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和弘曆合寫了一幅字,最後送給了胤礽,有什麼寓意嗎?

匹夫有責1987


這幅字是中國傳統的“九九消寒詩”,而在《雍正王朝》中自然有另一重深意,就是抒發康熙對於胤礽的期待。

在《雍正王朝》第13集著重刻畫了,康熙揹著弘曆一日一筆寫出“亭前垂柳”四個字,雖然沒有說全,但是熟悉中國風俗的人都知道這就是著名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又名“數九歌”“消寒詩”。

每年的冬至日起,每九天為一九,一共九九,過了81天,深春就來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這個“數九歌”象徵古人對於春天的期待。

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字,每個字正好是“九畫”,一天寫一筆,正好是81天可以寫完“風”字最後一筆。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對弘曆說:

這幅字啊,咱們一日一筆,整整寫了一個冬天,最後一筆下去,就是開春了。

最早的“數九歌”是以畫梅花的方式來計算日子,一枝梅花,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有九個花瓣,一天染一朵花瓣(或者在花瓣上記錄陰晴雨雪)。

到了清朝,出現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消寒詩,其中“待春風”三個字,意思一目瞭然,契合了“數九歌”的民俗奧義,所以便一直沿用了下去。

在《雍正王朝》中對於“康熙”來說“冬天”是指培養接班人的過渡期,等到春回大地,接班人養成,對於康熙來說,這個“冬天”才算是過去了。

但是花費了30餘年培養的胤礽還是讓康熙很失望,所以《雍正王朝》中康熙唏噓的對王掞師父說道:朕這個冬天太長了,冰雪不融,春天沒辦法更替,你只能等啊


小屏窺人生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在經歷了乾清宮前老十四的頂撞暈厥之後,康熙對其不降反升。

而且還把胤禛和老十四的生母提升為貴妃,體現了康熙對“老十四拼死以保老八”的兄第之情的讚許。

隨後,康熙把胤禛的兒子弘曆接進宮打算親自培養,算是定下了隔世之君,這是《雍正王朝》中的伏筆,顯然歷史是不存在這一幕的。

電視劇著重刻畫了康熙教弘曆寫字的畫面,康熙揹著弘曆寫字的畫面正巧被來送摺子的胤禛看到,唐國強飾演的胤禛這一塊的表情描繪,將心中的感念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

《雍正王朝》中雖然只念了開頭四個字,但很明顯這就是非常具有中國風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字。

別看只有九個字,在古代叫做“消寒詩”又叫“數九歌”,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民俗,九個字每個字九畫,正好是八十一畫,從冬至開始每天寫一筆,待風字最後一筆結束,正好是春回大地,稱之為“寫九”。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命把這幅字送給胤礽,弘曆擱下筆之後就大喊著“大地回春羅”跑了出去,是一種非常中國風的民俗。

九九消寒圖,最早是“畫九”,在紙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每過一天,便用顏料給花瓣染色,以此類推,九朵染完,便九盡春深。

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一“寫九”的民俗是從清朝開始的,這九個字連起來也能表現出人們期待春天到來的願景。

在《雍正王朝》中這幅字的出現還有另一層意思,康熙跟王掞講到“冬天就像朕和你一樣,老了精氣神不足了”。

康熙心中殷切盼望一個合格的接班人,這就叫做“待春風”。

可惜胤礽這個“春風”不長進,故康熙感覺“這個冬天太長了”。



讀卦


《雍正王朝》中,康熙和弘曆合寫了一幅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送給了胤礽。

這一幅字就是寓意著民間的數九寒天,從冬至這一天算起,每9天為一個九,一共9個九,共計九九八十一天。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一個字有九筆代表一個九,每一天寫一筆,把9個字寫完共計81天,待到最後一筆完成時,寒冬過去,春天來臨。


我行我素狂野世界盃


雍正的皇帝位置是靠小乾隆得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