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買主李東昇:880億品牌價值47億賤賣只為輸血華星光電?

包裝好概念再上市?

TCL買主李東昇:880億品牌價值47億賤賣只為輸血華星光電?

12月,在涉及TCL重組的20個議案中,其非執行董事賀錦雷均投了棄權票。“在董事會召開兩天前才收到重組方案,且本次重組方案複雜,給予分析該重組方案時間較短,難以形成準確意見,因此選擇棄權。”身兼央企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的他如此解釋。

然而這並無法阻止TCL集團不再是人們概念中熟悉的家電企業,而轉型為面板生產者。

12月8日,TCL集團公告重組,將其直接持有的TCL實業、惠州家電、合肥家電、客音商務、TCL產業園100%的股權、酷友科技55%股權、格創東智36%股權以及通過全資子公司TCL金控間接持有的簡單匯75%股權、TCL照明電器間接持有的酷友科技1.5%股權,9家公司合計47億6千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TCL控股,TCL控股以人民幣現金支付對價。

本次重組完成後,TCL集團將剝離消費電子、家電等智能終端業務以及相關配套業務,這些業務貢獻了TCL集團主要收入的業務將不存在其上市公司中,而保留以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產業半、材料和產業金融為主的業務。

“將透過規模優勢提升盈利能力,在核心、高端及基礎資訊電子器件領域中尋找相關業務的整合及拓展機會,這輪重組有助於推進TCL集團業務戰略轉型、改善企業資本結構、增強運營效率和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力和企業價值。”TCL方面表示。

然而“顯示業務投資巨大,週期長,技術風險高,業務利潤不穩定。”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了不同看法。

將賴以起家且吃重的家電業務剝離,究竟出於什麼考量?失去協同作用兩部分業務,面板和家電又能否如願發展呢?

面板遭遇熊市

在本次重組中,可以看出TCL集團一直以來將華星光電單獨上市的努力,以“擠出”其他業務的方式,得以實現。


TCL買主李東昇:880億品牌價值47億賤賣只為輸血華星光電?


2017年6月,華星光電收購了TCL集團旗下另一家子公司華顯光電。後者是TCL集團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於2015年6月在香港借殼上市,借的殼是唯冠國際。 此次收購一度被外界看成是華星光電借道香港上市的前奏。

但同年8月1日,TCL半年報中否認了此看法,表示根據目前現有監管規則,其計劃將TCL集團作為華星光電的融資平臺,而將其他終端產品業務逐步整合到香港上市公司平臺,“多媒體和通訊業務則會組建一個終端產品的企業集團,放在香港上市公司中 ”。這不妨看作是,對今日TCL集團重組的預告。

該半年報中還提及,近年融資需求最大的控股子公司是華星光電,其淨資產佔TCL集團淨資產的比例很高,使得集團資產配置不均衡。但受制於國內資本市場監管規則的限制,預計華星光電在A股市場分拆上市也計劃受阻。即是說,此前TCL集團無論是謀求華星光電借道港股,還是分拆到A股都不得其路。

正如,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IFA展期間接受採訪時談道:“對公司而言,資本投入最大的是華星光電,我們曾經想過把這一個業務分拆上市,但受制於國內資本市場不允許業務分拆,所以我們就只能考慮以TCL這個集團的平臺來為華星融資。”

於是在2017年9月26日,TCL發佈公告稱,將發行股份購買華星光電10.04%的股權。交易完成後,TCL集團將直接持有華星光電85.71%的股權,宣告著內部結構調整基本成型。

TCL集團彷彿按照一張藍圖一味向前,最終完成了它的規劃,然而局勢卻發生了變化。重組後TCL集團未來唯一能倚重的面板業務進入了熊市。以國內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為例,進入2018年開始便跌跌不休2018年一季報中業績下降16%,大幅低於預期。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33.8億元,同比下降47.82%,其中三季度淨利下降81.42%,僅為4.04億元,淨利潤1.2億元,同比大跌93.68%。行業寒冬同樣影響著華星光電。

“主要尺寸面板均價顯著低於去年同期,華星光電收入同比下降。”在新近發佈的三季報中,TCL集團指出,集團營業收入增速放緩,原因之一便是面板盈利能力下降。該財報還顯示,前三季度華星光電實現銷售收入190.5億元,同比下滑了6.8%,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61億元,同比下跌29.0%。由此導致整個集團,前三季度營收同比減少0.03%,淨利潤同比增加30.6%。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華星光電顯示了很高的盈利能力,但是營業外收入佔盈利的比重極大,而營業外收入主要為政府補助。

賤賣TCL

從1986年創立,到1989年電話機銷售全國第一,再到成為電視行業領軍企業。TCL一直與家電行業休慼相關。然而此次重組後,其家電相關業務將全部進入TCL控股之中。


TCL買主李東昇:880億品牌價值47億賤賣只為輸血華星光電?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TCL控股成立於2018年9月17日,註冊資本1億元,尚未開始實際經營活動。其董事長正是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總經理為杜鵑,系TCL集團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監事長為黃偉,任TCL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也即表明,以李東生為首的管理層,受讓了TCL集團的相關資產。

“李東生把包括電視以內的所有終端都賣了,且只賣了47億元,等於TCL品牌跟現在上市公司無關了,幾十年的經營只有47億元。”上述行業人士發表了和眾多股民相同的看法,此次出售的資產價格不盡合理。

事實上,TCL集團的品牌價值更多體現在其終端上。9月26日,在芬蘭赫爾辛基第十屆歐洲論壇揭曉了2018(第24屆)中國品牌價值100強研究報告,其中,TCL入圍榜單以879.88億的品牌價值位列第8,持續13年居電視機制造業榜首。

與此同時,與面板業務進入熊市不同,出售的終端業務其實是被TCL集團賦予期待的。從數據上看也是如此。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海外市場盈利持續提升,TCL電子重點客戶和渠道拓展成效顯著,重點區域業績實現快速增長,TCL通訊同比大幅減虧,並在三季度實現當季度盈利。

報告期內,TCL集團在商用、家庭及移動三大場景下的智能終端數量穩步提升,電視產品銷量2148萬臺(含商用顯示),同比增長30.4%,其中海外市場銷量1353.8萬臺,同比增長34.5%,全球排名第三位。目前,TCL集團在全球設立28個研發機構、十家聯合實驗室、22個製造加工廠。

“多元化是TCL集團有別於京東方、深天馬等面板廠商最大的不同和亮點,而且產業協同作用真實存在。如今只剩面板業務,未來業績不確定性在增大。”上述行業人士對時間財經表示。(時間財經梁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