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

關中陳鏡


世間懂李白的,除了酒,就是月了。

《把酒問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丹闕:紅色的宮殿,“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白兔搗藥:民間傳說,月兔搗仙藥,“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當歌對酒時:邊唱歌邊飲酒,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首詩可媲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與蘇軾《明月幾時有》。

1 問月

屈原問天,李白問月。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顯然借鑑了此句。

月,於李白而言,意義非凡。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月的冷清與淒寒,像極了孤獨的李白。

月的孤高純淨,遠離世俗,又給了李白遠離塵世的憧憬。

問月,是詩人孤獨的自我對話與自我療傷。

“青天有月來幾時”,顯然沒有知己,才視月為知己,只有對等關係,才有這樣的突兀一問。

2 贊月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高不可攀,卻又如影隨行。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皎如飛鏡,卻又云開月明。

“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海升雲落,如此孤高冷傲。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亙古長存,如此甘願清冷。

詩人將一種人格魅力賦予月神,純潔,孤傲,多情,卻又淡然從容,寧靜灑脫。

月,是人格化的另一個詩人,在潔身自好與入世流俗之間糾結,卻做不到如月般的淡泊瀟灑,不計功名。

3 昇華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問月,李白發出哲人一般的思考,

月是亙古不變的,古今一輪。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人卻如流水,不能從頭,短暫迅疾,更迭換代,似水流年。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只有對酒當歌,不負金樽,不枉人生。

對月的追問,對自然的感慨,最終歸結到對生命意義的領悟。

李白是很會自我開解的詩人,從問月到生髮人生短促之感,很是消極,最後一句卻豁然開朗,對酒當歌,灑脫人生,一下子從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只要自己過得快活,又何必在意功名得失,須臾人生。

達觀雍容,從來都是李白的風格。

想象奇特,情理並茂,感情充沛,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比《春江》深刻,比《明月幾時有》明朗開闊。

南宋詩評家嚴羽評價:“纏綿不墮纖巧,當與《峨眉山月歌》同看。”


一綠浮芳


題目寫錯了,原句應該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把酒問月》,整首詩如下:

把酒問月

這是一首通過詠月來抒懷的詩,詩中反覆論證了人與月之間的關係,頗有哲理性。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句詩採用的是時間交錯,今昔對比的寫法,一方面表達的是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另一方面則展現自己灑脫的胸襟。

異曲同工

有不少古詩與李白這句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試舉兩例: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詩詞補習班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句詩和李白的《把酒問月》中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寓意如出一轍。我想對於書者來說應該都是表達同一個意思,那就是以這與日同輝的月亮作為參照物,感嘆人生命的短暫。

從古至今,月亮依然是那個高高懸空的月亮,而人卻是換了一代又一代,生命在這大自然之下是何其的渺小和短暫。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以月亮寄託情思,無論是親情友情亦或是愛情,思念著對方定將抬頭望月,抑或把酒問月,久而久之月亮便成了每一位文人墨客的歌頌對象,它代表著團圓,浪漫,悲傷,以及以它為參照物來感傷生命的短暫和歲月的流逝。 古人當然見不到今時今日的月亮,但是今時今日的月亮又何曾有過改變嗎?它一直都是它,從來都沒有任何變化,它的陰晴它的圓缺從來不會因為人們的更迭而少一分或多一分,自古以來,它總是高高在上,從不缺席。



人們喜歡將明月與人生反覆作為對照,或許這足以說明人們在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中有所遐想,同時也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的深思。


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是短暫的,雖然相對於一些其他的大自然夥伴也會有相當的優勢,但是在大自然或者說宇宙面前,人類的生命何其渺小,又何其短暫,它被時間束縛著。因此古往今來的大家同把愛情比作月亮,團圓比作月亮,人生比作月亮,並一同豪邁的把酒邀月,與之共飲。我想不管生在何種時代下,情感的表達往往是相通的,雖然古人都已如流水般嘩嘩逝去,然而當我們面對空中這同一輪明月時,或許大家在某一瞬間會有那麼一些相似的感慨吧。


夢歸秦淮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那把酒和月寫得那麼大氣磅礴,飄渺的,也唯有詩仙李白能有這才氣

《把酒問月》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詠月抒懷詩。此詩寫詩人端著酒杯向月亮發問,從飲酒問月開始,以邀月臨酒結束,反映了人類對宇宙的困惑不解。詩人以縱橫恣肆的筆觸,從多側面、多層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過海天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展現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全詩從酒寫到月,從月歸到酒;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其中將人與月反反覆覆加以對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繪與神話傳說,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恆、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於其中也顯露著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雖然意緒多端,隨興揮灑,但潛氣內轉,脈絡貫通,極迴環錯綜之致、渾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轉韻,平仄互換,抑揚頓挫,更覺一氣呵成,有宮商之聲,可謂音情理趣俱好,歷來為人所激賞



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時出現?我現在停下酒杯且探問之。

人攀於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

皎潔得如鏡飛昇照臨宮闕,雲靄散盡發出清冷的光輝。

只能看見夜間從海上升起,誰能知道早晨在雲間隱沒?

月亮裡白兔搗藥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住著與誰為鄰?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照過古時之人。

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盃裡。


域外風塵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文學骨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美譽,並與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在思想內容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同情民眾疾苦,二是蔑視權貴,三是熱愛祖國山河。主要創作手法以抒情為主,想象奇特,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現一種雄奇豪放的詩風,在詩歌的表現形式,擅長古體詩的創作,語言雄奇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其創作水平完全可以說已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頂峰。目前存世的詩文千餘篇,輯成《李太白集》30卷。

《把酒問月》是李白創作的眾多詠月抒懷詩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詩歌。全詩內容如下:“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這首詩寫詩人從停杯問月亮開始,到邀月臨酒結束,反映了人類對宇宙的諸多困惑。詩人以縱橫恣肆的筆觸,從多側面、多層次描摹了索高、永恆、美好而又神泌的明月形象,展現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表達了作者對世事遷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全詩看似隨興揮灑,但以酒、月貫之,極具渾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轉韻,平仄互換,抑揚頓挫,更覺一氣呵成,可以說在音、情、理、趣四個方面均達極致,因而被人們激賞。

尤其是“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更是因其深富哲理而成為廣泛流傳的名句。但也說有人說這句詩是受了唐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個名句的啟發,從詩意上看有一定道理。但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僅附後求方家指點為盼。


壯圖山人


這麼的豪放飄逸,肯定是唯我青蓮劍仙李白呀。

全詩都挺豪邁的,很有李白的風格。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唐 ·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餘曾有詞雲:“唯有庭前明月,照人如今。”

月之幽思,古今皆同也。今之秋月如昨如昔如年,卻不知太白何處覓也。


四嶽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騷客仰頭問。問月,自古以來便是文人才士的好題目。吾友李太白先生,未能免俗,也寫過一首《把酒問月》的詩。但此詩中的名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卻被後人拿來消遣,慘遭“惡搞”。

清乾隆年間,著名文人樂鈞撰有筆記體小說《耳食錄》,專記世間奇聞趣事以及神仙鬼怪的幽跡迷蹤。其書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有得一拼。瞧瞧《耳食錄》中的《瘋道人》一章是如何編排太白先生的八卦的:

一妓繼歌曰:“……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仙者笑曰:“誤矣!乃‘今人不見古時月’也。”妓曰:“今人不見古時月,古人亦誰見今時月來?”仙者嘆息。

“仙者”即是李白。李白聽歌吃花酒,指摘妓女歌詞中的錯誤,不料此妓才辯了得,為太白詩句更進一解。詩仙無奈,唯有嘆息。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嗯,不錯。後來,《增廣賢文》把這句話收錄了進去。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主觀抒情的意味更濃。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客觀說理的意味更濃。這個情與理,就是:古人今人若流水人,共看明月皆如此。

鐵打的月亮流水的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從表面上看,人分古人今人,月分古月今月,所以,今人不見古時月,古人不見今時月。

從實質上看,古月今月,是持續存在,月是同一個月。而古人今人,是斷續存在,人不是同一個人。所以,今月曾經照古人,古月依然照今人。

說到底,就是:人生短暫,宇宙長存。

天高地迴,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咋辦?李白的態度相當好:“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啥也別說了,月下獨酌,對酒當歌,喝!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莫安排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在喝的醉濛濛時,突然看到天上的月亮,突發感想寫下美麗詩篇。同時類似李白另一首詩《宣州謝朓樓錢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老頑童168666666


一、賞析

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全詩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明月,是永恆時空裡的奇蹟,常常引起人類的無限遐思。前兩句以倒裝句式統攝全篇,以疑問句表達了詩人的這種困惑,極有氣勢。詩人停杯沉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問到:這亙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

...


二、全詩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三、重點詞句釋義

丹闕:硃紅色的宮殿。

綠煙:指遮蔽月光的濃重的雲霧。滅盡:消除。一作“滅後”。清輝:形容月光皎潔清朗。


但見:只看到。

寧知:怎知。

沒(mò):隱沒。

白兔搗藥:神話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西晉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嫦娥: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傳說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藥,成為仙人,奔入月中。見《淮南子·覽冥訓》。一作“姮娥”。與誰鄰:一作“誰與鄰”。

當歌對酒時:在唱歌飲酒的時候。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四、全文釋義

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天有了明月?我今天停下酒杯問一問。人想攀登明月難啊難,月亮卻老跟著人走。月亮如飛天明鏡每天都照耀紅色宮殿,雲霧散盡,月亮皎潔的青輝流滿天空與大地。每天都看到月亮從海中升起,也看到她每天從雲間山後消失。春去秋來,月亮上的白兔總在那裡搗藥,月宮裡的嫦娥與誰作鄰居

...


七彩生物界


是李白的詩確定無疑。釋解:上句的月字的意思是日月,月份。下句的月字意思是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