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真的曾拥有航空母舰吗?它的结局又是如何?

xuweinan2233


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确拥有过类似航空母舰的准航母,而且不止一艘,就是东北海军的飞机母舰“镇海”和“华甲”。两艘军舰最后的结局不仅相同。

奉系军阀张作霖麾下,原本只有一支以哈尔滨为司令部的东北江防舰队,并没有海军部队。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失败后,张作霖乘火车退回东北,途经山海关一带时,遭到了萨镇冰率领的亲直系军阀的海军舰队炮击,张作霖从此感受到了海军的价值,为了报一箭之仇,委托东北江防舰队司令沈鸿烈在白山黑水间筹建东北海军。

东北海军建设初期,刚好赶上了列强对华武器禁运,奉系有钱也买不到军舰,再加上自身又没有造船厂等设施,于是沈鸿烈想出了一招擦边球的解决办法,即购买大型的民船改造为军舰。考虑到民船再怎么折腾也肯定赶不上原生的军舰,沈鸿烈又想出了改造飞机母舰的招数,试图以非常规、不对称的打法来对抗当时直系军阀控制的中国海军。

先后被东北海军改成飞机母舰的军舰有两艘,其历史和结局情况如下:

“镇海”

排水量:2708吨

尺度:81.25米×11.39米×5.98米(全长、宽、最大吃水)

航速:12节

武备: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2,75mm炮×4,史莱克FBA-17/19水上飞机×3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侧视图)

“镇海”舰的前身是德国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的商船“马尼拉”(Manila),1921年被山东航运商政记轮船公司购入,更名为“祥利”号,1923年6月被东北海军转购,改名“镇海”,初期作为炮舰和练习舰使用,后来改造为飞机母舰,最多可以搭载3架法国造史莱克水上飞机。

“镇海”改为水上飞机母舰后,曾在北伐战争时代多次南下奔袭,对上海、海州(连云港)等地实施空袭,以策应孙传芳五省联军。

1930年东北易帜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镇海”随东北海军主力军舰退至山东青岛,青岛弃守前夕,被自沉在青岛大港堵塞航道。


“华甲”

排水量:8160吨

尺度:127.1米×16米×8.68米(全长、宽、吃水)

航速:12节

武备:75mm阿炮×1,“史莱克”FBA-17/19水上飞机×8

(东北海军时代的“华甲”号)

“华甲”原本是奥匈帝国商船“中国”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对德国、奥匈宣战后,被中国海军俘虏、没收,编入中国海军,更名“华甲”,后辗转编入渤海舰队,作为运输舰。奉系军阀势力侵入山东后,渤海舰队被拉拢,乃至和东北海军合并,“华甲”从此成为东北海军军舰,被改造为飞机母舰,最多可以搭载8架史莱克水上飞机。

东北易帜后,东北海军将“华甲”出租给山东航运商政记轮船公司,更名“中华”号,作为商船投入大连至香港航线运营,日本全面侵华后,被日本军队征用为运输船,更名“榆林丸”,太平洋战争期间主要在南洋执行军运任务,1945年1月21日在台湾高雄港被美军战机炸沉。


海研会


张作霖拥有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水上飞机母舰,和航母还是有些区别,宽松点的话也能算。

张作霖命沈鸿烈筹办东北海军的时候,由于当时恰逢列强对中国实施军火禁运,无法从国外购买军舰。沈鸿烈于是将主意打到了商船身上。其中就从政记轮船公司处购买了一艘德国造的商船“祥利”号。

沈鸿烈开始仅仅在“祥利”号上加装了火炮,改成了炮舰,并改名为“镇海”。后来奉军从法国购买了“史莱克”FBA式水上飞机,于是将“镇海”号尾部甲板改造延长,成为搭载飞机的平台,共可搭载3架“史莱克”FBA式水上飞机。同时在军舰后桅上安装了吊杆,用来起吊飞机至水面,而飞机的起降则在海上完成。

所以说“镇海”号和真的航母其实不一样,不过在北伐战争里,“镇海”号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后来“镇海”号改成了练习舰,1937年12月18日自沉在青岛大港港口阻塞航道。




不沉的经远


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于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起因于直皖战争胜利果实分赃不均和直系对亲日亲奉的梁士诒内阁不满。以直系胜利张作霖失败而告终。

过了两年之后,也就是1924年9月至10月,张作霖不甘心失败而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次战争结果以奉系张作霖完胜而结束。从此直系军阀基本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北洋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代。



▲张作霖

为什么短短两年时间张作霖会让人刮目相看呢?原来老张手中有张王牌,那就是号称中国历史上最早雏形的“航空母舰”。说起这艘航空母舰还颇有一番来历。

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失败,退出山海关后回到东北自立,做了东三省的保安总司令。他下决心发展海军和空军,讲真第二次直奉大战是中国内战中海、陆、空全面协同作战的第一次,各种新式武器纷纷亮相,当然其中最耀眼的武器非他的“航空母舰”莫属。

张作霖想发展海军就要挖掘这方面的人才,很快他发现黑吉江防舰队参谋长沈鸿烈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沈鸿烈日本海军科班毕业,回国后任清廷海军统领,民国时期任北京海军局上校科长。也就是说从来没有离开过老本行。

张作霖马上把他调任东北海军总司令,负责创建东北海军。沈鸿烈走马上任,经过多方考察后,他发现从头制造军舰不现实,设备和资金都是问题,改造倒是最直接和快捷的方式,于是请示张大帅,老张回复很干脆,“一切你看着办,大胆干,不用商量”张大帅这方面很给力。



▲沈鸿烈

沈鸿烈最终购买了烟台政记轮船公司生产的一艘2708吨排量的商用船“祥利”号。严格讲这只船不是烟台造船厂生产的,而是从德国买过来重新翻新而已,这艘船是德国一战中用过的运输船,沈鸿烈买的是“二倒手”。

经过沈鸿烈的改造和重新设计,这条商用船转眼成了一艘“航空母舰”,哈哈……,笑死人了,其实也就是个能停两架飞机的大军舰罢了,和实际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相差十万八千里。

“航空母舰”配置了4.7英寸口径海军专用火炮两门,3英寸口径的陆军火炮4门,然后沈鸿烈把动力加大,淘汰旧式锅炉,改用节能循环燃烧的新式蒸汽锅炉。航速提高到了12节,总马力输出1200P。改造成功后,张作霖亲自命名“航空母舰”为“镇海”号。意思很明显就是“镇住北洋海军”。

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镇海”号航空母舰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老张大获全胜“航空母舰”镇海号功不可没。



▲镇海号“航空母舰”

1928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老爸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宣布东北易帜,投身蒋介石麾下。从此后,“镇海号”成了东北培养海军学院的实习舰,为输送中国海军学员做出了贡献。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镇海”号走向了悲壮的旅途,由于陈旧年久失修,12月26日,海军士兵拆除了主要部件,比如大炮等,为了构建阻止日军南下防线,镇海号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镇海号为中国抗日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秉烛读春秋


娃娃学学历史吧!


奇珍异宝10


水上飞机母舰,使用效果跟正规航母比差远了。


犬大将


不是航母,但是那是东北军和整个中国旧军阀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