长,他们也不在乎孩子少。

如果几十年后中华儿女能够凭先进技术占领海洋,控制太空,在超过一半科技领域领先世界。那时候其他哪个民族多生点孩子,根本不算什么威胁。而要做到这一点靠的不是人口,是人才。


科技文化郑军


我都不知道我们国家现在起码14亿人口,一天到晚的叫人口少了,美国的人口才3.25亿人口,土地面积与我们差不多,真不知道有些专家学者是干什么吃的,人口还是顺其自然吧,把主要精力用在发展国家的各方面的实力、努力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上面,有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红叶A


如果放开生育,其他保障措施不能同时到位的话,人口不会上升。前几年里,想生的都已经生了,虽说实行计划生育,但没有阻挡住想生孩子的人,看看罚款就知道。

现在计生已经过时,有些话可以说了,计生其实是时松时紧的,松的时候是给你生的机会,紧的时候是收你的罚款,真要不让你生,你真没办法生,罚款也就没了。

所以,有生育意愿的人并不多,年轻人生育观更超前,如果不是父母督促,二胎的生育意愿还会更低。

多子多负担,上哪里求多福去?这是被现实生活证明了的,孩子越多,越没人养老,都等、靠,还不如一个孩子好,只要有钱,没孩子一样安度晚年,丁克家庭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提高生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让人打消顾虑,生的起,养得起,现在看来,这些暂时还不会实现,有些人还坚信计划生育必须搞下去,观念的转变还需一定时日。


曲阜星


不会,年轻人和老人或许会不理解,但是结婚有孩子的过来人绝大部分应该都不会要那么多孩子的。要么一个孩子,要么两个孩子做个伴。高房价,高教育,高医疗。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小小老百姓。县城的房价已经涨到4000往上,公立的学校得给老师送礼请客上他们的补习班,私立学校一学期都是五千起。还不算别的特长班。。。。。。


战大圣等你来


中国人口不要再增长了。政府要解决的是收入能不能增长,就业能不能增长。

经济不增长,年轻人失业,生多少孩子也解决不了老龄化。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没有老龄化问题?因为经济增长都被新增加人口吃掉了。经济规模在扩大,人均经济没有提高。他们解决低收入的方法是增加人口。以为孩子长大后挣钱的人多了,家庭收入就增加了。可是如果收入水平低,连自己都养不活,哪有多余的钱用于家庭建设支出?

另一个原因是人口数量转变成经济产出必须要有投资。生产是人和生产工具的结合。如果人增加了资本不增加,同样是没有产出的,人就会失业。生产除了人和资本,还要有劳动对象,生产原料和资源。没有土地和水,光有工人和机器也不能生产。要让人变成工人,还要经过教育。没有文化的人当不了现代的技术工人。

所以从生出孩子到提供养老金去供养老人,需要社会投入巨大的资源。如果没有工作,别说年轻人养老,老人别养年轻人就烧高香了。政府要做的是如何把目前低收入的农民工培养成高收入的技术工人,具有高素质的第三产业服务人员。把他们的工资收入提高了,就能缓解养老金危机。

让经济发展的实惠落到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缩小社会分配差距,降低贫富分化程度,才是根本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发达国家虽然老龄化,但是没有出现社会问题。原因之一就是贫富差距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