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蘇聯空降部隊為什麼會慘敗布克林?

第一軍情


對於蘇軍來說,在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軍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傘兵部隊,而且當時的蘇軍傘兵除了輕武器,已經開始嘗試空投坦克,並且在基輔大演習中進行了實驗,不過實驗並不成功,坦克是丟下去了,不過大部分坦克都沒有正常著陸,而空降部隊沒有能力把它們正過來,不過就是隻有少數坦克能夠正常使用,也足夠震撼在場的一方觀察員了。

但是,在整個蘇德戰爭中,蘇軍的傘兵卻沒有什麼出彩的空降成功戰例,蘇軍的傘兵大部分是作為精銳步兵使用,大規模空降作戰幾乎沒有成功過,只有一些小規模的空降作戰在地面游擊隊的配合下取得了成功,不只是在盧布林,在其他地方進行的大規模空降作戰都是失敗的,在原來圖哈切夫斯基大縱深作戰中設想的,空降部隊搶奪戰術要點的作用基本上沒有發揮出來。

蘇軍空降作戰的表現遠不如它的西方同行,尤其是美國傘兵,美國傘兵直到二戰爆發,在戰前上軍隊擴編中才成立實驗部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美國的傘兵團編號都是從500開始的,這個是因為美軍最初的傘兵就500人,所以後邊的人都是後來者。而且美軍的傘兵在諾曼底,搶奪萊茵河的作戰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還進行了市場花園行動,儘管這場戰役沒有完全成功,但確實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降作戰。

而蘇軍沒有這個劇本,造成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在東線,德軍裝甲部隊的數量遠遠超過西線,裝甲部隊收拾傘兵太簡單,德軍一旦發現蘇軍大規模空降的地點,很快就可以排出裝甲部隊前往空降地點消滅傘兵,而這幾乎不費裝甲部隊的吹灰之力。

在西線,由於盟軍擁有絕對制空權,可以用空中遮斷來阻止德軍裝甲部隊的開進,但是蘇聯空軍可沒這個能力,蘇軍在東線只能是取得相對制空權。當德軍的裝甲部隊可以受到很少阻擋到達蘇軍的空降場時,蘇軍傘兵的噩夢也就開始了。

除了德軍的力量比較強以外,蘇軍自身的問題更大,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足夠數量的運輸機,而這對空降行動至關重要,美軍就是有充足的運輸機才能夠執行那幾次著名的空降作戰,至於美軍的運輸機有多少?我沒有查到生產數字,但是美軍在駝峰航線光損失的運輸機就有1500多架。蘇軍大量傘兵都是借用轟炸機來進行空投,經常是運力緊張,經常是不能把傘兵一次性投入空降場,這樣就是德軍可以在第一時間輕鬆的消滅第一波傘兵,而後就是坐等後續的傘兵上門了。

如果是蘇軍可以一次性把傘兵部隊全部輸送到位,對於德軍的威脅更大一些,不過這是蘇軍羸弱的空運能力所做不到的。


有痰


原因有很多,可以說這場蘇軍空降部隊的首秀也成了其絕唱,後來只進行過小規模的空降作戰。

當時庫爾斯克戰役後,希特勒意圖迅速採取防守,構築防禦工事。但是此時蘇軍在布克林地區建立了一個橋頭堡,對後續蘇軍的進攻作戰有著很重要的價值。於是蘇軍希望通過投入3個傘兵旅對德軍發起突襲。

攻擊之前,蘇軍有很多有利因素。主要就是此時德軍沒有修築好防禦防地,而且德軍部隊尚未展開,防線漏洞較多。但是蘇軍為了保密,防止作戰計劃洩露,直到行動前才將指令下達給基層官兵們。其後又將行動日期延後一天,這樣一來只有少數官兵知道作戰任務。而在這寶貴的一天內,很多地方的德軍防禦體系已經構築完畢,只等蘇軍自投羅網。

而此時又因為運力不足,蘇軍的1萬兵力只能先運送5000人。同時由於是夜間空降,蘇軍空降兵極為分散,難以集結。比如落地的蘇軍使用火堆來指示空降點,而德軍見狀直接也築起火堆,直接讓蘇軍空降區域擴大了很多倍,而這些落地的蘇軍小單位面對德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還有一些空降兵甚至直接降落到了德軍部隊的頭上,損失極為慘重,最終這次空降作戰以慘敗告終。


前沿陣地


在1943年9月份,蘇軍為了擴大德涅泊右岸布林克的登陸場,並阻止德軍預備部隊的開進,就臨時組建了一支空降兵,準備在布林克實施空降。由於蘇軍沒有做好保密措施,被德軍獲悉了蘇軍的企圖。德國人就緊急向該地區增援了一個步兵師、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坦克師,以增強該地區的防禦力量,並專門針對蘇聯的空降行動,還增加了高射火器和探照燈,坐等蘇軍入網。

蘇軍並不知道德軍已在布林克嚴陣以待,仍然費盡全力的準備空降行動。他們原先準備三個旅的兵力進行空降,但最後才堪堪集中了第三、第五傘兵旅。為了保證自認為計劃的突然性,在運輸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實施了作戰計劃。1943年9月24日夜間,就首先對第三傘兵旅進行空投。一晚上的時間,蘇軍共出動運輸機近300架次,在布克林地區空投了4500多人和600件物資。

由於提前沒有做詳細的計劃與準備,導致空降著陸過於分散,部隊一時間無法快速集中起來。而且由於該旅部沒有配備大型電臺,導致無法與蘇軍主力部隊取得聯繫,更無法與所屬各團、瑩、連取得聯繫,在德軍猛烈的攻擊、包圍下,這些空降部隊只能各自為戰,很難形成形成強大的戰鬥力,第三傘兵旅完全成為了一支孤軍。

而第五傘兵旅則情況更糟,運輸機由於缺少足夠的加油車加油,只能單機起飛,一晚上的時間才空降了1000多人,而他們也從空降的哪一刻就陷入了和第三傘兵旅一樣的命運。蘇軍的這些空降兵,在德軍優勢兵力的包圍下被分割成無數的小塊,完全沒有發揮出空降兵應有的優勢,更沒有達到預期的戰役目的,直接慘敗布林克。(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普通士兵方面的問題更讓沃羅涅日方面軍和傘兵軍部頭疼。很多士兵的跳傘訓練都是在高空氣球上進行的,他們從沒自高速飛行的機艙中跳過傘。另外,雖然士兵的身體素質較好,但是他們大部分不是志願加入傘兵部隊,而是由徵兵處根據身體條件直接安排成“紅色蒲公英”,因此在主動精神和應變能力方面並不一定突出。 而長期被作為普通輕步兵部隊使用的另一惡果是三個傘兵旅的固定編制中塞進了近百名懂得跳傘的女中豪傑。她們或者是女話務員,或者是女醫生、女護士,她們對部隊深入敵後獨立作戰至關重要,她們必須同男兵們一起跳入黑暗,去分擔所有的危險和傷亡。考慮到女性身體素質與男性的天然差異,蘇軍上下對這些女兵會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心中沒底。 作為蘇軍精銳部隊,傘兵旅的軍紀是相當嚴明甚至可以稱得上嚴酷的。

各級部隊的政工幹部時刻準備把任何擅離職守或翫忽職守的人踢進懲戒營。類似美系部隊可以自己選擇是否進行本次跳傘的規定是不可能出現在“紅色蒲公英”身上的。 到了9月24日晚,原計劃中不到一半的傘兵部隊終於出動,沒有多少傘降經驗的蘇軍士兵在沒有收到通知情況下,根本不知道降落地點和落地後的行動方針,更別提由於地面炮火干擾和惡劣天氣,在15公里寬40公里縱深的區域中,只有不到一成的蘇軍降落到預訂著陸場。 超過半數人降落在離預訂登陸點10英里之外的地方,更倒黴的士兵則被狂風吹到40英里外的南部。不僅如此,幾百名傘兵直接跳進陰冷湍急的第聶伯河,幾秒之內就被白色降落傘拖入激流深處。 更要命的是,德軍防禦部隊早就已進入蘇軍預定降落陣地,絲毫不知的蘇聯傘兵盲目掉入對手槍口下,大部分還沒落地就被打死,而僥倖安全著陸的傘兵也難逃敵軍追殺,由於地形陌生和食物彈藥不足,補給遲遲不到,在後者的圍追堵截下,孤立無援的他們幾乎遭對手全部絞殺。


實施空降作戰要求傘兵有高度的自主決策和應變能力。但參與行動的蘇軍士兵沒有受過訓練。紅軍戰士在作戰時細緻入微地執行命令。而自普魯士軍事改革以來,自主行動就成為德國國防軍培養軍官和訓練士官的核心原則。與德國軍隊不同,自主行動不論在沙皇軍隊還是紅軍中都被認為是可疑的。在第聶伯河對岸建立橋頭堡的目的是突入遠未閉合的德軍陣線的背後。但這個機會就這樣被浪費掉了。 在布克林地區的進攻是蘇聯在二戰中規模最大的空降行動,卻也是最後一次。這次慘敗給蘇軍空降部隊以沉重打擊,直到戰爭結束,蘇軍空降部隊也一直未能恢復過來,再未執行過任何重要的空降行動,甚至於斯大林及其繼任者都設法使這次空降行動不為蘇聯戰史所記錄。 空降兵及其行動屬於二戰中最著名也最驚心動魄的插曲。而這也是精英部隊的光環和官方宣傳機構的報道留給人的印象。其實這種形象通常只符合空降部隊參與的有限的突擊行動。相反,其大規模行動更像是災難而非勝利。

1941年空降克里特島的行動令德國傘兵損失慘重,以至於希特勒不敢對馬耳他實施空降作戰。英國人、美國人和波蘭人1944年旨在攻佔萊茵河橋樑的史上最大規模的空降行動在阿納姆以失敗告終。美軍第82空降師1943年空降西西里島則是整場戰役中唯一的失誤。失敗歸失敗,但歷史需要正視,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蘇聯軍事歷史學家們對三個空降旅的這次不成功的行動保持著徹底的沉默。《偉大衛國戰爭史》和蘇聯歷史學者家所做的標準記述中從未提及布克林空降行動,只是在《偉大衛國戰爭史》第56幅地圖中,一個毫不起眼的標記暗示出這一行動:在布克林村的名字下,標了一個小小的紅色降落傘,但沒有一個字的說明、解釋或評述。只有這個標誌記錄了1943年9月24日,基輔與卡涅夫之間,第聶伯河河曲部上空所發生的悲壯一幕。


李三萬的三萬裡


 1943年9月,蘇聯紅軍第3近衛坦克軍成功地在基輔以南80千米的布克林地區西側,構建了一個縱深6千米的橋頭堡。 為保住並擴大橋頭堡,蘇聯紅軍投入3個精銳的傘兵旅參戰。結果,以慘敗告終。主要原因:

1.二戰戰鬥機。網絡配圖

一是蘇聯紅軍缺乏空降兵作戰的經驗和戰術,傘兵部隊組建時間不長,傘兵們自主決策和應變能力訓練不夠,且參戰的3個傘兵旅只配備了輕武器。

2.蘇聯紅軍空降兵。網絡配圖

二是,為了保密,命令在最後一分鐘才下達,使參戰的傘兵部隊只有部分部隊和少數飛機做好了準備。原計劃在1943年9月23日晚,將3個傘兵旅1萬名士兵搭乘245架運輸機和運輸滑翔機,分2波次空投到河對岸。後又決定將行動推遲一天,並只投入原計劃參戰部隊中的一部分,但部隊或太遲才獲悉新計劃,或沒收到通知。不僅混亂了整個行動部署,而且沒有選擇最佳進攻時機,利用清晨的明亮儘可能準確地降落並迅速集結部隊。

3.德軍陣地。網絡配圖

三是,至1943年9月24日晚,在沒有偵察和標出降落地點等情況下,就選擇夜間匆忙出動空降兵4500人進攻,其他5000多名傘兵因運力不足無法參戰。造成飛機飛行員在黑暗中錯過了目標區域,許多傘兵不知道降落後該如何行動,許多人直接降落到德軍陣地,等等。只有約2300人逃入森林。




 

  


漢水白石言


1,蘇軍缺乏對登陸場周圍德軍部隊及向空降場附近開進的德國部隊的偵查和了解,使部分空降部隊降落在了開進的德軍裝甲部隊上方;2,夜間,地面空降信號過於簡單簡單,使德軍大量模仿干擾;3,夜間導航誤差大,空降區域達到20×15公里,造成集結困難;4,蘇軍運輸機不足,不能一次性空投,油料到達過晚無法提前進行相關訓練;5,對空降行動保密過於嚴格,使集結部隊無法提前瞭解相關情況並作出充分準備;6,重型準備分拆空投,著陸分散,幾無任何運用;7,由於通訊設備分散空投,造成著陸後,和指揮機構通訊中斷。後方不知道行動情況,前方得不到後方支援。

在空降後1~2天,指揮機構還是無法瞭解空降作戰的大致情況,不得不再次空投了幾個通訊小組,並再次音信全無。此時指揮機構才大致估計出情況不妙,停止了後續行動。


探測衛星A


空降的作用和優點就是出其不意 攻其無備的突然性(另外也有掌握制空權和降落點後的大規模兵力輸送空降),但由於其降落過程在空中,目標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因此在敵後一旦被發現就很容易遭到重創。所以進行空間襲擊首先要做到行動隱秘,然後必須規劃選擇好降落點(一般都有地面指示標誌接應),同時大都選擇夜間飛行突防空降(防止飛行路線被敵察覺而有準備)。如果沒有地面指示信號確認(對空降地敵情不明),一旦落入包圍圈,就會滿盤皆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