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歷史是怎樣的?

花花心心


蒙古的故事要從成吉思汗講起。正是他的出現,使得“蒙古”的名稱在世界範圍內幾乎家喻戶曉,他憑藉其出色的組織和軍事才能,使各草原部族統一成為極具戰鬥力的民族,並通過不斷擴張領土,建立起人類歷史上連續性疆域最遼闊的國家。全盛時期的帝國包括中國本土的元朝、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和境外的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其疆域東起朝鮮半島,西到巴爾幹地區,北起西伯利亞,南到中南半島,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版圖涵蓋當今世界30多個國家和30多億人口。

他出生的時候(1162年),草原上依然處於各族分散的狀態,不但互相為爭奪馬匹、牛羊、牧場和女人經常攻殺,還要面對南方的金朝經常到這裡來索取貢物和徵發壯丁,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他的父親是一個部落的酋長,他出生時父親剛好打了勝仗,抓了敵方一個叫做鐵木真的頭目,於是就給他起名為鐵木真。他9歲時父親死後,他與家人備受冷落,屢遭攻擊。但他頑強地生存下來,並憑藉自身的勇氣與智慧重起爐灶,28歲時四方征戰,統一草原,44歲那年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擁有四海的首領)”。古今英雄大多經歷苦難,這對塑造堅韌的品質,必不可少。他也曾經數次死裡逃生,而後殺仇家、敗義兄、擊義父,掃清對手,一統蒙古,再對外擴張。

一、幾次死裡逃生,大難不死,殺仇家,報奪妻之恨。

他第一次死裡逃生是在14歲那年。他的父親死後,對其父不滿的族人排斥他,在祭祖儀式上不分給他們獵物。他的母親說:“你們以為他長不大嗎?”族人乾脆在遷移時故意拋棄他們母子,迫使他們靠採果挖菜生存。就在他14歲時,族人怕有後患,還是突襲和俘虜了他,本來準備示眾後殺掉,但被同情他的人營救。他逃回後全家遷移至較遠的地方。

第二次是他完婚後。他的新婚妻子是小時候訂的娃娃親,這門婚事引起了一個部族的注意。該部首領的弟弟在22年前曾有一個美麗的新婚媳婦,在歸途中被人搶走,搶人者就是他的父親,被搶的新婚媳婦成了他的母親。22年後,這種恥辱終於有了可以報復的機會。該族趁其不備實施突襲,他落荒而逃,將備用馬也帶走,妻子則因沒有坐騎而被俘,做了他母親前夫的弟媳(相當於他的嬸子)。後來他將在敵營有了身孕的媳婦救了回來,但仍非常尊重,妻子生下他的第一個兒子朮赤(蒙語“客人”之意),後來朮赤因血統而不能繼位,只好到莫斯科建立欽察汗國,為日後土地遼闊的俄羅斯打下基礎。

為搶回妻子,擊敗仇敵,他聯合勢力強大的義兄(札木合)與義父(王汗),以4萬騎兵奇襲對手,大獲全勝。參與突襲劫持的300名敵方士兵及其兒子或孫子,統統被殺死。有了這次勝利的名氣,追隨他的人多了起來。他不甘久居人下,於是不辭而別,離開了札木合。利用自己“黃金家族”的優勢身份,他自稱可汗(部族首領)。在他稱汗以後,中東部事實上形成了他和王汗、札木合三足鼎立的形勢。

二、打敗義兄,反擊義父,東部稱王。

他與札木合這對曾經同食共寢、無話不談的好兄弟,面臨著誰來主宰草原的抉擇。他的義兄才略過人,雄心勃勃,而且少年有成,20出頭就成了部族聯盟的首領,並幫助他打敗對手,搶回妻子。而他發跡較晚,勢單力薄,但待人寬厚,深得人心,而且血統高貴,政治地位發展迅速,二人逐漸有了瑜亮情結。

最終還是他贏得了競爭的勝利,轉折點是歷史上有名的“十三翼之戰”。在這次戰役中,雙方各投入兵力3萬,結果札木合獲勝。這也是他一生在兩軍對決中罕見的敗仗。不可思議的是,他輸了軍事,卻贏了政治。對手過於殘酷的戰爭手段,比如:用70口大鍋煮俘虜,令不少士兵畏懼其嚴厲懲罰而投奔了他,他的實力反倒得以迅速恢復和壯大。他在後來與他的義兄率領的12部落聯軍作戰中取得勝利,成為東部之王。

他的義兄投奔了他的義父王汗,並與王汗聯手對他發動了突襲。雖然提前一點得到了情報,立即組織轉移,但還是被追擊得很慘,幾乎被逐出了草原,當他逃到大興安嶺附近休整時,身邊只剩下4000多人(一說2000多人)。這時候,他的領袖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不但凝聚了這些士兵沒有潰散,還一起喝渾水發誓同甘共苦,另採用計策麻痺敵人,而後組織部隊發起反攻。戰鬥進行了三天三夜,居然擊敗了王汗的強大軍隊。王汗雖在戰場上倖免於難,但在向西逃亡的途中被乃蠻族的邊境巡邏隊當做奸細誤殺。

三、平定其他民族,一統江山。

乃蠻族是控制高原西部的突厥族,遊牧於大阿爾泰山及其周圍廣闊的地域內,是高原諸部中勢力最強的民族。與沒有文字的其他部族相比,使用畏兀兒(維吾爾)文字的乃蠻族也是最文明的民族。

但是,他們很輕視正在崛起的鐵木真部。乃蠻王冒失地收留了他的敵人,並輕易與其開戰,結果自以為兵強馬壯的乃蠻族被他徹底消滅。他消滅乃蠻族後,他的義兄再次逃亡,途中被他五個隨從綁了送來了。

面對這位義結金蘭的兄弟,他感慨萬千。他們曾經豪氣沖天,為了統一草原、打敗金朝而共同努力,但最終卻在權力的爭奪中反目成仇,為了草原的領導權,刀兵相見。當他完成了統一大業時,曾經的手足兄弟最終潦倒階下,只求一死。他處死了犯上的五個隨從後,並按他的請求處以不流血之死。

後記

消滅乃蠻族後(1206年),各部落的貴族們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大會,為他奉上尊號“成吉思汗”。由他開創的帝國曆史開始了。這一年他44歲。


小白楊文化傳媒


元朝是由蒙古大軍滅掉南宋後建立的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蒙古統治者實行行中書省制度和種族歧視政策,元帝國的版圖很大,橫跨歐亞大陸,元大都在現今的北京。

正如一往野蠻民族戰勝先進文明一樣,蒙古人依靠先進的鐵騎幾乎踏遍了歐亞大陸,但是他們遊牧民族落後的生產方式及殘暴的民族政策終於激起了元未民族大起義。隨著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立國不到百年的元帝國被推翻,它的其它汗國也土崩瓦解。蒙古統治者又退回到他們的發祥地,過起了遊牧生活。

元帝國即蒙古帝國,它由幾個親王領導的汗國組成,實行行省制度,沒有科舉制,文人都在創作元雜劇。由於版圖大,元青花貿易盛行,世界聞名。


三思堂


首先得明確“蒙古”是一個地區的泛稱。它包括如今的內蒙古、外蒙古、新疆及南西伯利亞的部分地區。這塊土地上曾建立過很多王國,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契丹等都曾在這塊土地上活動過。

早期可追溯的是匈奴的冒頓單于建立了歷史上蒙古地區的第一個國家,它是一個強大的遊牧部落,曾長期與古代中國的秦朝、漢朝對立,後來分裂為南北兩部,再後來南部又被曹操分裂為眾多小部落。

大約1000多年前,就是大家熟知的鐵木真成功消滅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國,算是蒙古族歷史的正式開始。蒙古國在歷代大汗的努力之下,發動了數次侵略戰爭,佔領了蒙古地區,並四處出征,發展成為橫跨歐亞的大蒙古國。

元朝則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前身是鐵木真所建立的大蒙古國。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忽必烈與受貴族擁護的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發生了戰爭,最後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這場爭奪戰

也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與大汗忽必烈的關係,蒙古汗國在統治中原地區過程中,政治上始終沒有上軌道,加上征伐日本、東南亞地區屢屢失利,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元王朝僅在歷史上存在了90多年時間。


歷史微享匯


問題有點模糊,第一個問題不必回答,範圍太廣。至於統一的蒙古帝國問題,蒙古歷史可以從北方少數民族史說起,也可以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說起。因為北方少數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建立過自己的帝國,他們是蒙古族的先輩,就像商夏時候不叫統一的漢族一樣。1206年後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這不就你問的“帝國”存在了嘛。元朝是蒙古帝國的延續,忽必烈為了統治漢人,在如今北京建大都,採用漢人的管理方式治理國家。蒙古帝國的歷史是從蒙古高原到整個歐亞又回到蒙古高原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