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半場,實體店應該何去何從?

實體店來到了互聯網下半場風口之上

線下實體店作為零售行業的重要組成業態,伴隨著“互聯網+”的浪潮、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消費升級的東風,來到了時代發展的風口之上。

互聯網下半場,實體店應該何去何從?

1.人口紅利消褪,渠道下沉是必然趨勢

在電子商務發展如火如荼的前幾年,伴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電商已然經過了野蠻發展的“黃金時期”。

當互聯網線上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國內網絡零售在2016年首次出現低於 30%的市場增速,這兩年電商零售額整體依然在增長,但是增速卻在下降。

再加之電商領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線上獲客成本也不斷提升。在此情形下,渠道下沉是零售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於是,之前因被電商和網購衝擊的線下實體店,其商業價值被人們重新審視和重估。

互聯網下半場,實體店應該何去何從?

有利可圖的地方,就有資本的目光。

於是,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線下實體店。阿里巴巴收購大潤發,京東入資沃爾瑪,網易開設嚴選實體店,噹噹推出線下實體店......

不僅如此,當阿里巴巴推出盒馬鮮生的新零售,騰訊推出智慧零售、京東推出無界零售......這些新物種的出現,為傳統實體店不僅展示了一種新的發展業態,更是提供了更多發展的想象空間。

一時間,線下實體店成為互聯網巨頭爭奪的新陣地,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所以說,線下實體店來到了時代的風口之上。

互聯網下半場,實體店應該何去何從?

2.消費升級,顧客追求更高品質的服務體驗

如果說三年前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去日本買個馬桶蓋》掀開了消費升級的冰山一角。

那麼,這兩年消費升級的趨勢更是愈演愈烈,並從線上電商延伸到線下實體店。

消費升級的背後,是人們個性化、多樣化和品質化的消費需求。

與以往單純看重性價相比,消費者更加看重商品的質價比和消費體驗。

眾所周知,電商的優勢在於其低價和便捷性。

但是,伴隨低價而來的往往的是產品的質量問題,而消費體驗更是線上電商的先天性短板。而這與重視商品質價比和消費體驗的消費升級趨勢無疑是背道相馳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消費升級將實體店的商品的品質保障與服務體驗的優勢得到了突出放大,而這無疑也將消費者的目光再次拉回到了線下實體店。

得益於此,這兩年實體店的經營發展逐漸回暖。

互聯網下半場,實體店應該何去何從?

1. 主動擁抱變革,讓技術賦能門店發展

“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處於時代風口的實體店而言,行業的變革已然悄然來臨。

誠然,站在時代的風口上,連豬都能飛上天。但是,那要先搶佔了風口的位置。

與其被動地等待行業變革所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如主動擁抱變革,讓技術賦能門店發展。比如藉助LBS技術、藉助大數據技術以及會員管理系統等打通線上線下經營環節,幫助傳統門店實現全場景獲客和精準營銷等。

互聯網下半場,實體店應該何去何從?

2. 精細化運作與服務體驗提升顧客消費體驗

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是消費者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變化。

面對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以及品質化的消費新需求,精細化運作與提升服務體驗無疑是一種提升顧客消費體驗的有效方式。

因此,門店在實際的經營中不管是以差異化營銷或私人訂製的精細化運作,還是藉助VR&AR等技術來給消費者帶來消費新體驗,亦或者像海底撈一樣用“地球人拒絕不了的服務”等極致的服務方式,都能大大提升顧客的消費體驗,進而提升顧客對門店的粘性。

互聯網下半場,實體店應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