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大學士是幾品官?保和殿、武英殿、文淵閣有什麼區別?

那年那兔這些事


清代大學士,主要承襲明代內閣制度,也叫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正一品。某殿某閣其實是的涉及到他們的排名。

(朱元璋初設四殿二閣大學士,朱棣正式確定內閣制度)

明朝朱元璋最初設殿閣大學士,分文華殿、華蓋殿、謹慎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他們只是作為自己的秘書班子,做一些輔助工作,官階僅有正五品,到了朱棣繼位後,正式派親信官員入值文淵閣,就有了內閣之名。然後這些內閣官員紛紛兼任各殿閣大學士排名在六部尚書之上,而這些大學士的權力逐步變大,後來紛紛身兼六部尚書,他們負責處理政務、起草詔書,官員任免等幾乎所有的國家事務,以致嘉靖、萬曆這樣皇帝二十幾年不上朝時,國家也可以正常運作(當然皇帝還是掌握最好決策權,可以處置、任免這些內閣大學士)。內閣大學士們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權。

(乾隆改四殿二閣大學士為三殿三閣大學士)

到了清朝,順治入關後,沿用明朝內閣制度,也任命官員擔任大學士。明朝中後期已確立四殿二閣大學士的定額,即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清代改中極殿為中和殿,建極殿為保和殿,四殿二閣大學士排名不變。品級上,四殿二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但排名分先後。不過權力上,清代的內閣大學士卻不是最高的。清朝前期,國家軍政大權被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掌握,康熙年間親自在南書房決策,南書房大臣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到了雍正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又成了皇帝身邊的決策班子。因此,內閣大學士更多算是論資排輩的榮譽官職,以嘉獎那些勞苦功高的老臣。當然,在南書房、軍機處的重臣們往往也會獲得排位較高的內閣大學士官職。

(傅恆為裁撤中和殿大學士後唯一被封的保和殿大學士)

乾隆年間,裁撤中和殿大學士,改設體仁閣大學士。從此四殿二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大學士,排名為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自乾隆裁撤中和殿大學士後,保和殿大學士成為文官之首,但是裁撤中和殿大學士後,保和殿大學士僅授予傅恆一人,再不授予其他人,以體現對其榮寵。故而文華殿大學士實為群臣之首。而東閣、體仁閣大學士也時常會有一個空缺。所以,一般呈現二殿二閣大學士四人的狀態。晉升順序也是從體仁閣到文華殿。不過,由於清朝滿臣地位高於漢臣,所以如果文華殿大學士為漢臣而武英殿大學士為滿臣時,則武英殿大學士有可能排名高於文華殿大學士。


伊耆角木


放到滿族網吧,這裡沒人對這些有興趣,擋住了我看頭條的視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