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人過年吃什麼?

YXL獨立風中


跟北方大多數地方一樣,濟南過年時會吃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吃食,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

1,酥鍋。這應該是最具濟南特色的年貨之一,一般過了臘月二十,家裡的女性操刀來做,具體材料包括五花肉、排骨、白菜、藕、豆腐、雞蛋等,佐料包括醬油、醋、鹽、大料、糖、料酒、肉桂、姜等,把材料洗淨後放到鍋裡,藕放最下層,肉放到上一層,防止煮糊,加入佐料後開始煮,開鍋後,小火冒上一到兩個小時,根據個人口味調整,最後出鍋即可食用。特別推薦:酥鍋配上剛剛新鮮出爐的饅頭食用最佳,饅頭的酥軟鮮香加上酥鍋的酸甜香鹹搭配,令人回味無窮。

2,炸藕合。這也是濟南人年夜飯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之一。用料不難:鮮藕切成薄厚適中片,兩兩相連(不能切到底,類似肉夾饃,呈開口狀),把調好的肉餃子餡填到裡面,再裹上一層面糊,然後放到油鍋炸,炸到金黃即可。耦合入口香酥脆軟,既有藕的脆生,又有肉餡的鮮香,讓人慾罷不能,吃了還想吃。

3,排骨。濟南人一般有三種做法:燉、醬及糖醋。燉排骨一般是用高壓鍋,放入排骨,加上香葉、花椒、大料、茴香、鹽等,放入鍋裡壓燉20-30分鐘,出鍋即可。醬排骨,先醃入味,再在油鍋炒,然後高壓鍋燉,最後澆上一層湯汁,鮮香酥美,吃一塊還想再吃。糖醋排骨相對簡單一些,用糖醋調成的汁炒,炒完加水煮,半小時左右出鍋,收汁之後出鍋就能吃,味道酸甜香軟,讓人無法自拔。


齊魯壹點


濟南人過年吃什麼?在濟南生活了50多年,感覺還是比較有發言權。

最主要的是餃子。除夕夜一家人,主要是婆婆、媳婦邊看春晚,邊包餃子,其樂融融,好不快活。而且餃子至少要包兩種餡的,肉的、素的。到了零點交子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尤其是要吃素餡的餃子,圖個來年肅肅靜靜。餃子下破了,反到是個吉利。濟南話叫“掙”了,預示著來年掙大錢。現今世道變了,也有圖省事的買速凍水餃,春節放假期間想吃就下。一般過年期間,餃子要吃好多頓。

其次濟南人過年喜歡吃炸貨,年三十下午就開始忙活。北園藕切成大片,中間再開上一刀,這一刀不能切到底,中間加肉餡或素餡,再裹上粘糊炸藕盒。另外炸豆腐丸子,炸刀魚也是年三十的重要內容。各種炸貨炸好後放到盆裡或蓋顛上,過節期間想吃就可以隨時吃。

濟南的老戶還喜歡打酥鍋(濟南人叫“打”)。五花肉、裡脊肉、鮁魚、刀魚、鯽魚、海帶、大白菜、炸豆腐、大棒子骨、蓮藕等,配好調料咕嘟一宿,醋香、鹹香、肉香、魚香、甜香多種味道融為一體,尤其是五花肉酥爛醇厚,魚肉綿軟鮮醇,海帶潤糯滋唇,酸味適中,甜味潤口,鹹味中和,那叫一個好吃。酥鍋打好後,分類放到盛器裡,宴客、吃飯就切上一盤,下酒、吃飯特別擋口。不過現在很多的家庭嫌麻煩,不自己打,改買成品了。

再就是喝麵條。濟南人說吃麵條,不說吃而說喝,主要是麵條一定得有湯,不管是滷子面還是清湯麵,必須是有湯有面,這才吃的過癮。按說麵條平時也是經常吃的東西,怎麼會列入到春節的主要食品裡去了哪?這是因為春節期間大魚大肉營養特別過剩,很多的家庭頂不住這高熱量的衝擊,喝麵條是為了清清口。過節期間經常聽到朋友們說,一點胃口也沒有,喝麵條吧。切上盤酥鍋,弄點炸魚炸藕盒,一頓麵條喝的很爽。

還有就是磕瓜子。濟南人過節家裡必須得準備好西瓜籽、葵花籽、南瓜籽、花生等炒貨,現在生活好了,松子、開心果、八代木、杏仁等也是必不可少。無論是來親朋好友,還是家人聚在一起,磕瓜子是一項很重要的議程。劈啪作響,滿嘴生香,磕的不亦樂乎。

當然,過節期間的主要食品還有排骨、燒雞、豬蹄、鯉魚、黃花魚、大蝦、雞塊、肉凍、煮鹹菜等,即當宴客的食材,又是家人小聚的佳餚。當然萬萬不能少了青菜,維生素可以化解油膩,缺了青菜怎麼能行!


幸福碼頭687


舊時一進入臘月,人們便開始籌劃過年事宜,濟南謂之“忙年”。到了臘月初八,濟南叫“過臘八”,人們用糯米加入各種豆類、大棗、花生、栗子和糖,熬製成粘稠的“臘八粥”,用來表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濟南人還喜歡用濼口醋醃製“臘八蒜”,到了小年和大年時,吃餃子用臘八蒜和臘八醋佐食,刺激又消食,可為“黃金搭檔”。

  臘月二十三為辭灶日,濟南叫“過小年”。這一天人們要在鍋灶前貼新灶王爺像,供奉麥芽糖,以求灶王爺吃了粘牙的蜜糖就能“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家家戶戶開始“掃塵”,即清掃房屋,置辦新衣,辦年貨。

  濟南有句順口溜“二十八,把面發”。臨近過年,人們開始蒸饃饃,這時的饃饃都在面中放點糖,吃起來像點心。饅頭形狀也各式各樣,有的做成小刺蝟、小兔和小豬,也有用雕花模子扣出的金魚和蝴蝶,最不濟也要用紅顏色在大饅頭上點上紅點,以烘托年味兒。當然也少不了做發糕,打酥鍋、炸麻葉、炸藕盒、炸魚、炸松肉、煮五香疙瘩皮鹹菜等等。濟南周圍的農村這時則開始做豆腐、攤煎餅、用炒熟的小米麵製茶湯麵,一派喜氣洋洋之景象。

  重頭戲還在“大年三十”。院門及屋門要貼迎新春聯和年畫,在濟南,門扇上的門神多貼秦瓊和尉遲敬德畫像,而年畫中“連年有魚(餘)”、“龍鳳呈祥”和“老鼠嫁女”等頗受濟南人的喜愛。當夜色降臨時,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年中最為隆重的一餐“年夜飯”,喝團圓酒。飯前不忘記已故的祖先,先到街上或院子裡燃香燒紙。在郊區農村,還有在院子裡撒芝麻秸的習俗,以“喂”祖先乘坐的牛馬。

  吃完團圓飯,全家人團坐在一起包餃子,午夜前不能入睡,謂之“守歲”。濟南過去過年的餃子多為素陷,寓意來年平安素靜。四更或五更時分,全家人要一起吃餃子,俗稱“五更餃子”,取其諧音,也稱“更歲交子”,在半夜舊歲剛過已交新年子時吃它,象徵辭舊迎新。

  有趣的是,濟南過年時人們的言行都有些忌諱,如年三十不能到人家串門,不能向人家借東西,出嫁的女兒大年初一不能回孃家,除夕夜不能大聲講話,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餃子煮破了,要說“掙了”(寓意掙錢的意思);如摔碎了盤子碗等傢什,要趕緊說“歲歲(碎之諧音)平安”。還有,年初一不能吃麵條,據說吃了麵條一年麻煩不斷;初一還不能掃地和倒垃圾,那樣會將財氣一起掃地出門。

  放爆竹,同樣是春節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古代過年時人們以火燒竹,爆裂發聲,用以驅鬼,“爆竹”一名由此而來。年初一一大早,擦著黑,拜年就開始了。人們穿新衣,戴新帽,舊時女人還戴絨絹花,向街坊鄰居和親朋好友拜年。

  過去晚輩給長輩拜年要磕頭,平輩之間要相互抱拳拱手,說“恭喜發財”和“過年好”之類的吉利話。年初二,濟南的傳統是“回孃家”,出嫁的閨女、女婿及外甥們攜帶著禮物回家,女婿向岳父、岳母拜年,孃家人也設宴熱情款待。

  正月初五,濟南叫“破五”,這一天,家人不出門,又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濟南俗稱“捏破五”。同時還要放鞭炮,叫“送年”。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舊時濟南的燈節很是隆重,從正月十三(也稱上燈節)開始,歷時長達五天。最大的看點是府城內、城關及郊縣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紛紛掛出魚燈、元寶燈、聚寶盆燈等各色花燈。大商場、公共場所及廟宇裡還懸掛出會有歷史故事的走馬燈、宮燈和盒子燈,並設有燈謎,過去叫“猜燈虎”。各街區的百姓還自發地組成踩高蹺、扭秧歌、耍龍燈、四蟹、舞獅子、跑旱船、抬芯子等扮玩表演隊伍在街頭上亮相,鑼鼓喧天,彩燈閃爍。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街上人潮湧動。




Sheep12138


說起年夜飯,雖然菜色不同,但總有那麼幾樣“常客”年年出現在餐桌上。正是在這一年年的傳承中,形成了各地的風俗,也保留下了春節的美食文化。

北方年夜飯 餃子唱“主角”

  在北方,過年必不可少的當屬餃子。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即新年與舊年更替相交之時,有大吉大利的含義,自古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在民間也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就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除夕守歲時,餃子更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戲。

  在大年初一,餃子餡也是有講頭的。北方老人常說,新年早晨第一頓飯要吃素餡的餃子,寓意新的一年可以肅靜,沒有煩心事。據說這是從古代人們習慣聚居,相安無事便得太平。流傳至今也反映出現代人祈求安寧祥和的心態。

  沒有炸貨 怎叫過年

  濟南的年夜飯桌上總少不了各種炸貨。炸魚、炸耦合、炸茄合、炸松肉,滿桌的金黃讓人看著滿心歡喜。或許炸的方法和品種不盡相同,但多是家中代代相傳下來的本事。

  家住濟南的吳女士說,自己掌勺年夜飯已有近20年,但如今炸起東西來,家裡的老人還總是在旁邊盯著,提醒著放多少調料,炸多久出鍋,生怕哪一步出了錯。這濃濃的年味兒也就隨著家人的嘮叨一併“炸”了出來。

  年年壓軸 年年有“魚”

  跟全國大部分地區一樣,濟南的年夜飯餐桌上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魚。清蒸、糖醋、油炸……濟南百姓在吃得差不多飽時,“大廚”總是會適時地端上一盤魚。魚自古以來就是吉利的象徵,寓意“年年有餘”。

  濟南有一道名菜,也是著名的魯菜--糖醋鯉魚。據說“糖醋鯉魚”最早始於黃河重鎮--洛口鎮,也就是如今濟南的洛口。廚師在製作時,先將魚身割上刀紋,外裹芡糊,下油炸後,頭尾翹起,再用著名的洛口老醋加糖製成糖醋汁,澆在魚身上。此菜香味撲鼻,外脆裡嫩,深受百姓喜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食材是否新鮮,葷素是否搭配,都成為現代人新的追求。不管吃什麼、怎麼吃,春節講究的是一家人的團圓。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將春節的文化代代相傳。


薄荷說


大雜燴。對待貴賓得最高禮遇 當然是 自家包得水餃了,這個我婆婆最拿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