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質齊升 陝西“軍轉民”“民參軍”步伐加快

量质齐升 陕西“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加快

圖為西京公司所屬西安中為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紫外LED技術生產線。該企業產品主要應用於生物醫療、生物檢測、信息儲存及軍事等方面。

西京公司供圖

3月15日,西安航天源動力工程有限公司製造車間裡,一張長6米、寬1.6米的板子上,被打上900多個孔,孔與孔之間的距離誤差僅為0.01毫米。這是6微米鋰電銅箔生產設備的一個關鍵部件。

通過將火箭發動機上的流體、溫度控制等高精尖技術應用於高端製造領域,西安航天源動力工程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6微米鋰電銅箔生產設備,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國內首家銅箔一體機出口海外的生產供應商。

隨著軍民融合步伐的加快,陝西省多個軍工技術在民用領域大顯身手。

“軍轉民”碩果累累

航天六院利用液體火箭發動機閥門設計製造技術,為石化、電力等行業開發了高品質閥門以及高低溫、高壓等特種閥門,尤其是安全閥,是全國唯一的經美國ASME認證產品;中國航發西安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對軍用燃氣輪機進行工業化改型,目前工業型燃氣輪機制造能力居行業之首。“陝西省‘軍轉民’企業已達到300多家,其中產值過億元的有80多家,轉化技術成果2000多項,軍工民品已從最初的一般消費品、低層次工業品,向與軍工技術同源或工藝相近的高端裝備製造和高技術產品轉變,形成了民用航空、民用航天、裝備製造等軍工特色主導產業,人工影響天氣系統、智能印刷包裝機械、高端節能成套設備等產品佔領國內主要市場。”省軍民融合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除了軍用技術轉民品,陝西省企業的研發技術和產品還呈現軍民共用的現象,實現軍民產品有效融合發展。

“針對大量退役軍用航空發動機直接報廢處理、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我們在國內率先開展將退役航空發動機改型為地面燃氣輪機(以下簡稱退役航改燃)的設計與研發工作。”西安空天能源動力智能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胡金海介紹,退役航改燃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適用於軍民兩用的多個領域,可作為重要單位的應急備用電源,也可作為我國海島邊防部隊後勤裝備升級換代動力源,還能作為分佈式能源系統的冷/熱/電聯供動力設備,可再生能源系統的調峰發電動力設備,以及退役發動機零部件再製造及存儲。

航天六院利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渦輪泵設計製造試驗技術,為城市消防研製開發了車載消防泵以及飛機、坦克加油泵等特種泵系列產品,服務於民用行業。同時這些產品和技術,又可為軍品配套服務。

省統計局一項調研顯示,目前,陝西省軍工民用的產品結構、規模、品牌不斷升級,對相關產業的輻射作用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軍工高新技術借力資本化運作進入市場,有效帶動了地方產業發展。

“民參軍”量質齊升

近年來,陝西省“民參軍”企業發展迅猛。數據顯示,目前陝西省已取得保密資質的民口配套企業達589家(其中民營企業452家),產品服務於各軍兵種,配套單位涉及各大軍工集團成員單位,配套層級從零部件、元器件和材料逐步向系統和整機提升,配套產值居全國第2位,12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和新三板掛牌。

眾多“民參軍”品牌企業的崛起,成為陝西軍民融合的“閃亮名片”。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最早一批進入軍品整機系統科研生產領域、國內最早一批實現軍品整機系統裝備批量出口外銷、我國第一個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軍工企業;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依託4萬噸大型模鍛液壓機這一國家重大基礎裝備,已成為我國軍民用航空、航天、航海超大鍛件的主要供應商;西安博賽旋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成功亞洲最大、國內唯一、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6米直徑立式數控旋壓機……

陝西省積極支持壯大“民參軍”企業。西安高新區通過編制發佈民用高新技術推介目錄等方式,廣泛拓展並深入挖掘軍地雙方供需信息;通過創立“漩渦”孵化中心,以具備“四證”的優勢企業為吸納平臺,藉助項目合作、合資等方式為其他民營企業提供快捷“參軍”通道。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局局長王棟表示:“目前,區內的民營企業已經從基礎配套加工向武器裝備的系統、分系統的水平提升,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參與國防建設,除了在軍工傳統行業外,更注重在先進技術、前沿技術方面積極參與。”“航空基地‘民參軍’企業以‘自主研發、配套生產、轉包合作’等方式涉足航空產業,30餘家企業已成為航空工業系統的供應商,部分民企成為航空關鍵部件供應商。”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軍民融合局副局長王峰說。

軍民融合向更高水平邁進

作為我國重要的國防科技工業基地,近年來,陝西加快軍民融合創新建設,搭建“軍工+”平臺,以產業園區為依託,著力培育航空航天、軍工電子、兵器工業等產業集群,“軍轉民”“民參軍”雙向融合,推動相關行業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出,有力推動了陝西省軍民融合向縱深發展。“2012年起,省政府設立‘軍轉民’專項資金1億元,重點支持‘軍轉民’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重大軍民兩用技術開發項目、民口單位承擔的軍民配套科研項目和軍貿出口生產任務項目等,累計支持項目300多個,帶動投資250億元以上。”省軍民融合辦相關工作人員說,陝西省還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軍民融合建設,設立西安渭北航空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10億元;設立陝西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100億元;設立陝西航空航天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基金規模5億元;籌建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發展基金,規模初定為10億元。同時,陝西省安排6000萬元支持設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運營平臺,3000萬元設立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獎勵;採取貼息、技改投資、財政撥付等方式,對中航工業一飛院大飛機項目、國家民用飛機基地和西安兵器產業基地建設等給予支持。

日前,《2019年陝西省省級軍轉民專項扶持資金項目申報指南》印發。陝西省將重點支持民用航空產業、民用航天產業、裝備製造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新材料和特種化工產業,積極支持軍轉民高新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軍民融合產業化項目、軍民融合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項目等。陝西軍民融合正在向更高水平邁進。(記者 汪曼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