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如何解读这句诗?

关中陈镜


世间懂李白的,除了酒,就是月了。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丹阙:红色的宫殿,“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白兔捣药:民间传说,月兔捣仙药,“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当歌对酒时:边唱歌边饮酒,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首诗可媲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与苏轼《明月几时有》。

1 问月

屈原问天,李白问月。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显然借鉴了此句。

月,于李白而言,意义非凡。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的冷清与凄寒,像极了孤独的李白。

月的孤高纯净,远离世俗,又给了李白远离尘世的憧憬。

问月,是诗人孤独的自我对话与自我疗伤。

“青天有月来几时”,显然没有知己,才视月为知己,只有对等关系,才有这样的突兀一问。

2 赞月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高不可攀,却又如影随行。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皎如飞镜,却又云开月明。

“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海升云落,如此孤高冷傲。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亘古长存,如此甘愿清冷。

诗人将一种人格魅力赋予月神,纯洁,孤傲,多情,却又淡然从容,宁静洒脱。

月,是人格化的另一个诗人,在洁身自好与入世流俗之间纠结,却做不到如月般的淡泊潇洒,不计功名。

3 升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问月,李白发出哲人一般的思考,

月是亘古不变的,古今一轮。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人却如流水,不能从头,短暂迅疾,更迭换代,似水流年。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有对酒当歌,不负金樽,不枉人生。

对月的追问,对自然的感慨,最终归结到对生命意义的领悟。

李白是很会自我开解的诗人,从问月到生发人生短促之感,很是消极,最后一句却豁然开朗,对酒当歌,洒脱人生,一下子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只要自己过得快活,又何必在意功名得失,须臾人生。

达观雍容,从来都是李白的风格。

想象奇特,情理并茂,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比《春江》深刻,比《明月几时有》明朗开阔。

南宋诗评家严羽评价:“缠绵不堕纤巧,当与《峨眉山月歌》同看。”


一绿浮芳


题目写错了,原句应该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整首诗如下:

把酒问月

这是一首通过咏月来抒怀的诗,诗中反复论证了人与月之间的关系,颇有哲理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采用的是时间交错,今昔对比的写法,一方面表达的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另一方面则展现自己洒脱的胸襟。

异曲同工

有不少古诗与李白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试举两例: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诗词补习班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和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寓意如出一辙。我想对于书者来说应该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那就是以这与日同辉的月亮作为参照物,感叹人生命的短暂。

从古至今,月亮依然是那个高高悬空的月亮,而人却是换了一代又一代,生命在这大自然之下是何其的渺小和短暂。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以月亮寄托情思,无论是亲情友情亦或是爱情,思念着对方定将抬头望月,抑或把酒问月,久而久之月亮便成了每一位文人墨客的歌颂对象,它代表着团圆,浪漫,悲伤,以及以它为参照物来感伤生命的短暂和岁月的流逝。 古人当然见不到今时今日的月亮,但是今时今日的月亮又何曾有过改变吗?它一直都是它,从来都没有任何变化,它的阴晴它的圆缺从来不会因为人们的更迭而少一分或多一分,自古以来,它总是高高在上,从不缺席。



人们喜欢将明月与人生反复作为对照,或许这足以说明人们在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中有所遐想,同时也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思。


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虽然相对于一些其他的大自然伙伴也会有相当的优势,但是在大自然或者说宇宙面前,人类的生命何其渺小,又何其短暂,它被时间束缚着。因此古往今来的大家同把爱情比作月亮,团圆比作月亮,人生比作月亮,并一同豪迈的把酒邀月,与之共饮。我想不管生在何种时代下,情感的表达往往是相通的,虽然古人都已如流水般哗哗逝去,然而当我们面对空中这同一轮明月时,或许大家在某一瞬间会有那么一些相似的感慨吧。


梦归秦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那把酒和月写得那么大气磅礴,飘渺的,也唯有诗仙李白能有这才气

《把酒问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其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历来为人所激赏



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时出现?我现在停下酒杯且探问之。

人攀于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云霭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夜间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照过古时之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域外风尘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文学骨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美誉,并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在思想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情民众疾苦,二是蔑视权贵,三是热爱祖国山河。主要创作手法以抒情为主,想象奇特,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一种雄奇豪放的诗风,在诗歌的表现形式,擅长古体诗的创作,语言雄奇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其创作水平完全可以说已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顶峰。目前存世的诗文千余篇,辑成《李太白集》30卷。

《把酒问月》是李白创作的众多咏月抒怀诗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全诗内容如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诗写诗人从停杯问月亮开始,到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诸多困惑。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索高、永恒、美好而又神泌的明月形象,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世事迁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全诗看似随兴挥洒,但以酒、月贯之,极具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可以说在音、情、理、趣四个方面均达极致,因而被人们激赏。

尤其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更是因其深富哲理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但也说有人说这句诗是受了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个名句的启发,从诗意上看有一定道理。但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仅附后求方家指点为盼。


壮图山人


这么的豪放飘逸,肯定是唯我青莲剑仙李白呀。

全诗都挺豪迈的,很有李白的风格。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 ·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余曾有词云:“唯有庭前明月,照人如今。”

月之幽思,古今皆同也。今之秋月如昨如昔如年,却不知太白何处觅也。


四岳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骚客仰头问。问月,自古以来便是文人才士的好题目。吾友李太白先生,未能免俗,也写过一首《把酒问月》的诗。但此诗中的名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却被后人拿来消遣,惨遭“恶搞”。

清乾隆年间,著名文人乐钧撰有笔记体小说《耳食录》,专记世间奇闻趣事以及神仙鬼怪的幽迹迷踪。其书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得一拼。瞧瞧《耳食录》中的《疯道人》一章是如何编排太白先生的八卦的:

一妓继歌曰:“……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仙者笑曰:“误矣!乃‘今人不见古时月’也。”妓曰:“今人不见古时月,古人亦谁见今时月来?”仙者叹息。

“仙者”即是李白。李白听歌吃花酒,指摘妓女歌词中的错误,不料此妓才辩了得,为太白诗句更进一解。诗仙无奈,唯有叹息。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嗯,不错。后来,《增广贤文》把这句话收录了进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主观抒情的意味更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客观说理的意味更浓。这个情与理,就是:古人今人若流水人,共看明月皆如此。

铁打的月亮流水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从表面上看,人分古人今人,月分古月今月,所以,今人不见古时月,古人不见今时月。

从实质上看,古月今月,是持续存在,月是同一个月。而古人今人,是断续存在,人不是同一个人。所以,今月曾经照古人,古月依然照今人。

说到底,就是:人生短暂,宇宙长存。

天高地迴,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咋办?李白的态度相当好:“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啥也别说了,月下独酌,对酒当歌,喝!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莫安排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在喝的醉蒙蒙时,突然看到天上的月亮,突发感想写下美丽诗篇。同时类似李白另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钱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老顽童168666666


一、赏析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到: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

...


二、全诗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三、重点词句释义

丹阙:朱红色的宫殿。

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灭尽:消除。一作“灭后”。清辉:形容月光皎洁清朗。


但见:只看到。

宁知:怎知。

没(mò):隐没。

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一作“姮娥”。与谁邻:一作“谁与邻”。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四、全文释义

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天有了明月?我今天停下酒杯问一问。人想攀登明月难啊难,月亮却老跟着人走。月亮如飞天明镜每天都照耀红色宫殿,云雾散尽,月亮皎洁的青辉流满天空与大地。每天都看到月亮从海中升起,也看到她每天从云间山后消失。春去秋来,月亮上的白兔总在那里捣药,月宫里的嫦娥与谁作邻居

...


七彩生物界


是李白的诗确定无疑。释解:上句的月字的意思是日月,月份。下句的月字意思是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