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們只要你好好活著

深圳新聞網上的一條令人痛心的消息,深圳寶安一名13歲男孩在家補寫寒假作業時墜樓身亡。

事發後,在家中發現男孩分別寫給家人的遺書:

“姐姐,雖然不喜歡你,經常拌嘴,我走了,不要傷心”;

“爸爸媽媽,我知道你討厭我,我走了,請不要傷心難過“;

“你是第3個對我好的人” 在給姨媽的信裡寫到;

最重要的信是寫給爺爺奶奶的, “ 沒有滿足你們的期望,最放心不下你們兩個“。

孩子牽掛著遠在老家的爺爺奶奶的身體,並且將春節期間收到的不足500元 ”利是錢“ 留給了兩位老人 “。

據瞭解,孩子在墜樓之前,嘗試過割脈自殺行為。

家人無比悲痛。也有評論質疑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家長監管不力導致這樣的悲劇。

然而,在一條消逝的生命面前,這些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孩子,我們只要你好好活著

成年人喜歡探討責任,可是誰能去體會孩子如此絕望的心情。

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如此絕望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麼多孩子自殺的新聞出現在我們眼前。

1997年2月20日,貴陽市某中學初二學生李淵在家中自殺。

《貴陽都市報》刊登了這個14歲孩子的遺書,遺書中說:

我的成績從來沒有好過,我是一個廢物,樣樣不如別人…

2016年鹽城市一名16歲男孩墜樓後身亡。

家人介紹,孩子5天前撞倒一位老人並從家裡拿了2000元賠償。

事發後被家人說了幾句,哪知當天下午男孩從小區6樓跳下結束了自己16歲的生命…

2016年8月19日,山東女生近萬元學費被騙走,傷心過度突然暈厥離世。

已被南京郵電大學錄取的徐玉玉街道一通陌生人的電話。對方以發放助學金為由要求匯款,隨後,徐玉玉將全部學費共9900轉入對方賬戶。得知被騙並報案後,18歲的 徐玉玉突然暈厥離世…

青春期是人生的關鍵階段。

青春期的構建無比重要,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

心理學家霍力活斯認為,青春期到來之後的生理,心理變化相似於幼兒的斷乳現象。

孩子,我們只要你好好活著

兒童進入青春期,意味著要從心理上擺脫對雙親的依賴。這種急劇而徹底的心理性“斷乳”,也同樣會給他們突如其來的一時不安,產生情緒上的激動和動亂,這便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機”。

當孩子面臨考試失敗的畏懼,

因為被騙導致對雙親的愧疚,

對自己能力有限的焦慮,

對週而復始的驚恐,

就容易在這種急劇脫離中,導致絕望。

這些孩子並非不優秀,也並不是不懂事。

上面所說的寶安男孩,直到最後時刻,他還在關心家裡的每一個人。

他們只是陷入了絕望的泥濘中,而沒人有去及時伸出援手。

在有黑暗角落的世界裡,用溫和教育讓孩子接近陽光

知乎上分享過一個“關於自殺的事實”:

· 三分之一自殺完成的人,在此之前至少有過甚至一次的自殺嘗試

· 80%自殺完成的人,在自殺之前給過身邊人清晰的警告

在澳大利亞悉尼港的東部有一座被稱為”自殺崖” 的臨海懸崖,因懸崖邊上的護欄高度只有一米很容易翻過去,所以很多人選擇在這裡結束自己的生命。

1960年,一個叫裡奇的人偶然看到一條新聞, 一名19歲的年輕人因感情受挫,要在”自殺崖”結束生命。雖然當時圍觀者很多,卻沒有一個人上前勸阻。

孩子,我們只要你好好活著

這名年輕人很輕易地翻過護欄,跳下了萬丈深淵。留下了一封信:

“如果有人在我翻過護欄時朝我微笑以下,我就絕不會跳下去。可那麼多圍觀者,每個人臉上掛著冷漠。那一刻,我失望了,感覺這個世界不再值得留戀…“

於是裡奇改變了做法,他邀請每一個站在崖上的人來家裡喝茶。

50年救回了160名輕生者。“ 如果能送上關心,或者希望。許多人都有能力拯救許多生命” 澳新南威爾士大學心理學大學教授帕克說。

而這麼多讓人痛心的新聞,給天下父母一個容易忽略的真相:

當孩子抑鬱不安,驚慌焦慮,甚至陷入絕望時,我們其實並沒有在他們身邊。

我們並沒有伸出援手,甚至後知後覺,直到悲劇發生。

而建立親子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聊天。

無論多忙,多累,每天跟孩子聊上十幾分鍾。

如果你聽到孩子說:爸爸媽媽,我不想活下去了

請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在嚇唬你,

他其實是在向你求救:救救我

除了關心陪伴孩子,還要極具耐心地接納他。

很多時候,家長自以為在關心孩子。

然而往往卻是在孩子無法理解的年齡,

用他們無法理解的方式,

來教導他們必須要學會的事。

孩子,我們只要你好好活著

馬伊利就分享過自己後悔打了女兒,也後悔自己曾經做過嚴格對待女兒的事。

而這樣的教育是受馬伊利小時候嚴格的家教有關。

她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教育了女兒。

孩子一有犯錯,她便會強硬的預期和神態來訓斥。

雖然成功管教為“別人家的乖孩子”,時間一長,她卻逐漸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愛馬在幼兒園和小夥伴過家家,當馬伊利鼓勵愛馬去表達:

“我不想每次都當寶寶,我也想當媽媽”時,得到的卻是愛馬“我不敢“的回應。

這讓馬伊利突然意識到,自己強硬的態度逐漸讓愛馬失去自我。

她過早地學會洞察人心,注重他人的感受,放棄自己訴求的權利。

為此,馬伊利每天跟愛馬溝通,鼓勵愛馬。

直到兩個月後,愛馬才真正能說出那句:我不願意。

因此平等尊重地對待孩子,讓他們能敞開心扉地向我們傾訴他們的想法。

表達他們內心裡最真實的角落,不管是悲傷,喜悅,還是恐懼。

會讓我們成為孩子心裡最後的避風港

表達我們的愛,獲取孩子的信任

而我們是從什麼時候失去孩子的信任了呢。

是因為我們太過嚴厲,讓孩子對我們望而生懼。

孩子,我們只要你好好活著

是因為我們太過展現我們的普通和貧窮,讓孩子壓力倍增。

還是因為成年了的我們,不苟言笑,不願意對孩子攤開心扉。

如果可以,告訴我們的孩子我們是如何愛他們。

從你牙牙學語,到青澀少年,

每一步都有我們的參與,每一步我們都心存感激。

你還沒有成年,沒有為人父母,很難體會拳拳愛子之心。

你也不會知道,身為父母,我們對你有所期待,是為了讓你成長。

而就算你普通的像一片葉子,你一事無成,你一貧如洗,那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

你是我們在這個世上最珍愛的。

我們真的想讓你知道:

孩子,相信我們。

無論你面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爸爸媽媽永遠比你想象的更有錢,比你想象的更有辦法。

不要孤單地去承受你承受不了的。

我們會在你身邊,支持你,一起想辦法解決所有的難題。

我們最想要的,只是你過得好。

孩子,我們只要你好好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