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真的曾擁有航空母艦嗎?它的結局又是如何?

xuweinan2233


奉系軍閥張作霖的確擁有過類似航空母艦的準航母,而且不止一艘,就是東北海軍的飛機母艦“鎮海”和“華甲”。兩艘軍艦最後的結局不僅相同。

奉系軍閥張作霖麾下,原本只有一支以哈爾濱為司令部的東北江防艦隊,並沒有海軍部隊。第一次直奉大戰奉系失敗後,張作霖乘火車退回東北,途經山海關一帶時,遭到了薩鎮冰率領的親直係軍閥的海軍艦隊炮擊,張作霖從此感受到了海軍的價值,為了報一箭之仇,委託東北江防艦隊司令沈鴻烈在白山黑水間籌建東北海軍。

東北海軍建設初期,剛好趕上了列強對華武器禁運,奉系有錢也買不到軍艦,再加上自身又沒有造船廠等設施,於是沈鴻烈想出了一招擦邊球的解決辦法,即購買大型的民船改造為軍艦。考慮到民船再怎麼折騰也肯定趕不上原生的軍艦,沈鴻烈又想出了改造飛機母艦的招數,試圖以非常規、不對稱的打法來對抗當時直係軍閥控制的中國海軍。

先後被東北海軍改成飛機母艦的軍艦有兩艘,其歷史和結局情況如下:

“鎮海”

排水量:2708噸

尺度:81.25米×11.39米×5.98米(全長、寬、最大吃水)

航速:12節

武備: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2,75mm炮×4,史萊克FBA-17/19水上飛機×3

(“鎮海”號水上飛機母艦側視圖)

“鎮海”艦的前身是德國北德意志-勞埃德公司的商船“馬尼拉”(Manila),1921年被山東航運商政記輪船公司購入,更名為“祥利”號,1923年6月被東北海軍轉購,改名“鎮海”,初期作為炮艦和練習艦使用,後來改造為飛機母艦,最多可以搭載3架法國造史萊克水上飛機。

“鎮海”改為水上飛機母艦後,曾在北伐戰爭時代多次南下奔襲,對上海、海州(連雲港)等地實施空襲,以策應孫傳芳五省聯軍。

1930年東北易幟後、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鎮海”隨東北海軍主力軍艦退至山東青島,青島棄守前夕,被自沉在青島大港堵塞航道。


“華甲”

排水量:8160噸

尺度:127.1米×16米×8.68米(全長、寬、吃水)

航速:12節

武備:75mm阿炮×1,“史萊克”FBA-17/19水上飛機×8

(東北海軍時代的“華甲”號)

“華甲”原本是奧匈帝國商船“中國”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對德國、奧匈宣戰後,被中國海軍俘虜、沒收,編入中國海軍,更名“華甲”,後輾轉編入渤海艦隊,作為運輸艦。奉系軍閥勢力侵入山東後,渤海艦隊被拉攏,乃至和東北海軍合併,“華甲”從此成為東北海軍軍艦,被改造為飛機母艦,最多可以搭載8架史萊克水上飛機。

東北易幟後,東北海軍將“華甲”出租給山東航運商政記輪船公司,更名“中華”號,作為商船投入大連至香港航線運營,日本全面侵華後,被日本軍隊徵用為運輸船,更名“榆林丸”,太平洋戰爭期間主要在南洋執行軍運任務,1945年1月21日在臺灣高雄港被美軍戰機炸沉。


海研會


張作霖擁有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水上飛機母艦,和航母還是有些區別,寬鬆點的話也能算。

張作霖命沈鴻烈籌辦東北海軍的時候,由於當時恰逢列強對中國實施軍火禁運,無法從國外購買軍艦。沈鴻烈於是將主意打到了商船身上。其中就從政記輪船公司處購買了一艘德國造的商船“祥利”號。

沈鴻烈開始僅僅在“祥利”號上加裝了火炮,改成了炮艦,並改名為“鎮海”。後來奉軍從法國購買了“史萊克”FBA式水上飛機,於是將“鎮海”號尾部甲板改造延長,成為搭載飛機的平臺,共可搭載3架“史萊克”FBA式水上飛機。同時在軍艦後桅上安裝了吊杆,用來起吊飛機至水面,而飛機的起降則在海上完成。

所以說“鎮海”號和真的航母其實不一樣,不過在北伐戰爭裡,“鎮海”號還是發揮了一定作用。後來“鎮海”號改成了練習艦,1937年12月18日自沉在青島大港港口阻塞航道。




不沉的經遠


第一次直奉戰爭發生於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起因於直皖戰爭勝利果實分贓不均和直系對親日親奉的梁士詒內閣不滿。以直系勝利張作霖失敗而告終。

過了兩年之後,也就是1924年9月至10月,張作霖不甘心失敗而發動了第二次直奉戰爭,這次戰爭結果以奉系張作霖完勝而結束。從此直係軍閥基本退出了中國歷史舞臺,北洋政府開始了張作霖時代。



▲張作霖

為什麼短短兩年時間張作霖會讓人刮目相看呢?原來老張手中有張王牌,那就是號稱中國歷史上最早雛形的“航空母艦”。說起這艘航空母艦還頗有一番來歷。

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失敗,退出山海關後回到東北自立,做了東三省的保安總司令。他下決心發展海軍和空軍,講真第二次直奉大戰是中國內戰中海、陸、空全面協同作戰的第一次,各種新式武器紛紛亮相,當然其中最耀眼的武器非他的“航空母艦”莫屬。

張作霖想發展海軍就要挖掘這方面的人才,很快他發現黑吉江防艦隊參謀長沈鴻烈是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沈鴻烈日本海軍科班畢業,回國後任清廷海軍統領,民國時期任北京海軍局上校科長。也就是說從來沒有離開過老本行。

張作霖馬上把他調任東北海軍總司令,負責創建東北海軍。沈鴻烈走馬上任,經過多方考察後,他發現從頭製造軍艦不現實,設備和資金都是問題,改造倒是最直接和快捷的方式,於是請示張大帥,老張回覆很乾脆,“一切你看著辦,大膽幹,不用商量”張大帥這方面很給力。



▲沈鴻烈

沈鴻烈最終購買了煙臺政記輪船公司生產的一艘2708噸排量的商用船“祥利”號。嚴格講這隻船不是煙臺造船廠生產的,而是從德國買過來重新翻新而已,這艘船是德國一戰中用過的運輸船,沈鴻烈買的是“二倒手”。

經過沈鴻烈的改造和重新設計,這條商用船轉眼成了一艘“航空母艦”,哈哈……,笑死人了,其實也就是個能停兩架飛機的大軍艦罷了,和實際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相差十萬八千里。

“航空母艦”配置了4.7英寸口徑海軍專用火炮兩門,3英寸口徑的陸軍火炮4門,然後沈鴻烈把動力加大,淘汰舊式鍋爐,改用節能循環燃燒的新式蒸汽鍋爐。航速提高到了12節,總馬力輸出1200P。改造成功後,張作霖親自命名“航空母艦”為“鎮海”號。意思很明顯就是“鎮住北洋海軍”。

經過兩年時間的籌備,“鎮海”號航空母艦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老張大獲全勝“航空母艦”鎮海號功不可沒。



▲鎮海號“航空母艦”

1928年12月12日,張學良在老爸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宣佈東北易幟,投身蔣介石麾下。從此後,“鎮海號”成了東北培養海軍學院的實習艦,為輸送中國海軍學員做出了貢獻。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鎮海”號走向了悲壯的旅途,由於陳舊年久失修,12月26日,海軍士兵拆除了主要部件,比如大炮等,為了構建阻止日軍南下防線,鎮海號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鎮海號為中國抗日做出了最後的貢獻。


秉燭讀春秋


娃娃學學歷史吧!


奇珍異寶10


水上飛機母艦,使用效果跟正規航母比差遠了。


犬大將


不是航母,但是那是東北軍和整個中國舊軍閥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