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既然是劉邦的鐵哥們,又是劉邦的連襟,為何會被劉邦下令處死?

you豈在朝朝暮暮


劉邦和樊噲是同鄉,樊噲是個屠狗賣狗肉的人,劉邦是地痞流氓,後來又當了泗水亭長。早年時候,劉邦與樊噲的關係就很好了,兩人一起在芒碭山附近待過。反秦起義爆發後,劉邦做了沛公,樊噲就成了他的隨從,一起征戰。 樊噲為劉邦出生入死多次搭救。可謂仁至義盡。可是劉備最後還是想殺他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閆就給大家好好聊聊。



主要有下面這些原因。如果不足地方大家評論補充。 第一,劉邦信任的盧綰被認定謀反,逃亡匈奴,令劉邦十分痛心。盧綰與劉邦同日出生,一同長大,兩家的關係也很好,劉邦覺得連盧綰都背叛了自己,那麼樊噲也不能相信了。

第二、韓信、英布等人接連被斬殺,劉邦部下中的將領沒有幾個了,而樊噲就是其中一個掌握兵權的人,萬一效仿那些異性王反叛,必然危及到漢朝,他要除掉所有威脅漢室江山的人。


第三、樊噲這個人心直口快,先前總是批評劉邦跟身邊的太監有不正當的關係。劉邦擔心將來樊噲會以清君側之名威脅到他的權力。

第四、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他們就是同一個陣營的人,而呂后的所作所為讓劉邦很不滿,現在剛好有人舉報他們,身心受到重創的劉邦就相信了 。

第五,當時的劉邦對戚夫人極為恩寵,也很疼愛跟她生的兒子劉如意,甚至一度要改立劉如意為太子。而樊噲是呂雉陣營的人,如果改換太子樊噲會對劉如意下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小閆說歷史


秦失其鹿,天下英雄竟逐之。結合高祖一生的經歷,始於沛縣一小小亭長,芒碭山起義,轉戰南北,入函谷,克關中,約法三章,子嬰降,鴻門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拜相蕭何,採張良計,認韓信大將,一路殫精竭慮,終於結束秦末亂世,一統天下。

處死樊噲是高祖快要崩的時候下的命令。咱們可以大膽地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高祖彌留之際先不探討此時其意識還清不清楚,會不會做了糊塗的決定,只阿季生性多疑,已經處理掉了很多異姓王,很多起事時候的老兄弟也分別反叛,像燕王盧綰。想必最後的時刻已經不相信任何一個人了,做出這種決定也就不令人詫異了。



ExtremeX


一、樊噲的性格問題

大家都知道,樊噲是一個性格相當直爽的人,敢說敢做敢當,在鴻門宴上打開天窗說亮話,生啖彘肩,也就是生吃了項羽賜予的豬前腿,這一豪爽而又簡單粗暴的舉動,當時就震住了很多人,也可算救了劉邦一命。

但是性格直爽的人有個缺點,就是說話做事不一定討人喜歡。如在劉邦病重時,不願意見人,包括樊噲在內的功臣。別人都不敢說什麼做什麼,但他就敢闖進劉邦住的宮裡去,恰好看見劉邦枕著一個太監在睡,於是他生氣地把劉邦說了一通,說你現在不見大臣,如此親近宦官,難道你忘了秦朝的趙高之禍嗎?居然把劉邦給說笑了。劉邦的笑裡,帶著很多意思,也預示著心裡開始對樊噲不悅。

二、樊噲的身份問題

當然這裡說的不是他的大漢開國功臣,以及舞陽侯的身份,而是他與劉邦連襟的身份。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那在群體歸屬上,自然與呂后親近,自然是屬於呂后一邊的人。而劉邦生前就已經對呂后的擅權表示出不滿,但也沒啥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剛好有人在劉邦面前告狀說樊噲放話說早晚要殺掉戚氏(也就是後來被呂后折磨成人彘的戚夫人)及趙王劉如意這些人。這就讓劉邦感覺到了不安。就對樊噲起了殺心,要為自己喜歡的劉如意清除隱患。


三、劉邦的心理問題

從劉邦的角度來看,作為打下大漢江山的開國之君,也挺難的。不殺功臣吧,這幫人個個又都是自己臥榻之側酣睡的威脅。有的是潛在的,如韓信;有的是已經表現出來的,如英布、盧綰。尤其是盧綰,和他同一天出生,一起打江山的最鐵最信得過的哥們兒,居然叛變了,還跑到了匈奴。這讓劉邦情何以堪,可以說,這些事情的發生,是一個巨大的惡性循環。越殺功臣,功臣就越變得不安分,於是劉邦就越必須要殺功臣……這大概也就陷入所謂的類似於“塔西佗陷阱”的陷阱,無論劉邦怎麼做,都會讓別人感到不滿意了,從而又陷入了“破窗效應”。在劉邦的心理發生一系列變化的情況下,作出殺樊噲的決定,就不奇怪了。於是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周勃和陳平。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正在這個任務進行的時候,劉邦崩逝。為了自保,周勃和陳平沒有殺樊噲。樊噲於公元前189年病逝。他的族人在後來的誅滅諸呂中被清算。


亮話歷史


劉邦雖然成就帝業,骨子裡卻依然是個潑皮無賴,彭城戰敗為了逃命竟不惜拋棄親生骨肉,鴻溝對峙面對項羽威脅要烹其父竟無恥地說分一杯肉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