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北齊為什麼最後敗於較弱的北周?

心如止水1873096


公元523年,一統北方的強大的北魏王朝,因為孝文帝激烈的漢化改革,使北魏內部產生了矛盾,鎮守邊關的六鎮起義了,儘管在權臣爾朱榮的鎮壓下,六鎮起義最終失敗,爾朱榮在河陰之變中幾乎殺光了北魏統治階層,爾朱榮死後,他手下大將宇文泰,高歡分別扶持北魏皇室後代建立了西魏,東魏。其後,宇文覺代西魏建立了北周,高洋代東魏建立了北齊。從紙面上看,北齊強於北周。北齊佔有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微等中國核心區,面積廣大,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反觀北周隔黃河與北齊對峙,只有關中平原土地肥沃,人口又少於北齊,北齊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對北周發動了大規模戰爭。如小關之戰,沙宛之戰,玉壁之戰,河橋之戰,邙山之戰等滅國級的戰爭,北周上下眾志誠城,而北齊敗多勝少,極大的挫敗了北齊的士氣,高歡,宇文泰死後,兩國境內都有鮮卑族和漢族,最終搞好民族關係就成為兩國的勝負手,北周統治者,軍事鮮卑化,政治漢化,很好的解決了民族問題,擴大府兵制,讓漢族也進入府兵制中,曾強了各民族國家認同感,武帝滅佛,強大了北周的經濟。反觀北齊,統治者,一代不如一代,個個荒淫無度,內耗不斷,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突出。北周北聯突厥,南和陳朝,正所謂,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北齊外無援兵,自毀長城,人心背向。北周滅北齊自然是水到渠成。





野小子之波斯飛毯


1、北齊鮮卑族和漢人士族之間矛盾尖銳。北齊統治者鮮卑化很深,對漢人及漢族的統治方法持排斥態度。這種比較緊張的民族關係,使統治階層內部爭權奪利,不能團結,削弱統治力量;不利於北齊對境內的漢族百姓進行統治;而且在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北齊統治者對漢族統治方法的排斥不利於國家的強大;

2、北齊崇尚佛教的現象。北齊崇尚佛教,一方面大量財富流入寺院,使國家財政緊張;另一方面,大批人出家,減少了勞動力,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3、北周經過周武帝滅佛運動,增加了國家財富和勞動力,國力強盛。相反,北齊國內民族矛盾尖銳,統治者爭權奪利,民間崇佛成風,削弱了統治基礎,最終為北周所滅。

4、周圍形式變化得太快,特別是北方,柔然雖然平時有些不聽話但和北齊的關係還是可以的,畢竟高歡娶了柔然公主,但高歡的兒子高洋實在受不了柔然的不安份居然在立國之初為了立威拿柔然和契丹開刀,但是柔然被擊潰過後,北周的傳統盟友突厥乘機做大,經常是突厥主動邀約北周一起進攻北齊;

5、還有就是北齊趁南方戰亂進攻陳朝,梁朝,結果被陳霸先擊敗,幾仗下來周圍鄰居全成了北周的朋友,北齊的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