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賈平凹、陳寅恪,歷史上還有哪些特別容易讀錯的人名?

馨馨話語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容易讀錯的人名太多了,數也數不清。時間越古老,奇葩姓名越多,就越容易讀錯,有的甚至被以訛傳訛,讀錯的人多了,錯的也便成了對的。

女媧,補天造人之神,音nǚ wā,不是“女蝸”。

顓頊,黃帝之孫,音zhuān xū,不是“瑞項”。

嫘祖,發明養蠶的神,音léi,不是“螺”。

鯀,大禹的父親,音gǔn,不是“系”。

皋陶,大禹的大臣,音gao yáo,不是“陶”。

妺喜,夏桀的王后,音mò xǐ,不是“妹喜”。

老聃,即著名思想家老子,音lǎo dān,不是“老耳”。

伯嚭:春秋吳國大臣,嚭,音pǐ,不是“喜”。

石蠟,春秋衛國大臣,音shí què,不是shí là。

郭隗:戰國時期燕國人,音wěi,不是“鬼”,也不是“槐”。

嫪毐,戰國時期秦國宦官,音lào ǎi,不是“謬毒”。

范雎,戰國時期秦國相國,音jū,不是睢(suī )。

李悝,戰國時期魏國人,音kuī,不是裡(lǐ)

冒頓,漢初匈奴單于,音mò dú,不是“mào dùn”

酈食其,漢初開國功臣,音lí yì jī,不是lí shí qí,這個實在太難讀了。

荀彧,東漢末年曹操謀臣,音xún yù,不是“苟或”。

甄宓,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之妻,音zhēn fú,不是mì。

蒯良,三國時期劉表謀臣,因kuǎi,不是繃(bēng)。

葉公,成語葉公好龍的主角,音shè gōng,但訛以傳訛,變成了“shè”。

兀朮,金國大將,音wù zhú,不是“shù”。

万俟卨,南宋奸臣,陷害岳飛,音mò qí xiè,不是wàn sì wō,估計很多人不會讀。

仇英,明朝畫家,音qiú,不是chóu。

查良鏞,筆名金庸,著名作家,查字音zhā,不是chá。

蔣光鼐,抗日名將,鼐字音nài,不是dǐng。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容易讀錯或者很難讀的姓名?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其實,讀賈平凹〔ao音奧〕沒錯,《辭海》和《漢語大詞典》裡,都是這麼注音的。只是賈平凹小時候村裡人都叫他平娃,好些方言裡凹字也讀作〔wa〕。關鍵是平娃上大學的第一天,老師點名,點到他時,他站起來回說:老師,我叫賈平娃。老師通常是很尊重學生意願的,再說命名權歸個人,他人無權干涉。於是,就假平娃了。陳寅恪的恪字,本來就是多音字,大眾普通的用詞是恪〔ke音克〕守,於是很多人讀陳寅客,你要是讀別的音,很多人還會糾正你,說你讀錯了。當然還有喊陳寅各的,這些人讀字就喜歡讀半邊。其實,知道的人不讀陳寅各,也不讀陳寅客,讀陳寅雀。因為陳寅雀屬雞,雞就是雀兒一類,雞的祖宗是始祖鳥,始祖鳥不就是雀兒麼?

還有哪些字容易讀錯呢?暴露的暴字就錯得極普遍,大家都讀作〔bao音抱〕,其實書典裡注音是〔pu音鋪〕。可是,自從最早的那個播音員說抱露之後,全國人民都說抱了,不管它是不是曝曬或曝光,還是爆炸爆棚,一律抱之不誤。你要讀鋪露,人人都會指責你沒文化。唉😭!沒辦法,好吧,咱也抱吧。讀書人又有一大半通常心不在馬🐎,讀些別字有什麼稀奇的?反以為驕傲,自以為得意,得魚忘荃,得意忘言,得意忘形。君不見網上最有理的人,通常都是寫錯別字最多的人麼?

小時候看小人書,說新疆有個地方叫龜茲,以為是烏龜茲了,後來老師糾正了。還有尉遲恭,尉遲敬德。以為遲到了要恭喜,還要安慰。老師又糾正了。呵!是玉尺公啊?秦始皇的媽咪喜歡嫪毐,尿毒症麼?後來老師又糾正了,不是尿毒症,鬧愛惹的禍。中學時的體育老師是個塌鼻樑,根本就沒鼻樑骨,僅僅在唇上有鼻球和鼻翼。喊口令:踏步踏?我們全體男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塌!女生都笑得在地上打滾,甚至還有小便失禁的,往廁所跑。後來體育老師去上海做了整容,找回了鼻樑骨。還有個光頭的肥胖物理老師,初來乍到時自我介紹,在黑板上寫‘‘鄭懋業’’,有女生問:中間那個字是個麼字?老師說:對了!它就是麼字,我就叫鄭麼業。謝謝所有的老師誨人不倦!

後來沒老師教了,只好自己讀書。張飛胡,鄧艾吃。說張飛胡搞,是個大逗比。鄧艾是個結巴,所以有成語:期期艾艾。但是怨艾是不好的,(怨艾)願意才對。明四家之一,有個叫仇英的。仇恨英國麼?不是!是懇求英雄。用不著求英國,現在英國得求咱中國,美國也有求咱中國的地方和時候。唐朝時有左僕射、右僕射,是皇宮裡的大官。這個射字呢不讀騎馬射箭的射,得讀耶。歐耶!有姓歐的和姓區的。複姓歐陽,單姓區,讀音相同。


華中小隱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中國歷史上名字容易被讀錯的名人人名,有些字不僅容易讀錯,還有可能因為少見讀不出來,本文簡要列舉幾個供大家參考。

1、皋陶,拼音為:gao yáo。相傳為舜、禹的大臣。不是陶瓷的陶。

2、葉公:拼音為:shè gōng,葉公好龍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最初應讀成“射”,但是後來都讀成“夜”,讀的人多了也就將錯就錯,所以讀“yè”沒有問題,錯的成了對的,原來正確的反倒不用了。

3、於頔,拼音為yú dí。唐朝襄陽節度使。很多人喜歡聽南山南這首歌,但是知道其演唱者馬頔怎麼讀的人真不多。

4、金兀朮,拼音為jīn wù zhú。完顏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朮、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將。有多少人讀作shù?



5、万俟卨,拼音為:mò qí xiè。南宋初年宰相,大奸臣,秉承秦檜的意思誣陷岳飛入獄。這名字讀音太奇葩。

6、元稹,拼音為:yuán zhěn,不是zhēn。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

7、石蠟,拼音為:shí què,而不是shí là。春秋時期衛國大夫。

8、岑參,拼音為:cén shēn,唐朝著名邊塞詩人,不是參差不齊的參,也不是參與的參,而是人參的參。

9、沈垚,拼音為:shěn yáo清代學者,性沈默,篤精漢學,足不越關塞,而好指畫絕域山川。

10、 辛旻,拼音為:xín mín,唐代武將。我有很多同學名字裡面有旻字,我還以為讀文。

11、 甄宓,拼音為:zhēn fú。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我也是看了《軍師聯盟》才知道這麼讀。



12、 老聃,拼音為:lǎo 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13、 王淦昌,拼音為:wáng gàn chāng,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14、 王大珩,拼音為:wáng dà héng,“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應用光學家,中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中國光學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5、 何祚庥:拼音為:hé zuò xiū,當代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乍一看還以為是何祚麻。



16、 周慧珺,拼音為:zhōu huì jùn,中國當代女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珺很容易讀成第一聲。


理工科直男


題主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賈平凹是合適的,因為“凹”字系多音字,其一為嗷,其二為窪,賈平凹的“凹”應取第二個讀音。名從主便,這事兒由他自己說了算。

但陳寅恪就不一樣了。“恪”字只有一個讀音,即客,不可能因為某個人或者某個名人的方言土語就保留一個異讀,誰也不應該有這麼大面子。否則即墨的“墨”為什麼不讀成“米”?所有即墨人都這麼讀。事實上,陳寅恪本人生前也曾經表示過,就應該讀成“克”。

附:容易讀錯的古人名

1、燧人氏:燧,音suì,相傳燧人氏曾“鑽木取火”。

2、伏羲氏:羲,音xī,相傳伏羲氏曾教人結網、捕獸、捕魚等。

3、倉頡:頡,音jié,相傳他創造了文字。

4、嫘祖:嫘,音léi,人們把養蠶、繅絲的發明歸功於嫘祖,奉她為“先蠶”。

5、鯀:鯀,音gǔn,傳說堯曾命鯀治水,結果失敗,又命他的兒子禹繼續治理洪水。

6、宋襄公:襄,音xiāng,春秋時五霸之一。

7、齊桓公:桓,音huán,春秋時五霸之一。

8、范蠡:蠡,音lǐ,越王勾踐的謀臣之一,即陶朱公。

9、伍員:員,音yùn,即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人。

10、伯嚭:嚭,音pǐ,春秋時吳國的大臣。

11、郭隗:隗,音wěi,戰國時燕國人。

12、高漸離:漸,音jiān,戰國時燕國人。

13、樊於期:於,音wū,戰國時秦國將軍,後逃亡燕國,荊軻刺秦


五次方物語


漢字精深而悠久,古人取名講究,加上忌諱,不少名字生僻,易讀錯。舉些例子,大家感受下。


馬日磾:“日磾”讀音:Mì dī,不是“日碑”。

東漢末大臣,曾位居太尉、太傅,與年輕的曹操交好。其名來自匈奴王子金日磾金日磾,原匈奴休屠王太子,在漢武帝時歸漢,曾與霍光、桑弘羊等輔助漢昭帝馬翁叔仰慕之,故更名日磾


万俟卨:讀mò qí Xiè

南宋奸臣宰相。受意於秦檜,誣陷岳飛。後與秦檜爭權遭到打擊。秦檜死後,万俟卨被召回京任職,繼續執行投降政策。万俟卨諡號忠靖😆。


袁隗:隗讀wěi

東漢太尉、太傅,袁逢之弟,袁紹和袁術之叔,四世三公之貴。董卓進京,袁隗稱病在家。後袁紹手持朝廷符節逃跑,袁隗被牽連,遭殺害。

劉長卿:長讀zhǎng

儘管chang很順口,可是錯的。古人多仰慕先賢,據說大詩人劉隨州仰慕司馬相如,司馬又仰慕藺相如。後者為相,百官之長(zhǎng),故司馬取字長卿)。 另,劉長卿字文房,根據古人取名尿性,讀zhǎng:文房對長卿。



高漸離:漸讀jiān

戰國末燕國人,荊軻好友,音樂家,擅擊築。易水畔,高漸離擊築,荊軻和歌,後刺秦王。荊軻敗,高漸離隱於市,後被發現。秦王請擊築。演奏間,被弄瞎眼的高漸離以築砸秦王,後被殺。


伍員(伍子胥):員讀yùn

姓伍名員,字子胥,春秋末吳國大夫、軍事家。據考:“貟”作姓氏讀yùn。員同貟,即“貟”的另一讀音,寫法不同。伍員伍貟(yùn)就是伍子胥。

南宮适:適讀kuò。春秋末魯國人,孔子學生。南宮适慎言,尚德。《論語·憲問》後,孔子感慨南宮是尊崇道德的君子,後把侄女嫁給了他。

另,唐有詩人高適shì,後有胡適shì,上述的“適”是“適”之簡化。南宮之“適”(同“擴?”)為古字讀kuò,多用於人名。所以,古人名中凡含“適”字,都應讀適kuò


上弦月M


歷史上容易讀錯的人名,少數民族是重災區,冒頓單于不能讀“”也不能讀“”,要讀(mò dú),同理,“單老師說單于不會騎單車”,這三個“”發的是不同的三個音,單于的“”發的是“ chán”。呼韓邪單于的邪字也不能讀“”,而是讀(yé );伊稚斜單于同樣也不“鞋”,這個斜字讀音是( chá)。單于的老婆們的名稱也夠彆扭,叫做“閼氏”,讀音為yān zhī(同胭脂)。

在被單于一家子逼瘋之前,我們把目光轉回華夏地區。

跪在嶽王廟前的秦檜的好搭檔万俟卨,這三個字要是不熟,大概是一個也讀不準的,我總是差點讀成“萬艾可”,正確讀音是mò qí Xiè。嶽王爺的死對頭金兀朮,假如我不是後來聽評書改正錯誤,大概也是會一直把“”讀成“樹”的,幸虧劉蘭芳給我普及了正確發音(wùzhú)。

令狐沖的令字,假如不查字典,我決計是要讀成四聲的,後來才知道是讀二聲(音同靈)。

上幾張最容易讀錯的五十個歷史人名的圖片。


歷來現實


其實,我們現在對於很多人名都是因為約定俗稱的關係,然後是按照獨特的叫法叫的。限於篇幅的原因,我就來分析兩個例子。

比如老舍。之前在央視的節目《朗讀者》裡面,濮存昕在朗讀老舍的文章時候,將老舍的“舍”字讀成了四聲“shè”,由此引發了爭議。對於究竟應該讀三聲還是讀四聲,迄今為止大家都還在爭論。贊同讀三聲的人,依據的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一本書——《老舍的關坎和愛好》。舒乙在這本書裡面說,對於老舍的名字,當時既有讀三聲的,也有讀四聲的。

老舍的名字如果讀成三聲的話,意思是老房子。讀四聲的話,就是施捨的意思。有人認為,舒乙自己搞錯了。其實,三聲是施捨的意思,四聲是老房子的意思。然後舒乙還說,其實老舍給自己取這個筆名,本意就是施捨的意思。由此,他們認同應該讀三聲。

認為讀四聲的人呢,是因為老舍活著的時候,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人都是按照四聲叫老舍的。北京人藝的人認為,如果老舍的“舍”當施捨講,那應該有個提手旁(因為當時使用的還是繁體字)。所以,大家都按照四聲叫,老舍自己也沒有反對。

其實,舒乙在《老舍的關坎和愛好》書中有一句話,那就是“老舍自已一直念shè”。如果我們按照遵從本人意見的話,確實應該讀四聲。

第二個再說一下陳寅恪。現在,大部分人都讀“què”,其實,到底是讀“què”還是讀“kè”幾十年來也一直有人再爭論。很多曾經與陳寅恪交往過的人都回憶說,大家都是管他叫陳寅恪(què),陳寅恪也約定俗成,遵從了這一叫法。李濟之子李光謨認為,què這個音在很多詞典,包括《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裡面都沒有。他認為,很有可能與湖南方言有關(陳寅恪是湖南人),所以慢慢從kè就轉化成了què。

但是,陳寅恪自己更認同哪種讀法呢?在1940年陳寅恪寫給英國牛津大學的英文信件裡面找到了答案。在那封信件裡面,陳寅恪自己寫的是“Tschen Yin koh”這是德文的拼法,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寫的是kè。此外,有人發現1946年左右,陳寅恪打算去英國治療眼疾,在一封寫給英國醫院的信裡面,使用的也是kè的讀法,由此,陳寅恪其實更傾向於讀kè。

不過,我覺得大家都約定俗成了,也沒有改的必要。但是,我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人,以後再當有人讀kè的時候,也不要嘲笑人家說讀錯了,畢竟陳寅恪自己也贊同讀kè。

陳寅恪1940年寫給牛津的信件


兮兮說事兒


帝嚳(kù):五帝之一,顓頊之侄,其子為堯。帝嚳在位70年,壽105歲,帝嚳陵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下圖為帝嚳陵:


范雎(jū):戰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字叔,魏國人(今山西芮城),范雎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應侯”,後蔡澤替代了他的位置。

酈食其(lí yì jī):漢高祖劉邦的追隨者,自稱高陽酒徒,因年少好酒,混跡於酒肆中,陳留縣高陽人,西漢開國重臣。


李悝(kuī):戰國時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魏國人,擔任魏文侯相時主持變法,推行“盡地力”、“善平糴”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加產量,國家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穩定市場價格。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由此,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

李悝編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法經》。“重農”和“法治”是李悝的兩大主張。


劉奭(shì):漢元帝,諡號孝元皇帝,廟號高宗。昭君出塞就發生在漢元帝時期。

劉衎(kàn):漢平帝,在位五年,死時才14歲,傳是被王莽毒殺,平帝死後,王莽篡位,建立新朝。

劉炟(dá):漢章帝,光武帝劉秀之孫。章帝尚儒術,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章帝時期人口增長,還有班超出師西域,章帝還是位尤善草書的書法家,後世稱“章草”。

劉肇(zhào):漢和帝,章帝劉炟之子。在位時滅匈奴,拓疆擴土數千裡,蔡倫造紙術發明就在和帝時期,是較有作為的皇帝。

劉祜(hù):漢安帝,和帝劉肇之孫。他查辦的謀反案,導致發明造紙術的蔡倫自殺。

劉纘(zuǎn):漢質帝,劉炟玄孫,僅在位一年,因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粱翼鴆殺,年僅8歲。

郤(xì)正:三國蜀漢大臣,蜀降魏後,劉禪答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郤正在旁邊聽著感覺太不像話,回來提醒劉禪下次再見司馬昭時要哭著說宗廟在蜀地十分想念故土。誰知劉禪原話將郤正所教背了一遍,司馬昭君臣忍不住都笑起來,“扶不起的阿斗”由此而來。後主也以此保住蜀國君臣一世平安。

蒯(kuǎi)良:三國時期劉表制下的謀士,他為劉表定下安撫荊楚的政治方略,輔佐劉表實力很是強大。荊楚異主之後,就沒有他的消息,應該是不被重用的。

毌(Guàn)丘儉:三國時期魏國的重要將領,一生戰功累累,最值得一提的是兩次率兵征討高句麗,攻破其都,幾亡其國,刻石記功還朝。後司馬家族篡魏,忠心曹魏的毌(Guàn)丘儉發動兵變,兵敗身亡。

万俟卨(mò qí xiè):南宋初年宰相,遺臭歷史的奸臣。是戕害岳飛岳雲父子的罪人之一,今岳飛墓前,他和秦檜、王氏、張俊四人的鐵鑄像已跪了近千年,受盡後世人們的唾罵。


屏山語紅樓


以史為鏡,換個角度看歷史,我是小潘看歷史。歷史上容易讀錯的人名啊,仔細想想還真不少。

比如越王勾踐你怎麼讀的呀?勾(gou)踐是四聲,不是一聲。快點連續讀三遍,越王勾踐,越王勾踐,越王勾踐,不許笑!

還有一個,玩遊戲的你是不是經常大喊劉禪(chan)帶干擾,錯了!!!人家是劉禪(shan)四聲,下一次再遇到這種開黑隊友,教教他,“丟人,吾不屑與汝玩”。

你還知道什麼容易讀錯並且很好玩的人名呀,快來分享一波吧。


錘吻鏡


🌿樊淤期 [ fán wū jī ]為“荊軻刺秦王”,自刎將首級獻上。
🌿夏無且[xià wú jū] 秦始皇的侍醫,“荊軻刺秦王”中救了秦王。
🌿酈食其[ lì yì jī ]劉邦的謀士。
🌿冒頓單于[ mò dú chán yú] 西漢時匈奴族中第一個雄才大略的軍事家、軍事統帥。
🌿伍員 [ wú yún ]就是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金日磾[ jin mì dī ]匈奴休屠王太子,漢武帝賜姓金,後輔佐太子劉弗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