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迦
投資理財選銀行重要還是產品重要,我能說都重要嗎😊
各家銀行的理財基本就是存款,然後代售什麼基金,期貨,保險等等,銀行本身沒有產品,只是各家銀行他們代理的產品不同而已。其實還是產品比較重要。
產品關係到本金收益多少,具體看合同,理財產品保本的都會寫合同上的,有保底收益的也會寫合同上的,大家要遵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原則,可以多元化配置理財產品,保本低收益這個必須要有,高收益高風險的不建議年紀偏大的客戶買入,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太高收益的產品上。合理配置自己的資金,保全家庭資產需要多元化投資。最起碼有保本的不至於從頭再來!
味道平安
很多人在選理財產品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這款理財產品起步金額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往往是哪家銀行的收益高就奔著收益去買了,而忽略的是這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很高,安不安全,能不能買?按目前的理財市場個人的理財產品發行來看,每家銀行加起來日均量達到5000款以上,所以我覺得選對銀行比產品更重要些。
現在每家銀行都有發售理財產品,國有銀行也好,其他商業銀行也好,還有郵儲,農村商業合作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看起來好像差別也沒有很大,有的甚至利率相差的都不大。但實際上每家銀行的規模,投資的方向還有對風險把控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就像去醫院看病,三甲醫院和衛生所不論是從設備條件和醫生的資質經驗還是有差別的。資管新政實施以來,沒有所謂的銀行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所以選對銀行尤為關鍵。
我們如何從眾多銀行理財來挑選,一般來說,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求穩不求利率高,這類理財通常產品發行量大,期限選擇範圍多,產品也較為豐富。而且大銀行的投資團隊更為成熟,研發產品和對風險控制能力更為專業。往往一些追求利率高的小銀行投資手法會比較激進,一旦市場出現波動,風險對抗能力就成了劣勢。所以,在購買銀行產品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收益,還要審視銀行的能力,產品投資的方向,綜合考慮該銀行風險控制能力,這樣才更穩妥。
(晴溪)
孫建波
朋友們好!投資理財,不保本,不剛兌!因此要慎之又慎!首要的就是選擇!明確的講:從實踐來看,選產品的重要性,要大於選銀行!
首先,就目前國內的各種銀行來講,區別不大!國家對金融嚴管,所有的銀行都是正規的金融單位!產品重複雷同,選擇的餘地不大!
第二,理財產品多種多樣,有低風險,中高風險,有活期有定期,有保本有非保本,有固收,有浮動盈利,收益的高低也有較大差別,因此選對的產品,才能找到適合的理財渠道,獲得理想的收益!
通過實踐總結,不同銀行的理財產品,基本上大同小異,多集中在低中風險範圍內,定期居多,通常一年內,收益範圍覆蓋2.5%至5%之間!但不同品種的理財產品,差異較大,例如保本與非保本,低風險與高風險,活期基金與定期…因此,總體上,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其重要性,要遠大於選擇銀行…
理財迦
2018年銀行的大額存單,年化率已經在5%以上了
銀行肯定是很安全的,小銀行或者農村信用社就算了,風險還是有的。
如果你自己懂其他的產品就可以做,不懂千萬不要碰。
現在網上很多p2p平臺就是打著高收益的幌子圈錢,
理財的前提條件是本金安全,你想著收益,別人想著你的本金。
想做其他的領域,不熟悉就去花幾百上千塊錢去學習,不要拿著自己的真金白銀去挑戰。
身邊有太多的朋友,自己不懂,別人說什麼那個平臺收益高,然後就去做,虧了錢又找不到人。
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活動。
關注我 (從零學理財)更多免費乾貨等你
從零學投資理財
你好,我把你的問題理解上轉變下,可能你更在乎的不是選擇銀行還是產品,而是機構安全性比較及對應收益的權衡。
1、現如今理財渠道廣泛,常規的有銀行、信託、基金、保險等;新潮的有各大網商理財渠道,如支付寶、微信等;大型的企業也有可能針對自己企業內部發行類理財類集資;當然還有事件頻爆的某些財富公司和p2p公司也打著理財的旗號,更有甚者打開個什麼app就有說有理財可投。
2、尋求安全及收益的平衡,那麼我們就要去區分各類渠道的安全性及其中產品的風控邏輯,同時匹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產情況去配置資產,以達到固定收益及浮動收益的目標。
3、那麼問題就很明確了,首先:把自己定位搞清楚,我有多少錢,我能承受多少損失(不用先考慮收益,貪婪的心態永遠想越高越好,所以多問問自己能損失多少願意接受,才是自己的投資底線)可以去任意銀行免費做個風險測評,大致就知道自己是保守、穩健、平衡、成長、進取。如果是保守型的適合極低或低風險產品;穩健型適合極低、低、較低風險產品;平衡型適合極低、低、較低、中等風險產品;成長型適合極低、低、較低、中等、較高風險產品;進取型適合極低、低、較低、中等、較高、高風險產品。
其次:瞭解了自己的風險偏好我們就可以考慮產品的投向範圍、投資比例、預期時長等去匹配,業內叫做R1-R6,其實就是產品風險等級。可做一一對應。
4、去選擇靠譜的機構進行必要的諮詢,瞭解准入門檻,認真搞清產品投向,把控自己投資目標和設想預期,與專業人士交流綜合分析後,確定投資產品。
當然無疑有銀保基監管國家隊管理的機構更具有安全性、可信性。但產品的差異也是有的,問清楚保本與否,風險程度要比光看8、9、10%及以上收益更值得在乎。差異化錯層次的配置理財資產也不失為一個投資產品的組合方案。比如50%固定收益銀行類產品+30%中風險信託類+20%高風險基金類,等等類似組合投資也是可以多管齊下的。此非標準,因人而異,僅供參考。
魔都妹妹姐
當然是選產品重要。銀行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且都是會對投資理財客戶進行風險提示的: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自從理財產品變成非保本之後,銀行更加規範營銷過程,這方面銀行幾乎無差別。選擇產品還是要從預期收益、風險匹配、理財期限三個方面綜合考慮。
第一,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理論上講,
通常理財的收益越高,才會越符合理財投資者的期望值。如果是普通存款,可能利率高了才好,但是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就4.5%左右,太低太高都不正常。一款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超過了8%以上,就不要選擇了,畢竟只是個預期收益,想轉化成實際收益的話風險挺大。第二,選擇理財產品要與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理財產品的購置不要跟風,別人說某某產品挺好,聽聞者呼呼地蜂擁而至,每一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選擇理財產品前需要考慮是否與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一致,切不可明明是R1保守型理財投資者,非要選擇高風險理財產品。
第三,儘量選擇短期理財產品。風險幾率隨著理財期限的長短呈正比,時間越長風險越大,時間越短風險越小。再加上通貨膨脹率、流動性較弱兩方面的因素,註定理財產品選擇不能超過一年,本身理財產品就不保本,一下子弄個三五年的期限,誰也說不好未來幾年會怎樣,風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
理財產品不承諾保本了以後,理財本金能否安全成為了一個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也就是理財的第一要素,先保本再談收益,安全放在第一位。銀行理財產品屬於低風險低收益型,相信在國家大力監管之下,理財產品的安全問題會比其它平臺更強更好。
財富公元
銀行和產品固然都重要,選擇銀行和選擇產品並不衝突,建議您可以選擇一家信任的銀行,尤其對於個人業務而言,找到一家財富業務經驗豐富、理念先進、風控強的銀行。現如今,各家銀行的產品差異不會特別打,如果成為某家銀行的忠實客戶,匹配專屬理財經理,與銀行的年度增加,銀行的優質產品資源也會向您傾斜,比如,稀缺產品您的理財經理或許會第一個想到您。
但不排除有些客戶喜歡在多家銀行作比較,看誰家的產品高,將資產轉移至這家銀行,這樣做有他的好處,受益可能會提高那麼一點,但確實比較辛苦,既要遊走於各家銀行,又要將資金轉來轉去,可能還會錯過銀行針對老客戶的維護活動。
銀行和產品都很重要,買產品,量力而行,既要考慮風險匹配,又要為家庭生活流出備用金,總之,選擇靠譜的銀行,選擇適合的產品,才能實現科學理財。
招商銀行韓媛媛
投資理財選銀行,還是選產品都很重要。如果在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中選擇,應該首選銀行;如果在同類銀行中選擇,選擇產品似乎更加重要。
銀行是所有金融機構中最為保險之處,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有國家信用擔保。目前民營商業銀行亦比較可靠,同樣有50萬額度的存款保險。
至於理財產品的利率,高低以下類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省級國有商業銀行;民營商業銀行;副省級、地級市、縣級市商業銀行,還有農村商業銀行等等。銀行越大,理財產品的利率越低。這是由於銀行的攬儲能力決定的,小銀行因為儲戶偏少,不得已抬高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以此來吸客戶。
投資理財,還需根據自身資金量的大小選擇金融機構。比如大額存款可以和銀行協商存款利率,金額越大,選擇大銀行的保險係數更高一點。
陸燕青
選銀行和選產品是一體的,不可能單獨分開看。
這麼說吧,選銀行主要是看這個銀行的資金獲得成本,一般資金獲得成本低的銀行,能夠拿到更為優質的債權。也就是說,貸款企業資質好,還款能力強的,好多銀行會爭相給他授信,他們一般會比較看重貸款利率,哪裡貸款利息低,他們就會到哪裡去貸款。
銀行評定風險等級較低的理財產品,一般配置的底層資產會是這些還款能力強的債權,這些企業接受的貸款利率也就低,所以理財產品給投資人的預期收益也就低了。
相同預期收益率的情況下,投資人肯定會選擇大銀行,因此小銀行要提高收益率才能獲得資金,那麼就必須開發更高貸款利率的資產才能盈利,所以風險也就會上去了。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一直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去剛兌,過去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不論借款方到期是否歸還本息,銀行都會剛兌本息給投資人,可以用銀行的收益去剛兌或者打包再賣下一期理財剛兌上一期投資人。這樣做法無疑會使風險不斷積累,所以去剛兌只是時間問題,閉著眼睛買理財的時期一去不復返了。
財來不會晚
每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運作方式大同小異,所以從自身角度出發分析問題才是隔離風險的重中之重。投資理財,首先要保證本金的安全,其次如果能享有不錯的收益那就錦上添花了。銀行只不過是理財產品的銷售機構,主要還是看產品的投資方向以及運作模式。
學會解讀資產新規,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資產新規中有兩點需要大家特別注意:
一是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5萬降至1萬,這點對於我們是利好消息,可以以較低的金額參與到銀行的裡產品中獲利;
二是規範產品運作,實行淨值化管理:淨值化管理,就是說銀行不能給理財產品定預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樣按淨值申購、贖回,也不能給客戶進行保本承諾。其實這就是打破剛性兌付,要求銀行不得再發行保本理財產品。
因此不管是去哪家銀行買理財,買什麼樣的理財,第一件事就是做理財產品風險評估。
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逐漸向淨值型產品變更,銀行自主髮型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大多都在R2-R3,本金和收益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很小,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在我們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應注意關注產品的風險等級。
做好資產配置:
▲一部分資金保障流動性需求:這部分資金建議購買銀行智能存款或者貨幣基金。
▲短期資金保障資金週轉:這部分資金建議可以購買銀行理財,有些銀行理財支持轉讓、質押,如果有什麼急需用錢的事情可以進行理財轉讓。
▲長期資金存入存款產品保障資金安全:一定要記得配置存款產品,保本保息,這裡推薦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是一種穩健的理財方式,在保證本金的同時還能獲取較高的收益,但是我們要學會區分結構性存款的投資標的,並且由於結構性存款不能轉讓,因此在購買時還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需求
如何挑選理財產品:
▲看產品是屬於固定收益型,還是浮動收益型;看它是保證收益型,還是非保證收益型。
▲挑選銀行理財產品接下來看產品的掛鉤對象:產品的掛鉤現象就是產品投資的方向和範圍。如果一個投資者看好了相關的投資領域,但卻因為一些其他原因而導致無法進行投資,那他就可以直接掛鉤這些領域的理財產品。
▲挑選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之後看投資期限和資金到賬時間。
▲挑選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其次看產品的流動性,注意提前終止權,以及注意是否可以提前轉讓、質押。
最後,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信譽再好的國有銀行業不能保證理財產品的本金和收益,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的資產以及風險喜好進行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