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人民真的希望回到卡扎非時代嗎?

大象9592


這個問題只有利比亞人民才能回答!

但是,就目前利比亞的狀態,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相信利比亞人民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卡扎菲被西方打倒的一個重要藉口,甚至可以說是最冠冕堂皇的藉口就是獨裁統治!這也是利比亞反對派的最大理由……

不過,我們可以知道,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是非洲為數不多可以在國際舞臺上說不的國家!也是非洲最富有、國民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但是看看現在,利比亞是世界上最混亂的國家之一,甚至成了非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我想,如果我是當時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亞人民之一,我現在肯定是後悔的,如果在選擇卡扎菲和今天利比亞生活之間,我一定毫不猶豫的選擇卡扎菲!

利比亞人民的慘痛教訓,其實就是我們的警示!我們中國這十幾億人中,不乏想要推翻政府的,甚至是願意為西方顛覆中國的敗類不在少數!!所以,我們要保持頭腦清晰,始終堅持我們自己的道路,堅持我們自己的發展方式,千萬不能被西方所謂的美好給洗腦了!!

不管你同不同意,是個中國人,就要做個堅決維護中國民族獨立和團結統一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志軍翔宇


卡扎菲時代,我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了。卡扎菲的兒子喜歡足球,但還沒到國家隊的水平,卻非要參加國家對比賽,他要參加,誰能阻攔?有次卡扎菲兒子越位踢進了一球,裁判哪敢吹越位啊,竟然判進球有效,對方不幹了,表示抗議。這個時候,卡的大公子竟拔出手槍,打死了好多對方球員,誰也不敢聲張,白白死了!


田桑每倉


現在很多人都在問利比亞人民是不是想回到卡扎菲時代,是否懷念卡扎菲等等,雖然我不是利比亞人民,不過我可以肯定的說,利比亞民眾肯定不想回到卡扎菲的獨裁專制政府時代。

說到利比亞,很多人都認為利比亞現在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強盜匪徒出沒,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等一副慘不忍睹的畫面,網上關於利比亞的新聞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圖片都是7年前推翻卡扎菲的時候拍的,種種跡象表明,這不是真實的利比亞情況。

從公開的數據可以看出,利比亞不管經濟數據還是人口數據都在增長,而利比亞主要的出口產品就是石油,現在的政府是人民選舉產生的,甚至卡扎菲的兒子也參加競選,這就說明利比亞事實上沒有那麼糟糕,要是真的亂成一鍋粥,新聞不可能不報道,聯合國也不可能不管,重要的一點是,7年前推翻卡扎菲的是利比亞人民,並不是西方國家,西方國家只是提高武器和空中支援,就說歐洲是不是就報道的非法移民吧,就很少看到利比亞的非法移民,關於非法移民的報道基本上都是敘利亞的。

畢竟7年過去了,看看現在的伊拉克就知道,不可能還有民眾懷念以前的薩達姆專制獨裁政府,那時候可沒有什麼民主或者言論自由什麼的,甚至生命都會隨時受到威脅,而且現在基本上民眾都有了自由民主的權利,國家領導人也是由民主選舉產生,再也不是卡扎菲、薩達姆那樣一個人獨裁幾十年如一日的情況了,利比亞的情況估計和伊拉克差不多,至少人民可以真正的當家作主了。



國光軍的奮鬥


獨裁和獨裁臭味相投


阿卜杜爾


卡扎菲時代是獨裁不民主的時代,雖然目前利比亞秩序有待恢復,但是沒有人再想回到原來的獨裁專制政權。獨裁專制不民主早已經被歷史拋棄,雖然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人民享受不到民主,歷史是前進的,人民的覺悟是不斷提高的,民主終將會到來的。


gbsyq


你可以問我們的國民有幾個想回到78年以前的,就知道答案了


安迪80


曾經有一種社會,從出生那一天開始到29歲,不僅讀書不用花錢,看病不用花錢,還能夠每月領上一筆相當於1200美元的生活費;

曾經有一種社會,只要結婚就可以憑結婚證領取一套面積60平方的房子,當然如果嫌棄面積小,超出部分得自己掏錢買;

曾經有一種社會,向銀行申請貸款,只要數額低於30萬美元,是不需要向銀行支付任何利息。而申請貸款的方式也很簡單,提交一份承諾書就行了;

曾經有一種社會,只要有生過孩子的女人,可以終身享受大約1200美元的由國家發放的薪資收入,(2003年物價匯率)。而男人則享受三年帶薪假期;

曾經有一種社會,走路上不用怕東西丟掉,如果東西掉地上了,原路回去找就可以了,或者有人會撿起來放到安全的地方通知你去領取;

曾經有一種社會,晚上睡覺可以不用關門,這個國家沒有小偷。因為一旦被發現偷竊會被殺頭。

沒錯!在曾經只要你是一名利比亞人,就可以享受到以上所有的社會福利。至於是不是獨裁,都TM滾蛋吧。至於偷東西被砍頭的,你說不人性?我倒要問問在以上那種社會福利之下你還去偷東西,那簡直是罪該萬死。所以呢,問利比亞人回不回去卡扎菲時代俺們不知道,但是現在的利比亞沒有以上任何福利……


優己


願意當奴隸的人們。


響箭6


對,利比亞人民吃屎吃上癮了,一天不吃都不行。他們正在找下一位卡扎菲給他喂屎呢。


ZW1987


卡扎菲時代,大部分財富還是在少數權貴手裡,普通百姓並沒有多幸福,只是一種相對和平穩定。 不要再誤導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