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與豆製品真的“對立”嗎?你怎麼看?

Rway


現在提到“痛風”這個詞,想必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瞭解,甚至現代醫學將導致痛風的“元兇”列為影響人體健康的第四高,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一起成為人體健康的有一大“殺手”,門診痛風的患者也越發常見,通風的病人每個人都會問的問題就是飲食問題,大部分人都知道預防痛風發作需要嚴格的控制飲食,控制每天的嘌呤攝入量,以減少體內尿酸的生成,從而減少痛風的進行發作。

我們都知道,海鮮、啤酒、豆製品、動物內臟等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很高,平常喜歡吃這些食物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現血尿酸的升高,很多人都覺得只要發作了痛風,以上食物就要絕對禁忌,實際上這種認識個人看來時有失偏頗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體內尿酸的生成只有百分之二十來自於食物,百分之八十的尿酸是有體內合成的,並且控制飲食的目的是控制嘌呤含量的總量,像豆製品這類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我們確實不建議食用,但並不是絕對禁忌,適當少量的吃一些是可以的,只是要嚴格控制量,不能一次吃太多,其他的事物也是如此,但最好忌酒,尤其是男性患者。

除此之外,如果痛風發作次數越來越多或者高尿酸血癥長期難以控制,除了飲食上多注意之外,藥物的使用也必不可少,這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規律應用,逐漸減量,平常要注意多飲水,增加排尿量,以增加尿酸的排洩,還要注意儘量減少使用會造成尿酸升高的藥物,比如某些利尿藥。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在我看來,並不是真的對立。

痛風患者來說,每頓飯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控制食物中嘌呤攝入量。像魚子、動物肝臟、肚、腦、濃肉湯等嘌呤含量在150mg/100g以上的食物,是不適宜或者必須要少吃的;像淡水魚、鵪鶉、牛羊肉等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左右的食物,是可以限量來吃的;那麼像奶類、南豆腐、豆腐乾、豆漿、淺色蔬菜、水果這種嘌呤含量在30mg/100g以下的,是可以吃的。



很多人認為痛風患者不吃適宜豆製品,是因為黃豆的嘌呤含量有點高。確實,黃豆的嘌呤含量為160mg/100g,因而認為是痛風患者不能吃的食物,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乾的黃豆嘌呤含量偏高,但是,經過水泡、磨漿、點滷、擠水等工藝後,嘌呤的含量會大大降低,比如豆漿,因為加了20倍左右的水,嘌呤含量大大稀釋,一杯200ml的豆漿,嘌呤含量大約為16mg。



此外,痛風患者在食材的選擇上不僅要看嘌呤含量,還應該該關注食物的數量、烹調方法。比如煲湯,喝200ml的湯很容易,所以要嚴格控制嘌呤含量;再有像魚肉類的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可是我們一頓吃掉100g魚肉是很容易的,還有可能會吃多。


根據現在的研究表明,攝入肉類和水產類較多會與痛風發病危險有正相關;而豆類、綠葉蔬菜、菌類等植物性食品與痛風之間沒有關聯。所以,幹豆類我們可以少吃,像豆腐、豆腐乾、豆漿等豆製品,可以適量吃。


國家註冊營養師

國家三級公共營養師

高級育嬰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衡膳學院第五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痛風以前是帝王病(少見病),但在今年(2018年)卻榮登頭條健康算數大會的年度熱詞,可見人們對痛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醫學界對痛風的研究也是越來越細緻,以前只要是高嘌呤的食物以及它的製品,都一刀切的認為是禁忌食物,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飲食禁忌也遭到了推翻,那麼其中的豆製品現在還認為是痛風的禁忌嗎?

首先,我們知道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和(或)血尿酸排洩障礙所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在這裡有一個關鍵詞是嘌呤,所以在痛風的預防和治療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圍繞著嘌呤所展開。

其次,在痛風的飲食禁忌中,含嘌呤高的食物,多被認為是不適合痛風患者食用的,其中豆類含有較高的嘌呤,含量為167. 5mg /100g,這已經高於一些魚類食物了,所以在醫學界以前普遍是認為痛風病人不能食用大豆。

那麼大豆製品呢?

要想知道答案,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流行病學研究(普遍的調查詢問)。

我國研究者採用多級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於2010年1月—2011年11月對天津某社區5657位中年男性和4793名中年女性的飲食進行調查,用食物頻次問卷統計食物攝入量,結果調查研究發現:大豆食品攝入與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呈負相關,每日大豆食品攝入量<50g的男性是>150g患病率的1. 347倍。

不是正相關就算了,居然還是個負相關!

這可能與大豆中含有大豆異黃酮有關,因為大豆異黃酮可能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黃嘌呤氧化酶能使次黃嘌呤和黃嘌呤氧化為尿酸,所以能降低尿酸水平。

另外豆製品是進過加工的豆類,所以它們的嘌呤含量肯定有所變化,比如豆腐的嘌呤是67. 6mg /100g、豆漿是63. 2mg /100g,與大豆的167. 5mg /100g就小太多了,

最後我國的《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中對於高尿酸及痛風患者應該限制和避免的食物中就沒有豆類。

所以,痛風(或者高尿酸)人群可以食用豆製品,痛風與豆製品不是“對立”的關係。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如果有疑問可以留言哦~


骨傷的楊張張揚


痛風與豆製品不是“對立”關係,痛風患者可以適量吃豆製品。

痛風患者要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攝入量。在常見的食物中,動物內臟、魚、畜禽肉等的嘌呤含量較高,蔬菜、水果、雞蛋、牛奶等的嘌呤含量較低。相比蔬菜,豆類的嘌呤含量是比較高的。例如每100克黃豆的嘌呤含量為160毫克左右,甚至高於部分魚類。

雖然豆類的嘌呤含量較高,但是這並不表明痛風患者就不能吃豆類了。

1、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說明吃豆製品會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健康的人可以放心吃豆製品,不用擔心會引起痛風。對於痛風患者,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發布的《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中,也沒有對豆製品的攝入作出限制。

2、豆製品是豆類加工後的產物,例如豆腐乾、豆腐絲等在製作過程中去掉了部分嘌呤,使得豆腐乾、豆腐絲的嘌呤含量相比原材料要低,比較適合痛風患者吃。

馬博士健康團蔡豪碩士生


馬冠生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會做痛風石切除術。據我瞭解,這些人群對於痛風患者的飲食就存在很多認識的誤區。

豆製品嘌呤含量高?

一直以來,許多醫學的專業人士都認為豆類和豆製品的嘌呤含量較高。所以普遍認為痛風患者不宜食用豆類或豆製品。然而也有學者持反對意見。

可有人持反對意見

這些學者經研究表明豆類和豆製品可以使人體的尿酸水平降低。經常吃豆腐、豆漿等豆製品的人痛風發病率不但不會升高,還會有所降低。這是因為豆類雖然嘌呤含量較高,但豆類同時也含有促進尿酸排出的物質。而且後者的作用要大於前者。



這是為什麼呢?

豆類在加工成豆製品的過程中,其嘌呤成份會在加工過程中大量流失,而促進尿酸排除的能力卻絲毫沒有減弱。由此可見,豆腐、豆漿等豆製品對於痛風病人更不會有什麼影響。

營養價值高

豆類和豆製品的營養價值很高。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較多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豆類的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非常適合人體需要。對於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等)也有一定的預防和保健作用。

適當的吃是沒問題的

所以,適量的進食豆類或製品對於痛風患者有利無害。痛風與豆製品並不“對立”。


骨科姚大夫


“心內科喵醫生”觀點:

1、痛風與豆製品,並不對立,可以吃!

1、尿酸升高造成痛風。

2、體內升高的尿酸,20%來源於食物,80%來源於身體細胞分解。

3、目前,明確可以升高尿酸、誘發痛風的飲食——酒類、含糖飲料和果汁、動物內臟、帶殼海鮮。

4、2017年發表的《中國高尿酸和痛風指南》中指出,豆類和豆製品與痛風無關!

5、豆製品嘌呤含量下降是因為在加工過程中丟失了。

6、豬肝嘌呤含量為2752毫克/公斤。黃豆嘌呤含量為2181毫克/公斤。豆腐塊嘌呤含量為686毫克/公斤。水豆腐嘌呤含量為657毫克/公斤。豆漿嘌呤含量為631毫克/公斤。


心內科喵醫生


痛風與豆製品真的"對立"嗎?

我不這麼認為!

很多痛風病人,就覺得自己以後都會與豆製品無緣了,其實,沒有這麼可怕,也沒有這麼絕對。這是因為:

第一,雖然痛風病人在飲食上需要選擇低嘌呤食物,但由於外源性尿酸佔體內尿酸大20%,嚴格的飲食控制只能使血尿酸下降10-20%,對改善高尿酸血癥的作用是有限的,合理的飲食結構和適宜的體重,良好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才是預防痛風最有效的措施。



第二、黃豆、黑豆等大豆類雖然嘌呤含量屬於第二類,含嘌呤較高,在137-166mg,而豬肉在122mg,而且大豆裡含的是植物嘌呤,而豬肉裡含的是動物嘌呤,豬肉對於痛風患者來說也是可以少量吃得,更何況是大豆呢?而且有研究顯示,動物嘌呤對痛風的風險要比至於嘌呤大。



第三、而豆製品,比如豆漿、豆腐、豆芽菜、豆腐腦等的嘌呤含量就相對低很多了,比如: 豆腐,利用黃豆經過浸泡、打碎、擠壓、去渣、去除黃漿水等工序,嘌呤含量在25克左右,一杯自制的濃豆漿的嘌呤也只不過在22克,而至於街上賣的豆漿,較稀,嘌呤含量會更低,豆芽菜那就不用說了,嘌呤含量只有14.5,所以都屬於低嘌呤食物。



總之,對於痛風病人來說,和豆製品並不是對立的,而且是可以吃的,即便是痛風患者同時具有腎病的,是要控制整個蛋白質的攝入,也並非只控制豆製品,而且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也要佔到全天供應蛋白質的60%。

故此,痛風病人不必拒絕豆製品,可以很好的利用豆製品。


李愛琴營養師


這是一個老問題了,經常有痛風和高尿酸血患者提問。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痛風發病率極低),豆製品是人們獲取蛋白質的主要食物來源,從這點來看,痛風和豆製品不存在對立的關係;隨著物資水平的極大豐富,痛風的遺傳易感性變得越來越強,因為豆製品的嘌呤含量相對偏高,也有可能成為一部分人痛風發作的誘因。因此,豆製品和痛風之間的關係,需要放在不同的環境下來評估。

總的來說,如果您的痛風不是特別敏感(非常容易發作的那種),我們認為豆製品應該還是安全的,畢竟它是植物性嘌呤(生物利用度不高),嘌呤的總量也不高,對血尿酸的影響不算明顯。而且,適度進食豆製品,還可以降低常見的痛風併發症的發病風險,比如冠心病、糖尿病等等。

更多痛風飲食防治知識瞭解,可關注我的頭條號,然後發私信“痛風”兩個字給我。


水青願養生部落


說實話,本人不願意回答類似的問題。如果是求醫問藥,當然會竭盡所能,知無不言。

這種問題就相當是學術交流性質的,要用大量的理論和實驗數據來解釋和說明。

如果是痛風患者,你只要知道和記住不能吃的和儘量少吃的,記住什麼是最好多吃的就行了。比如,忌酒精,動物內臟,海鮮,乾果,肉類加工食品。 蔬菜中豆角,豆子要少吃,豆製品在加工過程中,嘌呤含量會大量流失,所以,日常生活中可以吃豆製品,但要適量。,

本人在降低患者痛楚過程中,主要是用中藥和推拿,艾灸。農村最常見的一種野草,就是一味專克痛風的良藥――車前草和車前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資料看看。



曲阜老海


對於黃豆來說,它的加工製品有很多,如:豆芽/豆漿/南豆腐/北豆腐/素雞/豆豉/豆瓣醬/醬油/豆皮/油豆皮/腐竹等等等等,這些食物已經成為我們飲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尤其是在涮火鍋的時候,更是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因為這些加工製品豐富,在加工的過程中這些豆製品會去除很多的所以痛風患者才能適量的食用到豆製品。

尤其是 北豆腐,在加工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在水中進行的,嘌呤溶於水,因此可以減少很多的嘌呤,而豆腐在最後一道工序中還有一道擠壓黃漿水的工序,更大大的減少了嘌呤,所以所有豆製品中北豆腐其實是對痛風患者來說最安全的豆製品,每天可攝入100g。那麼對於其他的豆製品,如果想吃黃豆芽,需要去掉豆只吃芽。其餘的豆製品需要很少量的食用,淺嘗輒止。豆豉/豆瓣醬都不適合,豆漿呢也可以喝,但是每次最多不超過100ml,不過如果稀釋可以喝的多一些,最後要說說醬油了,並不是所有的醬油都適合痛風患者,一些鮮味醬油中有一種成分叫呈味核苷酸,這種成分含有嘌呤不適合痛風患者,因此選醬油的時候避免選含有這種成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