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鉅變展“興”顏

——建始縣紅巖寺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筆

特約記者向繼武 通訊員劉卓 陳平安

初冬,建始縣紅巖寺鎮一片繁忙景象:秋桂工業園區雙達鞋業,一輛載著6000餘雙半成品鞋面的運輸車駛出廠區,運往福建;紅巖村小微產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

“這是該鎮利用區位優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到紅巖寺鎮投資興業的一個縮影。”該鎮鎮委書記姚建軍說。

10月1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華中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召虎,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柯俊等領導到該鎮調研,對該鎮精準扶貧、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三區建設”築鳳巢

近年來,該鎮圍繞縣委、縣政府打贏“四大戰役”的決策部署,結合鎮情,打造特色產業精品區、商貿物流集散區、鄉村旅遊示範區。同時,探索鄉鎮工業發展道路,大力實施“商貿物流要素聚集”工程,在打造園區平臺、培植骨幹企業、強化配套服務上尋求新突破。

在該鎮精準扶貧農業產業園扶貧車間,建始縣獼猴桃果品公司財務人員,正在核算今年獼猴桃的銷售情況。

今年,該鎮獼猴桃產量15萬公斤。9月初,如何快速分揀定級,成為困擾該公司的經營瓶頸。經過縣、鎮領導多方爭取,爭取到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30萬元,用於購買獼猴桃收購分選包裝設備。並引薦大型電商阿里巴巴、杭州雲集光鮮生電商平臺與紅巖寺鎮甜獼果品公司戰略合作,與阿里巴巴簽訂5000餘份訂單。

10月18日,“硒都溢獼香,甜柿兆紅巖”2018中國建始阿里巴巴興農扶貧“一縣一品”啟動儀式暨紅巖寺第二屆獼猴桃、甜柿開園節成功舉辦。通過抖音、直播、微視等,將該縣的自然環境、民俗特色、綠色健康產業、優質農產品傳播到全國各地。

山乡巨变展“兴”颜

“通過電商平臺拓寬紅巖寺鎮獼猴桃銷售渠道,提高獼猴桃品牌知名度,為紅巖寺鎮打造特色產業精品區提供了強大支撐。”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熊健說。

今年4月,該鎮與雙達鞋業到福建以商招商,成功與福建雙鳳進出口貿易公司簽約,成立了湖北閩施鞋業公司(福建)。目前公司已投入運營,預計今年產值2000萬元。

2012年,該鎮在該縣率先開啟鄉鎮建工業園區的先河。在秋桂村收儲40多畝土地,通過實施“三通一平”工程,建成秋桂工業小區。秋桂工業小區建成後,雙達鞋業、科之信工貿、南科等企業落戶紅巖寺鎮。

“三區建設”量身定做,該鎮結合易地搬遷脫貧一批政策,把易遷小區配套廠房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優質平臺打造。正在建設的紅巖村小微扶貧產業園,按照企業實際需求量身打造,建設1.2萬平方米廠房,馬鈴薯片加工廠、羽絨棉加工廠、藤編廠和中外合資箱包企業等將入駐。

集鎮建管“接力棒”

“整潔的街道,車輛、行人各行其道,井然有序……這些變化,緣於鎮委、鎮政府堅持集鎮建管並舉,一屆接著一屆幹。”在該鎮居住了20多年的居民向繼明說。

該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318國道、“天二”公路省道、宜萬鐵路、滬蓉高速在此交會,有建始“九省通衢”之稱。

該鎮以特色產業大突破、城鎮建管大突破、項目建設大突破、民生改善大突破為重點,搶抓省級重點鎮建設等機遇,全力打造宜商、宜居、宜遊的“城鄉統籌示範鄉鎮”,加快推進“富民強鎮”步伐。

山乡巨变展“兴”颜

特色產業上,該鎮搶抓全域旅遊建設機遇,打造綠色“金腰帶”,為百姓致富找“金飯碗”。通過政府“以獎代補”系列措施,沿318國道、“天二”公路、秋紅線,建成了長達30餘公里以獼猴桃、甜柿為主的千畝林果走廊,做到特色產業與民居改造並舉,打造生態觀光農業示範帶。目前,發展獼猴桃突破3000畝,甜柿種植面積1000餘畝。

城鎮建管上,該鎮結合交通區位優勢,聚焦聚力“三區建設”,不斷加大對集鎮建管的投入,集鎮功能日益完善。按照紅巖寺鎮區控制性總體規劃,即將動工的318國道建始縣紅巖寺鎮繞鎮公路建設項目,是拉動紅巖寺鎮集鎮骨架,助力鎮域經濟發展的控制性工程。該項目建成後,將極大緩解集鎮318國道主幹道壓力,打通一條新的集鎮建設大動脈,並將串聯起秋桂、紅巖兩大工業產業園,打通一條工業產業發展的大動脈,也是一條連接高坪石門河景區、花坪小西湖景區的快速通道。

據悉,被一同納入《湖北省幹線公路3年攻堅實施方案(2018年至2020年)》的,還有339省道建始縣紅巖寺鎮至城區段。該項目概算總投資11億元,總里程28公里,建成後,將實現建始城區至官店綠色快速旅遊通道的無縫銜接。

思路就是方向,目標即是動力。“一張藍圖畫到底”,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下,該鎮先後獲得“省級文明城鎮”“楚天明星鎮”“省小城鎮建設先進集體”“湖北省社會經濟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等殊榮。

黨建引領新鄉風

近年來,該鎮以基層黨建引領鄉風文明,助力精準扶貧。把脫貧攻堅與鄉風文明建設、項目建設一起抓同落實,把“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精準扶貧”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紮實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黨員會、群眾會、屋場會、座談會等形式,修訂《村規民約》,簽訂《禁鞭禁整無事酒承諾書》,並在《村規民約》上摁手印。簽下的是承諾,按下的是決心,營造出濃厚的創建氛圍。

涼水埠、桃園等社區創建鄉風文明示範村,以該鎮三所中小學支部為堡壘,開展“小手牽大手,共譜新鄉風”活動,該鎮3000餘名中小學生向家長髮倡議書。

桃園社區自發成立河道管護志願服務隊包段巡河道,成立鄉村旅遊服務公司打造良水桃緣生態旅遊區,桃園花海年招攬遊客上萬人。

劉家坪村是貧困村,基礎設施較薄弱、產業發展難、班子力量弱。脫貧攻堅中,老村支書向成安,該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職工、駐村第一書記姚永平,新任書記向繼能組成“尖刀班”,“三個書記一臺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獼猴桃產業,引領群眾致富。

大面坡村以鄉風文明助力精準脫貧,把全村8個組按照經濟條件分成4個競爭組,實行組學組、組幫組、組趕組、組超組,以好帶差,以好促差,達到“人人比上進,戶戶爭脫貧”的目的。“我申請脫貧!我原來是低保戶,這兩年村支書幫扶我,貸款養羊,收入可觀。”六旬張老漢說。

山乡巨变展“兴”颜

金子墩村七組,被評為最美人居環境整治示範小區。原來,這個組的人文環境、衛生環境相對落後。該縣縣委宣傳部駐村第一書記李凱來到七組後,創新模式開小組會,這次張家開,下次轉到李家開,群眾叫做“轉轉會”,相互學習禮儀,交流致富信息,引領農戶栽花植綠。通過小組推薦、民主評議、村內公示,評選“最美金子墩人”。

凌家溝村“尖刀班”班長田濤,在駕車趕往該村一組獼猴桃現場移栽培訓會途中,剎車失靈身受重傷,躺在病床上,仍然心繫“尖刀班”的工作……

紅巖村搶抓美麗鄉村建設機遇,在汪家坦產業園打造20畝花谷基地、百畝夏棗精品果園、安聯生態木屋鄉村旅遊示範線,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編輯黎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