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為何能在歷史中存在200年之久?

朱佑煜


滿清在中國統治了267年,一個少數民主能夠入主中原,統治漢人這麼久,應該歸功於康熙與乾隆,是他們的豐功偉業使大清王朝的根基得到了穩定,才得以延續近三百年之久。

首先說康熙。康熙年少登基便用計謀除掉了鰲拜,使權利迴歸王氏。康熙掌權後大舉興兵,先後消除了各地藩王對國家的威脅,使政權進一步得到穩固。接著,康熙發兵收復了臺灣,使臺灣迴歸祖國。其次康熙還與沙俄進行了雅克薩之戰,保障了黑龍江地區不受外族的侵擾。最後,康熙三次征討噶爾丹,把漠北的疆域納入清朝的版圖之中,也肅清了西藏地區的外敵。

再說乾隆。乾隆一生的主要功績,是平定了準葛爾,以及大小和卓的叛亂。為了彰顯這段豐功偉業,他把西域改名為新疆,意為新的疆域;乾隆的另一個主要功績是下令編撰了卷軼浩繁且宏偉壯大的《四庫全書》。該書的形成,給中國傳統文化做了一個全面的總結,使材料引證與學術探源有了很好的依據。另外,乾隆在減輕負稅、抗旱賑災、治理邊疆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除此之外,乾隆還修建了圓明園,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成就。

籠統地說來,是康熙和乾隆時期的政治比較開明,民生得到改善,並且允許滿漢通婚,使兩個民族得以融合,所以為其後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自比以後,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也沒能維持大清王朝盛世的現狀。自鴉片戰爭後,大清王朝的國勢迅速衰退,但是皇帝不思進取,沒有進行有效的改革,當西方列強用艦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不能有力的抵禦外敵,大清王朝如腐竹一般,順勢倒塌。





妖嬈夜話


至少在清滅亡前,百姓基本都還是吃的飽的,而且相比於明亡的其中一個因素而言,清朝有個地方的運氣非常好,可以說好到爆,這同時也決定了清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不亡,那就是土豆、玉米、番薯(調查顯示,中國有10%左右適宜種植土豆,20%的土地適宜種植番薯,有近55%的土地適宜種植玉米)的傳入以及大面積種植。清朝腐敗這麼嚴重,為什麼能夠存在200多年?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清朝統一中國後,迅速實行“雙格局治理”,即在漢人地區實行傳統儒家統治,重視科舉等;在邊疆地區仍保留原有制度,例如西藏地區,在其統治期間內完成了對兩大活佛的政治承認以及轉世傳承規則的制定等,利用藏傳佛教統治蒙古和西藏等。古代漢人不以血統、不以地域作為衡量統治合法性,而是以文化,其實誰當皇帝無所謂。在儒家看來,只要你尊奉儒家就行。所以,知識分子大多安心科舉去了。同時,民間統治,清朝也是交給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地士紳去管理。如此,從思想上利用家族去控制百姓。在清王朝統治的數百年時間裡面,大部分時間是沒有外患問題存在的。首先,清朝前期,西方列強尚不具備遠途進攻中國的能力,中國與西方的貿易關係也維持了一個比較好的狀態。而中國的蒙古、西藏等邊疆地區在整個清王朝時期已經完全被清王朝統治者掌控,除了零星叛亂之外,也不存在危機清朝統治的禍根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