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是信奉印度教和佛教的,那麼印度人是否大部分都不能吃肉?

塗偉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看沒看過電影《摔跤吧爸爸》。電影中,溫順的媽媽,從來沒有和丈夫對抗過,即便丈夫強迫女兒們學摔跤,甚至剃掉了她們的頭髮。

然後,溫順的媽媽卻又一次發了火,就是因為丈夫要在家裡燒雞肉,補充女孩子們的體力。

媽媽怒火中燒的說:不管什麼理由,我的廚房裡絕對不準有肉。

誇張不誇張?

其實印度人吃素,沒有那麼誇張。

印度國家統計,完全素食的印度人,大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即便如此,數量也相當驚人了,因為印度人口已經有13億多。

其實,印度很多人雖不是完全的素食,但也幾乎不吃肉。

印度只有百分十二十幾的人,平時經常吃肉,和中國人差不多。

印度人為什麼吃素?主要還是源於宗教,印度教。

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深入印度的每個角落。

印度種姓中地位最高的婆羅門階層,認為食素是高尚品德的標誌,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能吃肉。

而第二階層的剎帝利,因為要作戰,所以需要強壯的體魄,不能完全排斥肉類。即便如此,他們只可以食用符合他們種姓特點的鹿肉等食物,不能亂吃。


而吠舍和首陀羅則可以吃肉,代價是他們地位不高,通常是嘲笑的對象。

比如首陀羅,被認為是天生就是為另外三個種姓服務的奴才,是低賤的象徵。

至於吠舍地位稍高,也被認為是有錢但是本性低劣的一族。

真正毫無顧慮可以吃肉的,主要是賤民。

這是幾千年的傳統,最後就變為習俗。其實婆羅門、剎帝利並非對肉有什麼直觀的認識,而是有種固有的恐懼心理。

就像穆斯林對待豬肉一樣,他們不敢去看,更別說吃了。



至於佛教,在印度已經很衰落了,占人口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基本無足輕重。

需要說明的是,印度人因為素食,普遍有慢性營養不良症狀,這導致印度人平均壽命只有60多歲。

不過,印度人的素食,還是花費了很多心血的。

摘錄一點: 印度廚師每天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花上幾個小時,熬出不同滋味的咖喱。那種鍋子極大,先是極滿,到最後只剩下一個鍋底,印度菜的精華就在裡面了。素菜倒比葷菜貴。印度素菜與葷菜同價,甚至更貴。以中國人的觀念,這有些難以接受。其實,如果同意印度菜的精華在於咖喱的說法,就能明白印度菜貴也貴在咖喱的道理。印度的素菜絕不同於中國的素菜,印度的素菜講究本色,有的甚至不用油,比如印度炒菜,就只用一種白豆熬出的油。印度的素菜因為有了咖喱的搭配,滋味並不比葷菜差。  


到印度餐廳就餐,大部分人都會點加咖喱菜餚。咖喱菜的精華在於咖喱汁,會吃咖喱菜的人,盤中幾乎不留一點湯汁。而不會吃咖喱菜的人,只挑菜裡的主料,湯汁卻剩下了大半。因此,為了更好地體會咖喱的美味,最好配一碗米飯,與剩餘的咖喱汁拌在一起吃,就比較地道了。  

素菜在印度本土有著極高的地位。同為信仰的原因,吃素者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素菜的學問,這使得許多印度素菜都比葷菜做得精緻。因此,有人認為,在這個信教的國度裡,飲食的精華在於素菜。單從一道菜餚所用的調料來講,品種就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之多。將不同的調料,按照不同數量搭配在一起調製的素菜,滋味不僅不比葷菜少一分,反而使菜餚的烹調更顯功力。


薩沙


我恰好剛從印度回來,遊歷了印度中部到北部的許多地區,以及這些地區中一些著名的各種神廟寺院,親身體驗了那裡的生活、宗教和文化。在印度期間,我的導遊是印度教徒,司機則是錫克教徒。就我的認知,題主的問題,很不準確嚴謹,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

先來談談印度的宗教問題。印度是一個宗教大國,宗教的多樣性,是其他任何國家少有的,100多個民族中,信遍了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因此有“宗教博物館”之稱。13.2億人口中,84%是印度教徒,伊斯蘭教徒佔13%,往下依次是錫克教、佛教、耆那教、基督教、猶太教、襖教、巴哈伊教等等。錫克教、耆那教和佛教都源自印度,但佛教如今在印度的影響力,反而極其式微。確實,也有

以信眾最多的印度教來說,該宗教不是不吃肉,而是不吃牛肉和豬肉,但可以喝牛奶,吃羊肉及雞鴨魚肉。不吃牛肉是因為牛在印度教中,是代表神性的動物,豬則因為其不潔的特性而不能食用。印度導遊告訴我,無論在哪裡,人和車碰到牛都只能繞道走,絕不能驅趕它們。除了家養用於耕田擠奶的牛,印度有很多野牛和流浪牛。如果這些牛走到某家門口,人們會給它們吃東西,看見它們生病了,也會給它們治病。在瓦拉納西和加爾各答,牛們就真的在大街上游走,所有的行人和突突車都避開它們而行。我們不止一次在公路上看到兩頭牛打架,或者單個的成群的牛橫穿馬路,都只能停下車等牛路過,或者等兩頭公牛怒氣平息不再打架,再緩緩開過。導遊開玩笑說,在印度過馬路,就要像牛一樣,兩邊看看慢慢走過。

作為旅遊者,在印度也吃不到牛肉豬肉。不但如此,也禁止外國遊客將牛肉和豬肉製品帶進去。但是,無論是酒店的自助餐還是吃餐館的點餐,雞肉家家都有,羊肉也通常都有,但在賓館自助餐中不常見,北印則少魚。耆那教傳統中不事農耕,不事屠宰,但並未規定不能吃肉,雖然耆那教徒有越來越成為素食主義者的趨勢。我的印度教導遊和耆那教司機,就在賓館的庭院裡,自已帶著一應餐具,烹製咖喱羊肉吃,還邀我同吃。


世界真的很大


印度教佔印度總人口的80%以上,其次伊斯蘭教,佛教只佔總人口的0.77%。其中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佛教徒已經超過65萬,佔該邦人口的5.8%,也就是印度最富裕的那個邦,包括孟買這樣的巨無霸城市。

印度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素食國家,可能和地理環境宗教文化有關。有人以為印度人吃素的主要原因是“吃不起”,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臆斷。在印度,種姓越高,越富裕,則越是崇尚素食。反而是社會低層的體力勞動者,都喜歡吃肉喝酒,最常見的肉類是雞和魚。當然,印度的酒類實行專賣,價格不菲。通常來說,印度教不吃牛肉,伊斯蘭不吃豬肉,而佛教徒因為以接受佈施為生,對飲食並沒有忌諱,不戒葷腥,有什麼吃什麼,但有教養的人家通常佈施素食,以修功德。

耆那教不主張殺生,所以全部素食,而這個教派是印度的富裕階層。

具體有多少人吃素?恐怕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有個大概統計說完全食素者約佔印度總人口的20%。有個事實,那就是印度很少見到屠宰場。我只在海德拉巴見過街頭掛著整隻開剝好的裸體羊的場面,其他地方極少有如此暴露的鏡頭,估計與這個城市多穆斯林多有關。


小重山


印度人信奉佛教的,極少。

十二三世紀,佛教就在印度斷絕了。

到現在,印度的佛教信仰者,大多是一些種姓很低、生活無望的賤民,被上層種姓壓迫得死死的,為了改變命運,而改信了佛教。

來一段歷史吧。

20世紀印度的“新佛教運動”

十二世紀末葉的時候,殘存的少量佛教,終於絕跡於印度本土。

19世紀末期,隨著一些異國佛教信徒的湧入,印度也開始漸漸有了佛教的團體和活動。

但這都是很少量、很小型的,不成規模。

1956年,印度卻突然掀起了一個大規模的“改信佛教”運動,大約有五十萬人皈依佛教。

這個運動,被稱作“新佛教運動”。

掀起“新佛教運動”的人,是一位出身於印度最低種姓“不可接觸者”的博士,安貝德卡爾。

我們都知道,印度有四種姓,最低的是首陀羅。

但很少有人知道,比首陀羅更低賤的種姓,就是“不可接觸者”,也就是“賤民”。報紙上報道的性侵案受害者或者群體暴力受害者,大多就是低種姓出身。甚至,高種姓的人殺死低種姓的人,警察都不予立案。

實拍印度賤民

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人家聳聳肩:我們印度教就這樣,《摩奴法典》規定了的!

換了你是賤民,老婆被合法燒死,女兒被合法強姦,你被合法毆打……你絕望不絕望?

既然現有的宗教不給我活路,我就自己找活路!

安貝德卡爾,就是這樣一個賤民中的“陳勝吳廣”!

他出生於賤民家庭,卻有幸受到高等教育。出於對自己所處階層的理解與同情,他成為了““不可接觸種姓”人民的領袖人物。

1956年10月,他在那伽浦爾一次群眾大會上宣佈他改信了佛教,並宣傳“人不是神創造的”和“一切眾生平等”的佛教教義

,參加大會的五十萬“不可觸者”響應他的號召,同時宣佈放棄印度教信仰而皈依佛教。

安貝德卡爾於1956年12月突然逝世,但是改宗佛教運動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掀起了澎湃浪潮,向印度全國各地發展,成千成萬的人相率歸依佛教。

據1962年5月《世界佛教》雜誌報道,印度七千萬不可觸種姓人民中已經有二千萬人改宗佛教。這個運動目前還在繼續發展。

所以,印度人信佛,是近幾十年才有的。

印度教高等種姓嚴格吃素

那麼吃素的是什麼人呢?

——婆羅門。

婆羅門和剎帝利,是印度的高等種姓。

而在《薄伽梵歌》中記載過,高貴的人應該素食。

原文如下:“愛奎師那的人無論奎師那要什麼,就會給他什麼並會避免供奉任何不合需要或未要的東西。所以,肉、魚、蛋不要供奉給奎師那。如果他想要這些供品的話,他會這樣說的。但他清楚地要的是:花、果、葉、水,他說這樣的供品「我會接受」。因此,我們應該明白,他不接受肉、魚、蛋。蔬菜、五穀、水果、牛奶、水都是適合於人類的食物,是由主奎師那親自規定的。 ”

由此可見,肉食品是骯髒、汙濁的,吃肉會汙染人的身體;而素食者潔淨高貴,深受神明的喜愛。

甘地甚至認為,吃肉,是英國人侵略印度的根源。

出身於婆羅門或剎帝利高種姓的印度教教徒,以吃素自豪,認為自己純潔,出身高貴,瞧不起吃葷的人,他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在社會上佔據著統治地位,所以在印度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

現在,在新德里和孟買,一些暴富的“暴發戶”,為了擠入上流社會,也開始修改自己的飲食習慣,成為新的素食者。

順便說一句,印度大城市的“素食小區”,非富即貴。


豹小白的雜貨鋪


印度人信佛教的人很少,但印度教也要求素食,所以素食者很多,不過更多的還是吃不起肉吧!

這裡再簡單的說一下友教佛教在印度的情況

自從商蠍羅以上梵下梵理論攻擊佛教後,印度教又說佛陀是毗溼奴的第九化身,目的是疑惑餓鬼墮入地獄,自我毀滅。(毗溼奴既佛經中的那羅延天)

從此之後佛教在印度逐漸消失。

一直到近代印度興起了民權運動,當時印度有一個賤民領袖安培多伽爾,B.R,同時他也是印度的憲法起草者之一。他為了賤民的權益抵制印度教信仰,並且轉為佛教信仰,在他的引導下,在1956年10月14日,50萬五十萬印度賤民無種姓者集體皈依佛教。

今天據說印度的佛教徒百分之九十都來源於賤民等無種姓階級,但在整體中佔的百分比,幾年前看的數據好像是百分之一,還是多少。


全真道士梁興揚


印度人吃不吃肉,分人、分地區、分種族、分宗教。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的國家,即使是在同一個城市裡,不同社區的狀態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吃肉這個問題上差別很大。

我去過印度好幾次,都是去南印。對印度人吃不吃肉這個問題有直接的感受。相對北印,南印穆斯林更少,對印度教的信仰更純粹,因此食素更加普遍。但依舊要分人群、分社區。

首先,信仰伊斯蘭教、錫克教、基督教的印度人,是可以吃肉的,只要吃得起。第一次去印度最南邊的泰米爾納德邦時,那邊印度教的宗教氣氛普遍濃厚,我們憋了好幾天沒吃到肉。終於有一天,在一個克什米爾人商店裡買了些東西,跟老闆混熟了,於是悄悄問他你是穆斯林還是印度教徒,他回答穆斯林,然後我們就特別興奮的問:“能帶我們去吃肉麼?”終於,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拐了好久找到了一個肉食餐廳,吃到了肉。後來我們終於找到了在南印小城找肉吃的訣竅:找清真寺。下圖就是克什米爾小哥帶我們吃到的那頓肉,非常美味,而且特別便宜。

印度佛教徒很少,我在南印基本沒遇到過,就不討論了。

耆那教徒是提倡不吃肉的,但對他們不熟悉,也不詳細說。

說說印度教徒。印度教徒提倡不殺,殺會造壞的“業報”,會在輪迴中受懲罰——印度教的業報和佛教的業概念差不太多。這個宗教信條會導向食素,而掌管宗教的階層,也就是婆羅門,大多也就遵從這個信條吃素了。但另外一個方面,在印度教的諸多聖典當中,印度古代的剎帝利聖王也是打獵、吃肉的,聖君羅摩還獵金鹿呢,而這又導向一個解釋性甚至看起來有點開脫的說法:被人吃,是那些動物的惡業,需要通過被吃來消除,否則還會在輪迴中反覆。

這兩個信條不就牴觸了?是牴觸的。但問題是,宗教信條會指導生活,但也為生活中常見又不可消除的事務作出合理性的解釋,神化素食和解釋吃肉的正當性在印度教中都存在的,這種矛盾會統一在同一個人身上——自身和自身所在社區認同素食好的,會偏向前者;身邊吃肉多的,會偏向後者。

這就是我說為啥這個問題分人、分地區、分種族、分宗教。

所以,大而化之的說,印度南方人吃素更多,北方人吃肉的較為常見。但也有特例,像喀拉拉邦那種被歐洲人殖民幾百年基督徒多穆斯林也多還是共產黨政府的地方,還能吃黃牛肉呢……

順帶一說,我總感覺東亞人掉進了南亞人的坑裡。別人的素菜,咖喱地三鮮,瑪薩拉炸蔬菜球,哪種素菜都是一嘴香料,吃起來沒素味兒。就說炒菜的油,他們用的是牛奶裡面提煉出來的熟酥油,一股奶香。在他們那兒,只吃素口味上的煎熬小多了。

上圖這東西叫Dosa,是一種南印常見的早餐,是用米漿拿酥油煎的脆餅,很像中國長江流域的米粑粑,但脆得多,是鹹口。這個配瑪薩拉土豆吃,感覺就比單獨吃米粑粑葷多了!


花落成蝕


印度人吃素比例確實比其他國家都高出許多,這與印度的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繫。

印度被稱為“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最早佛教和耆那教主張嚴格素食,“不殺生”,後來這一觀念被印度教吸收,尤其是佛教被印度教整合得厲害,連釋迦摩尼都被解釋成為毗溼奴的化身之一。在這一基礎上,印度教形成了食素的理念,主要理由有兩點:

第一,印度宗教信仰裡面主張大千世界萬物皆有靈,如果一個人宰殺並食用動物,那麼他在另一個世界裡有可能又被這些動物吃掉。所以應該保護生靈,二是印度宗教認為肉是髒的,肉食和燻醃肉食,象徵著慵懶、沉重和黑暗汙濁的思想,只有低種姓的人才會這麼“自甘墮落”,而高種姓的人吃素,自身潔淨高貴,能得到神的喜愛。因此,是否吃素成為區分人和人所在種姓和潔淨程度的重要標誌,只有“賤民”才會以殺生、販肉為生,“高貴”的婆羅門是堅決不碰肉食的。

有些人將印度人食素解釋成為“經濟條件落後,吃不到肉”,按照這個邏輯,伴隨著印度經濟的崛起,印度人民、尤其是上層有錢有勢之人應該開始吃肉才對,但是,恰恰相反,印度近年來興起更大規模的素食運動,往往越有錢有勢的家庭越崇尚吃素,以吃素為豪,甚至組成“食素聯盟”,拒絕與食肉者為鄰。這足以體現宗教和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影響之深。

(印度的麥當勞中,素食和非素食是嚴格分開的,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印度麥當勞製作蛋黃醬不用雞蛋,每家店都配有兩條漢堡烹飪線,分別製作素食及非素食產品。素食烹飪部的工人們圍綠圍裙,非素食部的工人要進入素食部,必須得先洗澡)


北海圖


小編,你的提問被漢傳佛教的說法誤導了。(出家人吃素)

梁武帝推崇佛教,他從慈悲心出發規定僧人不許吃肉。

但是,如果你學習了《印度佛教史》,就會知道佛陀在世時制定的關於吃肉吃素的戒律了。在這裡不贅述了。


寂之樂


作為外國人在印度旅行,最困難不是咖喱有多麼的難吃,而是吃不到肉。印度大街上最常見餐廳招牌是“Pure Veg(純正的素食)”,甚至連世界上知名的連鎖快餐品牌進入印度也都入鄉隨俗,經營素食,比如必勝客有“全素披薩”、肯德基也推出以土豆餅為主的“素漢堡”。我曾經在德里火車站滿懷期盼的買了一個漢堡,一口下去,發現不對勁,仔細觀察,中間不是雞排而是炸蔬菜餅,真是食之無味。所以為了吃到肉,每到一個城市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哪裡是穆斯林聚集區。

(漢堡王素漢堡廣告,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在印度有一半以上的國民是不吃肉的,是全世界食素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人吃素很大程度是與宗教有關。印度絕大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佔印度總人口的79.8%,印度教的交椅提倡“不殺生”,認為肉食品是骯髒的、汙濁的,吃肉會引起人們的殺戮心理,所以最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並且階層越高的人這種傾向也就越發的強烈。

(印度最常見的Thali,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現在,印度的佛教徒很少,僅佔人口的0.7%,但是佛教對印度教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至5世紀,它都是反對種姓制度,強調不殺生,這讓古老的婆羅門教逐漸完善和發展,成為了綜合了多種信仰,宣揚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主張非暴力和不殺生的印度教。

(印度菩提伽耶的佛教徒,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印度教和佛教徒外,古老的耆那教、錫克教同樣都是提倡“素食”,嚴格食素的。這些素食主義者不僅不吃肉類、魚類,甚至連蛋類都不食用,甚至一些素食主義者會拒絕與非素食主義者同桌就餐。

所以在印度餐廳是分素食和非素食,甚至提供所有菜品的餐廳,還會將素食和非素食區分開,並提供兩種菜單。更有甚者,有的居住區也有

素食和非素食之分,對於不瞭解印度的人,很難想象這裡的素食主義和非素食主義區別如此嚴格。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一個素食王國,正是因為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大的特色之一。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首先,印度人現在基本上沒有幾個人還信佛教了,不過佛教順便補充一下,事實上印度佛教是可以吃肉的,不吃肉只是中國佛教徒的習慣,是南北朝時代梁武帝搞的規矩,他把不殺生原理推向了極端,這不是佛教的正宗教義的規定。佛教戒律中只是不充許吃不淨肉,比如自己去屠宰動物來吃肉,或者親眼看著動物被殺後吃肉,或者別人為了招待你而專門去殺死動物來給你吃肉等等,至於施主給你肉吃,你是可以吃的,因為在你要飯的時候還挑食,就不好了嘛。

至於印度教,情況比較複雜。其實早期印度教經典並不禁止人們吃肉。印度古典文獻中也承認所有生物都處於一個巨大的食物鏈中,所以吃肉不應該是禁忌,只是要求修行者不要自己去弄肉來吃,因為自己去弄肉來吃,必定會伴隨著殺生的過程。這一點印度教和佛教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摩奴法典》認為,吃肉不是絕對的禁忌,有些時候是可以吃肉的,比如為了補充營養和使自己的身體獲得健康,是可以吃肉的,但這種情況下獲得的肉,要儘量減輕動物在死亡過程中的痛苦,並且要避免自己動手。總的來說,在原則精神上,《摩奴法典》是提倡素食主義的,《法典》認為,吃肉的前提就是殺生或害生,因為不對動物的生命造成傷害而獲得肉類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所以應該儘量避免吃肉。但是如果你非要吃,也是可以的。當然,牛肉是不能吃的,這一點很多答主都說過了,因為牛是印度教的象徵,牛甚至受到印度法律的保護,我就不再多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