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七星老農


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不再溫足一般的填飽肚子式的生活。而高產的雜交水稻就屬於填飽肚子式的糧食品種,雖然雜交水稻產量高,管理技術也相對成熟,但雜交水稻想取得豐產豐收卻與大量的化肥農藥脫離不了關係,這對現代人們尋求綠色天然的食品方式是相反的。那人們為什麼會選擇其他的常規品種來代替雜交水稻呢,還是因為與常規品種能夠採取粗放式的種植方式有關。

我們都知道,常規品種是經過幾千年的自然種植而最終刷選出來的,在經過這幾千年的長期粗放式種植後,其本身就具有了與雜交水稻很多不同的抗性。所以,如果想種植純天然的綠色水稻,那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常規品種,雖然常規品種的產量不高,但完全不用化肥農藥的種植出來的常規品種其價格卻是雜交水稻的幾倍甚至十倍。這樣,常規水稻產量雖然很低,但最終的收入卻比種植雜交水稻更高。

小草家鄉就有一戶種植常規水稻的種糧戶,其全程種植不施用一點化肥,全是用的自制的農家肥,農藥基本只在移栽後及抽穗前噴霧兩次,選擇的都是那種非常低毒性的農藥,田間雜草全程不使用除草劑。這樣,每畝稻穀產量也有七八百斤以上,可出大米約500斤,每斤10元,畝收入可達5000元左,且這樣的綠色大米其價格是不受其他水稻價格影響的,既便除去其他的各種多餘的人力成本,也比雜交水稻划算很多。


經過他幾年的常規水稻種植經驗,分析得出常規水稻比雜交水稻奈草性強,對抗自然環境的能力強。再就是因產量低種植密度也低、植株較矮小、所以病蟲害也小了很多。所以,用常規品種來當作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種植比雜交水稻更具有優勢。


小之草


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水稻種植的農民都瞭解,水稻有很多種分類,如果從制種方面來區分的話,那麼我國種植的水稻可以分為常規稻和雜交稻。

常規稻的概念就是在選種的時候可以用以前種植收穫的種子進行選種、提純,然後來年繼續種植的水稻。

而相對應的就是雜交稻,雜交的概念就是選用不同的種子進行相互雜交。產生新一代的能有生長優勢的水稻種子。

目前全國水稻雜交稻的種植面積在和常規稻的種植面積大約在2億畝,而常規水稻的種植面積大約在2.4億畝,所以兩者的種植面積比例基本很相近。但是人們都瞭解一般南方多種植秈米,北方種植粳米,其中秈米的種植雜交稻的比例在80%以上。

雜交水稻有它的優勢,但是也有劣勢,相對比於常規稻,雖然它的抗病能力提升,播種用的稻種少,近幾年來人們對雜交稻的口感不滿意,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也在逐漸縮減。這也是北方的粳米口感大大好過於南方秈米的口感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隨著現在常規稻的產量越來越高,雜交稻的產量優勢也在逐漸縮減,未來隨著人們對水稻產品的品質越來越高以及常規稻的產量提升。相信常規稻會逐漸戰勝雜交稻。

現在大家種植的是常規稻還是雜交稻?你對雜交稻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奇怪了,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農村人現在都放著優質高產的雜交水稻不去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傳統的常規水稻品種了,這個問題看似奇怪而又並不奇怪的,為什麼?

原因一,主要雜交水稻種子貴,又不能自己留種

在農村七星老農家鄉,前幾年雜交水稻種子農技站賣到了65元一斤,去年與今年雖然說有降價了,但還是要35元一斤,一畝田再少要3斤雜交水稻種,成本上百塊錢,而常規水稻品種才只有3元一斤,一畝田用10斤種子,才30塊錢一畝,第二年而且還可以自己家留種,不算錢了,這說明什麼?這說明農民認為雜交水稻種子太貴了,咱們買不起了,還是種植傳統的常規品種划算的了。



原因二,主要是雜交水稻與常規水稻產量懸殊還不是很大的

雖然說袁隆平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產量,抗病蟲害,但是到了我們農村農民手裡,並不是象他袁隆平在試驗田裡,精耕細作種植出來的稻穀畝產1200斤,現在的農村人不象過去,並沒有以種田種糧為主了,大多數人都外出打工賺錢去了,家中只剩下一些老年人與婦種田,種植經驗又不夠,防蟲治病又不是很內行的,別人家田裡打什麼藥,她們就跟著打什麼藥,一畝雜交水稻再多種出8一900斤產量出來了,畝產能夠上千斤的人家只佔到了少數,也不是說沒有是吧。



再說種植常品種大家一畝田也收夠收穫7一800斤,種植成本永遠低於了雜交水稻了,這樣子一算下來,大家都認為田裡種植雜交水稻與常規品種無區別了呀。

原因三,種植成本增高,稻穀價格低,是農村農民改種傳統常規品種的主要原因

從近幾年來看,化肥農藥,雜交水稻種子持續漲價了,而農村農民種植出來的糧食反而價格下降了,七星老農記得,2016年稻穀市場到家中的收購148元一百斤,而到了2018年,市場上的糧食收購價格才128元一百斤,而陳糧收購價格才105塊錢一百斤。



大家都來計算一下,農村農民種植的雙季稻畝產才6一700斤,單季稻產量高一點兒,也不過畝產8一900斤而已,除掉一畝田的成本650元一畝,還不把自己的人工計算在內,種植一畝雜交水稻水稻平均按800斤x1.25元=1000元,1000元中減去種植成本650元,還剩下350元,種植一常規稻畝產700斤x1.25元=875元,要少用100塊錢種子,化肥比雜交水稻少用50塊錢一畝我沒有說多吧,用的農藥基本上差不多,也就是說種植一畝800斤的常規稻與雜交水稻種植成本相比,875元+100元+50元=1025元,減去種植成本500塊錢一畝,可以賺到525元一畝,相比之下,種植常規稻足足比雜交水稻多賺175元一畝了。

原因四,農村農民認為常規稻米質永遠優於雜交水稻

過去農村人種田種植雜交水稻是為了多產糧食,解決全家人的溫飽問題以後,用多餘的糧食來餵養牲畜,增加家庭收入,而競現在的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追求的米質量也高了,傳統的常規稻雖然說產量低一點兒,但也低不了多少,同時種植成本也小一點兒,但是它煮出飯來口感比雜優米要好,價格也比雜交水稻賣得高一些,畢竟雜交水稻是轉基因水稻是吧。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現在的農村人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去種,而改種傳統的常規稻,其主要原因就是雜交水稻種子貴,產量高種植成本同樣的也高,傳統的常規稻米質比雜交水稻好,米質長,煮出來的飯又軟又糯又好吃些,而雜交水稻米質圓,煮出來的飯比較硬,再加上現在的化肥農藥漲價,稻穀反而在降價了,打擊了農民種植雜交水稻的積極性了。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在評論區留言,看看七星老農說的在不在理兒,同時請大家發表一下自己對此事的看法吧!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去雜交化”是中國水稻行業的發展趨勢。

首先要扭轉一個認識,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不是袁隆平,而是鄧小平,並非否定技術,而是解放生產關係在某個歷史時期確實比提高技術手段更為迫切。北方人不吃大米,而是以吃小麥為主,雜交小麥可沒有推廣過,北方人現在也不捱餓啊。過去大力宣傳雜交水稻,是巧妙的把餓肚子的鍋扔給了技術落後,而回避某些人為原因。

回到正題。雜交水稻確實比常規水稻的產量高,但這幾乎是雜交水稻的唯一優勢。其劣勢也很明顯,一是成本高。學過中學生物的都知道,雜交物種自交後代的性狀是不穩定的,不穩定意味著沒有商業價值,所以農民無法留種自育。雜交水稻的種子是種子公司的制種基地培育的,農民只能向商家購買種子,有時會買到不合格的種子,導致大量減產,甚至還有買到假種子的,導致顆粒無收,這個損失就慘重了。二是價格低。現在作為口糧在市場上流通的大米一般分為兩類,粳米和秈米。一般認為粳米口感好於秈米,所以粳稻價格也高於秈稻,廣受好評的東北大米就是粳稻,南方的晚稻也屬粳稻,目前粳稻絕大部分都屬於常規水稻。再說秈稻,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一般都屬於秈稻,其中大部分是雜交水稻,我們說的雜交稻其實就是指雜交秈稻。常規秈稻是經過數百年培育選擇的結果,在口感,抗病等特性上有優勢,而雜交稻培育的目的在於增產,所以產量比一般常規秈稻高,但是口感上都不如常規秈稻。目前南方常規秈稻都是作為當地名優特產培育的,價格較高,而雜交水稻產量雖高,但是品質較低,在口糧市場上難以同粳稻和常規秈稻競爭,多數流通進入深加工行業,以食品行業和飼料行業為主,價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基於以上原因,南方已經出現“去雜交化”的趨勢,最早拋棄雜交稻的是江蘇,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全省推廣種植粳稻,在品質上已經能與東北大米一搏;隨後是安徽,目前安徽也基本完成粳稻換種工作;再其次是湖北和河南,也在縮小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擴大粳稻種植面積。目前全國大量種植雜交稻的主要是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南方省份,這幾個省也是最適合種植雜交水稻的。即便如此,這些省份也在開發適合本地的粳稻品種和常規秈稻品種,以此提高水稻競爭力,擠入全國的口糧市場。


平羌尋跡


不種雜交水稻的原因



答: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問題曾經困擾著我們,但是雜交水稻的出現的的確確為我國解決了糧食產量的問題,但是卻並沒有解決“質量問題”當然了我這個質量問題中的質量是加了引號的,也就是說並不是它會給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問題,而是單純的只是它的口感問題,吃過的大家應該這都知道,雜交的水稻的口感比起常規水稻的口感差了不是一點(個人感覺),在社會的不斷髮展之下,溫飽問題已經不是首當其衝的了,人們在追求溫飽問題的基礎之上已經開始更加的注重口感了,所以不能說只種產量高的,也有注重口感的消費群體,要考慮多個人群的需要,在雜交水稻口感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種植常規水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並不像你說的那樣種植雜交水稻的越來越少,現在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也是在不斷的增加的。

另外除了口感上的問題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市場的問題了,我們都知道很多農民種植的朋友也是要靠收成來賺錢的,現在的市場上常規水稻的價格一般情況下是比雜交水稻的價格要高的,當然這其中也牽扯到產量和口感的原因,還有就是常規水稻經過我們多少年的傳承種植已經擁有很悠久的歷史了隨之而來的它們的抗性也非常強,也用不了多少的化肥原料,而雜交水稻在常規水稻悠久的歷史面前只能算是個新生物種,它的抗性種類肯定沒有常規水稻多,很多人說抗性強我想它可能是誤會了轉基因水稻和雜交水稻,而且就算是雜交水稻真的抗病能力強它也不能留種啊,各種成本你可以自己仔細算一算不要在這抬槓,因此綜合上面的因素考慮可能是導致你看到的種植常規水稻的比較多的原因。



雖然還是有很多農民朋友選擇種常規水稻而不選擇雜交水稻,但是你不能否認雜交水稻它的重大意義,不能否認雜交水稻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它在產量方面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在口感等問題上還會被一些人詬病但是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這些圍繞在雜交水稻周圍的問題都會被攻克,到時我們一定會吃上產量又好口感又好的雜交水稻!


五根雞毛


夏天回農村老家一趟,為種稻谷問題和堂弟聊了一下,我對這件事情比較有興趣,因為看到很多報道我國除了進口東南亞大米,還進口印度大米。

一個農業大國過去對糧食特別重視,以糧為綱,全面發展,改為現在以錢為綱,全面發展。

以前在50至80年代是一個吃不飽穿不暖年代,而且還有大批援外糧食,所以畝產1000斤以上糧食成了主要種植品種,這裡要感謝袁隆平老先生為中國農業作出了具大貢獻!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告別了吃飽改為吃好為生活標準。以前一個人一天吃一斤多米,現在吃幾兩米,這個改變是人民生活提高了很多。

以前我們種水稻強調產量,雜交稻畝產千斤以上吃的口感並不好,市場大米價格2元左右,農民收購價1.10元左右稻穀,以前由糧食部門收購,進入倉儲,由於資金利息,管理費用成本較多,後又陳化糧低價售出,這樣中糧總公司鉅虧3800億元。

現在稻穀以大米加工廠收購為主,直接進廠加工,沒有倉儲,成本減少了,但是糧食收購難比較突出,一車糧食十多天排隊進廠卸貨,對農民賣糧難沒有辦法解決,畢竟加工廠以民營為主,沒有大量資金收購糧食和倉儲地方。特別是產糧區賣糧難更為嚴重。

國家倉儲減少了,不虧錢了,這個鍋讓農民背有點不合理。

下面再談農民改種常規品種不種高產糧原因,這是一個市場行為,我認為很好,早應該這樣。

雜交水稻畝產1200斤,常規水稻畝產800斤,一個好吃,一個不好吃。

我們進口大米好吃相當我們常規稻,一斤大米3元以上。

我弟家種了幾畝田全部是常規水稻,米飯的確好吃,有青香味道。

農村人吃自己吃為主,很少賣糧,因為種糧虧錢。

這就是現在種常規稻多的原因。

有人肯定明白讓農民都種常規稻多好,又解決了吃飯問題,又不進口糧食,又提高了農民收入,讓農民回農村種糧食,土地不荒廢了。

可是糧食收購價是一個關鍵,現在收購價只多0.10元,也就是雜交水稻1.10元,常規稻1.20元,多一毛錢對農民沒有積極性。

這中間相差400斤產量,所以農民只吃不賣。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袁隆平老先生說,如果一斤賣2.00塊錢農民願意種糧食。

我們中糧除了鉅虧3800億,另外國家每年還有幾千億糧食補貼。但是這樣補貼農民並沒有多少實惠。

如果直補到農民品種,產量,對中間不明不白的錢也是一個約束。對農民最有利。

建議大規模種植常規稻,減少進口糧食,直補農民,減少中間渠道。讓國家糧食加工為主,利用倉儲能力,減少農民賣糧難問題。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喜歡切勿罵娘。


王老歪49681976


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這種說法帶有很大的片面性,農村人只要他有大遍的土地面積,這個大面積也不要很大,5畝以上吧,他必然要選擇種植雜交水稻,因為常規水稻品種畢竟產量低,抗病蟲害差,易倒伏,雖然米質優,飯噴香可口,但自己家吃的就那麼多,沒有必要去大面積種植常規稻。

雜交水稻它的優點是產量,抗病蟲害,不易倒伏,缺點是米質差,價格低,大面積種植還是划算的,它的畝產可以達到1500斤,而常規稻的畝產只有8、900斤,雖然價格上有優勢,但還是不如種雜交水稻划算,這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問題。

那為什麼有的農民要放棄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而去種產量低的常規稻呢?我想原因是因為農民現在種糧不掙錢,一年的收入還不如人家一個月的退休金,加上勞力缺乏,有的人寧願把田荒蕪也不願去大面積的種水稻,所以只種自己吃的,貢獻給別人那就對不起。

既然只種自己吃的,那就求精不求多,種點好吃點的,綠色點的,米質上乘的,吃著也舒服,常規稻也不需要施太多的化肥,相對的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勞動時間,剩餘的時間也可以到附近的工廠打打工以貼家用,總比專門在家種幾畝田要划算。


頁川木木1


一.雜交稻的產量沒有喊的那麼高, 試驗田不限化肥農藥成本的高產沒有意義。時不時高調宣佈畝產3000斤, 到了農戶手上種,也就1200斤。高產炒作使民眾都誤以為全國水稻已高產到吃不完,實際雜交稻只佔很小一部分。

二.雜交稻不能留種,農戶購買成本每斤50~90元左右,這也是雜交稻種孑公司的研究動力。而常規稻很少有公司去研究,因為能留種,無利可圖。農戶更喜歡能自行留種的常規水稻。

三、在化肥農藥作用下,常規稻的產量已接近雜交稻,畝產也達1000斤左右,這是常規水稻重受青睞的關鍵原因。農戶能種常規水稻的,決不會種雜交稻。江蘇80%的面積種常規水稻,北方則100%。雜交稻的產量優勢在縮小。

四、常規稻口感好,收購價高,優質大米全是出自常規稻。而雜交稻雖產量高些,但口感不好,收購價低或不肯收。我們在糧店中購買的每斤2.5元大米,都是常規稻米。

五、雜交稻的優點,除了產量佔優,土地適應性好,這才是它的關鍵。在長江以南土地貧瘠的不少省份仍種植雜交稻,種植面積佔全國1/3。


溫情憶鴻564


奇怪不,現在的農村人都放著高產的雜交水稻不種,反而去大力種植常規水稻品種呢?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生產是農民的頭等大事!放在以前,物質匱乏,人們飢寒交迫,急切需要的物質就是糧食,畢竟沒有什麼事情比吃飽肚子更重要,但是當時的生產技術以及水稻品種卻無法使水稻達到高產,難以滿足人們的物質所需,雜交水稻的橫空出世,使糧食獲得了高產,解決了13億中國人的溫飽問題!但是現在時代變了,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不在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對生活的一種追求!那雜交水稻跟常規水稻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遺傳有一定差異,但他們同時又具有優良性以及互補性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出新一代產量高,抗病病害能力強的雜交水稻種谷,用於生產,這便是雜交水稻!


常規水稻,是指種穀後代不分等級,可以自己留谷種的水稻!不像雜交水稻是需要雜交變異生產出來的谷種,而常規水稻是自留谷種,它能保持本品種特徵特性的不變!也就是說,今年種的稻穀不錯,自己可以篩選一部分做谷種,不用再去種子公司購買!能夠節約一筆谷種費!雖然常規水稻可以節約了一筆種植子費,但是水稻在產量以及抗病性是遠遠不及雜交水稻的,由於農民不具備提純的技術,3-4年後品種混雜、退化現象會逐年嚴重。


不過常規水稻的口感以及糯性卻比雜交水稻要好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自家留種種植的常規水稻更有稻米香,更糯軟,也更好吃!而市場買的大米都是比較粗糙的,甚至硬邦邦的,味道要差很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觀念也開始改變,吃不在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一種生活享受!雜交水稻產量高,糧食卻不值錢,所以現在很多農村人放棄高產量的雜交水稻,選擇品質更好,價值更高,味道更香糯的常規水稻種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解放前珠三角最好的水稻田,最好的年份,水稻畝產也難超四百市斤,長期徘徊在畝產二三百斤!解放後選種育種後達到畝產五百斤左右。七十年代開始,特別是八十年代,畝產量因國家有袁隆平等一大批水稻專家的選種育種,改良後的水稻畝產,經常超千斤!珠三角由於喜歡小農粘,單季畝產八百斤左右的多。如果種雜交稻,大多超千斤。每個鎮村都有年畝產噸谷的尖子戶!水稻的幾十年改良,袁隆平們功不可沒!為什麼很多農戶不種雜交水稻,主要原因是南方都是小農戶,家庭就一點土地,種價值高產量低的品種,反而綜合效益好一些!如果大面積,肯定是種雜交水稻好,小農戶種糧主要是自己的食用為主。農業事,只有農民才有發言權。別黑袁隆平們,他們的工作有現實價值,農民沒有人會黑實實在在工作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