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國產電視劇與歐美電視劇的差距在哪裡?

美劇浮世繪


國產(大陸)電視劇其實不乏精品:從最早的《渴望》、四大名著,到《天道》、《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大宅門》、《潛伏》、《大明王朝》、《亮劍》、《琅琊榜》、《風箏》等等,影片質量、深度、內涵、演技決不亞於歐美流行電視劇。

但是自從黃金檔時段變成電視劇專場以後,每個臺都是些宮鬥啊、婆媳啊、你情我怨啊之類的,所以現在不看電視劇了:味道變了。

歐美電視劇,以美國為例,美國人是不講歷史的:根本就沒有“歷史”這個概念,所以拍的很多電視劇天馬行空、創意非凡、引人入勝,加上相對發達的影視拍攝科技,往往給國人帶來驚豔的感受。

但是,如果把從藝術角度來看,我覺得以前那些老電視劇和歐美相比,沒有差距之說,只是各有所長:我們傳承的是文化,歐美炫的是開放的思想和高科技。

換句話說,看歐美的電視劇我們會覺得好刺激,而看國產的電視劇更多的,需要品味。


普洱保溫杯音樂愛好者


之前寫過類似的文章和回答,這裡就不炒剩飯了。但最近有一些新的觀察和思考,拿出來與各位分享。

我一向認為,美劇與國劇最大差距在出品和市場競爭機制兩個方面。一個是精耕細作的大廠產品,且主創團隊都有很好的口碑和專業的品牌,而另一個則大多都屬於手工作坊(主要從大體情況來看,少數精品例外)。至於競爭機制方面,一部美劇能否上線播出,完全由市場說了算,而後者雖然也競爭激烈,但都在市場之外進行,屬於人為因素。以下就從這兩個方面著手說明:

一、美劇的精耕細作表現在多個方面,創意和劇本是最重要的一環,而這一點,完全能夠從編劇的收入和利益保障的慣例中看出來


去年,一位美國電視評論界的大佬,在年會上不滿電視節目過多的吐槽,他說,要解決電視節目數量過多對電視劇的衝擊,唯一的辦法是,而且一直都是,下一部偉大的電視劇。

這段話的背後,反映出美劇對出品的要求如此之高——偉大的作品!而要保持這樣高的水準,新穎的創意和優質的劇本,是第一位的,而且需要長時間的打磨。

為了保證從業者的利益,美國編劇協會協議所規定,一集三十分鐘試播劇本的酬金大概是3 萬 8 千美元,而六十分鐘的大約是5 萬 2 千美元。 由於所有主要的廣播電視公司都是 WGA(美國編劇協會)協議的簽約者,因此美國大部分電視劇在製作過程中都受到 WGA 協議的制約。但是 WGA 協議只規定了費用的下限而未規定上限。

規定還顯示,如果編劇在拍攝期間續寫劇本(因為在電視劇的製作中很可能需要編劇的參與),他的報酬就不得低於每週 5 千美金。如果,該劇正式上線大賣,編劇還有另外的利益分成。


據我所知,國內電視劇本的每集費用大致從8萬元人民幣起步,高的也不過30幾萬。我記得有兩步票房還不錯的電影,編劇前後改了快兩年,而最後拿到的收入還不到二十萬。

劇本是一劇之本,但在國內電視產業鏈中,編劇這個行當,幾乎淪為廉價勞動力;

二、除了生產端的精耕細作之外,美劇在銷售播出方面所經歷的市場考驗更加嚴苛

一部美劇的製作流程可以分為:提出創意、撰寫劇本提綱、撰寫導航集( pilot)劇本、攝製導航集等幾個階段。如果導航集被電視臺和取樣觀眾認可,電視臺就會對這個劇集項目下訂單,如果在公共電視臺收視率高或者在付費有線電視臺訂閱戶滿意度高,緊接著還會有第二季訂單、第三季訂單及後續訂單等。


一般來說,電視臺一季會訂購 30至35個樣本劇,大多劇都會因收視不好被砍,只有少數熱門劇得以存活。

為了培養忠實觀眾,美劇的“季播劇”制度,採取“邊播邊拍”的方式,根據觀眾的口味和要求,對電視劇的故事走向、人物發展、作品風格進行調整,幾乎沒有“注水 。

而象Netflix這樣的擁有 8300 萬訂閱戶、專注於電影與電視劇的流媒體視頻網站,在新劇開拍前,甚至在客戶端推出用戶自己選擇情節走向的功能。在劇集製作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情節拍攝素材,然後在上線播出後,允許觀眾自由選擇情節走向和結局。

這種觀眾為上、市場為王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劇質的優良。

反觀國內的劇集,幾十集上百集一次性拍完再過審,質量的好壞,完全沒有經過市場檢驗,以至於上線之後,即使從第一集就完全“撲街“,電視臺也只能硬著頭皮播下去,各種資源都浪費掉了。

這也是為什麼電視臺在購版權時,特別注重明星效應的原因。因為要一次性賣斷,還不能半途退貨,所以就撿”靠譜“的來。誰的粉多誰上,結果惡性循環。

另外,國產劇注水的情況也較為普遍。實際上,國內有些劇集的表演和劇情都很不錯,但看著看著,就忍不住快進加速,製作團隊或許也不願意把節奏拉得這樣慢,但利益驅使,也沒有辦法,只要把前幾集拍得好一些,緊湊一些,後面的就另說了。不久前,豆瓣評分高達7.6的古裝大劇《香蜜沉沉燼如霜》居然將原本36集劇集拍成了63集。這實在令人無語。


電影私享


首先從電視劇的拍攝檔期來看,美劇一般都是一週或者兩週出一集,而國產電視劇往往是找一個完整的檔期一下拍完,然後再播出,美劇主要考慮電視劇收視率和口碑問題,每播出一集就會對收視還有大眾的口碑訴求做出調查和整改,然後再讓劇情合理的進展下去而繼續拍攝,這點國產劇明顯不如美劇主動,國產劇拍完了再播出,好看難看都是那麼多集,就算不符合觀眾口味,也沒有辦法再進行整改,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國產劇的劇情拖拉冗長,不如美劇緊湊扣人心絃。從文化背景看,歐美人比較富有冒險精神,這樣的拍攝手法比較富有挑戰性,拍的好就有好的口碑,拍不好也不覺得可惜,堅決砍掉,國產劇一口氣拍完,再整部播出,好看難看就這樣了,難看口碑差也木已成舟,無力迴天了,當然也只是一部分口碑差的,大部分國產劇還是很經典的,像這幾年的《偽裝者》《琅琊榜》《紅色》《正陽門下》等等等等,經典劇也是很多的,我也不是崇洋媚外,並不是所有的歐美劇就都好看,只是相對而言(純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牧歌影視


我覺得國產電視劇與歐美電視劇的的最大差距主要體現在:

1.創新:中國的製片人和導演熱衷於翻拍,一個題材為了利益,能夠年年翻拍拍到讓觀眾噁心到死,你不看馬上要翻拍的《還珠格格》,金庸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以及《天龍八部》都馬上要翻拍了。

2.演技退化:不考慮演技,為了市場最大化,無節操地追捧流量明星,使得電視劇的品質嚴重下滑,也使得真正有演技的演員沒有展示的空間,無劇可演,這是一個產業鏈的悲哀,也是中國影視界的悲哀。

3.主演低齡化:與第2有關係,在中國,現在的演員上了點年紀,特別是女演員,就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主演一部電視劇了,如,陳數,曾黎等,本來是形象和演技都非常不錯的,現在只能在很多的電視劇裡演一些配角了。

4.特技:中國的影視特效技術還是與歐美特效技術有著很大的差距的,有時打著歐美特效團隊,但到了國內,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5.資金使用不合理:大部分的資金都用在請流量明星上了,真正投入到拍攝和技術製作的資金不夠,特效和道具只能是五毛了。


娛視今朝


我一般喜歡看外國的電視劇,主要是歐美的,也看日韓的。這不是說我有鍾崇洋的心理,國產劇我也看。

主要是因為國產劇一般都比較難出好劇,而且現在不少的國產劇基本已經對我來說留下了惡劣的映像,在我腦海中基本把國產劇和圈錢、不靠譜聯繫在了一起。除非是反響很好的國產劇我才會去看。

相反國外的劇一般集數都比較短,而且有試映,試映不過關直接沒下文,這也是一種品質的保證。讓我來對比一下國外和國內兩方,到底差在哪。(主要歐美劇為對比)

第一點:劇種國產劇,現在拍得做多的也就是五種:以當時那個特殊時期為核心的諜戰、抗日劇;武俠劇;古裝劇(或者說是披著玄幻皮的古裝劇);仙俠劇;都市肥皂劇國外的,基本什麼都敢拍。上至政府、黑幫,下至商場員工。魔幻/科幻、靈異/驚秫、都市/情感、犯罪/歷史、選秀/綜藝。只要觀眾不少的題材,就會有人去拍。

點:演技方面國產劇,很多電視劇,都是一幫有話題性、長相好看的年輕人去秀顏值(一般被稱為小鮮肉)。有些時候演技差的讓人懷疑,到底是哪個表演學校給他們發的畢業證。還有個額外的東西就是演員的態度。拍攝的時候有些麻煩、能吃點苦,是演員的基本素養。但是現在卻被請來一個個挑出來,成了宣傳話題。乃至有些粉絲對待自己明星演了爛劇的擋箭牌。國外的,哪怕有些經費不足的劇組,的演員角色演得不好,甚至有些時候引人發笑。但是看得出來各個都是有表演功底的,而且非常認真。起碼你在哪稍顯格格不入的氣氛中看得出他的認真。(所以才顯得更搞笑)

第三點:道具方面國產劇,不少劇中,道具方面真的有時候做的頗為隨意,那種簡陋的風格,一看就感覺地攤貨。明明經費那個行上寫的很誇張,可是往往道具讓人看來······你們還不如把錢捐給貧困山區來的實用。外國的,我見過外國道具經費燃燒最嚴重的就是穿越劇。一般來說他們在背景還原、服飾、裝飾等上面,都很花心思。哪怕內部是空心的,你也起碼得把視覺上的材料質感給還原出來。

第四點:劇情國產劇,一直被觀眾所訓斥的地方。太不尊重智商,不少時候甚至讓我們覺得,導演、編劇連一般性的科學常識都沒有。國外的,就像我說的歐美劇有試映環節。你不尊重觀眾智商,觀眾又怎麼會喜歡你?


扒點兒娛樂


平心而論國產劇跟歐美劇比差的確實很多,國產劇出一部好作品要比歐美出一部好作品概率低很多。國產劇近年來可以說是越拍越差,幾乎沒有能拿出手的作品,無論電視劇還是電影。

差是確實差,也不是黑國產,實事求是而已,我認為國產劇差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1. 國產劇越拍越浮躁,我們都知道除過有特殊意義的作品,拍影視作品目的是盈利,盈利無可厚非畢竟是商業行為,但是吃相實在難看。現在出劇基本上都喜歡頂一個大IP,至於內容如何根本就沒人管。我們可以把這個行為理解為一種欺騙,其實就是通過流量明星跟大IP吸引觀眾,透支信譽罷了,只為眼前的利益手法越來越惡略,越來越沒有下限。

2. 編劇導演根本沒有創新的勇氣,我們每年都在翻拍一部分經典影視作品,越拍越差,越差越拍,從來不去考慮尋找新話題,一味的賣情懷,更有甚者作品沒有得到大眾認可就打感情牌,賣慘,說實話有時候想想都覺得可笑。藝術是個高雅的東西,影視作品是通過自身魅力感染大眾的,而不是跪下來求支持的。

3. 我們國家的影視審核也是比較嚴格的,這個對影視發展的自由也有一定限制,但是我認為這個不是主要原因。制度只是規範了創作的範圍,重要的問題還是在導演,編劇跟投資方身上。

我個人認為近年拋開情懷跟揭露社會現象國產劇能拿出手的十個指頭都夠數了,惡性循環。


雲淡風輕267976116


國產劇拍的最好的應該就是大型的歷史劇,這裡不包括穿越劇,還有就是三農題材的電視劇。

美國的主要以未來科幻為主

韓國的愛情,懸疑厲害

日本的動畫厲害,鬼片,《動作片》

泰國的驚素片

總體各有各的長處


雙影遊戲


國產的比較符合現實生活,國外的比較有震憾感。兩者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贛鄉平音


表現的社會現象不同,差距是技術方面上的吧


晨海曉陽


地方文化差異吧!各有各的風格,都是針對當地文化的喜歡拍攝製作的。有的人就認為美劇好看,從拍攝手法,內容展示都要比國產劇強。可是大部分中國觀眾更能接受國產風格類型的電視劇。比如越獄,雖然在中國也很火。但是能比的過穿越劇《宮》?再加上廣電局對電視劇尺度一直掐的很緊,所以國產劇有些地方沒能比歐美劇展示的玲離盡致!一句話,都外為吸引觀眾下足了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