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王倫,你會怎麼對待落難來投的林沖?

微影悼紅


我們讀《水滸傳》時都鄙視王倫,倘若換了我們自己,還真不好說。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好好認識一下王倫,他真的是那種全無半點才能的小人嗎?柴進專愛結識天下好漢,林沖末路之時,柴進首先想到了王倫,說道:“是山東濟州管下一個水鄉,地名梁山泊,方圓八百餘里……如今有三個好漢,在那裡紮寨。為頭的喚做白衣秀士王倫……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裡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三位好漢,亦與我交厚,嘗寄書緘來”。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王倫佔了八百里梁山水泊,有眼力,也有實力。宋代地方上兵力很弱,憑藉地理優勢,七八百個嘍囉足以對抗官軍。很多犯下死罪的人上梁山,王倫也都收了,看來他也不是那種完全沒有作為的人。王倫還主動與柴進交厚,當然是看中柴進的資源和人脈,能給梁山帶來實惠,還能擴大梁山的影響,以及給梁山輸送人才。林沖千里迢迢從滄州趕到了濟州,上了梁山,王倫開始擔心自己的老大地位不保,什麼江湖道義,全然不顧了。

王倫內心盤算:“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王倫和很多文人一樣,當官才是最高理想。受了鳥氣,仕途不通,他才拉著杜遷來落草,好不容易攢下了這麼一份家業。當強盜肯定要看武功,林沖本領強,若是硬來,王倫等人也確實沒有能力抵擋。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王倫的顧慮沒錯,只是思路錯了。他是個秀才,不可能不知道劉邦等人奪取天下的軌跡。當強盜是違背世俗和常理的,要靠武力,全憑武力,於是他在運用武力的時候,又害怕武力。王倫不懂馭人之術,更不懂得馭強盜之術。梁山水泊對王倫來說就是全部世界,足夠他遨遊的了,外面的事他不想管,只願做一個吃肉喝酒、分金裂銀的山大王。林沖的名聲更大,武力值更強,能為其所用固然好,不能為其所用,反而可能給他帶來滅頂之災,兩者權衡,他寧願圖個保險。

好了,鋪墊了這麼長,可以進入正題了。王倫算是個有本事的人,創下了梁山基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後來的晁蓋和宋江只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了。如果我是王倫,肯定是先收留林沖,因為有柴進的書信和恩義在,還要顧忌江湖道義和好漢之名。林沖初來,不可不防,可以學學晁蓋和宋江,以寨主之位相讓,試探一番。然後以恩義結交林沖,相知之後,若是林沖值得依賴,便重用之;若林沖有異心,有無數種辦法可以搞掂。


上頭派掌門


如果我是王倫,我要先看看自己,分析分析自己,然後再分析分析林沖,再做最妥當的決定。

我王倫,先明確一下是土匪。不是政府。所以對於梁山的發展,不是越發展越大越好。而是發展適當是最好的。發展太弱了,不行,防止被其他土匪吃掉。發展太強大了,也不好。如果對政府構成比較大的威脅,政府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剿滅。要推翻政府是不可能的。

對於林沖的到來,關鍵是由柴進的推薦,才接納的。否則不會接納。林沖 進入梁山之後,看是否能成為自己的人,如果不能,儘早除掉,免生禍端。


校外老師


我們站在當時王倫所處的歷史環境下,客觀地剖析王倫當時的心理狀態,就能知道怎麼對待上山來入夥的林教頭了。

北宋一朝是重文輕武的,文人的待遇很高。按《水滸傳》描寫,王倫是一不及地秀才,外號白衣秀士。手下有兩位好漢一一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還有一個開酒店打探消息的旱地忽律朱貴。那麼王倫為何坐了頭把交椅呢?因為其它三人讀書少崇拜讀書人;況且王倫也是個有智謀的人,懂得留下楊志可制衡林沖。


根據林沖的為人坦蕩蕩君子作風,所以如果我是王倫可實心實意讓出頭把交椅給林沖,自己甘當軍師的身份,那麼永遠可在林沖的庇護之下。還有一種可能,按林沖的為人,不一定會接受大寨主之位,可坐第二把交椅,其餘三人也不會不從。

不管以上那種情況,晁蓋等上山都會將其收留,坐位應該排在第三名之後。王倫最起碼暫時不致於丟命。

隨著上梁山的英雄越來越多,梁山起義軍在林沖和王倫的領導之下殺貪官賑百姓,聲勢越來越大,最後拒絕了北宋朝廷的招安請求,攻佔了幾十座州府,向京城汴梁進攻。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神舟六


我來回答這個問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起點裡的一本非常好的水滸同人小說,叫做《水滸求生記》,寫了有幾百萬字,後面好像是因為某些不可抗原因斷更了。個人覺得寫得還是很不錯的,作者對各種版本的水滸傳,以及南北宋之交的史事都挺熟悉。

在書中,作者就是穿越到了王倫身上,我覺得該作者的寫法比較符合我的口味。在小說中王倫對前來頭上的林沖誠心接納,很快贏得了林沖的好感和尊重,並且馬上派人前往東京去取林孃的家眷上山。

假如我是王倫的話,我覺得我的做法和這差不多。在梁山還很弱小的時候,最需要林沖這樣即可練兵又有高強武藝的人才。水滸傳中的王倫格局太小,嫉賢妒能。他也不想想,在綠林中混講的就是弱肉強食,山寨實力不行說什麼都是廢話,靠杜遷宋萬能成什麼氣候。林沖不是晁蓋那種多人一起上山,防備晁蓋不接納晁蓋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個孤身來投的林沖,真的是沒有必要。要麼就下定決心不接納,接納了就要好好接納以收其心,不然不是放了顆定時炸彈在山上。事實也證明了王倫此舉確實非常愚蠢。

其實這題如果問如何對待落難來投的晁蓋等人的話倒更有意思。在拒絕晁蓋這一點上,我是很認可王倫的意見的,畢竟人間七個頭領如果真的都接納了,以後梁山聽誰的還真不好說。但是就算要趕走晁蓋,也應該做好準備,埋伏下人手以策萬全。從這點來看,王倫還是嫩了點,趕對方走又不做好準備,這才被林沖突然發難拿了性命。


扶搖郡主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我是王倫,首先應該自己衡量自己的德行才能能不能伏得住林沖。既然知道伏不住,那麼,梁山既然如今有了林沖這樣高過自己太多的好漢來投,應該儘早推位讓賢,叫林沖來做山寨之主,這樣一來,不僅保得住性命,最起碼落個好名聲,就像晁蓋讓宋江一樣,還算是識點兒時務,後邊不管是林沖,還是晁蓋宋江,自己怎麼說都是元老級人物,日子也不會難過到那裡去。

可憐王倫,既沒有這樣的遠見,又沒有這樣的胸襟,白白的丟了性命,還背了個嫉賢妒能的黑鍋,看來還會一直背下去。說起來王倫真是個杯具人物。




四為堂主人


王倫,外號白衣秀士,是梁山的第一任大頭領,在他的帶領下,梁雖不像晁蓋,宋江等聲勢浩大,讓朝庭寢食難安;但他帶領下的梁山卻能井然有序,偏安一隅。林沖被害,走投無路時,在柴進的推薦下去了梁山,王倫本不想接收,送他銀子做路費,可林沖賴著不肯走,一來礙於柴大官人的面子,二來林沖武功了得,打又打不過,趕又趕不走,王倫也很無奈啊。

假如,我是王倫,瞭解林沖的遭遇後表示很同情,本來土匪也是罪犯,同是天涯淪落人,很應該接收他的。但是他是朝庭重犯,鬧不好會招來朝庭圍剿,而坑了一幫兄弟的。畢業,我們沒有推翻朝庭的偉大抱負,只想帶兄弟們謀點生活而已。但是,既然是柴大官人介紹的肯定要給他面子啊,讓他留下吧,禮賢下士,希望他為我所用,但我會叫他隱姓埋名儘量不要暴露身份,以免引火燒山,畢竟他的仇人是高太尉。安穩他後,馬上派人去把他的家眷接上山,這樣一來可以讓他放心,二怕他是朝庭的臥底,或是想帶罪立功,他家人在他即使有異心也會有所顧忌,而且可以通過觀察他和家人的對話,行為判斷他是否有異心。

林沖本事了得,名聲在外,可以給個二當家他做,相信底下的兄弟沒有不服的。如果有不服,可以讓他見識一下林沖的厲害,當然,二當家要拿出他的本事和功勞來服眾了。如果給二當家他還不滿意,那先看看底下的人是否對我忠心,如果,我的威望還在,絕大部分人都忠心,那對不起,偷偷把他處掉,再清理異己。畢竟地方小,容不得異心。




端霞居士


相信廣大讀者朋友們,都是讀了《水滸傳》原著小說,知道了白衣秀士王倫的下場之後,才來參與評論的,那麼首先,評論就已經有失客觀公正(公允)了。

事實上,按《水滸傳》原著小說的描述,作為首任梁山之主,王倫在處置“林沖上梁山”一事上,其實並沒有什麼大錯的,更不至於會淪落到被林沖火併。即便當時的林沖,是得了梁山幕後大老闆柴進的推薦,作為梁山首席CE0的王倫,在梁山的人士任免、人士去留等方面,應該可以自行作主處置的。

王倫只是被《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先生,給“套路”了。

因此,假如我是王倫的話,林沖落難來投奔梁山:

(1)熱情款待並收留林沖,任命林沖擔任梁山二頭領,職位在杜遷、宋萬等人之上。並讓林沖負責操(訓)練梁山軍隊,以備不時之需,或者是為林沖報仇雪恨作準備。

(2)熱情款待並挽留楊志,安排楊志作林沖的副手。這樣做,王倫就可以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既能讓林沖感激自己,又可以讓楊志牽制制衡林沖。何況,按當時的情形,楊志是不可能在梁山落草為寇的。

(3)心甘情願地把梁山泊之主的位置讓給林沖。如果這樣的話,到晁蓋等人上梁山,是驅逐還是挽留之,就輪不他王倫頭疼了,也許王倫就不會有殺身之禍,就可以活得更長久。反正,按《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套路”,到宋江上梁山,誰當梁山之主誰準倒黴!


喬布斯690


水滸不是政治書,卻十分精彩的寫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集團領袖,給予我們以莫大的啟迪。

第一種領袖,便王倫以代表。此人無才無德,妒賢嫉能,本是個落地秀才,村野窮儒,因緣際會,做了第一把交椅。卻私心極重,視梁山泊為已物,既得之,恐失之。全不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的道理,毫無公心與氣度。

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用林沖的話說:“量這一個潑男女,腌臢畜生,終作何用?”因此被林沖火併,純是咎由自取。

王倫可以死,可以不死。但此人既然坐過大位,且性格陰毒。留著他對梁山泊的事業來說,害多益少。以林沖的才智,選擇“去心窩裡只一刀,”艾除後患,是再明智不過的舉措。如果我們是林沖,在那個局面下,恐怕也難有更好的選擇。

王老大並非憑空杜撰出來的領袖形象,歷史上情況相類的人物很多,比如那位遭時竊位的更始皇帝便是其中之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後漢書參研。


弒刀石君


林沖多次遭高俅陷害,在高俅養子看上林沖妻子第一天,林沖應該知道大難要來,帶上娘子趕緊遠走他鄉,而林沖丈人張教頭無人照看,才住在京城,誤入白虎堂後,被叛充軍,草料場,本來是陸隒燒了,而,林沖將陸隒殺死,死無對證,這樣,做實了案,草料場失火,林沖成了罪犯,而王倫,對林沖說,這裡兵少將希,容不得真龍,要林沖納頭名狀,而林沖遇到押金銀擔揚志,二人大戰一天,不分勝負,王倫留揚志,林沖二人在梁山聚義,目的,林沖殺王倫時,楊志能保護自己,楊志殺王倫時,有林沖。官兵來犯,二人可與官兵大戰,楊志說,我送了金銀擔,來梁聚義,王倫至死也再沒見到楊志,林沖殺王倫是吳用用言語諷刺林沖,林沖酒後失得,與王倫抬槓,這時公孫勝用妖術擋住婁羅,三阮拿住杜遷,劉唐拿住宋萬,吳用一直用語激林沖,就是林沖下不了手,晁蓋也會殺王倫,當時林沖說了一句話,梁山不是王倫你家梁山,為什麼,不收他七人,王倫說,這廝有喝醉了,話完了,人頭也落地了,至於這些英雄,誰事誰非,後人只是談笑而己。


286草民


王倫不過是個落魄的秀才,因功名無望,鋌而走險,做了強盜,宋萬,朱貴等人之所以讓王倫當頭,大概是看在他讀了幾年書,有些見識。

其實王倫不適合當強盜,估計當大王那幾年沒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一個窮秀才,能有什麼心胸?

既然容不下林沖,乾脆就拒絕,即使得罪了柴進,那也比收了一個仇人進來好的多。

還是駁不開面子,或者說心太軟,給自己挖了一個坑,最後死於林沖之手。

像王倫這種人,根本就不適合在血雨腥風的江湖上混,下場不是被殺就是被排擠。

如果我是王倫,我會拒絕林沖上梁山,當晁蓋一干人上梁山之後,會主動讓位,條件是一大筆金銀,然後下山,找個地方隱姓埋名,做個大財主,娶妻生子,聊此一生。

站在王倫的角度,這似乎是他最好的結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