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未來的預言家

大數據:未來的預言家


一個陌生人,不見面就能準確判斷出,他的年齡、性別、職業、貧富、消費習慣、心理特徵以及興趣愛好等等,這不是魔術也不是笑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它就是——“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通過實時監測或追蹤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產生的海量行為數據,近乎準確的判斷每一個人的屬性,實現精準定位。

在以現金支付和POS機刷卡支付為主流的時代,由於缺乏網絡數據以及技術手段,龐大的線下支付市場沒有得到開發,商戶無法精準地判斷用戶的消費習慣。隨著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科技能力的成熟,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企業在線下市場不斷下沉,用戶的線下數據每時每刻都在被生產、收集和分析。

用戶的支付頻次、支付時間、支付地點、支付金額大小等等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拼接出完整的用戶畫像,畫像中包含用戶的消費習慣、消費偏好。接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通過對商家線上線下場景的打通,這些數據就能傳到商家的系統中,進而對每一位微信或者支付寶用戶進行精準的、支付數據越全,用戶畫像就越清晰。

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時期發生了特別多的數據變化:經濟總量增長2.5倍,人民幣規模總量增長3.25倍,外匯儲備增長1.5倍,汽車銷量增長3倍,電子商務在社會零售總額佔比增長13倍,世界500強中國公司從33家增加到115家,高鐵里程增長183倍,城市化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北京10億美元富豪數超過紐約,深圳房價漲了4.7倍,阿里和騰訊交替成為亞洲最大市值公司.......這也是政策制定以及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

下面一些案例將告訴我們,大數據在改變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推動我們的思考方式。關於信息的一切永遠符合以下規律——信息變成數據,數據變成知識,知識變成智慧——而只有智慧才能進行決策。

在美國已經出現了“納米襯衫”,它會告訴你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心跳最快是什麼時候,這件納米襯衫通過數據告訴你身體的健康狀況。

一位年輕人,他找到了一家大數據公司作分析,開始做線上量體。創業不到半年,成了過去12個月裡中國買襯衫最快的企業,一天賣3000件襯衫

松下出了一款馬桶蓋,你起來的時候會告訴你血壓、血糖、血脂.....很多數據,一個簡單的產品在不斷更替,幾乎所有的行業品牌都在徹底細分化。

10年前京東的銷售額是10億人民幣,去年京東的銷售額1000億人民幣,10年漲了100倍。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麥肯錫:“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

古語云:三分技術,七分數據,得數據者得天下。在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的時候要用大數據思維去發掘大數據的潛在價值。其實,這些還遠遠不夠,未來大數據的身影應該無處不在,就算無法準確預測大數據終會將人類社會帶往到哪種最終形態,但我相信只要發展腳步在繼續,因大數據而產生的變革浪潮將很快淹沒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而互聯網發展到達一定規模時,藉助條形碼、二維碼等能夠唯一標識產品,傳感器、可穿戴設備、智能感知、視頻採集、增強現實等技術可實現實時的信息採集和分析,這些數據能夠支撐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環保的理念需要,這些都所謂的智慧將是大數據的採集數據來源和服務範圍。

未來的大數據除了將更好的解決社會問題,商業營銷問題,科學技術問題,還有一個可預見的趨勢是以人為本的大數據方針。人才是地球的主宰,大部分的數據都與人類有關,要通過大數據解決人的問題。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使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購買等行為軌跡越來越多地被記錄和映射到了網絡、手機傳感器上,消費者正在變成“數據人”,消費者的生活軌跡正在變得數據化。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追蹤“數據人”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留下的軌跡,如微博評論、購買和瀏覽痕跡、好友分享和位置信息等等,來分析消費者群體的興趣、關注點,進而將受眾特徵全方位立體呈現,找到特定消費者的需求特點,進而實現精準的發展戰略。

大數據:未來的預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