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詩詞,如何不讓自己所寫的詩詞淪為打油詩?

走路的蚊子


不說廢話,就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歡迎各位朋友多多批評指正

打油詩是不是詩歌的淪落?

我個人認為不是。與格律詩比起來,打油詩不大講求對偶、平仄(當然韻還是要壓的),而且打油詩大都用俗話俚語,寫出來顯得詼諧,可以說自誕生以來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

當然,或許正是因為打油詩俗話俚語、詼諧幽默,很多人有難登大雅之堂的感覺。其實打油詩用來描寫社會百態,其抨擊時弊、藿香正氣的作用比格律詩更辛辣深刻,而且還方便人們記住和傳播,這一點是格律詩比不了的。

接下來和題主探討一下,作為一個初學者如何學寫詩詞。

詩詞是文字之上的一種想象

也就是說在寫詩填詞之前,創作者首先要清楚自己要寫什麼、要表達什麼?不管是寫景、狀物還是抒情,要做到自己心裡清楚,而且由於詩詞必然是高於現實的,所以腦子裡還要有基於現實的想象,我認為這就是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說的境界。

有了這個前提,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用詞句把自己頭腦裡的這種想象表達出來,傳達給看到的人。

如果題主實在不想讓自己的詩,寫出來讓人誤會成打油詩,那最好還是選擇格律詩。格律詩一般分為五言和七言,對於平仄、對偶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而且押韻只能壓平聲韻,不能壓仄聲韻等等這些就不做贅述了,想必題主也很清晰。

我主要講一下格律詩的遣詞造句。

用字用詞切忌太俗也太雅

下里巴人,很容易讓人誤認為是打油詩;陽春白雪,在傳播並引起人的共鳴上又產生困難。具體就是最好不要用一些太新的字或詞,當然也沒必要找一些生僻的字詞來用,畢竟還有一個別人看得懂看不懂的問題。總之我個人覺得,基本用書面用語就好了。

能用詞最好不用字

這主要還是出於一個目的:更好地表情達意,讓看到的人感受到。文字的表達無非就是一個連字成詞、連詞成句,寫詩同樣也是這樣。直接用現成的詞,就省去了連字成詞的過程,也就更容易讓看到的人感受到自己要表達的。

個人認為作為一個初學者,掌握上面說的這三點就足夠了。至於如何在這些基礎上把詩寫好,那就需要我們一起多交流學習,共同努力提高了🙏🙏

最後,我還想為打油詩正名一下。

記得有一個姓王的磚家說:

一些人寫的詩連打油詩都不是,頂多算打水詩。

我個人倒是覺得:能打出水來就對了,畢竟我們寫的是詩(溼)麼!

我是索彥,喜歡聊一些和詩詞有關的話題,也喜歡寫寫詩填填詞,歡迎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一起多多交流學習🙏🙏


索彥聊詩詞


在我推廣詩詞知識兩年來,見過不少今人寫的詩詞。大部分人都是業餘自學,所以水平也是參差不齊。

初學者最常見的問題,是容易寫成老幹體或者打油詩,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你避免這些問題。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老幹體和打油詩的區別,以免產生混淆。

由於近代某些不可說的歷史背景,產生了老幹體這種文體,其主要特徵是以口號入詩,意境淺白,內容多是歌功頌德。

相比之下,打油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其特點是內容詼諧、文字通俗、有一定的諷刺意味,但如今多不見後者,而諷刺才是打油詩之精髓

雖說偶作打油也無妨,但畢竟詩貴在雅,雅才是詩的主流。



如何避免淪為打油詩?主要還是需要鍛鍊文筆。這裡我有幾個建議:

一·語言精煉,儘量避免出現無關緊要的字; 二·意留餘地,不要把所有的內容都表達完,留一點空間讓人想象; 三·避免過多白描,適當移情入景; 四·避免套用俗語或成語。
如今打油二字多半是貶義,但只要用心寫,不至於此。

詩詞補習班


淪為打油詩?打油詩很低檔嗎?唐代天寶年間有個讀書人,叫張打油,他寫詩喜用鄉間俚語,不講平仄對仗,也不按韻書押韻,因此不受士大夫待見。可老百姓喜歡,也就小有名氣。如其《雪詩》:

江山一籠統,

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雖說寫雪,但通篇無一雪字,而且非常形象的寫出了雪後鄉間景緻,詼諧幽默,讓人忍俊不禁。只是窟窿、黃狗白狗的,都是鄉俗俚語,上不了陽春白雪,格調高雅檯面。

其實關於平仄和韻書,在初唐時是不太講究的。在南齊時,格律詩才剛出現,中國第一部韻書《切韻》(原書已失傳),在隋時才出現。成就李白杜甫詩仙詩聖大名的詩,也大多不是格律詩。只是在崖山之後,漢家自信受挫,到了明清,格律便越發顯得重要,不會寫格律詩的人簡直入不了流。可人民大眾從不信這一套,你格調高雅,絲絲入韻,繞樑三日,那又怎的?你通篇文言、詞藻華麗、句句用典,可是晦澀難懂,幾人能欣賞呢?能流傳千年,廣為傳頌的詩,都是那些幾近白話的詩。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沒有格律,但朗朗上口,三歲小孩都能背誦。千古詞帝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就幾近白話,不照樣流傳千古。

可見我們寫詩,先要把你寫出來的東西讓大家明白,再去追求格律才是正道。不然通篇堆砌,自造詞組,不知所云,一頭霧水,滿臉懵逼,誰來欣賞?那些什麼花體,什麼烏體,不僅遺笑千年,更是對詩的褻瀆。

我這裡沒有一點貶低格律詩的意思,格律詩是我們民族文學藝術頂尖瑰寶,沒有深厚的古典文化積澱,那是玩不轉的,不是你一年半載就能拿得下來的。光學格律沒用的,功夫在詩外!這個詩外就是還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廣泛的社會生活體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人說俯首即詩,就看你能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沒有較高的文化,並不能阻止你我對詩的熱愛。君不見前陣子火得不行的那個什麼:‘’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椅子,矮椅子,都是木頭‘’!雖說俚俗,不照樣給人歡樂,受人喜愛!

當然,掌握一點格律知識,也就有了進一步欣賞鑑賞古典詩詞的能力,待你寫詩有了相當功底了,便能駕輕就熟,自然入韻了。


雲卷飛山


如果不想淪為打油詩,就一定得先知道什麼是打油詩,然後再想清自己到底要寫什麼樣的詩。不過其實打油詩也未必不好,多瞭解下,也是一種不錯的形式。


一,什麼是打油詩,特點是什麼

打油詩,一種富於趣味性的俚俗詩體,傳說最早始於唐朝一個張打油的人。他的《詠雪》:

江上一籠統,

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此詩一鳴驚人,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打油詩體。此詩描寫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寫,由顏色而及神態。通篇寫雪,不著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躍然。由此可見,打油詩特點:

1) 用語俚俗,本色拙樸

2) 格調詼諧幽默,輕鬆悅人

3) 押韻

如果不想寫打油詩,就一定要繞開前兩個“特點”。儘量做到:

1)用詞尚雅;

2)口氣端莊(悲傷,哀嘆,歡愉。。。都在其中);

3)嚴格遵守格律(平仄,對仗,粘對,用韻等)


二,不淪為打油詩,到底想寫什麼樣的詩

如果不寫打油詩,大概也就必須走格律詩的路了。《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下面只說下近體詩的律絕的格律。

(1) 律詩平仄

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相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 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蓬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擴展的辦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個兩字的頭,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2) 律絕平仄

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並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

五言絕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七絕也是在五絕前加一個兩個字的頭,仄加平,平加仄。

想學好什麼都得下功夫,給大家推薦2本書,學詩必看。一是《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編,陳婉俊補註(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謅),二是王力著《詩詞格律》。

,其實打油詩也沒什麼不好

任何社會、任何時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會有幽默風趣、冷嘲熱諷的打油詩應運而生。打油詩是典型的俗文學。在它生動、有趣的同時,還代表了一定的思想。打油詩正如愛因斯坦給卓別林的信中寫道:“你的電影,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看懂”,而顯得同樣偉大。

附兩首有意思的打油詩。

詠國民黨紙幣

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記帶草紙。

袋裡掏出百萬鈔,

擦擦屁股滿合適。

這是解放戰爭後期,著名詩人袁水拍的打油詩,是對國統區通貨膨脹的幽默諷刺。

相傳紀曉嵐為某官母親寫壽聯時,提筆即寫:

太老夫人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塵。

養兒偏慣去為賊,

偷得蟠桃獻母親。


今兒得閒了


初學詩詞,確實容易被指責為打油詩。用王步高先生的話說,有些人的詩連打油詩都算不上,應該說是打水詩。

他說的難聽點,但說的沒錯。不過大家也不必沮喪。我們從小沒有受過舊體詩的創作教育,所以大多數人都是從打油詩過來的。老街有時候看看自己以前的詩,好多連打水詩都算不上。學詩多年來,我也有一些體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遣詞造句

真正懂舊體詩的人不多,為什麼不如我的人還笑話我是打油詩呢?很簡單,好多人鑑別打油詩的標準是:字和詞不雅。

1.字詞(word)要文雅

用字俗與淺白是兩回事,白居易的俗與王梵志的俗是不一樣的。大家比較一下:

王梵志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白居易

綠螘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比較二人的語言,王梵志:一人吃一個;白居易:晚來天欲雪。同是淺白,一俗一雅。

王梵志是唐朝著名的侍僧,他的俗並不易學,寒山、拾得、王維白居易、皎然等都受到他的影響。但是他們的詩比王梵志要雅的多。

今天的初學者斷不可學王梵志,等你真正入門了,再去模仿各種風格也不晚。

下面是老街效顰的一首:

名利(仿王梵志體)

大道往來客,湮沒風塵裡。 幾人能告我,名利甚滋味?

2.字詞(word)不可太新

我寫過一篇文章《老街詩詞閒話22-誰讓劉禹錫作詩不敢用“糕”字?》,五經中沒有的字他不用,因此被宋子京寫詩嘲笑。

新詞入舊體詩不好把控,所以初學者切記,即使寫身邊事,一開始也要少用新詞,這樣你會比別人進步得快一些。比如:領導、工作、商場、電影……其實這些詞基本都可以用古雅的詞彙代替。

我昨天寫的說李敖之一:

闊談笑罵自清高,八十三年走一遭。我亦人間李屠戶,案頭椽筆利如刀……

寫霍金:七律• 霍金去世有感 @老街味道

浩瀚星空隱禍機,聞君仙逝更生疑。殘軀不礙凌雲志,妙手曾為解惑師。 混沌預言參物理,紛紜宇宙似圍棋,爛柯山上時空轉,留與凡人費苦思。

3.句法與詩家語

略,內容較多,就不說了,可以參看一下3月18號我寫的另一篇回答《詩歌鑑賞中,如何讀懂詩家語》。



二、立意

寫詩一定要言之有物,整篇圍繞主題。可以只寫景,可以只抒情,可以情景交融,但是神不可散,必須要有主題。否則大家不知道你絮絮叨叨說了些什麼?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整首詩前寫景,後抒情,都是圍繞諸葛亮。






三、情景交融

1.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尋隱者不遇•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第一首純粹描寫景物,皆是眼中所見,展示出一副畫卷。第二首有人有景有情,眼中所見,口中問答,心中所想。第二首明顯豐滿的多,像第一首這種純粹白描的手法,大家學詩時儘量避免。

3.登快閣 [宋]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情景的安排,是章法的調度。看一下上面這首七律,特別說一下中間二聯,一般是一聯寫景一聯寫情為佳。

初學者寫詩,一定記住,要學會情景交融,單寫景與單寫情(議論),都很難寫出佳作。

結語

避免打油詩,第一是用字(word)古雅,這樣90%的人會被你唬住,不敢說你是打油詩。但真要寫好,還有很長的路呢。學無止境,咱們一起努力吧。

另,是否打油與格律無關。好多人學會格律依舊走在打油的路上。

@老街味道

2018-3-19


老街味道


順口溜說詩

文字堆砌一遊戲,實際生活少意義。

附庸風雅裝墨客,三教九流爭相敘。

民間俗稱"順口溜",匠人不離"四八句"。

騷人開口說"平仄",作詩填詞講"韻律"。

古人嘆為有感發,抑揚頓挫唱高低。

而今倡導說"白話","文化運動"將汝棄。

詩歌本是一載體,信息解讀能確立。

古之格律限制多,正確使用不容易。

上古之時"風雅頌",匯簡成冊"經史集"。

漢晉流行長短歌,唐宋成風摩巖題。

仙聖多出此時期,李杜蘇黃無人逾。

縱橫捭闔千萬裡,萬馬奔騰似龍駒。

明清少有豪邁句,大多畏懼"文字獄"。

清末民初有警句,義士成仁風雲際。

"文革"之後興"蒙朧",霧裡看花太悽迷。

電子時代資訊快,"立波伯清"數第一。

網絡更多段子手,長短句式不偏移。

時代變遷古今替,詩歌多樣形不拘。

莫笑"竹枝"與"打油",言簡意賅也稱奇。

語言文字相連繫,發揚創新可預期。


老萬9599308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詩聖杜甫,教人如何寫詩的詩。

除了讀,就是寫。如果詩有興趣,又不想淪為打油詩。不是光簡單讀詩,要讀裡面的註釋。要想別人為什麼這樣寫,原後自己要怎樣寫。

一開始可以模仿,同一個題名的詩,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雖說不上大作,但也不淪為打油詩。

以詩仙李白的【送友人】為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別後,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滋去,蕭蕭班馬鳴。

隨便看,這首詩沒有什麼深意。仔細看的話,最後一句是點睛之筆。把整首詩的意境都帶動起來了。

用兩匹馬蕭蕭的神態,嘶鳴聲奇兩個友人的心情。還有一個班字,馬就是馬,怎麼會是班馬呢?這時讀時就要多想一下。肯定不是草原上的斑馬,也不是花馬。而是兩匹馬分開很遠,只能望到一點班影了,還聽得到兩匹馬的悲鳴聲。可見其情有多深!

我也是學詩,時間到是不短,就是寫不好。一個字,笨!


用戶4926524205


初學詩詞,不瞭解詩詞格律與其內在神髓,打油在所難免,但只要努力鑽研,終有登堂入室的機會,只要不甘於只打油,長打油,多學習,多琢磨,總會成功。


初寫詩詞,首先,一般都能做到押韻,至少能夠讀著順溜。老話雲,讀遍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溜。會寫打油,至少像寫詩邁了一步。因為順口溜或者打油詩格調不高,用於俚俗,極易三俗。可能如東施效顰,適得其反,但文思如泉時,也可能有好句。


其次要了解詩的主旨,為什麼寫詩?不是為了賣弄詞彙,不是為了風花雪月,當然,詩可以有這些用途,但不是詩的終極目的。詩言志,歌永言。寫詩是要表達內心感受,即便是寫景之作,作者也喜歡流露出自己的觀點,態度,或心情。總之要言之有物,表達出一些獨到的東西,有了詩眼,就是好詩。


做到上面,就算進了院子,但離登堂入室還差些,做的詩還會被輕看,缺乏的就是格律。如果語感足夠好的話,吟得多了,寫出的詩多少會合轍一些,但還是要主動學習。



起初,答者混貼吧,自以為寫得不錯,爭取做到每首詩都能有一兩句帶詩眼的。但一詩友一句話刺得我難受,————寫詩不用律,打油一輩子。於是知恥而後勇,開始學格律。但後來懶惰,加上天分差點兒,現在寫得也不好。但寫詩一定先依照格律,或者,寫成了再根據格律修改。至少,比寫打油的時候好多了。

快到元宵節了,送一首關於回家的詩,共勉。

圓月誰人慶?

悽清老對斟。

又推公務緊,

說甚要開心。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祝寫出好詩。

謝謝觀看,感興趣的可以順便關注我,我會盡力提供最優質的回答。


夢酣三天


看到今日:文人騷客群賢畢至,熱議詩話。俺就一端茶送水的店小二站在邊上聽得入迷了,怪俺沒有眼力勁,禁不住插嘴人也想嘮叨兩句,言語粗俗不堪,望客官見諒了。

寫詩講究技法,音韻當然不必說了,那是必須的。內容要跌宕起伏,為吸引人可先俗後雅,以照心“詩作”寫柳為例:“

春風吹亂俺髮型,俺想對風說不行。低頭無語心中怨,只恨風兒不解情。讀完您笑沒?反正照心笑了。這是用擬人的手法先俗後雅,酷似打油詩吧。

寫詩要表達心情和志向,借物抒情言志。同樣以俺在一文中寫柳為例:“風吹江南二月天,細眉柔腰舞翩翩。待到枝頭燕來時,撒遍綠色滿人間。

”這也是擬人的手法。

說到擬人了,也可這麼做。再以寫柳為例,把春前的柳樹比做一個少女,等待春風這個情郎,詩中的情郎不可寫做情郎,應寫做″檀郎",這是有典故的,不見檀郎面女子無心梳妝,等見到日思夜想的他了,怎麼樣?看“”:“誰家女兒不梳妝?鎖眉

蓬頭依軒窗。只待識得檀郎面,描罷娥眉換新裝。

″醉了春風,綠了衣裳",說柳竟說到了檀郎,再想說下寫詩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知道用什麼可以替代,如古人情書不叫情書叫″錦書"、"鴻雁″傳情;情人分手叫″東飛伯勞西飛燕″或叫″勞燕分飛″;窗戶可叫″西窗"、″小窗"、″小軒窗″,″軒窗″,當然也可直接寫″窗″,切不可叫″東窗",為什麼?知道什麼叫東窗事發麼?……

″紅塵一夢夢中夢,夢中醒來在夢中"。照心就說這麼多吧,當做夢話一笑了之。權且拋磚引玉。最後以照心寫的夫妻二人遊汴粱詩兩首結尾,不解釋請品讀:一、萬歲山中游,曲徑通古幽。戲說城牆在,家破使人愁。二、春風度汴京,翰園掠清影。何日可相忘?龍亭雲雨情。

(本文所有“詩作”,談不上詩作二字,為照心原創,圖片來自網上)


天中照心


“初學詩詞”四個字裡,依我經驗來看,最關鍵是“學”和“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就是說詩讀多了,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它成為我們寫詩的基礎,否則的話,就成了無米之炊,撓破腦袋也無濟於事。頭條裡國學篇有大量的詩文,對對聯的過程中也能接觸到條友精心挑選的古詩,每天背五六首,覺得好的,手抄把玩,日積月累,你的語言就能脫胎換骨,免俗會讓語言變得雅緻。

語言關過的同時,該學習韻律和詩體方面的知識。唐人把他們當朝當代嚴格按韻律要求的詩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不太注重韻律的稱為古體詩。詩依字數分,有四言五言七言等,六言比較少見。近體詩中四句為絕句,八句為律詩,超過八句的為排律。初學者宜從古體詩入手,在韻律方面向近體詩靠攏,押韻依據我們現在的語言習慣,陰平陽平為平聲韻,上聲去聲為仄聲韻,為了降低難度,暫時可以不問,每次作詩詩把你需要壓韻的字放在一起,以備選用。

做好以上準備,就著手開始寫詩。一選圖確定主題,把自己要表達的內容先用大白話,簡單的勾勒,字數要少,內容要明瞭,然後用你積累的詞語替換,如果覺得困難,可利用網絡查詢,同類詩句,找出自己需要的詞彙。二學會化用,比如俗語“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我曾把它化為五言詩句:小蔥拌豆腐,清白向人言,這樣蔥清白品格就躍然紙上。其實古代也存在這種現象,大家最熟悉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化用同時代的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三跟網友學習,愛好寫詩的網友跟帖,大多會留下詩作,不少還是佳作,你跟後和韻,也會得到網友們回應,常常受鼓勵,成為你繼續創作的動力。

對於詩詞創作人而言,語言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感情移於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就能創造無數經典意境,我們每個人最終都成古詩詞和大自然的搬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