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陸小曼都被徐志摩深愛,可張幼儀為何恨林徽因同情陸小曼?

姬夢塵


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源自於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這位四哥覺得徐志摩的文風特別像梁啟超,也算是個人才,就推動兩家聯姻。

徐家雖然有錢,但是在張家面前還是遜色很多的。因為張家不但有錢,還有權。徐志摩對這段婚姻的的看法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即使徐志摩不能做到胡適那樣捏著鼻子認了,老老實實過一輩子。也應該和魯迅一樣,至少不要碰人家。碰了人家之後居然一直想著拋棄。這又不是搞學術研究,你還要談得來?你談不來就不要碰人家行不行?身上的責任和義務一點都沒有,真的是渣男中的渣男。

徐志摩迷上了林徽因,並且常年在國外轉悠。這個時候張幼儀去找他討個說法,但是徐志摩就比較厲害了。人家找你討個說法,你居然又給了人家一個孩子。張幼儀懷孕之後,徐志摩一點人情都不講,毅然離婚,逼著張幼儀離婚。後來這個孩子在三歲的時候腦膜炎去世。

張幼儀前期的苦難直接來院就是徐志摩追求真愛。這個真愛的對象就是林徽因。張家也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如果張幼儀鐵了心報復徐志摩,徐志摩估計馬上就能身敗名裂,在國內是不要想混下去了。但是沒有,正如張幼儀所說:“或許我才是最愛他的吧。“

被沉重的打擊後,張幼儀在家裡的幫助下重新站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女強人。在抗戰爆發的時候又發了一筆大財。

至於陸小曼,說實話,只是個花瓶。當張幼儀重新站來有了自己的事業的時候,陸小曼在張幼儀眼裡可能就是個笑話吧。張幼儀還出錢養了陸小曼一段時間,直到她有了新的生活保障。

到了晚年張幼儀碰到了一個真愛,寫信諮詢兒子(和徐志摩生的第一個兒子)。兒子的回信讓人感動,分享一下吧: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砍歷史


張幼儀在她的口述自傳裡這樣回憶:兩人在歐洲的時候,徐志摩已經狂熱地愛上了林徽因,每天早上心急火燎地跑出去理髮,其實是去等倫敦的來信,那時候的歐洲通訊發達,竟然可以一日一信。張幼儀痛恨這種局面,卻又無計可施。信件往返的過程中,徐志摩對她更不耐煩,從不正眼瞧她。當她懷孕,他不加思索地讓她立刻打胎,在張幼儀拒絕後,他更是不辭而別。張幼儀在痛苦的等待中,等來了朋友的傳話:徐志摩要離婚,他要清除掉這個追求林徽因的最大絆腳石,他要迫不及待地扔掉傳統的藍布包袱去擁抱新的生活。

"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簽下離婚協議時,張幼儀忍住眼裡的淚水這樣對徐志摩說道。然而什麼是好的太太?若以賢妻良母的標準,張幼儀自己就是,然而徐志摩對她嫌棄不已,林徽因追求起來,有諸多障礙,但他卻心甘情願地為之神魂顛倒。

因為覺得林徽因是自己離婚的導火索,張幼儀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張幼儀在評價林徽因時,用了四個詞:思想複雜,長相漂亮。而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遇難是為了趕赴北平為林徽因的建築講座捧場,這更讓她頗有怨憤。

有意思的是,徐志摩自從與陸小曼結婚後,反而與張幼儀處得不錯,來往密切,他們相處輕鬆起來,竟然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胡適請了徐志摩夫婦和張幼儀等人去他家作客,張幼儀見到了陸小曼,她不得不打心眼裡承認,陸確實美豔動人,而且講話的時候有一股迷住所有男人的魔力。張幼儀聽他倆相互甜蜜地"摩"、"眉"地叫個不停,看到他對那個女人無限嬌寵,想到當年自己受到的冷落和委屈,真是無限感慨。然而這個時候的張幼儀,已經不再是離婚前的那個軟弱拘束六神無主的張幼儀了。眼前的這個女人即便有萬千寵愛,卻不能生孩子,她有兒子阿歡要培養。

她對精心栽培的兒子阿歡非常滿意,得意於兒子和父親、舅舅們一樣,成了中西兼備的有用人才。

也正是兒子阿歡,讓她再一次寬容,透徹地理解了徐志摩的感情。當二十一歲的阿歡說,娶妻只對漂亮的姑娘感興趣時,那一刻,張幼儀沒法不去想到阿歡的父親和林徽因。

因為氣餒於自己沒有象林徽因那樣念一流的大學受良好的教育,在漂亮的兒媳進門後,她供媳婦學習英法德等問的文學課程,希望媳婦"不止能夠滿足阿歡的審美眼光,也可以滿足他的知識品味。"這略顯刻意的背後,年輕時的傷痕大概還在隱隱作痛吧。

然而1947年,臥病多年的林徽因託人捎話,想與在北京參加婚禮的張幼儀見面時,雖然疑惑不解,但她還是帶著兒子孫子去了。

這個時候的張幼儀有沒有釋然呢?但她至少早已深刻地領悟到:小腳與西服是不搭調的。就算沒有林徽因,也會有王徽因陳徽因吧。

"為什麼她在他離婚後還任由他晃來是去?那是愛嗎?"張幼儀心情複雜地感嘆著,覺得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愛實在有限。但同樣對陸小曼也頗有微詞:"如果愛志摩,為何會讓他婚後的日子那麼凌亂不堪?"但在志摩去世後,她每月仍給他的遺孀陸小曼戶頭續存三百元,直到四五年,與陸同居的翁瑞午來跟她說,他的財力足以供養陸小曼。

最後她總結道:如果照顧志摩和他的家人可以稱為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也許吧。但誰又能說清什麼是愛呢?對於張幼儀來說,愛可能是一飯一蔬,而徐志摩的愛,卻是一笑一顰,一舉之慰貼、一言之投契、一見之心動。張幼儀的愛,紮實恆久,但在浪漫的詩人面前,是多麼的笨拙無味啊。




易曼荼


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是才女,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林先生不用說了,建築學科奠基人,陸小曼繪畫寫作都不錯。這是才華上。但是從為人處事方面和愛國思想上,陸小曼和林徽因就不能同日而語了。至於說張幼儀為什麼更恨林徽因,我覺得其一,徐志摩是因為林徽因才決心和張離婚的,即使當時張懷有身孕,(所以說徐志摩就是渣男)。其二,追求林徽因無果,才又追的陸小曼,和陸小曼在一起,猶如飛蛾撲火,因為陸小曼生活奢華糜爛,志摩累並快樂著。其三,徐志摩飛機失事,據說原因是坐的蹭飛機,是專門送信件的郵政飛機,因為省錢,失事的這次又恰恰是為了看林徽因。其四,徐志摩死後,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沒有去現場,林徽因讓梁思成撿了塊飛機廢片掛在牆上,用以悼念?以上種種,張幼儀認為林徽因翻雲覆雨,對徐志摩並沒有多少真心,相比之下,覺得陸小曼對感情更真實和全心全意吧,所以才有此一說吧!


清清359


陸小曼時期,徐志摩早已與張幼儀離異,或者說,張幼儀並不是因為陸小曼而失去了她的婚姻,自然無所謂恨;而且作為第二任妻子,陸小曼後來也承受了諸多困窘後果,尤其是徐志摩飛機失事後;同時在女性之間的權力關係中,離異後的張幼儀反從徐志摩父母家獲得更多信賴和委託——被認作義女,打理徐家家產,徐志摩和陸小曼反倒要受她接濟,主持徐志摩喪事,而陸小曼連與徐志摩同安葬的心願都未能達成。恨,只在弱者受傷害時才產生,強大的張幼儀,怎麼會恨後來者陸小曼?

可是林徽因則不同,16歲的花季少女,光芒全勝了被譏諷為鄉下土包子、趕來英倫與丈夫團聚的張幼儀,活生生的讓有孕在身的張幼儀被迫接受離異,而且徐志摩甚至毫不掩飾告知離異目的是為了可以名正言順去追求這女孩——焉能不恨?雖然林徽因深知未來不確定、現實與虛幻的差異遠離並拒絕了徐志摩;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也是為趕去北京聽林徽因的一場演說,作為情場敗將和此生最愛徐志摩的女人,張幼儀焉能不恨?——你得到了徐志摩的心,卻不好好接受、好好珍惜,反倒最終令他為你而亡,恨哪!而且,林徽因是那群張幼儀此生永遠也進去不了的自由知識分子圈層的文化沙龍女主人,光芒四射精神飛翔的,而張幼儀雖然後期也在學業和實業努力頗有成績,卻是務實幹活的那一類,兩位女性正如博雅教育和職業學院教育的差距,怎能不恨?


優心館


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分別是民國時期一代才子詩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靈魂伴侶、第二任妻子。這三個女人,不是大家閨秀,就是世家名媛。林徽因與陸小曼更是堪稱才貌色藝俱全的一代佳人。他們之間的情事在當時轟動一時,是報紙爭相報道的熱點社會新聞。

先簡要回顧一下這段情事吧。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是雙方父母作主促成的婚姻,徐志摩對她毫無感覺,不想愛也愛不起來。就在婚後不久,徐志摩即遇到了自己“一生一世”的愛人林徽因,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但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徐志摩娶林徽因不成,於是這段情緣從形式上看是有花無果。後來,徐志摩又與陸小曼相識相愛並結婚。但心裡依然放不下林徽因,彼此絕對是地地道道的夢中情人。而在此期間,張幼儀一直是離婚未離家,仍然是徐家認同的兒媳婦,這一身份即便是徐志摩因飛機失事遇難後也沒改變。

題主之問不知有無事實依據,抑或只是一種推論。我以為,其原因顯而易見:在張幼儀看來,林徽因始終是奪愛的“第三者”,不僅是自己與徐志摩婚姻的“第三者”,也是陸小曼與徐志摩婚姻的“第三者”,林徽因就是她本人婚姻和陸小曼婚姻不幸的施害者,甚至林徽因也是徐志摩死亡的間接造成者。你說,這種恨有無道理?






清風朗月zgh


因為,徐志摩是因為想要著急恢復自由身好娶林徽音才趕著與張幼儀離婚的。林徽因的母親是妾室,所以林徽因肯定是要做正房。張幼儀被拋棄的時候懷著孕,一個人舉目無親的在英國。徐志摩狠心的讓張幼儀墮胎,張幼儀硬是去德國投奔了她的哥哥,生下了二兒子彼得,可惜後來夭折了。那是張幼儀一生最悲慘的歲月,無助,沒有自我,被拋棄。 而徐志摩與陸小曼相戀結婚時,張幼儀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改變了很多,徐陸二人結婚時,徐家二老希望張也能出面反對,而張並沒有反對。


梧桐


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源自於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這位四哥覺得徐志摩的文風特別像梁啟超,也算是個人才,就推動兩家聯姻。

徐家雖然有錢,但是在張家面前還是遜色很多的。因為張家不但有錢,還有權。徐志摩對這段婚姻的的看法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即使徐志摩不能做到胡適那樣捏著鼻子認了,老老實實過一輩子。也應該和魯迅一樣,至少不要碰人家。碰了人家之後居然一直想著拋棄。這又不是搞學術研究,你還要談得來?你談不來就不要碰人家行不行?身上的責任和義務一點都沒有,真的是渣男中的渣男。

徐志摩迷上了林徽因,並且常年在國外轉悠。這個時候張幼儀去找他討個說法,但是徐志摩就比較厲害了。人家找你討個說法,你居然又給了人家一個孩子。張幼儀懷孕之後,徐志摩一點人情都不講,毅然離婚,逼著張幼儀離婚。後來這個孩子在三歲的時候腦膜炎去世。

張幼儀前期的苦難直接來院就是徐志摩追求真愛。這個真愛的對象就是林徽因。張家也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如果張幼儀鐵了心報復徐志摩,徐志摩估計馬上就能身敗名裂,在國內是不要想混下去了。但是沒有,正如張幼儀所說:“或許我才是最愛他的吧。“

被沉重的打擊後,張幼儀在家裡的幫助下重新站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女強人。在抗戰爆發的時候又發了一筆大財。

至於陸小曼,說實話,只是個花瓶。當張幼儀重新站來有了自己的事業的時候,陸小曼在張幼儀眼裡可能就是個笑話吧。張幼儀還出錢養了陸小曼一段時間,直到她有了新的生活保障。

到了晚年張幼儀碰到了一個真愛,寫信諮詢兒子(和徐志摩生的第一個兒子)。兒子的回信讓人感動,分享一下吧: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淨悟81608707220


徐志摩因林徽因要離婚逼她打胎,這些都是徐一個人的一廂情願,林徽因都不知情。她是覺得既然徐都為她離婚,她還不跟徐在一起為他感到不值吧。至於陸小曼沒什麼可同情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好好的一張王牌,卻把自己的人生過得亂七八糟,跟林徽因的個人成就與幸福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雲泥之別。除了都有三個男人痴愛,其他方面壓根沒有可比性。


忘憂情感諮詢


因為林徽因是與徐志摩真正思想上的契合,為了林徽因,他要與張幼儀離婚,甚至讓她打胎,這是作為一個女人和即將做母親的人,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即使林徽因開始並不知情。而陸小曼卻是在張幼儀對徐志摩心灰意冷後和徐志摩在一起的。對於一個和你毫無關係的男人,誰又會在乎他跟誰在一起呢。


不甚熟練的推書客


因為林徽因聰明讀書好,個性獨立,又有自己的專業,能在社會上立足。陸小曼是個弱女子,張幼儀也是一個弱女子,普通的人總是會同情自己的同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