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絕大部分都會剃髮,有沒有不剃髮的遊牧民族?

鳶飛九天2018


變成剃髮應該是鮮卑化之後的事,秦漢前的匈奴,以及羌、氐、藏都不剃髮。

剃髮與不剃髮從根源上說是源自農耕社會的兩個體系。內陸支不剃髮是梳髮髻,漢人之外苗瑤、泰都是梳髮髻。楚人裡大多數是偏髻,但也有部分剃頭留辮子。博物館裡就有戰國時期楚國的剃頭髮辮木偶。內陸支留髮髻,而沿海支是斷髮,比如百越就是。在貴州有一支被劃入苗族,但祖上不是苗族的岜沙人也保留著剃禿頂的習俗,其族人都姓袞也對應了與大鯀的關係。



沿海支九黎剃禿頂是因為其核心崇拜是龜崇拜,也就是男性生殖器崇拜。禿頂加龜殼小帽構成了生殖器崇拜的這個核心。內陸支是脫離九黎並與沿海支對峙的群體,所以在很多方面與沿海支反著來。髮髻根源上也是龜崇拜和男性生殖器崇拜。

戴龜殼小帽的沿海支後裔珞巴人

今天看很明顯炎帝系就是九黎,主要代表沿海支,炎帝系後來被賦予為冥神系。所以我們發現中國繪畫裡的小鬼大多都是剃禿頂的,水鬼也是。

大洪水發生時沿海支大鯀體系被內陸支帝堯體系擊敗,於是大鯀體系被一分為二分別發配四川和東北。三星堆裡的小帽銅人就應該與之有關,貴州岜沙人也應該是由四川流落到貴州的。這也就導致東胡是剃禿頂的。甚至有禿髮作為姓氏名字。

契丹人今天看很明顯其主體是楚人中的一支流落北方。其後裔達斡爾族主體基因O2a與泰國老撾一致,並保留有潑水文化。但泰國老撾是梳髮髻的,屬於內陸支後裔。這說明流落北方變成契丹的這一支楚人受到了東胡的影響改變的裝扮。

大禹體系出四川,經過甘肅、陝北、寧夏擊敗內陸支帝堯後裔,於是如法炮製將帝堯體系一分為二發配西部。於是在西部的帝堯後裔就形成了黃白匈奴。羌人其實是匈奴裡的O3系這一支。除此之外,匈奴還有N系黃種,就是現在的烏拉爾民族和布里雅特蒙古族。白匈奴則是R1a系,就是現在的斯拉夫和印度白種,歷史上的古羅馬和中古波斯也是。匈奴與漢朝長期作戰,最後失敗的匈奴要麼遠走西伯利亞,也就是現在的烏拉爾民族。要麼留下融合入鮮卑。鮮卑化的匈奴應該就是剃禿頂的了。後來蒙古也有剃禿頂就是這麼來的。

最早的匈奴肯定是不剃禿頂的,後來的遊牧熱衷剃禿頂還有聯合對抗中原的意圖。西夏就有這方面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