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可能超越浙江大學成為浙江第一名校嗎?

幻紫狐狸


西湖大學能否取得辦學成功,要看其基金會辦學模式能否得到堅持,不論是成為清華第二,還是超越浙大,如果在辦學制度上沒有突破,這些目標一來難以實現,二來就是實現(主要是科研數據方面),對我國教育改革來說,也價值有限。

很多人對西湖大學“高起點”辦學很看好,但其實,只有西湖大學進入舉辦本科教育階段,才會面臨真正的考驗,怎麼招生,怎麼培養,如何辦出特色?因為相對而言,我國博士教育,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比較大,博導可自己招生,選擇博士教育開始辦學,阻力更小。而本科階段的教育,高校的自主權較小,南科大當年推進自主招生、自主辦學、自授學位改革,後來無法推進,就因這一原因。

這不僅需要學校自身的努力堅持,還需要國家整體推進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的改革。尤其是,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我國應該改革國家授予文憑制度,實行學校自主辦學、自授文憑的新制度,釋放學校的辦學活力。

另外,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是我國大學辦出一流水平的基本制度保障,而實行基金會辦學模式,對於西湖大學來說,一方面可以堅持非營利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利益因素對辦學的干擾,實行現代治理。這一制度能否堅持執行,也對西湖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


熊丙奇看教育


有這個可能。

硬憑學術的話,短期超越不了,長期肯定行!

但是要講究名聲的話,只要西湖大學出了一個很高的實驗成果,媒體們肯定一窩蜂報道,那就真成浙江第一高校了!

因為有一種行為叫捧殺!




兩所大學的定位不同,辦學也不同!

西湖大學

它的定位就是: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 ,從它成立的那一刻,非官方,民間捐款辦大學等方式,表明它的劍就是要破開體制,直指國際一流!

而浙江大學是一所強調綜合型的大學,在發展理念上就有所不同,以後可能西湖大學在一些研究性學術上面有突出成就,但是論體量和綜合性,是沒法和浙江大學比的!



西湖大學承建著我們國人對國際名校的渴望,

加油西湖大學,加油,施一公校長!


由我答


首先說明短期內不可能,但長期來說真的有可能超過。

西湖大學的由來

西湖大學的前身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等著名科學家發起籌建,並得到龍湖集團吳亞軍、騰訊控股馬化騰、萬達集團王健林等諸多民營企業家的捐助,是中國內地"第一所以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為支點,以博士生培養為起點的民辦高水平科研教學機構"。施一公現已專職任校長。

前景展望

施一公講到: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學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教師科研水平很可能成為中國之最;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成為亞洲一流;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大學媲美,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機遇與挑戰

西湖大學的定位,第一是民辦一流的大學,就像阿里巴巴、華為這樣的全球性民營企業一樣。第二,研究型大學,不是一個以規模取勝,或者普通人的高等教育,我們要培養未來的基礎科研、創新公司,所以是民辦研究型大學。

但是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必將挑戰舊事物,究竟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希望未來有一天西湖大學真的能作為一條鯰魚,攪動中國高教的一池死水,那時候,估計超過浙江大學也就為其不遠了。希望這一天早點來到。


平凡的你我


最近,西湖大學正式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立,也就是說“劍指世界一流”的西湖大學正式誕生了。



按理說,一個新生命來到這個世上,大傢伙都樂意說一些好聽的話,祝福這個新生命,祝他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我很高興看到有這麼一所創新型“民辦”高校的誕生,這對我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就目前來講,號稱要五年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的西湖大學,除了“民辦”這個特質外,我還沒看見他有什麼其他的過人之處。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西湖大學憑什麼“劍指世界一流”,就憑他是民辦高校嗎?

西湖大學的的班子,目前看來確實算得上豪華,有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等大拿掛名,但除了施一公據說要全職加入外,其他的都不可能全職。諸如陳十一,南方科技大學的稀飯目前都還沒吹涼;潘建偉在中科大那邊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才剛有了點眉目;饒毅除了要寫博客,還得忙北京大學的實驗室工作。。。很難想象,一群兼職選手組成的班子,可以讓一所民辦高校劍指世界一流。


從學科來看,西湖大學將聚焦於理學,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等領域,這些領域確實是比較容易出成果,所謂成果主要是指高級論文。這方面,有施一公加持,再加上冷凍電鏡,每年刷幾篇CNS,應該問題不大。但即使在國內,不少學校的的論文也能達到這個水準。更為致命的是,這些領域雖然好發文章,但是產業化應用週期很長,我就不確定民辦高校的投資人,到底能扛幾年。要五年達到世界一流,辦學經費至少要達到清華的標準吧,每年科研經費的投入總得有個一百來億。那些投資人不是慈善家,投資是希望有回報,一百億進去,一年年看不到成果,有多少人耗得起呢?




最令人困惑的是,從上海科大,南方科大,到國科大,再到西湖大學,這些年高等教育的改革,變的始終是辦學主體,也就是說從教育部辦學,到科學院辦學,從公立大學,到民辦大學,都走的是高配高投資模式,反正就是一個字“豪”!但卻始終沒有認認真真回答一個問題:究竟怎樣的大學才算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大學的內涵是什麼?



南宋時,針對朝政和邊疆的疲敝,岳飛提出強國的十字真言: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

同樣,對於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能否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我認為也是十個字可以解決,那就是:老師好好教,學生好好學!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首先應該端正學風,學風正,自然提綱挈領,一切都有指望,腳踏實地做去,終歸會氤氳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世事多變,來者不可知,不管怎樣,西湖大學的成立對我國的高等教育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祝福西湖大學,也祝福我國的高等教育,越來越好!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超越這個詞不太合適,也不十分恰當。

我的觀點是,全面超越太可能,部分領域是可以的。

1.西湖大學背景不得了,看看那些校董會成員 ,現任校長就知道了。龐大的師資力量,和相對寬鬆的管理。相信西湖大學 會出一批學者和科學成果。



2.浙大是浙江省的number one。再全國排名也十分靠前,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工科是它的強項。



3.至於誰超越誰,並不是重點。我們總是陷入一個排名和比較的誤區,好像兩個學校總要比出一個高低。其實沒有必要 浙江省目前的高等教育嚴重失衡 大部分資源向浙大傾斜,導致其他省內高校得不到發展。西湖大學的出現 或許會打破這個局面, 對於整個浙江的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老王的茶館


西湖大學起點高,實力雄厚,社會各界支持力量強大,師資力量優中選優,定位是高精尖,有理由相信在較短時間內,西湖大學在某些領域取得一定突破,並獲得一些先進科研成果,甚至在一些領域全國領先。但要說全面超過浙江大學,這恐怕還有待商榷和時間檢驗。



先說西湖大學:成立於2018年10月20日,其前身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由七位業界牛人倡議建立,分別為:施一公(中科院院士、現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陳十一(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潘建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獲稱“量子之父”)、饒毅(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西湖大學校董會主席)、張輝(創毅科技集團董事長、賽伯樂綠科投資副董事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王堅(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

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支持:成立大會上,楊振寧、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傑馬裡·萊恩(Jean-Marie Lehn)、布萊恩·卡比爾卡(Brian Kobilka)、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勳爵(Sir Fraser Stoddart)5位諾獎得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著名高校70多位國內外校長及代表,近百位捐贈人到場祝賀。

學校定位:“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定位,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創建前六年(2016~2022年)西湖大學只致力於培養博士研究生,2022年開始小規模本科生培養,這也創造了中國高校從博士再到本科生培養的先例。今後十年,學校將聚焦理學、醫學、工學三個門類,推動學科交叉,深度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採取與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聯合培養的模式。

正如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成立大會上所說,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也。西湖大學聚集了一批學術大師,從經濟實力和科研硬件上也具備了培養優秀人才的土壤,這讓西湖大學有能力在一定時期內做出一些成果出來。

西湖大學和浙江大學是兩種不同的辦學理念。西湖大學聚焦前沿學科,注重頂層發展和成果轉換,高端人才培養是起點也是重點;浙江大學學科較全,科研能力在多方面也是國內領先,但浙大本科生培養是根本,把這二者放在一起比較本身就不太合適。

浙江大學是國內頂尖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歷史悠久,積澱深厚,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雙一流高校,人才培養以本科生為基礎,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江大學共有A類學科29個,A+學科11個,涉及文理醫農等各學科,師資力量也非常雄厚,教師中僅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院士就有40餘人。在國際國內各項排名中,除去清華北大,浙大,上交,復旦,中科大,南大華東五校基本能佔據前幾位。浙大不但大而全,而且在很多領域也是國內領先,是全而精。

同時,西湖大學在發展,浙大也不會停滯不前,相應也會繼續向前發展。參考南方科技大學和中科院大學,雖然這兩所學校發展也非常迅速,但也不能說就超過了國內頂尖大學。特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背靠中科院的強大科研實力,也只是在某些領域可以和其他一流高校一較高下。

雖說科研成果是評價一所大學的重要指標,但如果僅以此來評價大學,顯然是不合適的,我們看好西湖大學的發展前景,也是因為看好他的科研能力,但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學生培養方面,應該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象牙塔裡講故事


西湖大學未來毫無疑問會成為浙江省的名校,如浙江大學一樣的名校。

個人對西湖大學頗為看好,只是覺得短時間內西湖大學很難超越浙江大學,二者之間在很多領域沒有可比性。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西湖大學和浙江大學二者如何相互借鑑,相互促進,互相競爭,共同發展的問題。 至於本人為何看好西湖大學?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西湖大學高等教育強省的產物

浙江省高等教育強省的關鍵是兩條腿走路,一是提升存量,二是擴大增量。西湖大學屬於增量範疇,浙江省將全力支持西湖大學以新機制建設一流大學,不會厚此薄彼。

二、西湖大學是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典型

西湖大學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轉變觀念、體制機制創新的一種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模式。西湖大學依託西湖高等研究院,2015年12月正式註冊成立,2018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高水平建設西湖大學”作為2018年重大戰略舉措寫入報告。同時,浙江省高水平人才強省行動綱要中也提出要加快建設西湖大學,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目標。

三、西湖大學是一所非營利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西湖大學的辦學定位是“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研究型大學不像職業教育那樣強調就業為導向,這是它的獨特之處。西湖大學不培養就業者,教你適應世界的技能,而是隻培養學者,培養擁有改變世界技能的人。

四、西湖大學是一所民辦大學

我國現有的民辦高等教育主要以職業技術教育為主,西湖大學在前沿科學研究和高技術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填補了空白,西湖大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所民辦的、含理工生醫等多個研究方向的小型、綜合性、劍指世界一流的大學。

五、西湖大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西湖大學實行的是

學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最高權力機構是學校董事會。教師收入、福利待遇等等都來自於基金會,來自民間和社會捐贈。

六、西湖大學開創了先河

西湖大學開創了民間資本支持高端科學技術研究的先河。民辦大學的教育經費不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依託,西湖大學的經費主要為基金會募集捐贈和政府資助,同時積極爭取想換教育科研競爭性經費。企業、個人、團體匯聚資本與資源,通過積極支持西湖大學的成長,參與推動中國的教育史、科技史,推動民族的發展。

七、西湖大學可能改變浙江省高等教育格局

浙江在高等教育上除了浙江大學一家獨大之外,在高等教育領域跟部分省份有很大差距。需要彎道超車,加緊追趕。西湖大學的橫空出世,很有可能迅速改變這一現狀,彌補浙江省高等教育方面的不足。

八、西湖大學具有一流的師生

西湖大學計劃到2026年,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規模總計約300人,研究助理、實驗教學人員、科研平臺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總計約600人,博士後約900人,在讀博士研究生總計約3000人,在讀本科生人數約2000人。一流的師資團隊、一流的學生,距離一流的大學還會遙遠嗎?

九、西湖大學的高端人才已經嶄露頭角

2017年西湖大學申報人才項目,7人擬入選第14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6人入選浙江省“千人計劃”創新人才長期項目,5人入選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計劃。這些數據已經說明了西湖大學在人才集聚方面的重要意義。

2017年12月4日,千人計劃網正式公佈了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申報擬入選人員名單。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共有3556人申報,經形式審查、通信和麵試評審,630人通過終審,擬予引進。成立於2016年12月10日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首次組織19名老師參加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申報,最終何睿華、李牮、姜夫國、李小波、蔡尚、賈潔敏、許圳傑7位老師進入“青年千人”擬入選名單,入選與申報比高達37%。

總之,西湖大學的出現乃至於發展壯大,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浙江省如何繼續探索公辦和民辦大學的發展規律,如何在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之間找到平衡點、切合點,如何在公辦和民辦高校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借鑑,各有特色,錯位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吳山天風HR


西湖大學作為一所大學來說算是比較特殊的了,還沒建成就已經引得那麼多人的關注。西湖大學的建立,其“野心”是非常大的,目標直指國內的一流大學,浙江大學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在小編看來,西湖大學在今後非常有可能成為浙江第二的名校,但是超越浙江大學估計可能性不大。畢竟,一所大學的綜合實力不僅僅是砸錢就能打造得出來的,還要考慮到其他很多的因素,比如說學校的底蘊等等。

浙江大學經歷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經歷過當初的五校合併,現如今的綜合實力是非常強的。浙江大學的師資力量強大,而且學科種類眾多,其中像是農學等學科更是走在全國的前列的。所以說,在小編看來,想要動搖浙江大學的地位,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不過西湖大學還是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的,至少成為浙江第二的大學小編認為應該問題不大。西湖大學不同於國內很多大學,是屬於民辦學校,因此沒有那麼多限制。雖然國內的民辦學校幾乎沒有辦得特別亮眼的,但是要知道世界上的名校當中民辦學校卻是佔據了大多數的。而且西湖大學採用的是“小而精”的模式,不會大規模招生,只有精英的學生才有資格被錄取;與此同時,西湖大學又拉來了一大批優秀的師資力量,這樣的小班化教學質量是非常高的,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西門町在寧波


西湖大學在某個學術領域成果上有可能超越浙江大學,前提是需要較長一段時間。但從辦學規模和整體綜合科研實力,是很難超過浙江大學的。


西湖大學,於2018年4月2日,獲教育部的正式批准成立。一所研究型的民辦大學又誕生了。

西湖大學的創建,是高標準的。從經濟實力上,是由中國首富王健林等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家,作為經濟後盾。

辦學設備設施將下重金投入,實驗條件肯定是全國或世界一流。

只要有了先進教學科研設備,加之又有校董事會主席錢穎一說的,給老師的最大治學自由的理念,以及給老師的豐厚待遇,必將會吸引一大批學術領域尖端人才到校任教或科研。

現己有,如:陳佳洱,陳十一,許田,仇旻,潘建偉,饒毅等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加盟。

在他們的帶領下,將會激發一大批專家學者科研熱情,新的研究成果將會很快享譽全國,甚至世界,可能超越浙江大學。

但從學校的辦學經驗與歷程看,浙江大學是百年老校,辦學歷史悠久,久負盛名,規模宏大,綜合實力遙遙領先於全國。

而你西湖大學,才開始籌辦,從辦學規模,只有逐漸壯大實力,不斷髮展,但最近幾年,甚至十幾年,西湖大學不管怎樣發展,要超越浙江大學是不可能的。

但西湖大學,將在著名的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的帶領下,與師生的共同努力,將會在以後的漫長曆史長河中,通過一代或幾代人的努力創新,積極進取,奮勇前進,西湖大學將會成為象美國私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一樣,成為在世界上一流的知名的民辦大學。

綜上,個人愚見。網友們,你們認為有可能嗎?歡迎評論。


徐祖吉


能否超過浙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浙江民間社會開始進入高等教育領域了。

以西湖大學,湖畔大學,達摩研究院為代表的民企和民間力量開辦的科教機構,是今後浙江及杭州的科技及民企發展的關鍵力量。

浙江又在一個領域領先全國。廣東的南方科技大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沒有再出現類似的民間開辦的大學和科研機構。

浙江出現這些機構是有原因的,是因為浙江缺乏官方科研機構,浙大與其他大學落差太大。民間機構正好填補這個空白。

而且最關鍵的是,民間教育和科研機構對社會和市場的反應是極快的,其運行效率遠遠高於官方機構。市場需要什麼科技,他們就研發什麼。企業需要什麼人才,他們就培養什麼。

這就形成了企業,高校,科研力量的無縫對接,一切以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可以想見,浙江的經濟發展基礎會更堅實,後勁會更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