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1、

轉眼辭掉工作成為全職媽媽已經一年了,坦白說這一年帶孩子比上班累多了。但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安慰自已說,沒事沒事,至少等到將來的某一天,再回首孩子成長的那段日子,我的心裡不會有愧。

可是啊,誰也不知道我們精心養育的孩子長大後,自已的生活會是怎樣。

臺灣有一個媽媽,丈夫死得早,不僅獨自一人賺錢把孩子養大,還送到美國去讀書。兒子畢業後留在美國,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本來故事到這裡已經可以happy ending了。可偏偏呢,這個媽媽準備退休,去美國和兒子一起生活,想在晚年享受一下闔家團圓的天倫之樂。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兒子是怎麼做的呢?兒子給媽媽寄了一封信還有一張3萬美元的支票,信上說,媽媽,我們討論之後還是不歡迎你來美國。如果你認為你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我以市價計算約為2萬多美金,現在我再加上一點,寄上一張3萬美金的支票給你,希望你以後不要再寫信來囉嗦了。

媽媽拿著信和支票,大哭了一場,於是頓悟了,用這筆錢做了一次環球旅行。

看到這樣的故事,當父母的一會很感慨,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一個牛群和馮鞏關於教育孩子的相聲,相聲裡說孩子為家裡做一點事,都要向媽媽要勞務費,比如掃地給五毛,洗碗給一塊。牛群聽了氣得一個接一個地巴掌呼過去說,媽媽生你多少錢?媽媽養你多少錢?

能去美國留學且定居的兒子,不可謂不優秀,但是看不到媽媽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勞和付出,再優秀的兒子又有什麼用呢?在他的心裡媽媽的愛摺合成市價只不過區區2萬美元。

養出這樣的孩子,哪對父母都不願意,但如果真的攤到自已身上,也就只能一別兩寬,相忘於江湖。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2、

為人父母,當自已懷抱著肉團一般的小嬰兒,心裡都會燃燒起強烈的保護欲,TA是我生命的延續,是我未來二三十年最親近的人,對TA就要無條件的愛和付出……

是的,這是父母對孩子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可是孩子成年以後呢?育兒科普書只能教我們幾個小時給孩子喂一次奶,換一次尿布,教我們對孩子要溫柔而堅定,但是沒有人告訴我們孩子長大以後要怎麼辦?

看著自已的孩子,我也常常出神地幻想他將來的樣子,會長高長壯,會喜歡某個女孩子,或者被某個女孩子喜歡,會有一個喜愛的工作,會組織家庭,有孩子的孩子……但這些幻想裡,也很少想到自已。很少去想,成年以後的孩子會跟自已如何相處。

其實這個問題對於孩子已經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來說,已經並不遙遠了。如果你也沒有想過,等催完婚,催完生之後,你的孩子有了自已的家庭,要怎麼跟他相處,我推薦一部電影《老爸102歲》作為參考。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75歲的巴布是一名退休的數學老師,妻子去世後,他和102歲父親達特利一起生活。只不過他每天都生活在對兒孫的思念裡,而自已102歲的老爸,卻永遠有著26歲的心理年齡,生活多姿多彩。

當達特利得知自已腦部得了腫瘤時日無多後,他不想看兒子再這樣消沉下去。他想讓兒子做回那個眼中有光心中有熱的快樂的人,於是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造計劃。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第一條是讓巴布給死去的妻子寫封情書,藉此喚起他心中沉睡的愛意。第二條是讓巴布跟自己的醫生交惡,斷決他杞人憂天的根源。第三條是讓巴布剪掉那條伴自己入睡多年的珍貴小毯子,因為他不希望兒子總在舊事物裡尋找安全感,揮別過去,才能展望未來。第四條是沿著自己制定的路線,讓巴布進行孟買一日遊,用曾經生活中那些溫暖美好的片斷,喚醒他對往日生活的記憶。

在老爸一系列的精心安排下,巴布終於露出了20年來的第一次微笑。直到遇到了最後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達特利的最後一個任務,是讓巴布堅定地對自己只會索取不知感恩的兒子阿莫說“不”。因為他已經21年沒有回過家,甚至在得知自己母親病危的消息時,也只是以“不能隨便請假”為由拒絕回來,讓媽媽抱憾離去。

影片中達特利有一句特別酷的臺詞是,“如果你的兒子長成了混蛋,那就忘記他,只記得他童年的美好就行。”

可是這些年巴布唯一感到幸福的瞬間,就是看兒子給他發來孫子們的照片。所以哪怕兒子對他再冷漠,他也沒辦法將日思夜想的兒子拒之門外。甚至巴布不惜與達特利決裂,也要把自己的那一份家產交給兒子。

故事的最後,巴布瞭解了父親的苦心,終於鼓起勇氣,在機場對為了家產回來的兒子,大聲地說了“不”。然後陪伴爸爸達特利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時間。

幫助孩子克服人生的挑戰,並最終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是每一對父母最大的期望,哪怕那個孩子已經75歲,哪怕那個挑戰是來自他們自己的孩子,這應該是影片最打動人的地方。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3、

在中國老年人的生活,大概只剩下養生保健、幫子女帶孩子、跳廣場、城市周邊一日遊這為數不多的幾項。可是電影《老爸102歲》卻給老年人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達特利每天搭人力三輪車跟來自不同地區的車伕聊天,以這樣的方式環遊全國。

嫌兒子只有綠色食品的冰箱寡淡,自已另外買了一個冰箱,裡面塞滿了蛋糕巧克力,雖然不能都吃,但這樣充實飽滿的冰箱,看著就讓人心情好。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最關鍵,達特利特別拎的清,雖然是父子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但各有各生活,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那父母也不必一直念念不忘。

看起來什麼都無所謂,但如果有人想傷害我的孩子,我就一定不會放過他。

電影裡還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讓人記憶猶新,那就是“我不會讓你的兒子,打敗我的兒子”。102歲老人的勝負欲,爆發出來也是很驚人的。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所以,我覺得電影的英文名《102 not out》更加符合達特利的形象。

4、

在其位謀其政,為人父母的責任就是要將孩子撫養長大。

但是孩子成年之後,我們就要守住自已的邊界,不要讓自已的世界被子女吞噬。

孩子遇到困難父母可以伸出援手,但如果孩子長大,翅膀硬想要飛,那就讓他去飛吧。

如果人類能活得足夠長,就會發現,養育孩子的這20-30年,不過是我們人生的五分之一,孩子長大後,我們還有大把剩下的時間,不要被孩子綁架。

孩子離開家後,不管我們是不是已經白髮蒼蒼,也應該像電影《老爸102歲》裡的時髦老爸那樣,每一天都多姿多彩; 每一天都保有著好奇和童真; 每一天眼睛裡都閃耀著對生活的光芒; 每一天只要是活著,就要像真正地活著一樣。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那後來呢?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微信公號:陳妍媽媽(chenyanmama0514),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