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我喺村姑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参战双方为英法联军和德国。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是一战中最血腥的战役,甚至传说有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让他们撤退,不要上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索姆河战役)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说这场战役最为血腥。

这场战役持续了近5个月,英军死伤45万余人,法军死伤34万余人,而德军则损失了54万余人,参战双方共计死伤高达134万。纵观整个人类战争史,这样的伤亡数字也依然让人感觉心惊。

在战役的第一天,英军死伤就近6万人,才推进了仅仅3英里。这也被称为英国陆军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天。

德军为什么这么厉害?他们是凭什么能在一天之内灭掉6万人?

实际上,恐怖的6万伤亡,几乎都是来自于同一种武器。讽刺的是,这武器还是英国人自己发明的。

德军在索姆河战役中共动用了200多挺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这种重机枪最早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在1884年发明,当时还是采用黑火药作为弹药。1891年,英国殖民军在罗德西亚和祖鲁人战斗时,这种重机枪就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英国一支仅仅50人的小分队,利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竟然击杀了3000名敌军,马克沁重机枪名噪一时。

(正在使用马克沁重机枪的德国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机枪不断地改进,就成为了一战中德军大规模使用的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其采用了7.92MM口径子弹,和每分钟450发的速率,配合上德军堑壕、坑道,铁丝网等防突进工事,在那个坦克还没有被大范围运用的年代,这种武器简直就是战场上肆意收割人命的死神。

英军在战役开打前,本来还非常乐观的。从6月24日开始,英军就对德国阵地进行了长达一周的炮击,共消耗掉了恐怖的150万发弹药,这几乎摧毁了德国人的整个第一阵地,德军死伤惨重。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英军在发起冲锋突击前,甚至表现得兴致缺失,他们大概以为自己只是上战场去清理德军尸体罢了。

当英国人真正走上战场时,才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200挺重机枪,速率450发,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9万发子弹向自己的军队射击。英国士兵就像麦子一样成片倒下,轧在一起,堆成小山。

那么,是不是当时真的有德国机枪手喊着让英军不要来送命呢?

(一战中的士兵)

我认为这是谣传。

在纷乱的战场上,炮火轰鸣,枪声震天,德国士兵的喊话不可能传到英军的耳朵里。即便传到了,英国人也没有办法听懂德语。

虽然德军的重机枪所向无敌,但实际上在开战前一周的炮击中,德国也有不少士兵死在英军的炮火下。哪怕在战役开始后,也陆陆续续有德国机枪手被炮弹炸死,因此德军本身就带着仇恨情绪,怎么可能喊出让英军撤退的话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说流出,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在传达一种反战精神。

德国士兵大部分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他们不明白政治,不明白战争的意义,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血豪情,就告别心爱的姑娘,背枪上了战场,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但他们终归还是普通人。

生命是上天给每个人的平等权力,在看到那么多条鲜活的生活像草芥一般消散后,德国士兵会本能希望敌人不要再来送命,那也许是对于美好生命,对于和平发自内心呐喊。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首先我们对题主的这个问题剖析一下。

能对整个世界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又以严谨古板而著称的德国人对敌人大发仁慈?显然不是,战场上哪可是你敢骂娘,娘希匹老子就弄死你的地方,对待敌人更是不可能手软,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德国机枪手对自己手中武器的极度恐惧。

这恐惧应该就是来自于手中机枪下,搅屎棍英国佬的巨大伤亡和哀嚎。所以问题的核心就是德国人手中的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

那么我们可以从马克沁重机枪的发展的本身和发明者马克沁来对这挺机枪了解一下,到时候题主的问题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发明者马克沁

马克沁是英籍美国人,其实老梁第一次知道马克沁是英籍美国人的时候,揉着眼珠子就很好奇这货为什么好好的美国人不做,当起了搅屎棍英国人的呢,他的美国良心哪去了。


原来马克沁家庭贫寒,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十几岁就当了马车厂的学徒。当时在美国那个电气化的时代,发明创造是一个赚大钱的行业,而马克沁有着很高发明创造的天赋。

好吧,这个马克沁一股脑搞出了50项发明专利,这让他一时之间成为了美国佬里的风云人物,可扯淡的是没高兴多久,就被发明创造的先行者爱迪生给盯上了。

我想要告诉大家伙的是,爱迪生这货绝对是一个小心眼,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在美国佬中的地位很高,更加要命的是,这货严重排挤其他发明者。

马克沁作为紧追其后的二号人物,一个佛山无影脚外加两大耳光子就将马克沁从美国佬的地盘给挤走了,并让马克沁发誓放弃对电灯的研究,一辈子都不能回到美国。

马克沁扣着脑门子那叫个憋屈,恰好搅屎棍英国佬得到了消息,这么大个发明家怎么能浪费了,两万美元的年薪,将马克沁给请了过来。

马克沁蹲在伦敦的街头上,吸着纯净英国佬的雾mai(老梁在这里多一句嘴,这个时候处于高速发展的英国佬,他们的空气都快成红色的了,这就是工业化进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搓着两块大鼻屎,思考人生。

当时的两万美元不是个小数目,就这么耗着也不是他马克沁想要做的事,怎么也得做点事不是,趁人不注意一狠心将鼻屎糊在凯旋门的墙角,打算在爱迪生不插手的枪械领域发挥一下特长(没有办法爱迪生在英国佬这里影响力也是大大的存在)

马克沁重机枪的前世今生

1882年,戴着小礼帽,拄着小拐杖的马克沁在英国瞎转悠,忽然发现戴着飞碟帽子的大头兵用的枪后坐力很大,一枪打出去,真个肩膀都要红肿起来,这一场仗下来一个没拿过枪的新兵一条胳膊就要养好几天。

俗话说的好,这机会总是留给细心观察的人,马克沁摸着浓密的白胡子,像个傻子一样的笑了。马克沁就利用枪械这个巨大的后坐力所产生的能量发明了,将退壳上弹一口气就可以自动完成的装置,并把这套装置用在了,马克沁重机枪上。

为了保证这头注定要成为人类历史上吃人野兽,有着足够的发泄欲望喷吐出最多的弹药量,马克沁还为这挺机枪准备了6.4米长,可容纳弹药360多发的帆布子弹带。

造好了之后,马克沁撸着大袖子,摸了一把鼻涕,推着自己像小钢炮一样的马克沁重机枪就上了射击场,准备进行一场秘密的射击实验。

但没有想到消息走漏了(老梁严重怀疑,这他娘的绝对是一场有预谋的变相宣传),好吗英国剑桥公爵搬了一把小椅子,呼朋唤友一大帮子人就挤进了试验场。

不成功别成人,马克沁没有了刚才的潇洒,添了添舌头:“娘的,上了!”

“哒!哒!哒!……”子弹不要命的就冲出了枪管,一条火舌就吐了出来,像飓风一样将对面的障碍物撕成了碎片,马克沁重机枪这才在屁股后面吐出了一口蒸汽,将马克沁整个就笼罩了云雾之中。

十几分钟的时间,所有的人都鸦雀无声,公爵大人吐下了口水,哐当一声咖啡杯掉在了地上,单片眼镜也掉在胸口上了,零星的掌声这才响起,接着就是暴雨般的掌声。

这他娘绝对是个奇迹,但奇迹就是奇迹,让那些个在殖民者战争中得到很高爵位的保守派将领,去购买这种枪械,他们的榆木脑袋还没有想好,这玩意该怎么用。

与其琢磨这东西,还不如用老旧的东西去应付战争,所以马克沁的重机枪只能当个工业时代的奇迹摆设在展台上而无人问津。

当然让他们举步不前的还有一个原因,这马克沁重机枪一分钟600发子弹,在他们榆木脑袋中想到的是成本,这一分钟都够100个士兵发动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了,不划算。

还有一个原因,没有亲眼看到的,用他们自己的大脑壳想了半天都认为,这是编造的一个假消息,纯属扯淡,好吧,这么一件超级武器虽然出生在英国,但没有一个英国把他当回事,就当是一股引流的臭气,过去就过去吧。

这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打到最后的德国人,看到了马克沁重机枪,宝贝的不得了,心说这世界怎么会有这么个东西,一口气购买了好多好多。当时都快当裤子才能吃饱饭的马克沁那个哭哟,并与当晚吃了一顿梅菜扣肉好好的招待了一下自己的胃,随后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账单。

好吧,这批重武器很快就应用到了索姆河战役之中。

马克沁重机枪的成名战——索姆河战役

42千米长的战线上,丧心病狂的德国人布置了240挺马克沁重机枪,全部躲在了铁丝网的后面,配上防炮阵地严阵以待。

英法联军撸了整整七天七夜的大炮,10万英法联军冲出了战壕。而作为马克沁宗主国的搅屎棍英国人,还排着密集的战斗队形,戴着蝶形帽子,扛着有着巨大后坐力的步枪,挑着刺刀,冲了上去,准备在200米的地方接受德国人的考验,然后和德国人拼刺刀,最后再用骑兵干掉德国人最后一口气。

他们想错了,不用200米,再更远的距离,这些重机枪就将英国佬拦了下来,密集的弹网配上英国佬和法国佬找死的密集队形,那叫屠杀。

英国佬像木头桩子一样到下了,在倒下的一瞬间就被能将大腿粗细的树木打断的马克沁,又将这些已经死亡的人,撕成了一片一片的。

而不在意机枪用途的英法联军,拉上来已经过时的维克斯重机枪和哈奇开斯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屁事都不管用,6万多具尸体就被仍在了战场上。

这是恐怖的,大家想想,这场战役的子弹量有多大,一个一万人生产子弹的厂子,忙碌一个月,只够这帮钢铁猛兽射击一天的。

这场战斗被德国人称为对wawa兵们的屠杀,索姆河战役其实就是地狱的大门。

所以题主的问题是很有可能的。

此后针对重机枪的反击,就出现了坦克和突击队作战模式,最后德国人在这些新技术和新措施,还是败了。

最后说一句,坦克战和突击队作战模式,被德国人整合之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名的闪电战。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再签署《凡尔赛条约》的时候,协约国禁止德国人的拥有重机枪此类武器的装备,这绝对是被打怕了。

好了就写到这里,喜欢的话,关注一下,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索姆河战役中的德军动用了号称“死神收割机”的马克沁重机枪,扫射一番后,看到满山的尸体,突然对着敌军大喊“撤退”!原因竟然是……德军重机枪手,也从没杀过这么多人,当场精神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的7月1日爆发。这场战役是法国元帅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发动的,英、法军的目的是突破德军的防线,最终目标没有实现,但还是有效为德军进攻凡尔登拖延了时间,并进一步削弱了德军的实力。

▲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法国元帅和军事家

这场持续了将近五个月的消耗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之一的战役,双方参战的伤亡人数也高达134万。

索姆河地区属于丘陵地带,在这个地方进攻德军,英、法军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德军在地势上依托地形构造形成号称“最坚强的”防御阵地,这三道阵地包括第一道阵地堑壕,即是沿阵地正面挖掘的供战斗用的壕沟;第二道则是坑道,甚至在前沿阵地还铺设多道铁丝网。德军完全可以以少打多,即使进攻方有炮火支援,效能也远远不如平原区。

▲索姆河战役英国士兵跃出战壕

更何况德军还有以“死神收割机”马克沁重机枪,已经在阵地中恭候英军的到来。1888年,马克沁重机枪经过改进,枪弹改成用无烟药枪弹,威力更加强大。马克沁重机枪发明后,在战争中只要有其身影,则意味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重机枪出人意料的杀伤性的威力,能让英法联军被撂倒一片,但是英法联军却信心十足地向德军进攻。

▲马克沁重机枪

一切看似很平静,在英法联军进入德军预先设好的范围,德军突然架起了他们的致命性武器——马克沁MG08重机枪,对着英法联军疯狂扫射,几乎上百发子弹就会从枪管射向指定目标,顿时正在进攻的英法联军的官兵们被成片成片地扫倒,似乎进攻者无一幸免。在哪个地方发起冲锋,哪就会留下一堆尸体,当时不在意机枪用途的英法联军根本无法进行火力压制。让这场原本英军并没有什么战略目标的转折战,在一天内却伤亡近6万人。


据说现场的惨状让巡视战场的英国官员痛心疾首:这哪是战争啊,分明就是一场屠杀。


当时德军重机枪手,也从没杀过这么多人。这些军人也是人,战前就是平庸善良的农夫或者工人,人心毕竟是肉做的,没有谁生来就是冷血的,如此尸横遍野的惨状,或许德军也是第一次见到,毕竟都是生命啊!

德军当场精神崩溃,这里有虔诚的信徒,试图祈祷这不过是一场梦,甚至有的在内疚忏悔。重机枪手看到这满地的尸体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再进行厮杀而向英军高呼“快撤退,不要来送死”!


即使喊出来,在这喧嚣的战场,真的能听到吗?


协虎战争史


人之常情,一战本身就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战争双方之间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家国仇恨,纯粹就是一帮欧洲亲戚为了重新分财产而打的群架,开战没多久就陷入了无止境的堑壕战,在漫长的堑壕岁月里,双方还发生了“圣诞夜停战”、“足球赛”之列的喜闻乐见的事情。

毕竟战场上的士兵都是刚成年的大孩子而已,那些政治观点、敌我矛盾于他们来说就是扯淡,甚至战争爆发前几个月,欧洲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经济繁荣、科技不断突破的美好时光,谁会想到,几个月后的一场刺杀,就让欧洲的一群亲戚们打起了群架。

而在战争中,机枪第一次大规模地部署在欧洲战场,1916年7月,英法联军在法国索姆地区40公里正面上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他们还是按照传统阵列,吹吹打打地向前整齐行进,德军几百挺梯次配置的马克沁机枪早已枕戈待旦,当英法联军靠近,这些机枪就以每分钟上万发子弹的可怕速度在英法联军前面形成一阵阵弹雨,英法士兵就像被割韭菜一样一排排倒下。

一天下来,6万英军伤亡,现场的惨状让巡视战场的英国官员痛心疾首:这哪是战争啊,分明就是一场屠杀。

在这之前,人类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还能有机枪这样的武器能如此高效地、大规模的屠杀生命。

这场5个月的索姆河战役结束时,英法联军也不过向前推进了5—12公里,参战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约53.8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索姆河地狱”,双方成了纯粹的送人头。

在战斗中,看着对面的敌军一排排倒下,这对年轻的刚经历大规模战斗的机枪手绝对是个残酷的心理折磨,毕竟,杀这么多人,对于普遍信教的欧洲人来说着实是一种罪过,一种心理折磨,对他们来说,自然是祈求这些英法士兵赶紧往回撤吧。

至于会不会喊出来,即使喊出来也没用,在喧嚣的战场,刺耳的枪炮声中,那些人声对几百米外的英军不起任何作用。

在一战之前,机枪在欧洲以外的殖民地就展现了残酷的杀戮本性,成了殖民者镇压殖民地人民的有力武器。

1893年,罗得西亚警察使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败了5000名祖鲁人的进攻,击毙了3000多名祖鲁人。

1898年,英军残酷镇压苏丹人的反抗,在恩图曼之战中,英国殖民着屠杀了2万名苏丹人,其中约四分之三死在马克沁机枪阵地前。

1893─1894年在南非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在索姆河战役之后,西方列强的军队都纷纷装备了马克沁机枪及其衍生型。那个年代,各国军队在马克沁机枪的面前,不过是一群群待宰的羔羊。


云中史记


有可能。德军在英军败撤时一度停止击杀,但在激战中即便德军喊,英军也听不见,何况两军交战,就因对方喊话英军就撤退更是兵家大忌。索姆河战役首日可谓是英国陆军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英军首波冲锋的2万人中,大部分在1小时内阵亡,全天共伤亡5.7万人。随后的战役中甚至夺去了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的长子,阿道夫·希特勒也在9月的战事中腿部受伤。

图、发起冲锋的英军,在重机枪下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倒下了

索姆河之战从1916年7月1日开始,11月18日结束,在4个月的交战中,英国军队伤亡42万人,其中12万人死亡,法国军队伤亡20万人,德军50万人。英军在6月24日开始对德军阵地为期1周的炮火攻击,期间消耗了150万颗炸弹,几乎摧毁了德军第一阵地,并波及了第二阵地。英军大多数都是毫无战争经验的新兵蛋子,对堑壕战的惨烈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的信心又在英国一周的狂轰滥炸中飙升至极点。

炮击结束后,英军士兵排成横列开始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而德国也将磨好的“獠牙”——MG-08重机枪抬了出来,在它的火舌下,英军还未来及还击便丧命,德军就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成排的击杀英军。英军按照命令进行亡命突击,尸体一个个摞在铁丝网附近。德军一度厌倦了这种打靶式扫射,在英军伤员撤退时停止开火。虽然有部分英军成功突破铁丝网,但在重机枪下毫无获胜机会。

索姆河逐步演变成消耗战,9月15日,英军还将坦克开上了前线并取得局部突破。战役进入秋天后,随着天气日益恶化,战斗也越发无力,最终战役以英、法失败告终。


航空之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确实有这么个情况。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为惨烈的作战。

特别是进攻的第一天。

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战争中,欧洲列强已经见识到了俄军重机枪的厉害。

在俄军重机枪的扫射面前,日军伤亡极为惨重,甚至一天伤亡7000人之多,竟然让日军指挥官误认为伤亡数字写错了,多写了个0,应该是700。

而一战前德军的演习中,也发现了重机枪的强大威力。

德军曾用2挺MG08重机枪交叉射击阵地前的100个气球。谁都知道,晃动且很小的气球是非常难击中的。但经过几十分钟的扫射,100个气球被击破了99个,可见重机枪的面杀伤能力。

在索姆河战役之前,英法联军并非不知道重机枪的厉害,但他们错误的判断了形式。

在总攻击之前,英法进行了7天的饱和炮击,使用了成吨成吨的炮弹,几乎将德军一线坚固阵地全部摧毁。

英法联军认为阵地既然被摧毁,德军重机枪肯定也被摧毁大半,才开始了总攻击。

没想到,德军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重机枪多藏在防炮掩体中,或者躲在二线阵地。

在英法联军发动总攻之时,德军所有重机枪全部从掩体中取出,迎头猛击。

以英军为例,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排成一列列的横队,向德军盘踞的战壕冲锋。

遗憾的是,人总比气球大得多。在重机枪交叉火力的扫射下,英军士兵一排排的倒下毙命。

而当年的火炮以曲射为主,直瞄跟随步兵火炮极少,更没有迫击炮。

英军面对德军重机枪火网,根本无计可施,只能自杀性的一波波冲锋。

1天内,英军损失近 6 万人。

当时德军重机枪手,也从没杀过这么多人。这些军人也是人,战前就是平庸善良的农夫或者工人,很多还笃信基督教。

见到无数英军被杀,有的重机枪手扫射期间,突然精神崩溃,自杀身亡;有的重机枪手,则泪流满面,不断念圣经忏悔;有的重机枪手杀得手发软,只能对英军高呼“快撤退,不要来送死”!


索姆河战役中,英法联军伤亡高达80万人,仅推进 5~12 公里。


萨沙


这个情况是真的,这主要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动武器的巨大杀伤力,而采用旧式的集团冲锋模式发动进攻,最后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其伤亡之惨重,连敌对的德军都感到恐惧,因此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军队处于大陆军时代的早期,虽然大炮在战场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步兵仍然是交战双方最主要的突击力量。

由于那个时候的步兵普遍使用的都是手拉栓动步枪,有的甚至还是单发步枪,因此战线上的火力密度很低。交战双方如果想要突破地方阵线,往往都会采取以百人以上为单位的集团冲锋,利用大量的士兵顶着敌人的子弹去冲击敌人防线。

但是这种步兵密集冲锋战术,在自动机枪武器出现之后,就被彻底的终结了,而这个战例就首先出现在索姆河会战中。

在索姆河会战中,德军第一次开始大量的使用马克沁机枪,作为阵地的防御武器,其快速发射的子弹,几乎覆盖住了整个防御阵地,而且子弹的发射速度也远超过英法联军投入的兵力。

因此在英军向佩罗讷方向的德军阵地进行突击时,就遭遇了德国机枪火力网的交叉攻击。

由于这个时候的英国指挥官仍然采用的是陈旧的集团冲锋战术,导致其进攻部队遭德军马克沁机枪的强大火力杀伤,损失近 6 万人。

一天损失六万人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5个陆军整编师在一天里就彻底被消灭,这个数字几乎占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人数的七分之一,用伤亡惨重这个词都无法进行形容,几乎可以说是人间地狱。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在这场巨大的浩劫之中,索姆河战役中的交战双方更是伤亡惨重,在这个宽度仅有58公里

战线上,英、法、德三国死亡士兵人数超过130万人,相当于每一米的战场宽度上,倒下了超过22个人,这种惨重的伤亡,在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绝后。

今天的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得到,在机枪的火舌下,士兵就像割草一样被子弹打倒死亡,虽然这些人都是敌人,但也都是活生生的人类,因此德军士兵看见倒在战场上的那些层层叠叠的尸体,心理崩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士兵也是人,也是有心理承受极限的。


落下m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是一战中的绞肉机,德法两国不要命的火拼,双方投入兵力239万,军队死亡人数高达25万,50多万人受伤。

为了减轻德军在凡尔登给法国造成的压力,英国和法国协同作战,准备度过索姆河,将德军击退到法德边境。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投入67个师,约145万人,英国54个师约125万人,法国32个师约50万人。

德军在索姆河前设立了三道防御阵地以及一些中小型阵地,刚开始开战时,英法联军调用了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以及300架飞机进行了7天的狂轰乱炸,以为这能摧毁德军的防御阵地,然而事情并不是这样。

当轰炸结束后,英法联军发起冲锋,本以为到达阵地上之后是一片大收割,然而等待他们的真的是“大收割”。

德军的重机枪武器根本没有被摧毁,在轰炸前就早已转入了安全地带,当英法联军一窝蜂的冲上来时,德军重机枪突突突,英法联军成片成片的倒下,第一天就伤亡6万人。

德军用到的重机枪是马克沁机枪,在其他重武器没发明之前,马克沁机枪在武器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理论射速600发/分,射速还可根据需要调节为100发/分,是杀人利器。

英法联军采取的是人海战术,然而在马克沁机枪面前,不过是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德军的马克沁机枪打的炸膛,枪管发红炸裂。

这次战争持续5个月之久,英法联军总的推进了5—12公里,其中18辆坦克起到了作用,带领步兵推进了4—5公里,这里指的不是直线距离,因为战线的拉长,每个突破点都不一样。

最后到这场战争结束时,英国伤亡42万人,法国伤亡20万人,德军伤亡63万人,伤亡率达到了43%,失踪德军士兵达到了13.5万,这场战役比凡尔登战斗还要惨烈,是一战中最大的绞肉机,又被叫做“索姆河地狱”。

很多德军士兵忍受不了其血腥的场面,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一个倒在自己面前,几乎每两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人战死,想着家里还有老有小,大约有30万德军士兵选择逃跑。

即便是双方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英法联军依旧失败了。


逸闻轶事


关于这件事情是官方和民间一直流传的版本,至于说为什么我会加上流传两个字,是因为这个东西没有明确的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太多绅士的行为,由于时间过时的太远了,所以很多绅士的行为都遭到了扭曲,虽然有的是善意的,也有的是恶意的。

关于问题主所提的这个情况确实有所流传,个人认为这件事情是真的,为什么第一次是一大站人性的光辉仍然还是没有泯灭掉,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觉得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难以想像。

首先第一条跟希特勒有关。大家都知道希特勒一直在宣扬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是天选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之前,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了能够调停德国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关系选择去德国,结果发现希特勒的会议厅里面挂着一副油画,是一个英国士兵放过了德国士兵,事情张伯伦自己听说过,当时,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士兵十分优秀,得到了大家的敬仰。他一直在宣扬战场上面的绅士行为,他经常拿过来说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曾经放过一个德国伤兵张伯伦,(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没有想到这个德国伤兵竟然是希特勒,虽然事实证明希特勒只不过是听说这个事情之后把自己往这个上面去套,但是确实第一次摔啦,但期间交战双方的士兵仍然还是保持着绅士的行为。

英国有一位贵族诗人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他一次执行战斗巡查的任务的时候他看到一个德国士兵在洗澡,然后他拿起步枪,打算一枪崩掉对方的脑门儿的时候,突然觉得这样有辱绅士行为,手没有防备,这个时候一枪打死对手不绅士,因此问旁边一个士兵说你能替我代劳吗?士兵就说愿意替您代劳,然后一枪把那德国士兵给击杀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潜艇部队对英国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很多德国的潜艇部队在战争前期都是选择,起来,然后用。马甸报告诉商船说你们赶紧离开这艘商船,我们要把它炸毁了然后等到上面的船员离开以后在一个鱼雷炸掉商船,接着明码电报告诉附近的英国舰队你们有人在这里落水啦!赶紧过来救!

当然,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在世界大战的第一个圣诞夜,双方自觉的走出战壕,选择与对方一起交换礼物,共同度过圣诞节。

可以看见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看起来还是十分绅士的,并且,英国和德国可以说互为表兄弟,二者之间的语言又有点相似,当看见敌人的士兵如同被猪一样感到了自己的面前要来送死的时候,内心自然有一些不忍心,出于战场上的绅士行为喊对手赶紧退回去也是情有可原的。一方面不想杀对手,觉得这样对手死的太蠢了。另一方面,如果能够用语言逼迫对手自己退回去,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但是就如同那句老话所说的那样,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英国人后来针对德国潜艇专门设计出了一种伪装成商船的猎潜艇,就等着德国潜艇浮上来以后,然后在把对手给干掉。后来德国潜艇吃一堑长一智,没有再发警告,直接乱棍打死!

至于说正面战场上面英国人选择用地雷战,也就是挖隧道挖到敌人阵地一下,然后在底下堆一个大的炸药库,把敌人连阵地带人一起炸上天,还有就是毒气弹,总之,在战场上面升势就是对你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在这之后,大家也就再也不提什么绅士了,因为遵守这个东西的人早就已经死了。


漩涡鸣人yy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此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因此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发生在索姆河战役之前的一场战争——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从这个数据来看,双方差不多有75万人伤亡。而根据统计的数据在1914年,法国有3900多万人,德国有6600万人。按照最简单一家五口(父母爷爷奶奶加自己)来算,一共有375万人受到战争的波及,而且这还没算连带的其他亲属关系。也就是说这一场战役打下来,两国最少都有3.6%的人受到这场战役的伤害。而且到现在为止,世界大战差不多已经打了两年了,再想想有多少人受到战争的伤害可以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抛开国家、民族等大环境下,这就算相当于法德两国许多家庭都有仇恨。要不是法国人杀了德国人这边某个人的叔叔,要不是德国人杀了法国这边某个人的侄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人会喊撤退吗,除非脑子秀逗了,要么就是圣母婊。而且二战时期为啥德国打的那么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国仇家恨夹杂在一起了。

PS:一战时期英国人与其邦国一共死亡了120万人,而到了武器更加先进的二战英国人的伤亡数字却降到了30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