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靠什麼推翻元朝的?

真心16541


朱元璋出身布衣在亂世中崛起用了十多年時間掃平群雄,1367年派大將徐大常遇春率25萬大軍北伐收回丟失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把元順率趕回草原,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國號大明建都南京,朱元璋建立了漢人最後的王朝,被稱為古代開國皇帝中得國最正的,那麼朱元璋靠什麼推翻大元的呢?一,大元立國之初,蒙古騎兵冠絕天下弓馬嫻熟騎身一流打敗天下無敵手,到元未立國九十多年了,蒙古軍隊腐敗嚴重喪失了戰鬥力。二,朱元璋的勢力主要面對的是陳友諒,張士成等起義軍,北面劉福通紅巾軍打元軍主力打得七零八落,還攻佔元上都。三,朱元璋在同各個起義軍戰鬥中打造了一隻百戰之師。明軍特別重視火器裝備,這是打敗元軍的重要原因。四,朱元璋討元時還制定了正確的政治囗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造福斯民”煥起漢民族反抗夷族統治的自信心。所以,朱元璋的明軍佔盡天時地利和人和,還有先進的火器裝備打敗元順帝是大勢所驅。





關東俠客


朱元璋劇照


打敗一個強敵,沒有那麼容易。元末的元朝,實力依然不容小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朱元璋怎麼打敗他們的呢?四個方面:

一是堅持先南後北的發展戰略。

朱元璋一開始就是先掃蕩南方的敵人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先安內後攘外,堅決避免引起元朝的注意,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直到1367年南方基本平定後,朱元璋才舉兵北伐。就算北伐,也是小心謹慎,先掃清北京的外圍河北、山東等地。這個戰略十分正確。



二是科學安排北伐路線。

北伐時,朱元璋已基本擁有南中國的版圖。出發前,朱元璋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常遇春提出:現在我軍兵鋒正盛,應直取元朝大都(北京),攻下都城後,分兵掃蕩山東、河南、山西等地。朱元璋認為,孤軍深入有危險,大軍孤軍深人,前有堅城,後若補給線被切斷,元朝援兵四面八方趕到,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應解除大都周邊的元軍,再進圍大都。後來果然達到預期效果。


徐達


三是妥善安排領兵大將。

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伐。徐達是主帥,常遇春是副帥。為什麼選徐達擔任北伐元朝大都的主帥,而不選常遇春?從智勇來說,常遇春和徐達差不多,但除了智勇,徐達比常遇春有更重要的優點。什麼優點呢?徐達“持重有謀”、“謙遜”。

本來,北伐應當由朱元璋親自出馬,但有徐達如此人才在手,足以完成任務。為更穩妥一點,朱元璋派出第二名將常遇春擔任副帥,常遇春不如徐達持重,還有殺降的壞習慣,但是常遇春絕對是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一把好手,絕對是攻城拔寨、善打惡戰的一把鋼刀。有這兩個人相互倚重,相互補臺,北伐出不了大簍子。況且,滅張士誠就是這兩個哥們搭檔,已經磨合過了。



四是宣傳工作出色。

配合徐達、常遇春率軍北伐,朱元璋發佈了《諭中原檄》,後人又叫《討元檄文》。朱元璋為什麼不叫《諭中原檄》,不叫《討元檄文》?火藥味輕一點,反正內容都是一回事。《諭中原檄》主要兩個特色:語氣恰當、民族平等。

1.語氣恰當。北伐的目的是“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我們這次來就是要辦這幾件事,我們也有實力辦到,我們已統一了南方,“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完全有實力做到我們想要做到的。



2.民族平等。提到北伐軍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不管是哪個地方的人,願意留下來,就在中華版圖安居樂業,要是不願意留下來,你自己去塞外喝西北風。蒙古人、色目人等,雖然你們不是華夏族,但是我們都生活在天地間,願意留下作為臣民的,與華夏人民一同對待,這一招對蒙元的民族壓迫政策是極大的諷刺,也是對少數民族人士的真情感召,達到了擴大自己陣營、孤立元廷的目的,能抵十萬大軍。

史載:洪武元年(1368)七月二十七日,徐達率軍攻克通州。八月二日,包圍了大都(北京),然而大都無人守衛。元朝君臣嚇得早就跑回了塞北。


坐看東南了


誠邀,如題。竊以為和他自己的為人和用人有關!

首先,老朱籠絡了一大批人才在自己身邊

朱元璋的隊伍,文臣如劉伯溫李善長鬍惟庸,武將有中軍三帥——湯和徐達常遇春。此六人皆當世不世之才。李善長提出廣積糧緩稱王,徐達北伐9個月就直搗元大都,這些人才是老朱爭天下的根本

其次,老朱能屈能伸

朱元璋最危機的時候,大概是奇襲應天府後,西方陳友諒,北方元軍,東方張士誠同時相對他動手。老朱能屈能伸,縱然覺得這事做得醜死了,依然給這三方都上表投降,並主動東擊張士誠,讓其囿於防守無力進攻,進而能抽出手來以二十萬人幹掉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這種城府世所罕見!

最後,馬皇后

馬皇后是朱元璋起於微末的最初力量,沒有馬皇后,朱元璋就很難聚集起幾萬兵馬自霸一方,更不要說爭奪天下了。所以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賢惠的女人!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朱元璋的成功絕非隅然,是大元帝國反動統治暴劣至極而至,人分三六九等,少數的蒙元勢力,確享有一切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為非作惡,慘忍腐敗床榻以病入膏肓,,,是自失天下於漢民的天賜良機,,,。在陳友諒,韓山童,紅巾軍的全力打擊下,暴元勢力全力收縮回漠北大草原,,,朱元璋也身在其中,展現了卓越的政治能力和軍事才華,在李善長,劉基,徐達,常遇春,補佐下終成大勢一統天下,,。其謀士的緩稱王,高鞏城方略極有智彗,,,


94310417小云


往往一件事做成了,就會給成功者帶很多光環!其實呢?

第一,朱元璋作為成功者,自身的確起了很大作用,但不是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元朝作為失敗者,統治政策決定其長久不了,即使是成吉思汗的子孫!但也不是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第三,其實很簡單,老百姓決定了最後的成功者!

一個把老百姓得罪到底,視百姓如牛馬的朝代如果長久,那才是天理難容!

同樣,一個能代表百姓利益,或者解決百姓水深火熱的困局的集團,哪怕是暫時解決,也一定能得到百姓的擁護!

百姓是水,統治集團是魚!要想自己遊的歡,就別往汙染水!

百姓的呼聲是最弱的,百姓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但百姓的利益恰恰也是有決定性意義的!

哪個朝代維護百姓利益時間長,朝代存活就長!


尚沃寫給理想5555


由於大元帝國的統治階層過於盲目自信,加緊了蒙古族漢化的歷史進程,對國家,國民的管理過於寬鬆,使得大漢族主義甚囂塵上,而且大元帝國統治階層內部存在著爭權奪利,忽視了大漢族主義的危害性,這就導致了反對勢力的反叛運動風起雲湧,各路反叛軍隊兵臨大都城下,大元帝國無法應對,只能撤出中原,迴歸草原,僅僅維持不到一百年的大元帝國被大漢族主義者給顛覆了。

於是,中原地區處於各派反叛勢力的內戰狀態,最後,朱元璋領導的這一派軍政勢力打敗了其他的軍政勢力,重新統一了中國,建立起了大明帝國。


瀋陽楊藝


看了一下各位大師回答,一看就是抄襲的,古人講究天道氣數,農民起義家一開始無不是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開路,冷兵器年代抓住人的心裡作用就,武器到處都是,在加上來一個能掐會算劉伯溫還有什麼事不能成,


千難萬險不能擋2


推翻元朝的是元朝的政策,和全體農民起義軍。朱元璋在這些起義軍的一支而已,後來逐漸壯大了隊伍,又先後擊敗了,張士誠已及陳友諒等多支農民起義軍。元朝的統治中原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漢族人佔據了主體民族地位,但是作為統治者元朝政府,確把漢族人定位為第四等人。這樣的國家政府註定了不會長久,把人數最多的族人擺在自己的對立面上,怎麼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借勢而起,順勢而為。時無英雄諸使豎子成名!朱元璋趕上了農民起義的風潮,憑藉著複雜的經歷使得朱元璋練就了洞察人心的本領。所以,在建國後朱元璋才會打殺功臣。


愛看愛思考



傻的有點壞


朱元璋是靠武力推翻元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