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古代文人對《漢書》情有獨鍾呢?

冬爸爸愛你們


1. 成書的曲折過程與文本的獨特價值

《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西漢12帝、230年曆史。東漢班固撰。班固父彪為著名學者,潛心史籍,因續司馬遷《史記》而作“後傳”百餘篇。彪死後,班固在他父親“後傳”的基礎上,“探撰前記,綴集所聞”,歷25年基本撰成《漢書》,其中未成之8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馬續補作。全書包括本紀12篇,表8篇,志10篇,列傳70篇,共100篇,後人分為120卷。


2. 巧妙的人物傳記藝術

從傳記文學角度看,《漢書》的藝術成就雖比《史記》遜色,但也有不少傳記寫得很成功。如堅貞不屈的愛國者蘇武,權傾朝野、飛揚跋扈的大將軍霍光,良臣龔遂,持祿保位的官僚陳萬年、張禹,歷盡世態炎涼的文人朱買臣等,都是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漢書》記述人物,常常通過日常生活細節來刻劃他們的思想性格特徵和人物之間微妙複雜的關係。如《董賢傳》寫哀帝以“悅其儀貌”而寵幸董賢,“嘗晝寢,偏籍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只 一個細節便揭示了昏君與倖臣間肉麻無恥的關係。又如《霍光傳》寫霍光勢位之重。“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上內嚴憚之,苦有芒刺在背”。“芒刺在背”的細節把權臣與弱君之間的關係表現得十分緊張而微妙。又如《陳萬年傳》寫陳病榻訓子,兒子卻睏倦不聽;萬年怒詰何以如此,兒子答道,全知道了,便是要兒諂媚事上罷了。一個小的生活場景,幾句問答,活畫出一個以諂事權貴為傳家寶的官僚和一個憨傻不肖的兒子形象。


3. 文辭工麗、語義嚴密、篇章完整

《漢書》的文章富麗整飭而體裁嚴密,且言至意盡,不象《史記》特寄微情妙旨於文字蹊徑之外。如《公孫弘傳贊》借公孫弘以綜述一代人物,為文和雅從容,不動聲色,亦無微辭妙旨隱含其中。其句法在整齊駢儷之中寓以變化,其遣詞則雅馴工麗,文質彬彬。


附: 推薦幾個好的版本

《漢書》喜用古字,比較難讀,故為其作注的人歷來較多。較有名的註釋本,有唐顏師古的“顏注本”,流傳至今,今通用中華書局點校本。另有清王先謙《漢書補註》,近人楊樹達《漢書管窺》,今人陳直《漢書新證》。《漢書》選本以陳直的《漢書選》較為通行。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丞相講史


煌煌史冊,不管是二十四史還是二十五史,反正是卷帙浩繁。

若是自己並沒有特別喜歡的朝代,面對這一大摞書籍時,通常難以抉擇。尋人推薦,往往會得到回答:看看前四史就夠了。

所謂前四史,是指《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

其實若非專業人士或者特別愛好,讀讀前兩本也就可以了。

《史記》的地位自然毋庸多言,魯迅先生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本人更是有“史聖”的稱謂。

而《漢書》的作者班固,對現代人來說,可能並沒有像司馬遷那麼熟悉,但他在古代是與司馬遷並稱“馬班”的。這是在史學而言。

民國著名作家林紓有一個“左、馬、班、韓之文為天下文章之祖庭”的說法,他繼承發揚了“桐城派”的觀點,把左丘明、司馬遷、班固和韓愈這四個古文作家並列。這是在文學而言。

你看,史學上能與史聖並列,文學上能與韓愈同行,這樣的一本《漢書》當然能得多很多人的擁躉。

具體到《史記》與《漢書》。《史記》開創了紀傳體這種史書體裁,司馬遷在書中留有一腔激憤,可以明顯看出他的感情傾向,比如對劉邦和項羽;而且書中還給刺客、遊俠、滑稽、占卜者等這些非士大夫階層的人士單獨列了傳。因此很多古代文人會對它產生一些有爭議的說法,比如設計誅殺了董卓的那位王允,就把《史記》列為一本“謗書”,說它是誹謗朝廷的書。

相反,《漢書》在體裁上面更成熟,分類上整齊統一,記載的典章制度也更豐富,算是後世歷代正史的一個範本。更重要的是它在內容上保守得多、平淡得多,有更多的道德說教,對封建正統的維護也更強烈,大概也因此更符合後世那些古代文人的口味。

提到古人對漢書的喜愛,其實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與之相關的典故。

比如“牛角掛書”。隋唐時的李密,年輕時隱居河南緱(gōu)山,他在山中讀書,常騎一牛,然後將《漢書》掛在牛角,每每抽出一卷邊走邊讀,後來被人所見,傳為美談。

再比如“漢書下酒”。宋代的蘇舜欽豪放不羈,非常喜歡喝酒,每讀漢書,讀上幾句便滿飲一大杯,留下了“漢書下酒”的典故。

此外,五胡亂華時候,那位不識字的羯趙君主石勒,在打仗間隙,經常會讓儒生讀《漢書》給他聽,而且還能時常給出一些精妙的評論。

總之,古人對漢書的喜愛,首先當然因為它是一部嚴謹的史書,同時它也是優秀的散文,而且內容也更符合封建正統,讓一些人對它情有獨鍾。


耳食記


一、印刷術和造紙術發明之前,書多由竹簡或布帛製成,由於製作工藝和製作成本的限制,書籍數量十分有限,能完整流傳下來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古人能讀的書是十分有限的。

二、由於製作書籍須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古時候的書一般篇幅不大,惜字如金。有人計算過,春秋時期的

學富五車,放在今天也就二、三十萬字而已。相比而言,八十萬字左右的《漢書》可以稱之為皇皇鉅著了,自然更多文人青睞。

三、作者班固本人學識淵博,文學素養很高,《漢書》內容豐富、記錄翔實,且文風富麗典雅,這也是古代文人對其青睞有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漢代是我國曆史早期完整、統一、強盛的一個朝代,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都很繁榮,更易博得古人的學習和研究的熱情。


九品墨香


這和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追星,有些人喜歡看足球,有些人喜歡純文學,性質差不多,一種情懷和熱愛,至於為什麼有些古人對《漢書》情有獨鍾,可能每個人原因不同,但很可能與《漢書》中保存了大量的珍貴文獻,特別是其中富麗典雅的文風,對後世的讀書人帶來的吸引力有關。

古時,不只有些古代文人對《漢書》情有獨鍾,就連一些不識字的人也愛“讀”《漢書》。雖然很多人大字不識幾個,但對《漢書》卻有著很高的悟性,非尋常人可及。有人就從中《漢書》探究了經邦濟世之學,後來成為了晚清著名的思想家。

《漢書》是繼司馬遷《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的記載,以西漢一朝為主,上起漢高祖元年,下終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體例上全承襲《史記》,只是改“書”為“志”,把“世家”併入“列傳”。

《漢書》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不少原始史料都是全文錄入書中,史料十分豐富翔實,很有史料價值。這為了解、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它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後世傳記文學的典範。


關山關山


有一句,漢書可以下酒。你從這個就知道漢書的地位了。

漢書在中國二十四史中地位崇高,為中國斷代史樹立了最好的典範。二十四史中前四史是寫得最好的。尤其以史記和漢書為佳。不管從文字還是從內容上都是千古典範。

宋蘇子美夜讀漢書,邊讀邊喝,邊喝邊嘆,痛快啊。遂留下漢書下酒的千古美談。


江南聽風廬主


巍巍中華…大漢民族始終是主流。挖掘學習漢書…追源尋流…是做學問的必須。


一方185674052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的記載以西漢一朝為主。書中的一些語句,廣為流傳,堪稱經典,今時讀來仍受益無窮。這些在古代也是經典。自然受到古人推崇。


隴州核桃之窗


二十四史之一的《漢書》固然重要,但決不是情有獨鍾。二十四史各有特色,《漢書》只是中國史籍花園中的一朵漂亮的花而已


北方的狼A


因為中國寫的漢字


涇縣宣紙


漢書在正統史書中承擔了一個承上而啟下的作用,它上承《史記》紀傳體裁正統,下開廿四史之學,對於華夏曆史編寫以及研究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