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規什麼時候實施?實施後是否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可能會損失本金?

petetr100967281


什麼是理財新規?

為促進統一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準,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2018年9月份,銀保監會正式制定併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及《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理財新規(嚴格來講應該叫做“資管新規”),新規裡涉及到很多部分的內容,但主要針對的是銀行,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只有兩條我們要關注的:

一是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5萬降至1萬,這點對於我們是利好消息,可以以較低的金額參與到銀行的裡產品中獲利;

二是規範產品運作,實行淨值化管理:淨值化管理,就是說銀行不能給理財產品定預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樣按淨值申購、贖回,也不能給客戶進行保本承諾。其實這就是打破剛性兌付,要求銀行不得再發行保本理財產品。也正是這點,讓大家覺得以後的銀行理財再也不安全了。

銀行理財是否不再安全了?

其實,如果對於銀行理財有所瞭解,就會知道,保本理財產品一直以來都不是商業銀行的理財主力,我們以2017年為例,截至2017年底,我國商業銀行的非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22.17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5.05%;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7.37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4.95%。也就是說,在我國非保本理財(本金可能損失的理財)一直佔據主力的江山地位,那以往這些非保本理財的安全性如何呢?

2017年,全國商業銀行一共存續9.35萬隻理財產品,在全部到期的理財產品中發生虧損的僅僅只有44只,虧損比例不足0.1%,而且已虧損的44只產品中,最終本金的償還率平均值為89.24%,也就是說,投資1萬元,遇到虧損的概率不足0.1%,即使不巧真的碰到了,最終還可以收回8924元。

本次的理財新規,只不過是把保本理財給剔除了,以往如果說你投資的1萬元不巧剛好是那0.1%,1萬元虧損了1100元左右,那麼銀行會幫你把這部分本金補足,現在的規定是不不允許銀行這麼做。雖然這點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不利的消息,但是考慮到虧損的概率以及虧損的比重,其實這個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總結

資管新規的大部分內容均為規範銀行的理財業務操作,比如理財產品不得在“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什麼叫嵌套?舉例來說,你買了某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但實際這個理財產品的投向是某一個信託計劃,相當於理財產品這個大娃娃裡面裝了一個信託小娃娃。這就是所謂的“嵌套”,每嵌套多一層,風險就放大了一次),所以規範銀行的操作行為,銀行理財發生風險的概率就更低了,上述的44只以後可能就轉變為不足4只。

綜上所述,銀行雖然不再承諾保本,但是我們遇到虧損本金的概率並不一定會提高,甚至可能還會有所下降,所以資管新規對於我們而言,其實是利大於弊。


鯉行者


“央媽”的“理財新規”的實施時間是2021年元月1日,現在還處於過渡期。新規實施之後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取消保本模式打破“剛性兌付”,使得所有理財產品都將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

“央媽”的理財新規,與前幾年推出的銀行50萬存款保險有某種相似。不等於今後理財產品真的會損失本金,如同銀行50萬存款保險一樣;至今還沒有出現銀行因為破產,而賠償客戶保險金的先例。

然而,“理財新規”對於降低銀行風險,提高客戶的風險意識卻有著長遠意義。很多中老年客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出自對國家銀行的信任,往往不太在意各類理財產品的詳細條款。

前期出現的客戶在銀行購買儲蓄型保險就是典型的例子。雖然此事銀行及保險業務員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客戶自己沒有看出清楚產品的條款,就毅然出手購買應該責任自負。

“理財新規”的出臺,有利於客戶提高金融常識,使之能夠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在客戶的適應期內,銀行職員有責任將“理財新規”及出售的產品,詳細為客戶解讀,以規避他們的金融風險。


陸燕青


理財新規的過渡期到2020年底,正式實施的時間是2021年1月1日,理財新規的重點內容大家都有所耳聞,就是要求銀行不得對理財承諾保本保收益,也就是我們說的打破剛兌,從理論上講既然沒有剛兌那麼也就意味著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可能會損失本金,題目說的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實際上並不會有這麼嚴重,因為銀行理財產品主要都是一些債券型的產品,即使是以後要求發行淨值化理財,這一點也不會改變。

銀行理財產品與券商的產品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銀行理財多投向於非標資產,主要配置的是債券、非標的債券資產、銀行存款和買入返售資產,從過往的數據看高風險的權益類資產佔比不足10%,所以總體上銀行的理財產品以穩健型居多,也就是我們平時指的R2以下的產品,平均收益率都比較低,下圖是2018年在售的理財產品的結構圖,可以看出收益率在2.5%-5%佔了一半以上,這些產品通常都是一些債券型或者以債券為主要配置資產的混合型理財產品,本金損失率是非常低的,基本都可以實現保證本金。

而從過去一年的數據來看,根據已經公佈的2017年中國理財市場報告,2017年發行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為173.59萬億,而其中“一級”風險等級的產品募集資金44.55萬億,“二級”風險等級的產品募集資金99.95萬億,合計144.51萬億,佔比高達83%,這一數據就表明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穩健為主!

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過去一年,全國562家銀行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數量為9.35萬隻,在全部到期的理財產品中發生虧損的產品僅僅只有44只,卻大多數是外幣理財業務,並且在虧損的產品中本金的平均償還率高達89.24%,也就是說,平均2.3萬隻理財裡面才有一隻會虧損,並且本金也不會全部損失,最大損失才11%。

所以說,不管理財新規實行與否,銀行理財產品都一隻在圍繞自己的客戶群體去打造產品,銀行公信力不是建立在剛兌的基礎上,而是在產品設計上本來就是低風險產品為主打產品,所以違約率是非常低的,即便是以後淨值化理財,這點也不會改變,有可能會損失本金,但是問題不大!


不立而立


1、理財新規正式實施的時間是2021年1月1日,過渡期是到2020年年底。

2、實施後,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打破剛性兌付,理財產品購買人要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所以當然有本金損失的可能。

3、銀行理財市場是一個高達22萬億規模的大市場,之前,銀行理財產品因為與銀行表內無法做到有效切割,實際上受到的監管更為嚴格,理財新規則是允許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且在今後的銷售和推廣上也取消了諸多的限制,這樣的情況,銀行理財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毫無疑問,銀行理財中一定會產生收益和風險兩方面相比現在理財產品都更有優勢的產品出來,這個對於喜好投資銀行理財的人來說其實是好事情。

4、當然,不好的方面也是有的,比如銀行在理財部門的工作模式、人員結構、能力建設方面都需要轉型,效果如何是會影響到投資者的收益的。


遁逃者


您好,資管新規正式實施的時間是2021年1月1日,過渡期是到2020年年底。

資管新規的核心是"破剛兌""淨值化""非保本"

打破了原有的理財到期兌付資金池,因此要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銀行不再兜底,投資者需自負盈虧。


浦發銀行仲萬嬌


新規正式實施時間節點:2021年1月1日,銀行保本及予期收益停售,取消剛對,改為淨值性產品,收益浮動,風險加大。


2615768


波動,不會再是簡單的保本保收益。投資標的虧了,當然會損失本金。所以要看清楚背後的投資風險。


事倍功半849


新規實施時間是2021年1月1日,打破剛兌,所有理財都有風險。


簡施JaneS


是的,過去剛兌,以後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