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東周、武周、北周、後周為什麼都以周為國號?

王超行俠仗義


他總要有一個國號的,如果他不叫周,叫筒朝,你就該問他為什麼叫筒了。他總得起一個名吧,後邊的朝代就是照著抄了。西周東周本來就是一個朝代,沒什麼可說,後邊的就是高仿了,建個朝代總得起個名,就看看史書上哪個朝代順眼就起哪個了。北周皇帝被前朝封為周公,就叫周朝了。這是從東漢起的習慣了,篡位當皇帝的就拿以前的封號當國號,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宋朝都是這麼幹的。趙匡胤沒有封號當過宋州節度使就叫宋朝了,反正就是隨便起一個就行了,沒什麼講究了。夏商周這幾個朝代都是自己隨便起的,沒什麼道理。


海中巖haha


西周和東周

周人早期居於姬水一帶,公劉時,周部落

則已遷居於豳。 周人早先並無“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他們居住穩定,為農耕為主的城邑。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

周原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農耕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營舍,建邑築城,國力迅速恢復壯大。遷到周原以後,周與商有了聯繫,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與中原王朝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穩定的同盟關係,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護下積聚力量,並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體系,特別是有關於天命的觀念,周朝建立之後,這套天命觀念經過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為治世立國的政治法理基礎,進而形成了影響後代王朝數千年“奉天承運”的君權神授概念。

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武周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登基大典在神都隆重舉行。武則天“革唐命”,定國號為周,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據《姓纂》記載,武則天的武姓來源於周平王之子。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一落孃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紋路,形狀就像個“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為名,後來他的子孫也以武為氏。而武則天自認為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孫。

其二是意喻效法周代,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在當時的唐人看來,惟周、漢兩代。唐太宗治世崇尚漢法,武則天卻認為應承周,以“周”為號,也是為了表明她要承周禮治盛業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抱負 。被中國古代尊為“大成至聖先師”的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恢復周禮”,因此,武則天以“周”為國號就是在實踐孔子的遺志。武則天甚至在稱帝之前曾經下令仿照西周初年周公在雒邑造明堂,前後兩次在洛陽興建唐明堂和武周明堂以作為宣明政教之所,向天下昭示她重興周朝禮制的姿態。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

北周的國號為“周”,是以宇文覺的爵號命名的。宇文覺稱帝后,便以“周”作為國號,“周”字前加方位“北”字。稱呼“北周”,是因為地處北方之故,“北周”稱呼具有專指性,以區別其他建號為“周”的政權。


後周

後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後一箇中原王朝,從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國,郭威自稱為周朝虢叔後裔,因此以“周”為國號,史稱“後周”,以別於其他以周為國號的政權,又以郭威之姓,別稱“郭周”, 或以柴榮之姓稱“柴周”。


西嶺白鷺


國號,即一個國家的稱號,中國古代的國號就是各個王朝的名稱,例如我們熟悉的漢、唐、宋、元、明、清等,每一個王朝的建立者,建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確立國號。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國號的確定必然有其背後的意義。

但縱觀歷史,我們卻發現有很多王朝的國號相同,以至於後人只能按照建立時間或者都城的位置,在國號前面加上“前後”和“東南西北”來進行區分。例如問題中提到的“周”這個國號,就有先秦時期的西周、東周;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武則天的武周;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那麼,為什麼這五個朝代都以“周”為國號,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西周、東周國號的由來

西周和東周和西漢東漢、北宋南宋一樣,是一個朝代的兩個時期,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以“周”為國號的王朝。

周人在最初生活在陝西武功一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但與此同時,周人一直受到西邊戎族的侵襲,被迫進行了好幾次大規模遷徙。

與遊牧為生的西戎不同,周人擅長耕作,經過了好幾次遷徙,周人終於找到了一處有著肥沃土地的新家園,也就是現在陝西岐山縣東面的岐山腳下,周人將這片土地稱為周原,並在後來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即周國,“周”的國號就這麼沿襲下來了。

△在甲骨文、金文的“周”字中,不難看出農田的痕跡

北周國號的由來

北周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北方政權,其國號與東周西周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取自於皇帝的爵號。

南北朝時期,朝代更換是非常頻繁的一件事。北魏末年,權臣高歡和鮮卑貴族宇文泰將北魏一分為二,宇文泰在長安扶持元寶炬為傀儡皇帝建立西魏,高歡依葫蘆畫瓢,在鄴城建立東魏。雖然東西兩魏在名義上還是元家(鮮卑拓跋氏,孝文帝漢化改革後,改用漢姓)的,但實際上是宇文家和高家的。

宇文泰原想取代西魏自己做皇帝的,但是沒幾年便病死了,西魏的朝政大權落到了宇文泰侄子宇文護的手中。宇文護想做第二個宇文泰,於是逼迫元廓(元寶炬第四子)退位讓賢,擁立宇文泰的小兒子宇文覺為新帝,自己則作為“顧命大臣”獨掌朝政。因為宇文覺在宇文泰生前就被立為世子,宇文泰死後,宇文覺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後又被封為周公,因此宇文覺稱帝后,便以爵位定國號為周。

武周國號的由來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定國號這件事上,她也廢了不少心思。

武則天登上高位之後,為了證明自己的高貴出生,稱自己時周朝王室後裔。根據史籍記載,“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為氏”,武則天便以此為據,稱武姓源自姬姓武氏,自己是周天子的後裔。在建立武周之火,武則天還令百官按《周禮》行事,恢復上古之風,以周禮為標準對朝中官制進行改革。

除了追根溯源之外,武則天在被冊立為皇后之後,其父親被封為“周國公”,武則天以“周”為國號,也是承自去父親的爵號。

後周國號的由來

後周是五代十國“五代”裡面最後一個政權,其建立者為郭威。

五代十國的歷史實在泰國混亂,後周的建立過程就不說了,單單說說後周的國號。郭威出生並不是太好,沒幾歲便成了孤兒,但是好在他有一身本領,膽子又大,這才建立了後周,可自己不是名門望族出生,祖上沒出生什麼人物,找了幫文人搗鼓了大半天,終於定下了“周”的國號。

原來,周文王有一個弟弟叫虢(guó)叔,武王滅商之後,封虢叔為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於是,郭威自稱是虢叔的後裔,定下了“周”的國號。


地史館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國號?國號是一個國家的正式稱呼,即給國家一個定義,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國家叫什麼;而起國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大事,國號起的好,為人們所稱讚,國家也拿的出手,很有面子,若是起得不好,就會為人所嘲笑,喪失國家威嚴,讓整個國家都會抬不起頭來。所以說,起國號要非常非常非常的慎重!!!而以“周”為國號的國家,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之後的周朝是夏商周時期周朝的後代,他們認為他們的祖上是周時期的統治者,所以在後期建國時,以周為國號;我們都知道,在我國的歷史上,週期是一個統治時期非常久的國家,周朝一共統治了七百九十一年,歷經三十二代出了三十七個君王;周朝分為西周與東周,西周是周武王姬發所建立的,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又早在公元770年,平王東遷,定都洛邑又稱為成周吏稱東周。

二是之後的人們對於周朝是非常崇拜的,所以他們效仿周,以周為國號;在唐朝時期,武則天改唐為周,建立五週在五代十國時期,有郭威建立後周。

三是以自身官職爵位來定國號,南北朝時期,宇文覺自稱周公,並以周為國號,建立北周。

四是以周本身的意寓來定國號,周可以解釋為周密、周詳、周全、周到,後來的人們也希望他們的國家像周這個字一樣,周全周密,週而復始。


老男人阿秋


大家好,這裡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周”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個比較多的朝代,除了題主所列的東西周,武則天的大周,北周和後周,此外還有清朝初年的康熙年間吳三桂掀起“三藩之亂”後建立的政權,史稱為吳周

那麼這些周為國號的原因是什麼呢?

姬發↑

東西周

東西周其實一個來源,因為都是屬於周朝,只不過前半段都城在鎬京後半段都城在洛邑。

周朝是中國歷史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它的來源也是地名。

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武乙時期,因為被犬戎進攻所逼,周朝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帶領族人遷移到渭河之濱的周原定居。

不過雖然周朝的先祖居住在周原一帶,“周”的國號來源可能是商王武乙所賜,周在甲骨文之中的寫法類似於“田”字,而周人擅長農耕,因此為部落之名,之後成為國號。

北周

北周的來源是因宇文覺被西魏恭帝拓跋廓封為周公,之後受禪為帝,國號為周,歷史上稱為北周。

十二月丁亥,魏帝詔以岐陽之地封帝為周公。-《周書》

不過我認為這個“周公”的稱號可能是宇文氏自己選的。

北周政權的實際奠基人宇文泰,他雖然是個鮮卑人,但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之後,宇文鮮卑亦是深受漢文化的影響。

還是在西魏政權時代,宇文泰為實際的掌權者,他改革官制,認為前朝漢晉官制太過繁雜,學的就是周朝之制度。

太祖以漢魏官繁,思革前弊。大統中,乃命蘇綽、盧辯依周制改創其事,尋亦置六卿官,然為撰次未成,眾務猶歸臺閣。-《周書》

在其子宇文覺時期,很可能是因此而授意傀儡皇帝西魏恭帝拓跋廓以岐陽之地為封地,並因此而封為周公。

所謂岐陽之地,是指關中岐山之南,周室肇基之地。故而之後才會有宇文氏的周朝。

武則天↑

女皇武則天之武周

武則天篡唐,以周為國號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武氏是出自姬姓

周平王的最小的兒子,名為姬武,此後世子孫便以武為姓氏。

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為氏。-《萬姓統譜》

第二,武則天的父親為周國公爵位。

武則天的父親為武士彠,在唐朝初年以錢財資助,跟隨李淵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了功績,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武士彠封為應國公,唐高宗李治在位時因為寵愛武則天而改封為周國公。

高宗永徽中,以士彠仲女為皇后,故崇贈幷州都督、司徒、周國公。-《新唐書》

第三,武則天崇尚周朝制度。

在唐代,之前朝代的盛世無外乎周漢,唐太宗以漢法治國,而武則天主張以周禮、恢復周朝制度。

五代之後周

五代後周開國之君郭威,黃袍加身“創始人”,自認是周朝周文王的弟弟虢叔之後裔,稱帝后便以周為國號。

朕本姬室之遠裔,虢叔之後昆,積慶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於百世,大命復集於眇躬,今建國宜以大周為號。-《舊五代史》

吳三桂之吳周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清朝下令撤三藩,吳三桂因此而反清,自稱為周王。之後又在公元1678年,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為大周。

他以周為國號的原因其一是因其吳姓源於周朝的姬姓,第二應當有“尊王攘夷”之意。

東周時期,周天子的威望下降,外族多有入侵,諸侯之間紛爭不斷,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尊崇周天子,征伐不臣之諸侯國和北方之夷狄。

於是“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的故事被稱為“尊王攘夷”

而此時入主中原的清朝實為外夷,以此為旗號收買人心能夠加大成功的可能性。

吳三桂和陳圓圓↑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幫助。


南嶺說史


國家本來就是代號,皇帝喜歡叫什麼就是什麼,比如歷史有大順丶張楚等。有的喜歡歷史上有過的,為了區別分南北東西。

有人認為周是古代典範,就以周命之,青菜羅卜,各人喜歡。當然,命名之時,都是有歷史含義的,要了解就要細細看他命名的過程。


夏雨風


因為都是周朝,這些都是指周朝的某些時期。


軌跡144810301


周這個國號比較大氣吧,還可能周朝是第一個有確切文獻記載的朝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