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清軍入關,現在中國的面積會止於漢地十八省嗎?

江鐵錚


如果沒有清軍入關,現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就會都是中國的地盤。



漢人的政權,才會把統治下的漢人當成自己的子民,不會想清朝那樣,處處提防,搞文字獄,搞愚民政策,培養了一大批奴才,還不願意發展武器裝備,一味保留所謂的騎射。

明朝時,雖然因為倭寇施行海禁政策,但後期逐漸開放,與外界交流和聯繫越來越密切。明朝會主動吸收西方先進的軍事科技,購買和仿製並且改進槍支大炮,不像清政府為了防止漢人造反,禁止研製武器,武器裝備一直固步不前。


明朝末年,雖然明朝處於風雨飄搖,但仍然可以秒殺葡萄牙等殖民者,而且中國永遠不缺乏牛人,比如鄭芝龍,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於1633年在泉州金門島的料羅灣海戰中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 ,在鄭和船隊退出南中國海200年後,重奪了海上主導權,是大航海時代東亞海域舉足輕重的人物。

鄭芝龍對歷史的其他影響還有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和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在臺灣建立基礎,為漢人移臺的主要據點。併為其子鄭成功留下強大海上基業,鄭成功以此資本抗清並在南京兵敗後以海上武力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


而且有些漢人跑到南洋,建立了數個漢人王國,如1777年,羅芳伯以東萬律為首都建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

廣東潮州人張傑緒,納土納島建立張氏王國,自封天子。

福建人吳陽,在馬來半島建立吳氏王國。 三佛齊國王張璉(廣東饒平北部客家人); 婆羅皇帝何顯達(廣東汕頭人); 爪哇順塔國王某(廣東潮州人)等等。

如果當時中國依然是漢族王朝,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中國統治者有了海權意識,鼓勵大家出海,以中國的軍工實力和造船能力,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那麼整個東亞和東南亞,估計都會拿下!



一抹憂傷的笑


看了很多回答,說清軍不入關,現在中國的面積會更小的人,看似尊重史實,但其實陷入了一個誤區:第一、清軍不入關,明朝,或者另一個取明朝而代之的漢人王朝(我們簡稱為“明+N”朝,不一定就不會開疆拓土;第二、大航海時代開始後,“明+N”朝在與西方文明交手時,未必就會是輸家。如果“明+N”朝打贏了西方列強呢?說不定中國的疆域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的確,明朝末期的領土基本就和秦朝差不多,但如果清軍不入關,“明+N”朝就不能也出現一個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然後發展出先進的火器、艦船,開始海外殖民——至少是拓展?我認為,“明+N”朝出現這種歷史變局的可能,至少比清朝要大,因為這畢竟是一個漢人王朝,在用人上,會比清朝有底氣,更不拘一格。

如果這一情況發生,“明+N”朝成為了東方列強,那開拓領土的選擇就遠比西歐列強要多。可以北上進取西伯利亞,可以西進中亞一路打到中東,當然更可以走向海洋,將東南亞打造成海外領土,直到壟斷太平洋、印度洋航線,最終成為日不落帝國。漢地十八省?太保守了。


隱語


當然不止。



1.歷朝歷代前期都是處於擴張期,後面都是不斷萎縮,清朝也不例外。

很多人說明朝只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按這個邏輯,其實清朝前面幾十年都是龜孫關外幾十萬平方公里版圖,到乾隆時期才達到鼎盛1300多萬平方公里,到宣統退位時候,就剩半個故宮0.36平方公里了。



2.清朝有鞏固之功,並無開拓之功。

很多人動不動東北是清朝嫁妝,沒有清朝中國就300萬版圖,這個說法是荒謬的,同樣邏輯,清末就剩半個紫禁城,而且清朝滅亡留下的是一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國家,境內各種租界和勢力範圍星羅棋佈,要不是列強互相牽制,中國差一點被列強瓜分,一切歸零了。



具體而言:

1)東北地區。早在唐朝就有了,後面元朝、明朝也有。

2)蒙古地區。早在唐朝就有了,遼代、元朝也有,明朝蒙古地區臣服明朝,接受冊封,也屬於羈縻管理範疇,最後清朝末年外蒙古也丟了,歷代努力幾乎歸零。

3)新僵地區。漢朝就有了,唐朝也有,不是清朝第一次才有。



4)西臧地區。元朝第一次擁有,明朝也有,清朝只不過是繼承。

3.中國版圖是歷朝歷代奠定的,而不是隻有清朝。

秦朝:第一次統一中國。

漢朝:第一次擁有新僵版圖,把朝鮮半島北部納入版圖,將雲貴大部地區納入版圖。



隋朝:將青海地區首次納入版圖。

唐朝:首次將蒙古地區納入版圖,首次將東北地區納入版圖。

宋朝:深度開發了南方地區。

元朝:首次將西臧納入版圖。



明朝:改土歸流貴州,並大規模移民貴州和雲南,使雲貴永遠納入中華帝國核心版圖,讓中國有了一個穩定的戰略大後方。將南砂和西砂納入版圖,時隔千年將安南納入版圖。在中南半島設置三宣六慰,佔有半個緬甸,在印尼北部設置舊港宣慰司,雖然後面這些都逐漸丟了,但是開拓海外,經營海洋的戰略眼光,符合人類由大陸時代進入海洋時代的發展趨勢。



清朝:收復了大部分明後期以來丟失的版圖,並鞏固了各地統治,同樣居功至偉,雖然後面也丟失了很多版圖。



總結:中國現有版圖是歷朝歷代奠定的,都居功至偉!不能為了突出一個朝代的功勞,就抹殺歷朝歷代無數先人的歷史功績。更不能抹殺近現代無數先烈的歷史功績,沒有他們的拼搏,一切歸零!



如果還有人要這樣做,就請拿著清朝版圖找俄羅蘿斯要回外東北等地,要回多少,我就承認你奠定多少,否則不要再扯淡。


可汗說事


一提起清朝,很多人都以清末的割地賠款為恥,甚至還認為滿清耽誤了中國200多年。其實這樣的評價是不準確的,誠然清末那半個多世紀,滿清政府喪失了大量的國土。但是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清朝初年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間斷的平定準格爾部的叛亂,保證了中國的西北,特別是康熙年間,平三藩、收復臺灣、抵禦沙俄,正是有康熙帝的這些豐功偉績,才最終確認了今天中國的大致版圖。

在研究今日中國與清朝時期版圖之間的關係之前,不妨先看一下明朝時期的帝國疆域。據《明史·地理志》載:“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千里長沙,萬里石溏”。根據這段史料記載,大明的疆域大致是東邊與朝鮮為界、西邊佔據了青藏高原、南邊佔據了今天越南北部地區、北邊到達了漠北沙漠。此外“千里長沙,萬里石溏”指的是現在的南海,說明了早在明朝時期,南海就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但是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在女真崛起之後,明朝就失去了東北地區,而且“北距大磧”僅僅發生在明初朱元璋、朱棣時期,朱棣之後韃靼跟瓦剌的崛起使得明朝長期地龜縮到長城以南一線。至於南邊的安南省僅僅維持了不到半個世紀,西邊的疆域雖然是控制了青藏高原,但是對西北新疆一帶卻始終沒有實際的控制權。簡單地說,明朝的實際疆域只有漢地十八省外加青藏高原,這與今天的“雄雞”相差甚遠。

在看看清朝的疆域,我們都知道清朝時期,中國的版圖是一片“海棠葉”,據《清史稿·地理志》載:“自茲以來,東極三姓所屬庫頁島,西極新疆疏勒至於蔥嶺,北極外興安嶺,南極廣東瓊州之崖山,莫不稽顙內鄉,誠系本朝。於皇鑠哉!漢、唐以來未之有也”。這還只是康熙、雍正之後的帝國版圖。按照《清史稿》的記載,清朝實際控制了外東北以內的東北地區,西邊的新疆地區此時正式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南邊也到達了廣東一帶(包括今天的海南、南海)。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建國後與蒙古部落建立了婚姻聯盟,當時的蒙古部落都歸順了清朝,北邊邊境到達了今天的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的南部。

明清兩朝兩相比較之下,不難發現正是因為清朝的存在中國在真真正正的控制了東北地區、蒙古地區以及西北新疆地區。如果沒有清軍的入關,相信無論是老朱家的明朝還是李自成的大順,都無法將中國的版圖擴大到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有可能在明朝或大順的治理下,現在我們只能擁有漢地十八省外加青藏高原。


古今事


肯定不止漢地18省啊。

這個問題,大家總是會不由自主的帶入明朝,但是,即使清軍沒有入關,到明末時,明朝的滅亡已成為必然。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清朝運氣逆天佔領天下,那麼統一天下的必然是一個漢族政權。縱觀所有的新興王朝,剛建立時,它的疆域都遠遠大於傳統漢地。


大家普遍認為,清朝拓土有功,將東北、蒙古草原及西北的納入疆域,而且對比的對象往往是明朝末年的疆域。這其實是偷換概念,的確,在明朝末年時,由於自然災害,官僚貪汙腐敗,黨爭白熱化,以及地主士大夫階層的貪婪等等諸多原因,導致明朝不但已經無法守住原有的勢力範圍,連傳統漢地都岌岌可危。但這個比喻本身就不公平,一個王朝新興剛成立時和他的末年,其疆域面積,軍隊戰鬥力,王朝的開拓進取精神等等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採取禪讓制,鳩佔鵲巢的晉朝、宋朝等王朝,其他白手起家的新興王朝,其建立初期必然是對外擴張的,疆域面積也遠遠大於傳統的漢地18省。哪怕是我們認為一貫保守的明朝,朱元璋建立之初,其疆域面積也並不遜色於清朝。


清朝當然拓土有功,我們也不應該否定清朝的功績,但是並不是只有清朝才這麼做,也不是隻有它才能做到。而最終決定中國領土疆域的還是實力,清初和清末那疆域就遠遠不同,沒有實力,佔據再大的疆土也守不住。而到民國時期,周邊邊疆省份沒有丟失,北洋政府則居功至偉,已經跟清朝沒有什麼關係了。


鳶飛九天2018


這個問題提法有誤,我們知道“漢地十八省是清朝時形成的概念,明朝時期只有“兩京一十三省。雖然兩個概念面積相差不大,但是涉及到一個“兒子像爸還是“爸像兒子的前後邏輯問題,因此後繼的王朝只能和前朝進行對比。也就是說,他們要比較的不是“漢地十八省”,而是“兩京一十三省”

不過不管多少省,我們都可以確定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

如果沒有清軍入關,今天的我國肯定不會止於漢地18省。畢竟已經神州陸沉,文明毀滅,疆域可能連100萬平方公里都不到!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是像越南那樣分成50個省又能怎麼樣呢?

今天的很多人動不動就是:清朝入關毀滅一切,清朝入關罪大惡極。彷彿沒有清朝入關,明朝就可以點開科技樹,開疆拓土,征服西伯利亞,超越西方,吊打世界,最後成為超級大國。而清朝入關就是毀滅了這一切,而且還是通過無恥的趁虛而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毫不過分,簡直就是不要臉,非常不要臉。

對於這一切靜夜史除了呵呵,還是想多說幾句:如果明朝能爆發,那早就應該爆發了,不用等到明朝末年;如果漢家王朝真的能夠吊打世界,那根本就不會有清朝崛起的機會。

有時候,承認差距比接受差距更困難!

關於清朝入關的問題,靜夜是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分析,這絕對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事件。而且從疆域保留的角度,清朝入關是我國古代史上的一大幸事。沒有清朝入關,就沒有有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領土。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大一統局面無法再現

無法再現大一統,指的是後期的王朝無法完成中原的統一,以及解決邊疆的少數民族問題。

李自成集團的迅速失敗,已經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

朱元璋進行的釜底抽薪式的文化改革,對明朝以及我國社會後續的發展都產生了極端不利的影響。

朱元璋以八股文對知識分子進行前所未有的空吸,將大量知識分子塑造成百無一用的書呆子,再加上儒家仁義禮智信的薰陶,使得我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出現了整體的淪陷,這也是造成我國自明朝時期開始落後於世界大潮的重要原因。

到李自成扯旗造反時,根本就難以找到像劉伯溫這樣臥虎藏龍的人物。李自成集團學歷最高的就是宰相牛金星,但也只是個舉人。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知識分子盲目擁護所謂的封建正統,對於改變歷史走向的農民起義嗤之以鼻,這使得李自成集團根本就難以得到知識分子的擁護。

再加上作為領導的李自成本身能力不足,又以“追餉”得罪了整個地主階級,所以李自成集團的迅速敗亡也在意料之中。

而李自成集團在當時的中原地區還是勢力最龐大的。此時的中原,東北有吳三桂,西南有張獻忠,東南還有南明苦苦支撐,中原大地實際上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雖然中原地區的地主士紳階層都擁護南明,但是南明內部腐敗不堪,內訌不止,根本無力對李自成集團等其他集團形成威懾。

此時的吳三桂雖然兵強馬壯,但是奈何人數太少,也是難成氣候;西南地區的張獻忠本身就有割據自保的意圖,更是無力統一天下。

所以如果沒有外來勢力的參與,中原地區將長期保持割據分裂的狀態。

我們知道,但凡中原地區陷入四分五裂時,也是周邊少數民族,特別是北方遊牧民族趁虛而入的最佳時機。

而此時的長城以北,少數民族早已完成了資源的整合,其中清朝已經建立了和明朝類似的政治制度,且將漠南蒙古收入囊中。

這意味著清朝已經做好了入主中原的一切準備,如果中原地區短期內無法迅速完成統一,並對關外的清朝形成毀滅性打擊,那麼清朝入關將是歷史的必然事件。這個時間可能會晚幾年,但是一定會發生。

2、周邊侵略者虎視眈眈

大分裂的存在,造成了中原地區內訌不止,給了周邊的少數民族以可乘之機。

但是我們要相信,除了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紛至沓來的外國侵略者,也將是中華民族的巨大威脅。

從元朝末年開始,倭寇就逐漸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大禍害。至明朝中期,西方大航海時代到來後,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為先鋒,列強紛紛開始踏足東方的土地,我國也開始遭受西方侵略。

1522年的西草灣海戰,是我國和西方殖民者的首次交鋒。在西方殖民者不斷向全球擴張時,西草灣海戰發生第一次,就有可能發生第二次和第三次,而且勢必一次比一次猛烈。

而此時和西方殖民者越戰越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明朝由於軍備的廢馳,腐敗的橫行,導致平均戰鬥力水平越來越弱。

到1633年明荷料羅灣海戰時,明朝已經淪落到需要大海盜鄭芝龍充當主力的尷尬境地。

如果沒有清軍入關,中原地區可能有兩種情況發生,一是明朝苟延殘喘,在這樣的局面下,明朝不可能長時間保持不敗,鴉片戰爭必將提前發生;二是明朝滅亡,後繼王朝仍然為漢家王朝,那麼由於小農經濟的歷史慣性,漢家王朝的對外開拓程度仍然非常低下,海上實力仍然不強,面對從海上紛至沓來的西方殖民者,漢家王朝的戰敗是歷史的必然。

而且比海上殖民者更危險的,是陸地上遠道而來的沙俄侵略者。從1582年哥薩克越過烏拉爾山開始,沙俄就開始了鯨吞西伯利亞的歷史進程。1600年前後,沙俄到達貝加爾湖附近,對蒙古形成了嚴重威脅。1643年更是侵入黑龍江,嚴重威脅東北。

此時的沙俄,一方面尋找珍貴的毛皮,另一方面也在為沙皇竭力尋找溫暖出海口,因此沙俄對東北和蒙古的覬覦一直不曾減弱。

所以,擺在中原王朝面前的歷史任務是異常繁重的,它不僅要迅速統一中原,還要迅速北上消滅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最後與沙俄爭奪東北和蒙古的統治權。

而我們知道中原王朝一直是小農經濟,這意味著在開疆拓土方面勢必不如清朝走得更遠,最起碼在時間上就已經不允許。漢家王朝在建立初期疆域是大大超過兩京一十三省,但邊疆多是羈縻,且沙俄不會給你機遇。

所以,無法在與沙俄爭奪的過程中佔據主動,中原王朝就只能處處被動,等沙俄侵佔了整個蒙古,將勢力延伸到長城以北。加上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華文明能否存活下來都是個未知數。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兩京一十三省是核心統治區,也是我國古代文明存在的底線,如果當時連這350多萬平方公里都難以保全,那麼隨著國力的衰落,今日我國疆域將更有可能走向分崩離析。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說句大實話吧!如果清軍沒入關,中國的面積應該會止於漢地十八省,原因有以下方面:

(1)邊區不適合農耕民族的生活

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漢族曾經建立過不少強大的王朝,按他們的實力確實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佔領別人的家園取而代之。可惜的是漢族是農耕民族文化,佔了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地盤,也沒多少人願意遷徙過去,很容易被新興的遊牧民族政權重新佔領,甚至經常連西域都是難保住的。唐朝沒有成功,漢朝沒有成功,明朝也沒有成功,都只是“曾經擁有”~相比之下,這些對於原本就是遊牧民族起家的滿族來說,根本就不是事兒~

(2)漢族和少數民族並不融洽

邊區民族和漢族除了生活習性不一,宗教信仰也不一樣。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信奉的是藏傳佛教和薩滿教,和漢族有一定差距。並且,歷史以來漢族都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因而除了唐太宗和曹操幾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之外,並不能真正把對方容納進來。特別是西晉經歷了“五胡亂華”後,漢族一直對周邊遊牧民族心存芥蒂,甚至心存敵意。相比之下,清朝皇族本來就是遊牧民族出生,和蒙古人很可能是同源,和藏族也沒有歷史仇恨,較容易相互融合。

(3)缺乏民族融合的政策

清朝採取的是“滿蒙共治”政策,皇室血統已有一半蒙古血統。另外,在西藏方面,不但宗教領袖是經過中央政府冊封,而且連清朝皇帝也信仰喇嘛教。別的先不說,漢族的皇帝可以取蒙古人為妻,可以信仰喇嘛教,做出如此的大的犧牲嗎?若沒有,有何良策可以穩定人心呢?

因而,清朝和滿族對於中國的民族融合是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該記住他們的不足,但也該銘記他們的功勞~


數說社會


如果沒有清軍入關要說大實話?那麼中國至少還要少三分之一的國土,今天的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都不會在我們的版圖上。

為什麼會這樣,縱觀歷史中國版圖較大時期都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原時期,比如元朝和清朝。而漢人政權面積最大時是唐朝,但是我們歷史課本里看到的那個最大疆域,其實維持時間很短,到了唐後期邊界離長安不遠了。

為什麼造成我們漢人這幾千年來基本上沒有向外擴張呢?其實並不是當時沒能力,是因為我們太高傲了,我們佔領的只是較適合我們漢人生存的地區,比如東北嫌好冷,不屑一顧。而西北又嫌乾旱和貧瘠,也沒放在眼裡。那些地區即使當時佔領也不會很好的去開發,你看歷朝歷代發配犯人到邊疆就是那樣的地方。我們漢人政權把這些地區當成不毛之地,覺得即使得到了也沒啥意義,經濟又不行,佔領了還給自己添累贅,所以一般漢人朝代對少數民族地區都不怎麼感興趣。

而少數民族就不一樣,也許是由於自身的野蠻性還沒完全消退,也許是長期受到漢政權的壓迫,所以他們翻身後對領土的控制慾特別強。元代是個另類,元代時蒙古鐵騎到處開疆擴土,大有吞併全世界的勢頭。這也是一種病態心裡,你佔領那麼多地方勞民傷財不說,你能收的住嗎?你們蒙古族才多少人?

而滿清就比較理智一點,它對領土得擴張是一步步來的,先佔領漢人地區,然後接著向周邊少數民族地區推進。它不光是佔領了那麼多地區,而且它的版圖較大時是維持了很久的,直到末期才損失了很多領土。即使是丟了那麼多領土,也比明朝版圖大的多。

我們現在的人很多人在罵清朝,其實清朝是對中國有貢獻的,在領土上就奠定了今天的版圖,不是清朝,我們今天很多地方都是國外了。而且清朝民族工作總體上來說還是很好的,至少清朝統治兩百多年裡,少數民族地區也很少出現動亂。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也不一定。

首先,如果明朝挺過李自成、清兵雙鬼拍門最困難的時期,很有可能成功鎮壓國內農民起義。在北方威脅難以消除的情況下,明朝可能會象宋朝一樣,發展海外貿易,維持財政平衡。工商業特別是紡織業會迅速發展起來,進而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亦未可知。

其次,明朝已經開始大力發展火器,如果再有幾十年的發展,火器與冷兵器的性能可能出現決定性的交叉,到那時,明、清的實力對比會發生根本性的逆轉。

最後,1644年,明亡清興的最後時刻,小冰河紀也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天氣異常導致的糧食減產即將過去。但是歷史在最後一刻對漢家王朝關上了大門。

這就是歷史,是由無數條件,甚至偶然因素造就的,究竟哪個是決定因素?很難講。這也是為什麼明穿小說那麼多的原因,大家對明朝的滅亡心有不甘。


衝擊時評


先說答案:不會!

理由:首先,每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初期都在積極拓寬領土,如果滿清不入關,將會有一個新的王朝代替明朝,索性就叫他新朝吧。

下圖為清朝全盛時期地圖

這個王朝的初期在領土上肯定不會侷限於中原一個地方。瞭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即便是宋朝,在初期也是積極向外拓展領土的,雖然被北方的遼國打敗,結束了北伐,但在南方仍然保持攻勢。比如雲南的鎮雄縣就是在北宋時期才成為中國領土。

其次,中原王朝由於鄰國眾多,經常會面臨崛起強國的威脅。在大一統時期,這種威脅將會促使國家採取措施將其剿滅。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比如,漢朝時期對匈奴人的持續打擊和對西域的征服,隋唐時期滅亡高句麗的行動。

因為以上的國家政策,不難推導新朝的領土面積。

北方

東北方向的滿清不亞於高句麗對中原的威脅,新朝不會因為明朝的失敗而與滿清保持友好關係,而是會像唐朝一樣積極採取攻勢,恢復對東北地區的統治,並遷徙人口開發大東北。

正北方,蒙古各部已經在明朝和滿清的打擊下衰落,成為依附於東亞強權的傀儡!新朝在征服滿清後,將會順利征服北方蒙古各部。

西北方向,歷史上的準噶爾帝國崛起後,多次進攻漠北蒙古試圖統一蒙古各部的行為導致了清朝西征,這種威脅到中原王朝國家安全的行為會讓任何一箇中原王朝採取同樣的行動,征服!

西方

西藏從元朝開始就一直歸中原王朝管理。

新疆地區將會在新朝遠征準噶爾帝國的同時被收復。

南方

對南方地區的開拓將會最為困難,因為這裡叢林密佈,氣候炎熱潮溼,中原人很難適應。所以最有可能的是保持現有領土。

與沙皇俄國的關係

俄國的遠征軍很可能在東北亞地區與滿清殘餘勢力,新朝軍隊爆發衝突,人數稀少的俄軍將會被打敗。但是西伯利亞的嚴寒將會阻擋新朝繼續北伐的腳步。所以東西伯利亞地區將會被滿清統治,併成為新朝的附屬國!

所以,滿清如果不入關就會被迫遷徙到遙遠的西伯利亞。而新生的中原王朝不會僅僅統治漢地十八省,同樣會將東亞地區整合到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