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說出《自書告身帖》每個字的美嗎?


題主的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自書告身帖》一共有兩三百字,如果要詳細的講出每個字的美,那估計夠寫一篇專業的學術論文了。

據我所知,到目前為至,好像還沒有那位書法家或學者有出過專門講解《自書告身帖》每個字的“美”的論著。但當,可能是我孤陋寡聞!

《自書告身帖》做為顏真卿晚年的顛峰作品,已經是到了“人書具老”的地步。追求的也不再是一筆一畫,一字一句的形式之美,而是嚮往整幅作品整體的意境,追求自我個性的完整展現。這是每一位高成就書法家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或是說是每一位高成就書法家的自然展現!

顏真卿雖為文臣,但古代的名臣大多都是“上馬為將,下馬為相”,顏真卿中晚年恰逢“安史之亂”,舉族參與平叛。因此也上戎馬半生,最後慘死在叛軍李希烈之手。

觀顏真卿一生的書法作品,從早期《多寶塔碑》規範工整,靈動健秀,再到晚年《顏勤禮碑》的豐厚圓潤,剛勁雄強和《麻姑山仙壇記》的端莊肅穆,渾厚挺拔。再到《自書告身帖》的古拙,不拘小節,大氣磅礴,一氣呵成!這跟顏真卿一身的剛正不阿和戎馬生崖有著離不開的關係!

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和《顏勤禮碑》,《麻姑山仙壇記》所書寫的時間雖然相隔不是很遠。但後兩者勻是碑刻,而《自書告身帖》是墨跡本,更是奉皇命給自己書寫的詔命。

由於墨跡本能夠讓後人更清楚的看到顏真卿的用筆,而紙本的書寫,則更能自由揮灑,展現自我。所以在《自書告身帖》中,是豎成行而橫不成列的。

當我們在欣賞練習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時,如果過於拘謹,過於講究單字,那麼,《自書告身帖》的美也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對於《自書告身帖》,應該更多的從整體,從全局的欣賞與練習。從中體味的顏體楷書的韻味,書風,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顏真卿一生的浩然正氣,剛正不阿!


關於《您能說出《自書告身帖》每個字的美嗎?》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對您有幫助!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請在評論區裡留,我們一起來交流學習!
如果我的“悟空問答”的您有所啟迪,請為我“點贊”!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古今書法!




古今書法


我理解題主的目的是要鑑賞一下《自書告身》的書法藝術吧。

昭明書館就按這個要求來闡釋給各位讀者。

欣賞一個人的書法藝術,必先了解這個人。

顏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進士及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後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叛將李希烈被縊殺,追贈司徒,諡號“文忠”。

從顏真卿的經歷來看,其人文武兼備,忠勇垂範。

顏真卿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的楷書雄秀端莊,方中見圓,內緊外放,用筆得篆籀法,故筆力渾厚凝重,結體寬博大氣。這一特徵,與盛唐氣象相合,並與他的人格契合,是時代美、書法美和人格美的完美結合。

《自書告身》帖,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顏真卿被委任為太子少師時自己抄錄的官方委任狀(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憑據,相當於現在的委任狀(任命書)。

顏真卿收到這份委任狀已經72歲高齡,《告身》對晚年的顏真卿來說,是人生的一次來自最高層的最高認可,其心情可想而知(從字帖的內容可知,評價是相當高的)。

《自書告身》開始時尚有些莊重矜持,從字的結體和字間距的安排可以看出來。到中後部分,其欣然的心情躍然紙上,結體自由舒朗,字間距和行間距加大。

顏真卿此時已到“人書俱老”的境界,中後部分“隨手所出,而不逾規矩”,更得真味。

魯公此帖書寫的痕跡明顯,尤其在起筆、行筆、收筆之間,變化微妙,且絕非刻意,也決然不同於碑帖的精緻、雷同,而更具性情。其長撇往往中間加粗,且角度略有變化,右點和底下的點如“真”、“其”等字,粗壯有力,又呼應有致。

其長橫入筆方圓變化,如“一”字、“上”字等收筆時急頓回鋒,書寫時的動作微妙,與整字之重心安排相得益彰,不同於碑帖的提按折返。

《告身》帖結體寬舒博雄強,力量感十足,結字疏密有致;用筆老辣飽滿。字多裹鋒下筆,方圓由心,橫細豎粗的一貫特徵仍見,左右豎筆往往中間微微向外弧出,整字略呈石鼓之形,給人穩重之感,又能沉雄博大。

明代書法家詹景鳳稱此帖:“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亦謂“唐時如顏平原書者絕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宕者又絕少”。

有鑑於此,若依魯公碑版之用筆、結體,臨《自書告身》,必不得法。

本文為昭明書館原創,圖中有昭明書館背臨部分,其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昭明書館


每個字的美都說一遍的話,幾天都說不完。也沒有哪個人會對每一字的美去讚美一番。

|告身帖為顏真卿晚年所書,墨跡本。要看懂魯公晚年作品的古拙,就要對他的書法作品有全面的瞭解。多寶塔是顏體字中最早的流傳於世的早期作品。而勤禮碑,麻姑仙及告身帖,則是魯公晚期名作
每個時期各不相同,一碑一貌。告身帖蒼勁古樸,沉穩厚重。看慣了碑刻的人,對墨跡往往會覺得不如碑刻字帖工整。這便是先入為主的原因所致。回頭繼續說古拙。魯公之書,成就最高的作品為勤禮碑和麻姑仙。都是古樸莊重之作。魯公之書,非不能為媚,而是恥於為媚。這和他剛正不阿的人品有極大的關聯。


告身帖延續了蒼勁謹嚴,沉穩厚重的書風。而在其中,你能夠看到顏體行書的筆意和氣韻。從楷書過渡為行書,只有在墨跡書法中,才能有深切的體會。而碑刻,筆意氣韻早被刻工雕琢殆盡,除了工整外,自然氣息全失,而現代很多人都覺得楷書,特別是唐楷,和行草書沒有多少關係。就是不知道墨跡和碑刻的差異,才會有這樣的論斷。
告身帖,是唯一的魯公楷書墨跡,是學習顏體書法難得的珍貴資料 。從中可以看到筆法微妙的變化。不論是初學者還是研究魯公的專家,此帖都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