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DC水平究竟如何?

眼下,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正在加緊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腳步,除了像CPU、、GPU、DSP、FPGA這樣的核心處理器之外,我們在高性能模擬器件方面,還處於後來學習者的角色。而ADC/DAC是模數混合IC,是連接模擬和數字世界之間的橋樑,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ADC、DAC,特別是超高速(採樣率≥100Msps)芯片,是未來100G光通信、4G/5G基站、測試測量儀器設備,以及數字雷達等應用領域的核心器件,具有廣闊的應用和發展空間。


中國ADC水平究竟如何?


工作原理及分類


ADC的任務就是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其性能指標分為兩大類,一是動態指標,主要包括:採樣率,分辯率(又稱採樣精度),轉換速率(Conversion Rate),無雜散動態範圍(SFDR),信噪比(SNR),總諧波失真(THD)等,其中,採樣率決定了ADC單位時間內採樣的數據量,分辨率決定了採集信號的質量;二是靜態指標,主要包括:偏移增益誤差(Offset/Gain Error),微分非線性(DNL),積分非線性(INL)等。

按照不同的架構,ADC可以分為Flash、SAR、Pipeline、Σ-Δ以及混合架構等類型。而為了更好地兼容速度、精度以及功耗,混合架構成為了目前研究的熱點。

DAC的任務則與ADC正相反,是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其主要指標也分為動態與靜態兩種,而DAC的架構主要包括電阻串型、電荷分佈型,以及電流舵型,其中,分段式電流舵型是高速、高精度DAC的首選架構。


製程工藝


ADC與DAC所採用的製程工藝主要包括以下三種:CMOS、GaAs HBT和SiGe BiCMOS。其中,CMOS的優點是便於與數字電路集成,且截止頻率高、功耗低;GaAs HBT的擊穿電壓高、但功耗較大;SiGe BiCMOS的截止頻率高,且具有抗輻射性,缺點也是功耗較高。


中國ADC水平究竟如何?


綜合考慮來看,CMOS工藝在功耗和集成度方面具有優勢,SiGe BiCMOS在提升採樣率、抗輻射方面有優勢。


市場格局


目前,全球ADC、DAC市場主要被幾家跨國大企業所壟斷,如ADI、TI、MAXIM、MICROCHIP等,其中,ADI市佔率最高,約為58%,TI佔比約為25%,MAXIM佔7%,MICROCHIP佔3%。


中國ADC水平究竟如何?


隨著應用需求不斷提升,市場對高速ADC、DAC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裡的高速,指的是採樣速率≥1Msps,從統計數據來看,僅佔6%出貨量的高速數據轉換器,創造了近50%的行業銷售額。


研發歷史及現狀


隨著應用和技術的發展,ADC、DAC也呈現出了越來越清晰的發展趨勢,高採樣率、高分辨率以及低功耗是未來超高速ADC和DAC的發展方向。在ADC方面,其採樣精度和速度是相互制約的關係,大致符合1bit或6dB(以SNDR衡量)/倍頻的規律。

目前,超高速ADC、DAC已經成為各大公司和知名科研院所的重點研發項目,紛紛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


中國ADC水平究竟如何?

圖:ADC、DAC芯片研發歷史及現狀(來源: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


在ADC方面,國際上,日本富士通公司於2011年研製出了64Gsps、8bit的產品,IBM於2014年採用32nm的SOICMOS工藝,研製了90Gsps、8bit的產品,而作為該領域的霸主級企業,ADI公司於2017年開發出了28nm的10Gsps、12bit產品,這裡,在保持較高採樣率的情況下,精度提升到了12bit,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由於ADC是測試測量儀器的核心器件,所以多數儀器廠商都採取自行研發ADC的方式,以滿足測試測量儀器的特殊需求,2017年,是德科技(Keysight)研製出了採用28nm工藝的8Gsps、10bit產品。

在示波器中,精度和速度永遠是矛盾的,總是相互制約,即ADC的位數和儀器的帶寬之間,總是需要權衡,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在這方面,LeCroy區域銷售經理Scott Zhang表示,他們正在從8bit進階到12bit,為此,該公司在研發相關ADC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財力和人力。因為示波器用的ADC與通用ADC產品不同,大都是由示波器設備廠商自己研發,因為普通ADC的採樣率很難滿足示波器的需求。

與國際高水平產品相比,我國在ADC方面,存在著2~3代的差距,還處於追趕階段。目前,國內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和科研院所包括:復旦大學,在2011年研發出了1Gsps、7bit的產品;中電集團24所於2011年研發了2Gsps、8bit的;中科院微電子所則於2016年開發出了32Gsps、6bit的;時代民芯(航天772所)於2013年研製出了3Gsps、8bit的,並於2016年推出了1Gsps、12bit的ADC;而最新的研究成果是,2018年,中科院微電子所研製成功了10Gsps、8bit的ADC。

除了以上企事業單位以外,華為海思也在進行相應的DAC/ADC芯片研發工作,但略顯神秘,曝出的產品和技術信息很有限。

另一家本土企業在這方面的研發工作有些爭議,就是蘇州雲芯微,該公司的產品精度較高,有12bit的、14bit的,也有16bit的,且與市場上被普遍採用的ADI公司主流產品的兼容性較好。

在DAC方面,國際上的先進企業主要包括:EUVIS,其在2010年研發出了8Gsps、12bit的產品;NTT公司則於2011年推出了60Gsps、6bit的;Ciena公司在2011年研製出了56Gsps、6bit的;日本富士通公司也在2011年推出了65Gsps、8bit的產品;而行業老大ADI公司,在2017年開發出了一款AD9172,採用28nm製程工藝,精度很高,達到12Gsps、16bit.

國內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企業也有著2~3代的差距,走在前沿的企事業單位主要包括:中科院半導體所、昆騰微電子、中科院微電子所,以及復旦大學等。


市場呼喚高性能和新技術


為了滿足市場應用的需求,全球的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都在高速ADC、DAC的研發方面增加投入,以開創更新、性能更好的技術和架構,如多通道時間交織ADC(TI_ADC)架構,以及分段式電流舵型DAC。目前來看,基於先進的微納米半導體工藝技術和創新的系統架構設計,是業界開發超高速ADC、DAC的主流路線。

要想創新,就必然要克服各種阻礙和挑戰,目前,超高速ADC、DAC就是要實現以更高採樣率和更高精度為代表的高性能,這在技術層面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電路架構,二是設計方法。

電路架構層面,就是如何提升電路的採樣速率,在ADC方面,業界正在攻堅多路並行採樣技術這一難題,而在DAC方面,則需要良好的高速、高線性度設計技術。

目前,業界正在研究用於超高速ADC的時間交織技術,而多通道時間交織ADC(TI_ADC)是實現高採樣率的主流架構,該技術的主要挑戰在於:通道間的失配對時間交織ADC的性能有著較大影響,如SNR、SFDR的惡化,輸出頻譜的雜散大,分辨率變差,ENOB減少,輸出波形存在失真和抖動。因此,通道間的失配校準是實現TI_ADC架構的關鍵技術。

在這方面,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高頻高壓中心研究員武錦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可以基於FPGA進行數字模擬混合校正,該方法為單片時鐘交織ADC的研究提供了一種設計支撐,其優勢在於:算法靈活,硬件開銷小,縮短了單片時鐘交織ADC的研發週期。

據悉,通過該方法實現了芯片級雙通道時間交織4Gsps、8bit的ADC,這在國內同時期是處於領先地位的,當然,與國際高水平產品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的。

在接受半導體行業觀察採訪時,在中國模擬電路理論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來自於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楊建國教授表示,他在ADC領域研究了多年,並擁有一個特別的ADC專利,採用了新的架構。

據楊建國教授介紹,傳統ADC是等時間採樣,有一個採樣率的概念。但他的ADC不是這樣,其數據採集過程就是記錄曲線不同位置的點,通過X、Y軸就能確定這些點,傳統ADC的核心是默認X是等增量遞增的,只記錄Y值。他的這個ADC是縱軸上畫了好多格子,超越這個格子,跨到另外一個格子的時候就計時,沒有信息就不計,他把這個ADC叫轉置ADC。這個ADC的突出特色就是採集到的信息不一定要壓縮,因為沒有信息它不採,如果它採集了就一定是有用信息,因此沒有必要壓縮。另外,該架構能以數字脈衝的方式傳遞模擬量,模擬量在時間軸上,這有可能突破現代ADC在縱軸上的瓶頸,比如在討論0.8微伏的噪聲電壓時,在縱軸上已經不能再低了,但在時間軸上,時間分辨率更高。這或許也是超高速數據轉換器的另外一個發展方向。

楊建國教授表示,他的這種ADC架構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模擬量用光傳輸(可見光或紅外線),打出去後能直接把模擬量恢復出來,也可以把音頻信息直接恢復出來。另外,在隔離應用方面,這個架構的ADC能突破模擬信號在頻率方面的束縛。

在設計方法層面,需要解決信號完整性問題,業界引出了微波電磁場的分析方法。器件和電路的關鍵在於對信號傳輸機理和耦合機制的理解和應用,具體如下圖所示。


中國ADC水平究竟如何?

圖源: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


據武錦介紹,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通過建立器件全波分析平臺來實現模擬電路的全場分析,可以通過建立廣義的信號分析網絡和“整體分析,局部優化”的信號分析方法,解決信號完整性問題。

可以採用“場路”結合的分析方法,開展高頻關鍵路徑的信號完整性研究,基於微波傳輸和匹配理論可建立超高速數據轉換器的設計平臺。在這樣的平臺上,可以進行電磁聯合仿真,更準確地提取關鍵路徑的寄生參數,從而基於仿真和理論研究得出設計規則。

通過以上設計方法,可以提升DAC的性能,消除ADC的輸出錯碼,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目前,國內在進行超高速ADC先進技術和架構研究的科研院所主要有中電55所,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以及中科院微電子所。

從事超高速DAC研究的主要有中電24所,復旦大學,以及中科院微電子所,如復旦大學於2013年研製出了CMOS 1Gsps、12bit的DAC,而中科院微電子所也於2013年研製出了SiGe基10Gsps、8bit的DAC.

綜上,像ADI和TI這樣的國際大企業,一直處於數據轉換器行業的前沿,並引領著發展潮流,此外,高性能測試測量儀器廠商也都有自己的ADC研發團隊,不斷有高水準的專用產品推出。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影響力還很有限,但我們的市場和應用空間巨大,且數據轉換器是連接現實模擬世界和虛擬數字世界之間的橋樑,具有多個關鍵參數,相應的技術發展永無止境,還需要不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