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解讀《韃靼征服中國史》和《韃靼戰紀》?

天驕漫山紅遍


這本書草草的翻過一遍,很多細節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但老朽覺得這是一本瞭解明末清初歷史很不錯的補充資料。因為他是由第三方寫的,基本可以排除了我們自己史書的曲筆和為尊者諱。而且這書還有點見聞遊記的特點,可以補充國史中意簡言賅,不論細節,少寫底層的問題。

至於如何解讀,是讀書人自己的事情,對文字的理解本就見仁見智。同樣一本《山海經》有人當志怪來看,有人居然能論證出裡面描寫了美洲大陸。而這套《韃靼征服中國史》裡我能看到東西還是願意分享一下。得說明一個問題,因為作者是西方人,而且不是一個人,所以他們對突厥、蒙古、韃靼、女真的區分並不嚴格,都是叫韃靼的。這本書裡的韃靼其實是滿清。

首先和我們國史中崇禎的印象有很大的不同,在這些傳教士的眼中,崇禎是個溫和、善良的皇帝。與國史中那個憂心忡忡、急躁多疑的形象完全不同。並且書中明確說出崇禎應該防範自己的大臣們,也就是說,傳教士們更願意相信“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我想這是那個時代底層對於這位皇帝的通論,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國史中崇禎的形象經常自相矛盾。

其次是關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描述沒有陳圓圓啥事兒,基本可以證明在當時對於吳三桂還沒有後來那麼鄙視。當時的人更願意相信他是急於為崇禎和自己的父親報仇,只是因為通信不暢,沒有知道南方已經有新的皇帝繼位。但這個形象沒有持續多久,換句話說,吳三桂自己把人設玩壞了。

再有就是書中關於滿清的殘暴有了很詳細的描述,一些否認揚州十日等獸行的現代文人該看一看的。尤其讓我記憶較深的是廣州的劫掠,清朝的將軍是希望被抵抗的,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屠殺劫掠。但漢人沒有抵抗,二十個輕騎就打開了廣州的城門,只是清軍沒有遵守承諾,還是大規模的燒殺。

在史料方面的補充只是這本書的一方面貢獻,另一方面關於興亡的總結才真的讓我悚然。我把原文轉述過來,“中國人成功的驅逐了西韃靼人(蒙古),開始享受繁榮和平,因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沉浸在財富和幸福中,國泰民安;然而沒有注意保持古人的精神,安逸遊樂,棄武從文,不事征戰,缺乏朝氣,花叢月下,生活糜爛,以致三百年來精神喪失殆盡,被東韃靼(滿清)短短几年征服,好像他們是缺乏武裝和鬥志的孩子,遭受的奴役(這是他們痛哭流涕時承認的)比西韃靼時更深。”

可怕嗎?上面描述的一切和今天是何其相似?如果戰爭再起,我們還能拿出當年志願軍在朝鮮的氣概嗎?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願與諸君共勉!


奉天老朽



山中茅店


我說幾點。

第一,勿以種族血統論民族,什麼是民族?具有共同的文化,習慣,語言文字以及歷史記憶,若文化沒有消失,則謂成功的民族。

第二,韃靼征服史,我有電子版,是洋教士寫的,研究晚明史可以參考。

第三,中華民族一直都具有血性,說什麼遊牧民族是狼,補充漢人血性,簡直是胡扯。文化之高低才是華夷之別的最顯著點,君不見三代皆好戰,除了祭祀就是打仗,王的老婆——婦好都披掛上陣了,“中國(地理位置)”版圖越來越大。至戰國,哪年不打仗?哪個不熱血?哪個是慫貨?秦朝建立後,收復河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修長城,保百姓。(有人問,既然能打過,為何要修長城?)兩漢時,“出將入相”是每一個漢家子弟的最高追求,名字都自帶霸氣,如定國、去病、破虜、王霸。這是我們的英雄時代,淳樸,女子地位高,文人也帶刀,出使匈奴,大多懂外交。魏晉十六國時期,經學反彈,先玄學,後佛釋,雖有王衍之流,但亦不乏祖逖劉琨者,北伐北伐,誓死保半壁。隋唐,中華再次大放異彩,宋懲唐政,重文抑武,士大夫權力空前膨脹,皇權幾被架空,(歷史課本里說,皇權不斷加強,僅僅說的是開國之君和有清一代)最終蒙古代宋,明朝雖有恢復,但滿洲笑到最後。

第四,糾正,中原王朝為什麼總被遊牧民族打敗,甚至被遊牧政權取代?

根本原因是內因,即中原王朝的土地問題。王朝伊始,農民有土地,貴族有銳氣,官僚少貪腐,君臣民,和諧共治,王朝處於上升期,遊牧民族大多臣服;王朝後期,土地兼併,人民起義,軍閥割據,什麼魑魅魍魎,妖魔鬼怪,全部出來了。一句話,中原王朝的內亂給了遊牧民族的機會,而不是所謂的“單挑能力”。

我們古代的制度必然會走向貪腐鈍化,我們的人民必然會因為沒有土地而揭竿而起,我們的將軍呢?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榮華富貴一旦擁有,想要毀家紓難無異於痴人說夢,所以他們另擇“新主”,搖身一變成為了征服者的“幫兇”,殘酷打壓反抗的“同胞”。在歷史上,我們會看到義士多百姓,高官者鳳毛麟角,晚明史會告訴你真相。

第五,從古至今,只有這兩個群體是對立的,“百姓”和“特權”,名稱可以變,但實質不變,花裡胡哨的背後才是冷峻的現實。

第六,王朝易代再正常不過了,可恨的是從“精神上征服”,並要留下一個烙印——辮子。這和宋朝士兵臉上刺字有什麼區別,沒有例外,所有人都被刺了字,“馴服”成了這個民族的基因,到最後,還要去維護它。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


我對戰爭史沒有研究。但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朝代的更替無不是通過戰爭完成的。歷代歷朝的統治者為了自己疆土的完整,和周邊的少數民族都有過戰爭。元,清兩個朝代完成了對中國全部國土的統治。其他的少數民族都是歷史中的過客。義渠,匈奴,鮮卑,韃靼都是如此。漢民族堅貞不屈,民國時期,艱苦抗戰,驅除日本人,使國家不受奴役。當然抗日戰爭也有其他民族的不懈鬥爭。漢文化博大精深,即便是元,清兩朝,進入中原後,也放棄本民族的生活方式,被漢文化同化。漢語,漢字五千年來一直都是中國的官方語言和文字。冷兵器時代,靠的是人的勇猛,現代戰爭需要的是高科技。美,俄,中三國,誰的武器先進精良,誰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叫什麼名字都與人重名


沒有看過,不過關於韃靼,筆者曾有一說,希望正本清源,韃靼正統在內蒙古。中山先生也說驅除韃虜,這是指滿蒙。早期的金帳汗國蒙古族已經融入俄羅斯族或其他民族之中,只有我國的蒙古族能全身而退,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俄羅斯兩百多個民族,而韃靼人卻不存在了,這是有意歸化的結果。

關於這段亡國史,筆者認為亡國者也有歷史,就是你提及的這兩本戰史。筆者也一再強調,智力競賽只要一開始,不跑到終點就不會結束,人類的智力競賽似乎才剛剛開始。


伯爵227998672


漢族人不留豬尾巴辮子,後來要割掉老傷心了,哭爹喊孃的,比死了爹媽哭的還慘——我的阿Q先生,誰被誰同化不是一目瞭然麼?


雲起雲落45


如果沒有人提,鬼知道這是什麼書?那麼,鬼都不知道的書為什麼有人提問和擴大影響呢?什麼鬼?


人生何止如初見


你這都是垃圾書,韃靼叫成祖差不點滅了,被迫西遷歐洲!


人生若只有此生


這本書韃靼主要是寫滿清,也有描述蒙古的


TG帝國


《叫什麼名字都會與人重名》君回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