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底了,銀行股還可以買嗎?

永嘉全德閥門有限公司


2018年底了,今年持有股票的朋友,很多朋友虧得是一塌糊塗。可以說是從年初跌至年尾。這在a股史上算是比較罕見的。如果 從3587點算起,到目前已經下跌27%左右。大盤的走勢依舊很弱,主要是由國家託市,才沒有繼續創新低。不過近期走勢有進步一下探的可能

現在就看2590能否形成支撐,跌破2590短線的就要謹慎小心了,長線的控制好倉位。不過目前畢竟是機會大於風險,大盤隨時有可能面臨反彈,畢竟估值底、政策底已經相繼出現。現在唯一可慮的就是美股的快速下跌。有可能會加大的我們的恐懼,主力也有可能會利用這一點,收取廉價的籌碼

遇到大盤有可能繼續下探,而外圍市場利空。國家又託市的情形下,我們應該怎麼操作呢?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買入銀行股呢

給大家看一下銀行股的市盈率和市淨率.

可以明顯看出銀行市盈率大部分在10倍以下市淨率一般在1倍以下,說明破淨挺高。不過我們要明白銀行股增長速度放緩。因此適合低價買入長期持有。而且上漲速度不要期待太大。

那麼年底了適不適合買入銀行股呢?我覺得是非常合適的,畢竟我們炒股是未來賺錢,

1、首先要保證資金的安全,一般來說銀行股下跌速度低於大盤的下跌速度。因此對於弱勢中的大盤,可以規避一定的風險。不至於虧損過大,銀行股非常適合低位補倉

2、國家要託市,我們只要明白一點,靠近2550-2400點,國家託市明顯,而國家託市,一般選擇的都是

大金融板塊以及權重藍籌大金融板塊幾率更大,雖然近期主要是券商,不過銀行股依舊向上。因此我們要明白大盤越跌,可能託市越明顯,而銀行股機會也就越大。因此逢低買入銀行股適合的。

3、滬倫通即將啟動,而金融板塊入選的概率很大,特別是銀行股。因此買入銀行股也是非常合適的,有資金流入的可能。

年底了,大家都希望打個翻身仗,畢竟今年可以說是顆粒無收,還要倒貼錢。因此年底一定要把握住,雖然外圍市場比較弱勢,不過國家託市行為依舊存在,這時候一定要跟上國家的腳步,因此低位適當的購入銀行股是合適的,不過不要期待太大,等指數衝上來的時候,可以適當選擇低價的業績優的中小創個股,選擇銀行股最好是低位選擇。即大盤再次靠近2449點附近,沒有靠近就沒必要選擇,因為市場越絕望,銀行股機會越大。

好了今天就暫時講到這裡,希望大家關注我或者私聊我,股票問題,可以互撩


晚睡以防


剛剛看到這樣一個標題(截屏),又巧遇現在這個問題,就隨便說上幾句。至於銀行股,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分析過多少次了。至少從2016年到今年年底,多次圍繞銀行股這個話題。因為水平低,分析銀行股最簡單,我喜歡做簡單容易的事,不消耗太多精力。其實炒股很難,我就不“炒”,更多的精力用在分析上。分析股票並不難,就是看買入股票以後,公司能不能給你帶來收益。根據本人觀點,認為銀行股有幾大優勢,其中重要一條就是收益穩定風險低。穩定就是淨資產收益率超過百分之十,幾十年始終如一,也就不用絞盡腦汁去預期。風險低是因為股價比資產價值低,平均市淨率0.8左右,比ST股票還要低,和即將退市的股票差不離。銀行股年年有“分紅”,一般和儲蓄存款利息不分高低。還是個人觀點,“價值迴歸是主題”,很多股票的價值迴歸過程是不斷創新低,而銀行股的迴歸過程是向淨資產靠攏。銀行股的每股淨資產是年年增長,月月有餘。買入銀行股看重的是長期收益,而不是短期股價高與低。對於破淨的銀行股,就是截屏裡那句話的意思,用破產的價格買入盈利的企業,值與不值自己考慮。從股票運行週期看,銀行股的下跌週期基本結束,未來一兩年將運行到上漲週期。還是那句話,“股票是靠價值支撐的”,銀行股是靠價值在託底。銀行股的價值在增長,底部自然會不斷升高。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價值提升,波動區間也會隨之上升,構成了內在上漲動力。隨著價值投資逐步深入,投資者會更多配置低估值的股票,這是外在上漲動力。長此以往會產生一種“合力”,這一點不可小覷。我不太喜歡技術分析,而更注重邏輯關係。雖然很抽像,但是“抽像的理論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比具象更為清晰。下面由抽像到具體,就是對於銀行股,要逐一分析。還是以前提到的,市淨率,市盈率,淨資產收益率,利潤增長率幾個指標橫向去比一比。舊事重提,2017年初分析的工商銀行,2018年初分析的交通銀行,現在已經轉移了注意力。因為考慮到A+ H股的相互影響和制約,最好不要和港股扯上關係。避免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多招些個閒急。還是那句話,不推薦,不做操作建議,只講道理,只是分析。具體能不能買,買與不買自己決定,錢是自己的,賠錢賺錢和本人沒關係。



麻辣SC


2018年年底了,A股市場銀行股還可以購買嗎?我個人觀點就是短線投資者不建議購買,中長線價值投資者可以購買,理由如下:

首先我來說一下對於短期投資不建議購買銀行股的理由;大家都是知道銀行權重都是比較大的,沒有一定的超大資金是很難拉昇銀行股的;現在又剛恰好A股市場還屬於熊市,整個市場行情還太差,資金處於近期觀望狀態;銀行股沒有超大資金的推動很多銀行股每天走勢心電圖一樣,所以短線投資者建議繼續關注銀行股,短線還不適合購買銀行股。

再有就是我來說說為什麼中長期投資者可以購買銀行股了呢?在A股市場中截止目前2018年12月份銀行板塊是所有板塊最低估,最具有投資價值的板塊;另外整個板塊平均市盈率不足7倍,整個板塊已經全面破淨;從這兩點可以足夠說明銀行股已經經過了長期下跌,已經跌到了低位;也說明銀行股已經有價值投資潛力了。這兩點就是我個人認為銀行股中長線投資者可以購買的真正原因。

最後綜合分析,銀行股是屬於大金融板塊,短線投資銀行股意義不大,除非當股市處於金融行情之外,銀行股有差價可以買,銀行股大部分時候走勢都是心電圖差不多;銀行是具備長期持有的品種,所以2018年如果你打算持有一至三年以上的已經可以逢低購買,但假如你持股不住,對於當前的銀行股還是多看少動為主,還不是買銀行股的最佳節點


老金財經


這看你如何的投資思維了,如果是以理財的想法亂買銀行股的話,我認為買銀行股可能比世界上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都好!因為每年的分紅,以及安全性,還有長期持有後的上漲收益都是一個不錯的回報!但是如果以投資股票的角度來看目前的銀行,我覺得不是時候或者說不值得,因為目前A股處於的是歷史上第五個大級別的熊市底部區域,比它們好的,未來漲幅空間大的個股太多太多了!

目前的銀行股大部分都是屬於上證50類的一員,而前期2015-2018年也是上證50漲幅最大的一段時間,可以說是走出了局部的指數行情,但是個股跌幅慘重!大部分的上證50個股的股價已經觸及當初牛市6124點高位,甚至高出好幾倍!那麼在行情結束,機構抱團取暖結束以後,這些上證50個股也大概率進入一個補跌的環節中。我們可以參考當初6124點的結束後的走勢做分析!記住,股市裡沒有隻漲不跌的,不要漲多了就飄起來忘記還有有漲必有跌這個大規律!

所以從上證50的補跌空間和時間來看我認為還有20%-30%多的幅度,時間上還有1-2年的距離!因此現在絕對不是買入銀行股做佈局和投資的好機會,這會讓你錯失未來真正賺錢時機!其實現在的風格已經在轉變,上證50的補跌,券商的搭臺,中小創的唱戲!而從上證50流出的機構資金也陸續地在進入中小創超跌個股,所以未來不是指數行情的大年,而是失真指數的矯正,以及個股賺錢效應爆發的時機!


琅琊榜首張大仙


馬上即將2018年年底了,很多人問銀行股到底能不能買,要我說當然可以買了。

主要原因是A股市場即將迎來制度性變革,註冊制的來襲將對市場投資理念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市場的優勝略汰過程正在加速形成中,藍籌股會重新得到市場的青睞,而大金融裡的銀行股則會成為場外資金的首選。

最關鍵的是銀行股的估值現在相對比較低,和其他國家的銀行股相比,目前我們的四大國有銀行的價格並不是很高,這就給未來投資無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有一點各位要清楚,在銀行股中四大國有銀行是最值得期待的,基本面穩定,也一直是機構資金的首選。

從現在銀行股所處的位置看,經歷一個大的波段下跌後,目前基本位於企穩的階段,有相當部分銀行股的賣盤已經非常小了,現在欠缺的只是東風而已,就是消息面上能有更好的外力促使,對銀行股來說則如魚得水,未來走出一波行情則是大概率,大家現在都預計2019年有慢牛市,那麼到時候銀行股的上漲行情是不會缺席的,以現在的位置看是值得投資的。


春意萌生


要說能不能買銀行股,當然是可以買入了,若說後期哪個板塊機會更大些,我認為中小創後期更有炒作的行情。

不過投資銀行股永遠是在A股可以做的事情,2018年這波行情買入中小創個股的股民損失較大,買銀行股的股民卻仍然有收益,從年初到11月初銀行股仍然是機構用來穩定指數的板塊,加上保險的合力,可以說熊市買銀行都不會虧多少,反而有收益,只是眼下來看,白馬股走出調整,藍籌股已經一個多月表現的萎靡不振了,前期在2449點政策底後銀行板塊表現的差強人意,除了資金轉移戰線到其它板塊,銀行股存在一波補跌的行情。

所以,短線銀行股有回落行情,從投資角度來看,銀行股不僅業績穩定,分紅也不錯,適合中長期投資。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銀行股當前的位置,獵鷹認為可以購買,但是有兩個條件:

一、銀行股標的必須中、農、工、交、建五大國有行,這5大行的大股東是財政部,這些票不存在退市、ST、黑天鵝,安全和穩定性超過其他私營銀行和地方性銀行。

二、現在買銀行股,僅適合大資金,百萬以下的小資金不建議買,因為五大行的股息率約5%,也就是分紅,購買1000萬五大行,年均可以獲取50萬的穩定分紅,這還不包括股價上漲帶來的差價部分。可以去看看銀行板塊的走勢,看看周線和月線,一直都在上升趨勢中,五大行也是如此,也就是說,除去分紅以外,還有股價上漲帶來的差價收益!

為什麼要剔除私營銀行和地方性銀行,這一點可以從港股內地銀行股的走勢看出端倪,港股是非常成熟的資本市場,但是近年上市的地方性銀行流動性幾乎沒有,也就是沒有成交量,為什麼沒有人買賣內地私營銀行股,就很好的闡釋了不能買的原因!


勇敢de獵鷹


2018年1019國家開始的救市行動是股市質押爆倉與股市缺少流動性為代表的市場狀況,帶來的市場系統風險。

首先,國家採取最大的措施就是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講話為代表。國家通過法律法規調整的方式,明確銀行理財資金與銀行子公司可以入市;保險公司資產項目理財資金可以入市。

第二,各級財政資金為解決股市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股權問題,馳援是可以的,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財政出資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同意與支持。

第三,國家財政部,國資委,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在上市公司回購與重組上,都給予政策上的鬆綁。資產重組縮短,定增新股由原來18個月縮短到6個月,包括上市公司股權回購等措施,防止股市出現風險。

第四,銀行股與保險股目前是股市中市盈率最低板塊之一。切資本數量與所佔權重比較大。對於穩定股市是國家隊護盤的主要對象。特別是近三年上市的區域銀行股,股本擴張沒有得到實現,因此具有極強的股本擴張需求。同時區域銀行股大都是區域政府財政已經代理的重要打理的銀行。其經營業績有著優厚的地方財力支持。

第五,目前中國上市銀行的分紅多數是以現金分紅。按照目前股價銀行股息資金收益應該在3%左右。這是上市公司中很少能夠做到的。加上股市波動往往會給投資者帶來比較豐厚的收益。切風險比較少。

第六,我們要看到美國與歐洲股市的回落給中國股市帶來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加上華為事件,加拿大政府與美國政府的意見,讓我們看的更加明白,特別是在科技與信息通訊方面,來自美國的壓力也是明顯的。所以中國股市2018年的走勢,不好判斷的,會有許多因素的制約。

總之,銀行股一定會成為國家穩定股市的重要板塊,同時銀行股也是中國企業中業績有保障的行業之一。加大銀行股的投入是比較穩妥的投資方式,但是不建議投資倉位較重。維持在40~60%是穩妥的股市上漲有股票,股市下跌有資金回購,既有做t的資本。

如果投資者認為我的投資建議有道理,請加關注。我會繼續提供投資策略與戰術。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時剛軍


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在過去十幾年的投資生涯中,我與銀行股有著不解之緣,銀行股始終是我投資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市場形勢不明朗,投資趨於防禦的時候我會增配銀行股,在市場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會減配銀行股而增配更具進攻性的行業股票。2018年年底了,銀行還可以買嗎?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先了解目前銀行股所處的位置,並對當前的市場環境做出判斷。

雖然今年大部分銀行股表現強於大盤,但是從市盈率、市淨率角度來看,銀行股的估值還是具備很大的優勢,從下面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動態市盈率最低的15家銀行股的市盈率都低於6倍,而這些銀行股的市淨率最高也只有0.9倍,無論是相對估值還是絕對估值都處於比較低的水平,下跌空間不會太大。因此,對於想進入股市又不想承擔太大風險的投資者來說,在當前的時間點在投資組合中買入一些銀行股是不錯的選擇。

從當前的市場環境來看,上證指數自10月19日下跌至2449點創出三年多以來的新低之後,開啟反彈和築底之路,但是此次是否能築底成功,築底需要多長時間,這些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相關政策、外圍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這個時候選擇股票要注重防禦性,而銀行股正好是一個不錯的防禦品種。

經歷過2015年、2016年股災的投資者可能都知道,5100點的時候買入的銀行股,可以在3000點解套,這也反映出銀行股的防禦性有多強,正因為銀行股的強防禦性,讓我得以成功躲過前幾輪股災。我們可以簡單看一下銀行板塊中的一隻典型銀行股——興業銀行的年線圖,2015年上漲8.11%,2016年下跌2.11%,2017年上漲9.81%,2018年下跌2.75%。如果但看這隻股票,我們很難發現過去幾年我們曾經經歷過牛市和股災,它屬於典型的穿越週期的品種,多數銀行股都具備這種屬性,牛市的時候不會賺太多,熊市的時候也不會虧太多,但是長期投資會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2018年年底是可以買入銀行股的,對於擇時能力不強的投資者來說,買入銀行股之後做長線投資是比較好的選擇;對於熟悉市場、能夠敏銳感知市場信號的投資者來說,可以在現階段買入銀行股作為防守,等市場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後,可以考慮換成其他更具進攻性的行業股票。


何必論股


下跌空間已有限、大資金可以考慮開始買入,散戶建議不要購買,銀行股沒有成長性實體經濟差壞賬風險大,股息率普遍低於4%投資價值不明顯,個人覺得極限下跌空間很可能還會達到20%左右。

銀行股因為沒有成長性還有壞賬風險,業績沒有成長性,現階段很可能還有虧損20%的風險當然不值得投資。

如果有閒錢很想投資股市,那麼我個人建議投資高股息率的中小市值內房股,股息率普遍高於7%,房地產調控政策已到頂,調控效果已達到預計會逐步放鬆。當然為了安全起見建議選負債率低歷史業績穩健成長的內房股,最好經歷過上一輪房地產調控的企業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