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決定是否處死呂布時,身旁明明站著郭嘉,為何偏要問劉備?

秦徵說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

空餘赤兔馬千里,漫遊方天戟一枝。

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這樣講到:


方操送宮下樓時,佈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乎?”玄德點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呂布臨死前,將劉備當做了最後的救命稻草,但是劉備卻給了呂布最為沉重的一擊,最終呂布沒有任何生的餘地,為曹操所殺。

其實,不管誰來求情,不管呂布是被曹操所擒,還是被其他的勢力所擒,都難逃被殺的命運。一方面,呂布的名聲是在太臭了,在丁原賬下反叛丁原,在董卓賬下反叛董卓,劉備接納了他,他卻搶奪了劉備的徐州,已經徹底的沒有了誠信,誰願意一個定時炸彈在自己的身邊;另一方面,呂布的實力實在太強了,不光是自己是公認的“武力天下第一”,自己麾下還有以張遼、高順為首一眾虎將,誰得了呂布和他的勢力,也將為其他諸侯所忌憚,不免引發別人的聯合討伐,陷自己與不利的境地。所以,無論如何,呂布是必須要死的。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回顧劉備,問劉備的意見呢?我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首先,曹操這是“借刀殺人”。曹操素來以禮賢下士、廣結良才而著稱,包括日後與他有“血海深仇”的張繡,他都能接受,所以接納呂布可以被理解,但是呂布呂布必須死,但是曹操由不想背上這個罵名,也不想影響到日後自己的人才招募,所以才經由與呂布有仇的劉備出建議除掉呂布,這樣把鍋甩給劉備,自己留下的則是下邳城打敗呂布的英明,而呂布臨死前,也沒有確實沒有埋怨曹操,而是一直破口大罵劉備。

其次,曹操也想看看劉備的態度。呂布和劉備因為徐州的事情有著很深的過節,劉備不替呂布求情是人之常情,如果一旦劉備為呂布求情,救呂布一命,呂布又是一個不能安分守己的人,一旦劉備有二心,呂布肯定會念及今日救命之恩而幫助劉備,況且呂布的過去是劣跡斑斑,幾次叛變主公,而劉備保下呂布也會讓曹操覺得劉備包藏禍心,留下了一個定時炸彈,等著呂布的反叛。這樣的話,曹操一定會將劉備和呂布一起殺掉,已決後患,即便不殺劉備,也會對於劉備一種進行嚴格的看管,絕不會出現青梅煮酒論英雄之後,讓劉備逃跑的事情了。

再次,就是曹操給了劉備充分的面子,你是皇叔,也有自己的小勢力,失勢後投奔到我這裡,適當的時候還是要給予一定的重視,讓你幫著出謀劃策,也別讓我手下的人覺得是在提防著你,冷落著你,這也是一種懷柔的做法。

只不過,劉備也看到的其中的深意,同時也想到了當初搶奪徐州的事情,最終,劉備一句“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徹底要了呂布的命,對於劉備而言,呂布被殺沒有投降曹操,一來報了徐州被奪之仇,二來,也為自己將來重新振興自己的勢力,少了一個重要的敵人。


雍親王府


是否處死呂布,郭嘉與曹操應該提前溝通過,曹操心中已有定數。他徵詢劉備的意見,明著是給足劉備的面子,實則暗含三重意思。


一:如果劉備為呂布說好話,讓自己免其一死。那就證明劉備並非真心投奔自己,他還有野心。欲在將來,與呂布合力對付自己。因為呂布雖奪了劉備的徐州,然對他對劉備有轅門射戟的救命之恩,倆人並未情斷義絕。所以,今天只要劉備開口為呂布求情,那就把他倆一塊收拾,永絕後患。


二:如果劉備建議殺掉呂布,這才最合情理,最合曹操的心意。像呂布這種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小人,天地所不容。劉備想讓自己殺呂布,一是欲報奪徐州之仇,二也是一種善意的提醒,說明劉備投奔自己並無二心。

三:殺呂布的黑鍋必須讓劉備背上,這樣不僅能抹黑劉備寬厚仁義的形象,而且很容易給人一種假象:殺呂布是劉備提議的,並非他曹操的初衷。由此,呂布的手下必怨恨劉備,而自己則可落個惜才愛才的美名。

曹操不愧為梟雄,這次徵詢劉備的意見可謂一箭三雕,不僅探視了劉備投奔自己真偽,更藉此籠絡了呂布手下將士的心。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等到曹操哭著把陳宮送走後,返回上的樓來,

呂布大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矣”。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曹操的大敵是我呂布,今天我呂布投降了你曹操,由我為你攻城略地,天下不難平定。實際上呂布的這句自救之言對於曹操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可惜就是呂布這句自救之言把他自己給害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本來呂布說這話的時候也是急須保命,而這句話對曹操來說本沒什麼錯,可惜錯就錯在旁邊還有個劉備,呂布為了保命,說話不過大腦,你想想,如果你呂布投降了曹操,幫曹平定天下,那我劉備將來不是在匡扶漢室上更加艱難了嗎,本來我有心救你,一聽你要幫著曹操,我不是救了一個大敵嗎,我還救你幹什麼?於是乎,在曹操回顧玄德曰:何如?劉備就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呂布聽了就破口大罵,說大耳兒無信。

其實在之前呂布被曹操打敗,呂布投奔徐州劉備,劉備對呂布是推心置腹,其實劉備那點小心思就是想和關張一樣把呂布也收了,為自己所用,結果呂布真不是東西,反客為主奪了徐州,在白門樓,劉備一聽呂布要投降曹,幫曹平天下,就心說話了,我答應救你呂布一命,也是想讓你為我所用,既然你要投曹,還救你幹什麼,當曹操徵求劉的意見時,劉備就趁機來了個落井下石,害你沒商量。其實以曹操愛惜人才的性格,還真有收呂布之心,他之所以沒問郭嘉而是問劉備,這裡有倆層意思,一是曹有收呂之心,不需要問屬下,他自信能駕馭得了任何人才。二一個,曹操回頭問劉備實際上也是句客套話,想不到劉備來了一句毒的,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劉備的這句話讓曹操聽了不得不殺,呂布聽了把劉備的十八代祖宗都罵了出來。這也是曹操第一次上了劉備的當。第二次上當是煮酒論英雄。第三次,劉備使個“脫身計”以徐州半路截擊袁術為名,成功脫離曹操掌控。


夏有涼風61


其實這就是政客或者說統治者的高明之處所在了,曹操問劉備,向劉備諮詢意見難道真的是想徵求別人的意見嗎?當然不是,為什麼這麼說呢。

曹操劇照

曹操之所以不問郭嘉而反問劉備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1,同為統治者,領導者劉備的看法與郭嘉的看法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的,一個是從領導者的角度,一個是從謀士下屬的角度,所以說劉備的看法對曹操是有一定參考的,當然這不是主要的原因。2,曹操雖然欣賞呂布之勇,但是他難道不知道呂布的往事,可以說他是親眼見證了呂布的往事,而劉備只是聽說的而已,這點又何必用劉備說,之所以問劉備只不過是順水推舟借劉備的嘴說出來,給曹操殺呂布的一個理由,也向天下人表明不是我曹操心胸狹窄容不下人才,而是劉備跟我說的,讓我不得不殺呂布,避免斷送自己求賢愛才的名聲。

曹操劇照

而對於劉備來說,他其實也怕曹操真的頭腦一熱把呂布收下,那對他來說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曹操實力越大,對於他這個還想創業獨自發展的人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對付呂布他是試過的,自己搞不過的,至少當時劉備還是搞不過的,而劉備估計也可能意識到曹操的一點想法,索性正好順著曹操的下文走下去,殺了呂布,對自己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說,這也就是兩大政治能人的一次互給臺階,互相的順水推舟。


Y一花一世界YB


作為一個高智商的人才,這難道不是郭嘉讓曹操問劉備的嗎?

呂布:我和丞相一起,天下定為我所定。曹操:玄德公怎麼看。劉備:君不見董卓與丁建陽呼?呂布卒。先記住一句話,忠誠是所有領導者最看重的最基礎品質,三國時代忠誠是個極其稀缺的東西。帝王留下的人首先是對自己沒有威脅,此外會給自己帶來好處——利益或者名聲。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阿瞞說這句話時認真的!是認真的!是認真的!重要的話說三遍。曹阿瞞一生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何為把危險扼殺在萌芽中——寧可錯殺不可錯放過。逃亡的途中,呂伯奢一家本來要殺豬款待曹操,因曹操疑心以為要把自己捆起來殺了,不分青紅皂白,立刻殺了呂伯奢一家。曹操作為一個太監的養子的兒子,家境雖然殷實,但是身份總是會被人詬病。這也讓曹操疑心病極其重。曹操的這句名言,翻譯過來就是:我可以不忠誠,但是你們得對我忠誠
。我們看看曹操身邊的重要將領: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彰、曹休,都是自己的本家;李典、樂進、于禁、徐晃都是跟著自己起家的;至於張遼、張頜等人投降的將領,等到這群老將老去,也就是經過了忠誠的考驗之後,才獲得重用的。年輕時候的曹操,經歷了從東漢昏暗的年代到各地軍閥混戰的時代。見證了太多的陰謀詭計,見證了太多的翻臉不認人,所以曹操才會有如此重的疑心病,否則他有一百個腦袋也被砍光了。
曹操問劉備這就是帝王心術,曹操在攻伐呂布的時候,恐怕早就在大帳裡何郭嘉不止一次討論過如何處置呂布的問題了,在還未攻破徐州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殺呂布了。曹操問劉備,其實是看劉備是不是對自己有什麼“不軌”——哪怕是想法曹操、劉備、孫權最看重的是什麼?是忠誠。一個對自己不忠誠但是有才能的將領,只能在不得已的時候才能用一下。曹操為啥喜歡關二爺,不僅僅是因為能力,更重要的是關二爺忠義;劉備窮的都只剩下褲衩了,不知死活,關二爺還能始終不變心;還有當陽長坂坡的趙雲,不僅僅是能力,八十萬軍隊,換做別人,早投降逃跑了;但是趙雲能夠不顧生死,單槍匹馬抱著阿斗在曹軍中來回衝殺。這不僅僅是能力,還代表著一個人是否靠譜——是不是忠義;曹操看重的就是這個,對既有能力,又十分忠義的人投資,是最大的回報。
曹操懂得——對人才的投資獲得的回報是最大的。比如關羽,解白馬之圍,直接讓自己的軍心大振,讓敵方膽寒。在三國裡,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這句話看似沒毛病,但是卻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忠誠。今天你的良臣,明天可能提著刀來砍你。所以,對於呂布這樣一個先為了財寶殺了乾爹丁原,而後為了美女殺了乾爹董卓,🈶️認了王允做乾爹,徐州劉備收留了呂布,呂布反而奪取了劉備的徐州,呂布身上最致命的缺點就是——這人沒有忠義。上一秒他還叫你乾爹,下一秒就可能拿著大方天畫戟逼著你叫爺爺。
曹阿瞞這樣一個疑心如此重的人,怎麼可能會收容一個毫無忠義的呂布?殺不殺呂布,曹操心中早有定奪,如果這種事情他還要問別人,那麼曹操活不過兩集,別說徵呂布了,恐怕徵呂布的時候墳頭草都已經五尺多高了。所以,你明白了吧!
三國裡為何總是喜歡花大力氣勸降那些不怕死的人,因為這類人靠譜忠誠。比如,曹操破徐州後,張遼不怕死,曹操留下了他。劉備入西川,也是勸降了一堆反對他,不投降他的人。尤其是黃權,不但勸降,還委以重任。

最後講一個故事:一個人養了兩個寵物,一個鸚鵡,一個藏獒,一天這個人出差,讓他弟弟照顧家,對他弟弟說:藏獒隨便逗。鸚鵡不要逗。過了幾天,藏獒怎麼逗都可以。於是弟弟就想逗逗鸚鵡,剛逗了一下鸚鵡。只聽見鸚鵡對藏獒說:咬他。藏獒上去把弟弟咬了。主人回來後,帶了只八哥,一看弟弟被咬了,就知道弟弟逗鸚鵡了,二話不說,直接把鸚鵡抓住剁了。

又過了幾天,主人又出去了;讓爸爸替他看家。給爸爸說:藏獒隨便逗,八哥不要逗。爸爸呆了幾天,老是逗藏獒覺得沒趣,於是就逗八哥。結果,爸爸不管怎麼逗八哥,八哥就是不開口。主人回來了一看,爸爸在逗八哥,八哥一直說:主人吉祥。主人很欣慰,給八哥價了好的食糧。

現在,劉備的位置就是那個八哥。


嘟嘟讀讀


曹操城府之深,三國第一人也。曹操用人,常常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孔融讓梨,以賢德傳於世,而曹操又以不孝而殺之,楊修聰明 ,曹操面前,小聰明暴露無遺,華而不實,最後下場開悲…………。三國之中,曹操手下,名人賢士多如牛毛,真正能讓曹操心服口服的卻鳳毛麟角。

曹操看劉備,早知其虛仁假義,作為白手起家的劉備,大肆炫染仁義,是他唯一的資本,這是曹操一眼看透的。曹操煮酒論英雄,是欣賞劉備雖無立錐之地,卻心有大志,這是劉備瞞不過曹操的,曹操沒以為是威脅,就是了解劉備是個按章出牌的人,在當時的亂世之中,曹操需要多幾個像劉備這樣的人出現,劉備在曹操眼裡,僅僅是清潔工的作用,雖能苦心經營有所成功,絕無守業實力。

曹操對劉備是知根知底的,三兄弟以仁義之名闖蕩亂世,關,張雖俠義,而每陣必以生命相博,關羽心高氣傲,不是居人眼下之人,遵劉備為大哥,關羽也有自己絕對的權利,這不是劉備能控制的,劉氏集團,深刻來說,就是個股份公司,劉備不具備絕對領導權。曹操對關羽進行的一切示好,尊重,巴結。如果關羽留在曹操身邊,曹操不會答應,也不會重用,曹操真正的目的是讓關羽回到劉備身邊,連兒童都不會相信關羽能過了曹操五關,是曹操故意演戲,故意張揚關羽的個性。作為如此強大的曹操,這樣對待關羽,曹操手下不缺關羽這樣的人,目的是讓關羽膨脹,目空一切。這樣劉備已經失敗一半,劉備集團內部的不和,很多是關羽的自以為是造成。後來為什麼劉禪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始終不和關羽女兒成婚,這也看出彼此的心結。

曹操殺呂布,為什麼不問郭嘉問劉備,眾人面前,劉備讓曹操殺呂布,呂布雖然出爾反爾,也曾有恩於劉備,曹操讓劉備的假仁義昭然若揭,曹操是讓劉備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劉備不進言殺呂布,曹操會放過呂布?同樣也會殺呂布,如今的呂布之死,又成了劉備讓殺呂布,可見曹操終歸高出劉備。曹操從來沒被劉備矇蔽過,劉備的小心思,曹操心知肚明,只是將計就計罷了。


白這個顏色


呂布字奉先,內蒙古包頭人。人稱包頭呂奉先。呂包頭勇武過人,天下無敵。可最終還是敗給了曹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進攻呂布,圍城三個月。呂布軍中上下離心,於十二月下城投降。

呂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呂布曾要求鬆綁,曹操笑說:“捆綁老虎不得不緊。”呂布又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曹操頗為心動,但劉備在一旁說:“明公您看見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呂布死前說:“大耳劉備最不能相信!”最終呂布被絞殺,然後梟首。


其實早在曹操圍城之前,呂布就有投降之意了,現如今被抓,呂布表示願意歸降曹操,而曹操頗為心動而沒表態,說明曹操在猶豫,曹操自認為還是能鎮住呂布的。

曹操並沒表態也沒問左右意見,只是微微一笑。但劉備就感覺不妙,因為劉備是有野心的人,他不管是想要匡扶漢室還是爭霸天下,最終都會與曹操一戰,若曹操收服呂布豈不是如虎添翼,心想絕不能讓曹操得到此人,於是便不等曹操開口就搶先說了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意思就是想提醒曹操不要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麼死的(丁原董卓都是呂布義父,結果都被呂布殺了)然後甩了個眼神讓劉備自己領悟(可能想表達的是殺了呂布後,呂布嬌妻您豈不就獨享了!)


劉備的話讓曹操頭皮發麻,然後確認過劉備的眼神後又猥瑣一笑,隧下令殺呂布。

然而這一切盡在郭嘉眼中,可能郭嘉看出了劉備的意圖,也領悟了其眼神,想想呂布為人確實也沒必要留著,既然決策人已經做出了決定,自己也就不便開口了。


左將軍


若論武勇,呂布在三國之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然而在呂布兵敗之後,他為保命,向愛才如命的曹操投降,可是曹操依舊痛下殺手,這是為何呢?並且在此過程之中,曹操放著自己的謀士不問,為何獨獨詢問劉備意見?



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呂布被擒之後,他曾經請求劉備為自己求情,劉備也點頭默許,可當曹操詢問劉備意見時,劉備卻一反他之前仁義重信的現象,直接一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決定了呂布的生死。

這件事情也經常被後人當作是劉備虛偽的證據,然而我要說的是,這件事情還真不能怪劉備,劉備這是為命棄名的無奈選擇。

  1. 呂布反覆無常,多行不義,必不可用;
  2. 呂布殘部未滅,軍心不死,必不可放;
  3. 呂布豺狼猛虎,多生事端,必不可囚。

呂布結局似乎已經註定,他只有是死路一條,也只有呂布死了,曹操才能除一心腹大患,劉備也能報仇雪恥。而曹操明知故問,意不在呂布,而在劉備。

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一,欲殺呂布,正大光明。曹操想要收復呂布殘部,但因為要殺呂布,所以怕失去了人心,借劉備之言效果就不同了,不僅名正言順,而且將殺主之仇與劉備平分。

其二,試探劉備,恩威並施。在朝堂之上,冒死逆曹者太多啦,曹操這樣做除了試探劉備,還想要將劉備收復。施威與劉備,詢問劉備,劉備言殺之則犯義,不言殺則犯曹,一問兩難,為了保命劉備只能選擇棄名。而且劉備和呂布的私語可是被曹操看見的,如果劉備幫呂布說話,這不是沒事找事讓曹操懷疑自己嘛!

其三,施禮於備,以收其心。曹操詢問劉備還要向劉備傳遞一個信息,我曹某人對你劉備是很看重的,我賬下軍師名將無數我不問,偏偏就問了你,將你奉為上賓,你要識趣,要識時務,以後就跟著我好好幹吧!



劉備的無奈

此時的劉備,勢單力薄,他只能順從曹操的心意,這也正是曹操的高明所在,我想此時的劉備心裡恐怕十分憋屈,徐州呀!那是我劉備的徐州,你曹操白拿不說,還要坑我一把,陷我於不義,簡直是沒有天理!

所以曹操獨問劉備實際上是陽謀,而劉備明知道曹操給自己挖了一個坑,他也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眼睛一閉,往下一跳。其實呂布之死,劉備不是始作俑者,他也是受害人之一。


古今注


劉備一生已仁義自居,卻獨獨害了呂布。

劉備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意思就是:呂布跟丁原的時候,殺丁原,跟董卓時候,又殺董卓,現在跟著你,你不怕他殺你嗎?!這一句話的殺傷力極強!把呂布氣瘋了:“大耳兒!不記得轅門射戟了?不是我,你早就被袁術殺了!”劉備一言不發,呂布目視劉備曰:“是兒最無信者!”

  現在,中南部已經沒有什麼勁敵了,那麼,呂布一死,對劉備就有相當大的益處,而呂布活著,就只會對劉備有害 所以,劉備一句話,就把這位拜把子的義兄推向了絕境!高明嗎?不高明。實在是低劣。這位滿口仁義的劉備弄得羅貫中老先生很不好處理這一段。

  因為最終的決策權在曹操,不在劉備。劉備有兩選,曹操也有兩選。無論劉備選什麼,都不能算數,關鍵在於曹操如何定奪。曹操每做一個決定,其實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故意叫別人先發表意見,不合他的意思,他再問下一個人,也不讓你難看。若合他的意思,他就按你說的辦,以後出了事,都是你出的餿主意。其實都是他自己的意思。

  曹操自思難於駕馭呂布這匹烈馬,所以還是除掉保險些。別聽他說要招納四方英雄,沒有的事,真有威脅的人來了,容納不了的。所以,曹操這一招玩的非常高妙:他自己不說,讓劉備說出來,不是我曹操要殺你,是你的兄弟劉備要殺你!

  劉備無論說什麼,都沒有意義。曹操不會受劉備的擺佈,否則他就不是曹操了。當時,劉備說出那般惡話,萬一曹操把呂布放了,劉備以後還怎麼混呢?所以,這是劉備的一個漏洞。


回望歷史的青年


曹操對降後的呂布是用是殺,以曹操的智慧,曹操本人應該是心知肚明的事。然而事情有點蹊蹺,他卻問了劉備。


一是呂布的不忠誠,在這個歷史上是出了名的,無人不知。二是劉備非池中之物,必然希望成為地方的霸主,像呂布這樣的超級戰將,劉備不願意看見他歸降於曹操。

這恐怕不是曹操要假手他人殺死呂布,以曹操的智囊團來治服一個歸降曹操的“小賊”呂布,是綽綽有餘。如果曹操要用呂布,就不能問劉備。

因為劉備的新仇(你不奪了劉備的徐州)舊恨(三英戰呂布不勝),未來劉備與曹操破局爭奪天下,因曹操多一員猛將呂布,劉備在與曹操的逐鹿中原時,無形中埋下了很多的艱難困苦,劉備是絕對容納不了呂布的。以曹操的心智,對於呂布是留是殺,不應該看不出其中的利害關係。如果曹操留下呂布,就不能問劉備,原因很簡單,劉備會說要殺了呂布,一旦曹操認為呂布還可以用,而劉備反對要殺,在未來呂布如果反了,在歷史上會成為曹操的一個汙點:當初劉備就勸說要殺掉呂布,而曹操自己卻留下了呂布,後來留呂布,呂布的造反,給自己帶來了無法清洗的汙點——一個不是很明智的主公,在歷史上會有人嘲笑曹操的智慧。

曹操對呂布和劉備的迷惑,最終導致了它失去統一國家的原因。

以曹操的智慧駕馭呂布是綽綽有餘的,呂布也是曹操統一天下的利器。而眾多謀士都說了,劉備不可用,不可留;難道曹操自己沒發現劉備有胸懷天下之大志嗎?所以心智上最後這一點矯情和困惑,使得曹操統一國家功虧一簣。

所以說用人的最終結果的細微變化,是很難被超前的解決和發現的。


本來不應該發生在曹操身上的煮酒論英雄也發生了:當著劉備的面說劉備是英雄。不知道曹操的目的何在,是想要劉備防著自己嗎?我想這是不可能的。但曹操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從古到今,都沒有人弄得明白。我想可能是曹操的嬌情依在。

圖/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