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師上課的時候盡職了,真的需要學生下課再補課嗎?

快知天命的人


老師上課盡不盡職跟學生在外補不補課沒有半毛錢關係,你不看看補課的是啥學生。可以說對於一部分學生在學校你給多好的老師,老師講的再好他還是不聽不學,甚至聽不懂。但面對周圍同學都補課要麼跟風要麼迫於家鄉的要求補課。並不是說在校老師不好好教導致學生差才選擇在外補課。

還有學校課堂幾十甚至上百人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人每堂課都聽懂都消化,但學生的理解能力聽課注意力等都不同,那麼必然有一部分學生成績不好,這在哪裡都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請不要再給在校老師甩鍋!!!


碎課


需要,你看下圖就什麼都懂了:



嚴老師數學課堂


我前幾天還在辦公室說起班上有學生去補課的事情。

我班上一共63個學生,現在班上應該至少有20個學生去了補課。

我所在學校是鄉鎮學校。初中生基本上是按片區規劃標準進來的學生,所以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

現在班上去補課的學生基本是放學後去培訓班做作業。有趣的是,這些補課的學生在學校都基本不交各科作業。成績也是班上排名後面的。

前不久學校召開了家長會,家長會上我沒有過多的分析期中考試的成績,而是講到學生不交作業的情況。

家長們知道自己孩子不交作業的情況,第一想到的是送孩子去補課而不是糾正孩子的態度和在校學習習慣。

我也著重強調了初一的學生重在培養學習習慣和思想態度的教育。家長們是沒有聽進去的,開家長會的時候都在玩手機。所以,開個家長會看家長這樣的表現,寒心了很多。家長對老師的不尊重,家長對老師的不信任,家長的自我主觀意識強烈,家長給孩子不好的榜樣教育,是孩子難教的一大方面。


好好娣


非常不建議!

以數學為例,普通高中或初中一節課大約為45分鐘,教師的講課速度一般必須保持在一節課能夠講完一小節的內容。

如果小節內容比較簡單,偏向於陳述概念,那麼完全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去補課。如果內容比較複雜,偏向於論證或是實際計算,考試是要考察這方面內容的,一般情況下,沒有人能夠當堂課就全部掌握。即使課前預習也不能完全保證將知識融會貫通。

這時有些家長就會想了,孩子上課沒聽明白,下課不補課,學習進度就落下來了,出於好心,給孩子找個老師再補習一下。

問題就出在這,沒有人能夠完全聽懂,只是有差距。腦子靈光的也許能聽個差不多,接觸東西比較慢的可能感覺什麼都沒聽懂,。其實只要是上課認真聽,總會明白一些方法,哪怕是上課走神落下了一些內容,也可以通過課下的練習找出疑問,再問問老師,問問同學總會弄懂的。

而補課呢,首先孩子們的心態就改變了,認為還會有第二次學習的機會,上課時的精神狀態就不一樣了。再者,下課的補課相當於剝奪了孩子自我思考的時間,灌輸的思想遠遠不及自己通過練習所得到更加真實。同時還會佔用其他科鞏固練習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很努力,但是成績一直不上不下,達不到一個優秀的水平。

從表面上看孩子可能學會了上課沒聽懂的知識,但實際上因此損失的東西是不計其數的。家長們可以去學校統計一下,成績靠前的同學,有多少同學補過課。

並不是完全反對補課,如果孩子確實不能接受自我學習的方式,補課還是有一些作用的。

僅代表個人觀點,有疑問的可以評論留言,咱們一起討論。


七小公


反過來說,學生下課再補課是因為老師上課不盡職嗎?很顯然,學生下課再補課,並不是老師個人的原因,也有學生本身的方面。

老師上課的不盡職,當然會導致學生的聽不懂,但是老師盡職盡責了,學生之間也會存在差異,也會存在聽不懂的現象,畢竟課堂是多人的,而不是一個人的,老師不可能針對一個人來講課,而是對大家來講課。

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上課只是單純的學習知識,而不是思考知識應用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善於思考,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把課堂知識進行理論化實踐化。而有的學生不會遷移知識,只是一味的去灌輸,必然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成績差了,學習跟不上去了很多家長也很著急,必然去報了輔導班,輔導班是一對一的,裡面的補課老師水平也參差不齊,但是大部分老師能夠給孩子舉一反三,能做到知識的細緻化講解,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覺得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總之輔導班學習更有針對性,而老師的上課只是大眾化。

在師德師風沒有暢行的情況下,大部分學校的在職老師在校外進行有償補課,可能導致學校的學習風氣不正,家長認為學校老師不盡職盡責,這是社會風氣給學校老師,貼上的標籤。但現在,講師德講師風,老師不允許在校外進行補課,但是貼上的標籤仍然退不去。這也可能是讓一部分家長誤會老師的原因所在。

但是不管怎樣,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單純靠補課來提升成績,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使孩子終身受益。


香格里拉話中畫


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也是不容易啊!充分說明你是一個對教育一無所知的人。但凡瞭解一點教育的人就知道教育不是萬能的,學生補不補課與老師課上盡不盡職沒有必然因果!即使老師很認真很盡職也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更不可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的一樣樣好,總會因為某種因素導致成績有高有低。正如去醫院看病一樣,哪怕再小的病大夫也不敢保證一定百分之百能治好能除根一樣道理。補課是在當前教育體質下的必然現象,成績排名無止盡導致無論學的多好都不敢大意,稍有不慎就會被其他學生超越,學的差的學生就更需要補課了,因為比你優秀的學生都在補課你能不補嗎?這樣的心理驅使下補課就是必然的了,某種意義上說與老師關係不是很大!


A千里馬151449101


我是教師,講實話,教師特別是主科教師要做到上課不盡力真的很難。一是因責任感長期形成的習慣使然,二是人都有表現欲(希望得到別人認可自己的工作能力),三是學校要在考試後給教師排名(現在學生排名不敢對學生公佈了)。所以教師大都是賣力教學的,不少英數老師還會搶佔自習堂免費加課。有沒有參加課外有償家教的?有。有沒有故意課內不講重點,課外拿到補習班講的?也許有,但我認為可能性不大。一是班內其他不參加補習班的學生也要參加考試排名,二是課本編排好的,故意不講重點很難做到,三是我懷疑這樣的教師還是人嗎?綜上所述,絕大多數教師是能夠盡力教學的(包括辦補習班的教師),教書是良心活,我教了30年書,也走過幾個學校,真沒見過幾個故意不搞好教學的,人要臉樹要皮,排名倒數的滋味不好受啊。正因為排名導致教學壓力大,大部分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病(頸椎病咽炎等),處於亞健康狀態。據報道,教師的平均壽命只有59歲多,不知準不準確。毋庸諱言,教師隊伍中肯定有少數的人渣存在,現在的情況是少數不良教師糟蹋了教師的整體形象,大部分教師只好當背鍋俠了。至於堂上用心教,不用課下補的問題,我覺得大家都是明白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學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只要有競爭,任何時候都會分層,形成好中差的局面。孔子弟子三千,也不過只有七十二賢嘛。實際上,天生我材必有用,毛主席說,職業不分貴賤。在毛時代,上大學固然光榮,但掏糞工人時傳祥也很光榮嘛。現在正是因為不能搞因材施教,不顧學生實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大學),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上興趣班補習班,導致了數不清的令人頭疼的問題。


00702wbx123


培訓機構的教師到學校一般代不了課,因為他們平時面對的是小班額、程度高的孩子,我親眼看見培訓機構的教師到學校代課,講難題非常棒,就是底下大部分學生不聽或聽不懂,課堂紀律亂哄哄,教師不太懂組織教學,基礎知識大部分學生是否掌握心裡沒有數,課堂上只有幾個孩子和他互動,一學期下來班級成績平均60多分,而換了老教師上課先抓基礎,控制課堂紀律,可以提高大多數孩子的成績,所以想培優去輔導機構,老師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授課,不能隨意拔高教學內容。


梧桐聽雨心想事成


我們小時候上學就沒有聽說過補課,也不知道在啥時候就興起了補課?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完全透徹,就沒有補課的必要。

所謂的補課,就是利益的釋然了,最先開始補課的老師,得到了好處,名利雙收,既有了一筆不菲的經濟收入,又受到了學生成績的突飛猛進。這個舉動很快得到了學校的認可,上面不讓辦補習班,那就以可種名義辦,很快每個學校都這樣做,似乎這就是提分的速成班,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這讓我想起了劇場效應,過去,在劇場看電影的時候,前排有個人也不知道啥原因就站起來看電影了,他後排就看不見,沒辦法就也站起來看,到後來一個接一個地站起來,直到最後整個劇場的人都站起來來觀看了,這就是劇場效應。

類似的是學生每週上五天課,休息兩天,老師說畢業班學習任務重,下課了,又佔用了課間的休息時間,學生就成了連續上課,學生苦不堪言,疲勞學習,這樣做還不算,於是就每天星期再多上一天,休息一天,一個學校先開始,別的學校不甘落後,就紛紛效仿,結果就成了劇場效應。


風輕雲淡147847477


這個要看家長的期望值,如果家長覺得娃娃的學習無所謂,當然用不著補課。其實老師上課針對的主要是中等偏下層次的學生,一節課如果學生都認真學習,也只有一多半的學生能直接接受知識,還有一部分學生需要在練習中掌握知識,這還是說的基礎知識。真正技能性較強的題目,只靠老師講還不行,還必須要有鑽研精神,這就比較複雜了,不然每個人都考起985,211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忽略。不信讓家長娃娃一起 ,前半部分坐學生,後半部分坐家長旁聽,讓專家授課,當堂測試,差異會非常大。對於中等生又願意學的學生補課,肯定會有些效果。對特優生,特差生補課意義不大,一切取決於家長學生的需求。老師就是認真上課,也要看學生認真學沒有,這也非常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