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糧油:國內大豆食用油行業再次發生破產重組事件

據來自我國海關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為538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38%(約130萬噸),也是自2016年10月份進口量為520萬噸以來的最低進口量。

1-11月我國累計進口大豆8231萬噸,同比下降4.3%。

儘管大豆進口數量出現下降,但是國內大豆價格並未出現明顯上漲,也不是東北國產大豆產區,目前市場下跌勢頭仍未停止。

每日糧油:國內大豆食用油行業再次發生破產重組事件

根據每日糧油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東北地區油用大豆收購價格均在1.7元附近,少數食用大豆收購價格略高,約在1.8元左右。

從全國市場來看,目前非洲豬瘟仍未離去,對養殖業的打壓使得大豆下游產品豆粕價格出現低迷行情,企業壓榨積極性受挫。

數據顯示,當前除了國產大豆價格低迷外,目前進口大豆壓榨一噸虧損額度約為400元,與之前的盈利400元形成反轉行情。

每日糧油:國內大豆食用油行業再次發生破產重組事件

因此,儘管今年我國大豆總體進口量首次出現下降,但國內大豆供應緊張局面並未出現。

同時,受壓制利潤低迷影響,食用油進口市場再次活躍起來。

海關數據顯示,11月我國食用植物油進口62.2萬噸,1-11月累計進口554.8萬噸,同比提高7.4%。

每日糧油:國內大豆食用油行業再次發生破產重組事件

不過,目前市場的低迷更大的原因還在於對未來美國大豆恢復進口的擔憂。有消息稱,月底有關部門會公佈美豆進口計劃。

另外,近日國內大豆產業發展發麵,中盛糧油集團破產面臨重組。該集團年綜合產能約63萬噸,產值約50億元,約佔有福建省30%以上、廈門市65%以上的食用油市場份額。

這也是繼山東晨曦之後,今年大豆行業又一大型企業陷入困境。而近期還有包括中糧南通宣佈停產的消息。

每日糧油:國內大豆食用油行業再次發生破產重組事件

此前,針對我國大豆產業發展面臨的紛雜形勢,每日糧油曾在《不到五年 國內大豆產業進口版圖爭霸上演一“敗”除名》指出,由於在國內需求的強勁帶動下,使得國內大豆企業成為天然坐多頭寸的行業,包括民企、國企在內的內資企業普遍更適應在單邊上行的行情中去盈利,更加依賴利用國內需求市場的增長去保持利潤的總體平衡,而一旦國內需求市場發生變化,弱點則暴露無遺,更無法在產業的快速發展中為本土種植業帶來發展機會。

其他數據還包括11月進口穀物及穀物粉70萬噸,1-11月累計進口1937萬噸,同比下降18.2%;11月我國出口大米24.9萬噸,1-11月累計出口181.3萬噸,同比提升6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