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决定是否处死吕布时,身旁明明站着郭嘉,为何偏要问刘备?

秦征说


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

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游方天戟一枝。

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

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这样讲到:


方操送宫下楼时,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吕布临死前,将刘备当做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但是刘备却给了吕布最为沉重的一击,最终吕布没有任何生的余地,为曹操所杀。

其实,不管谁来求情,不管吕布是被曹操所擒,还是被其他的势力所擒,都难逃被杀的命运。一方面,吕布的名声是在太臭了,在丁原账下反叛丁原,在董卓账下反叛董卓,刘备接纳了他,他却抢夺了刘备的徐州,已经彻底的没有了诚信,谁愿意一个定时炸弹在自己的身边;另一方面,吕布的实力实在太强了,不光是自己是公认的“武力天下第一”,自己麾下还有以张辽、高顺为首一众虎将,谁得了吕布和他的势力,也将为其他诸侯所忌惮,不免引发别人的联合讨伐,陷自己与不利的境地。所以,无论如何,吕布是必须要死的。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回顾刘备,问刘备的意见呢?我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首先,曹操这是“借刀杀人”。曹操素来以礼贤下士、广结良才而著称,包括日后与他有“血海深仇”的张绣,他都能接受,所以接纳吕布可以被理解,但是吕布吕布必须死,但是曹操由不想背上这个骂名,也不想影响到日后自己的人才招募,所以才经由与吕布有仇的刘备出建议除掉吕布,这样把锅甩给刘备,自己留下的则是下邳城打败吕布的英明,而吕布临死前,也没有确实没有埋怨曹操,而是一直破口大骂刘备。

其次,曹操也想看看刘备的态度。吕布和刘备因为徐州的事情有着很深的过节,刘备不替吕布求情是人之常情,如果一旦刘备为吕布求情,救吕布一命,吕布又是一个不能安分守己的人,一旦刘备有二心,吕布肯定会念及今日救命之恩而帮助刘备,况且吕布的过去是劣迹斑斑,几次叛变主公,而刘备保下吕布也会让曹操觉得刘备包藏祸心,留下了一个定时炸弹,等着吕布的反叛。这样的话,曹操一定会将刘备和吕布一起杀掉,已决后患,即便不杀刘备,也会对于刘备一种进行严格的看管,绝不会出现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让刘备逃跑的事情了。

再次,就是曹操给了刘备充分的面子,你是皇叔,也有自己的小势力,失势后投奔到我这里,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让你帮着出谋划策,也别让我手下的人觉得是在提防着你,冷落着你,这也是一种怀柔的做法。

只不过,刘备也看到的其中的深意,同时也想到了当初抢夺徐州的事情,最终,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彻底要了吕布的命,对于刘备而言,吕布被杀没有投降曹操,一来报了徐州被夺之仇,二来,也为自己将来重新振兴自己的势力,少了一个重要的敌人。


雍亲王府


是否处死吕布,郭嘉与曹操应该提前沟通过,曹操心中已有定数。他征询刘备的意见,明着是给足刘备的面子,实则暗含三重意思。


一:如果刘备为吕布说好话,让自己免其一死。那就证明刘备并非真心投奔自己,他还有野心。欲在将来,与吕布合力对付自己。因为吕布虽夺了刘备的徐州,然对他对刘备有辕门射戟的救命之恩,俩人并未情断义绝。所以,今天只要刘备开口为吕布求情,那就把他俩一块收拾,永绝后患。


二:如果刘备建议杀掉吕布,这才最合情理,最合曹操的心意。像吕布这种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天地所不容。刘备想让自己杀吕布,一是欲报夺徐州之仇,二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说明刘备投奔自己并无二心。

三:杀吕布的黑锅必须让刘备背上,这样不仅能抹黑刘备宽厚仁义的形象,而且很容易给人一种假象:杀吕布是刘备提议的,并非他曹操的初衷。由此,吕布的手下必怨恨刘备,而自己则可落个惜才爱才的美名。

曹操不愧为枭雄,这次征询刘备的意见可谓一箭三雕,不仅探视了刘备投奔自己真伪,更借此笼络了吕布手下将士的心。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等到曹操哭着把陈宫送走后,返回上的楼来,

吕布大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曹操的大敌是我吕布,今天我吕布投降了你曹操,由我为你攻城略地,天下不难平定。实际上吕布的这句自救之言对于曹操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可惜就是吕布这句自救之言把他自己给害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来吕布说这话的时候也是急须保命,而这句话对曹操来说本没什么错,可惜错就错在旁边还有个刘备,吕布为了保命,说话不过大脑,你想想,如果你吕布投降了曹操,帮曹平定天下,那我刘备将来不是在匡扶汉室上更加艰难了吗,本来我有心救你,一听你要帮着曹操,我不是救了一个大敌吗,我还救你干什么?于是乎,在曹操回顾玄德曰:何如?刘备就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吕布听了就破口大骂,说大耳儿无信。

其实在之前吕布被曹操打败,吕布投奔徐州刘备,刘备对吕布是推心置腹,其实刘备那点小心思就是想和关张一样把吕布也收了,为自己所用,结果吕布真不是东西,反客为主夺了徐州,在白门楼,刘备一听吕布要投降曹,帮曹平天下,就心说话了,我答应救你吕布一命,也是想让你为我所用,既然你要投曹,还救你干什么,当曹操征求刘的意见时,刘备就趁机来了个落井下石,害你没商量。其实以曹操爱惜人才的性格,还真有收吕布之心,他之所以没问郭嘉而是问刘备,这里有俩层意思,一是曹有收吕之心,不需要问属下,他自信能驾驭得了任何人才。二一个,曹操回头问刘备实际上也是句客套话,想不到刘备来了一句毒的,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刘备的这句话让曹操听了不得不杀,吕布听了把刘备的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出来。这也是曹操第一次上了刘备的当。第二次上当是煮酒论英雄。第三次,刘备使个“脱身计”以徐州半路截击袁术为名,成功脱离曹操掌控。


夏有凉风61


其实这就是政客或者说统治者的高明之处所在了,曹操问刘备,向刘备咨询意见难道真的是想征求别人的意见吗?当然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曹操剧照

曹操之所以不问郭嘉而反问刘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同为统治者,领导者刘备的看法与郭嘉的看法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一个是从领导者的角度,一个是从谋士下属的角度,所以说刘备的看法对曹操是有一定参考的,当然这不是主要的原因。2,曹操虽然欣赏吕布之勇,但是他难道不知道吕布的往事,可以说他是亲眼见证了吕布的往事,而刘备只是听说的而已,这点又何必用刘备说,之所以问刘备只不过是顺水推舟借刘备的嘴说出来,给曹操杀吕布的一个理由,也向天下人表明不是我曹操心胸狭窄容不下人才,而是刘备跟我说的,让我不得不杀吕布,避免断送自己求贤爱才的名声。

曹操剧照

而对于刘备来说,他其实也怕曹操真的头脑一热把吕布收下,那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曹操实力越大,对于他这个还想创业独自发展的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对付吕布他是试过的,自己搞不过的,至少当时刘备还是搞不过的,而刘备估计也可能意识到曹操的一点想法,索性正好顺着曹操的下文走下去,杀了吕布,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说,这也就是两大政治能人的一次互给台阶,互相的顺水推舟。


Y一花一世界YB


作为一个高智商的人才,这难道不是郭嘉让曹操问刘备的吗?

吕布:我和丞相一起,天下定为我所定。曹操:玄德公怎么看。刘备:君不见董卓与丁建阳呼?吕布卒。先记住一句话,忠诚是所有领导者最看重的最基础品质,三国时代忠诚是个极其稀缺的东西。帝王留下的人首先是对自己没有威胁,此外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利益或者名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阿瞒说这句话时认真的!是认真的!是认真的!重要的话说三遍。曹阿瞒一生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何为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中——宁可错杀不可错放过。逃亡的途中,吕伯奢一家本来要杀猪款待曹操,因曹操疑心以为要把自己捆起来杀了,不分青红皂白,立刻杀了吕伯奢一家。曹操作为一个太监的养子的儿子,家境虽然殷实,但是身份总是会被人诟病。这也让曹操疑心病极其重。曹操的这句名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可以不忠诚,但是你们得对我忠诚
。我们看看曹操身边的重要将领: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彰、曹休,都是自己的本家;李典、乐进、于禁、徐晃都是跟着自己起家的;至于张辽、张颌等人投降的将领,等到这群老将老去,也就是经过了忠诚的考验之后,才获得重用的。年轻时候的曹操,经历了从东汉昏暗的年代到各地军阀混战的时代。见证了太多的阴谋诡计,见证了太多的翻脸不认人,所以曹操才会有如此重的疑心病,否则他有一百个脑袋也被砍光了。
曹操问刘备这就是帝王心术,曹操在攻伐吕布的时候,恐怕早就在大帐里何郭嘉不止一次讨论过如何处置吕布的问题了,在还未攻破徐州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杀吕布了。曹操问刘备,其实是看刘备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不轨”——哪怕是想法曹操、刘备、孙权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忠诚。一个对自己不忠诚但是有才能的将领,只能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用一下。曹操为啥喜欢关二爷,不仅仅是因为能力,更重要的是关二爷忠义;刘备穷的都只剩下裤衩了,不知死活,关二爷还能始终不变心;还有当阳长坂坡的赵云,不仅仅是能力,八十万军队,换做别人,早投降逃跑了;但是赵云能够不顾生死,单枪匹马抱着阿斗在曹军中来回冲杀。这不仅仅是能力,还代表着一个人是否靠谱——是不是忠义;曹操看重的就是这个,对既有能力,又十分忠义的人投资,是最大的回报。
曹操懂得——对人才的投资获得的回报是最大的。比如关羽,解白马之围,直接让自己的军心大振,让敌方胆寒。在三国里,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这句话看似没毛病,但是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忠诚。今天你的良臣,明天可能提着刀来砍你。所以,对于吕布这样一个先为了财宝杀了干爹丁原,而后为了美女杀了干爹董卓,🈶️认了王允做干爹,徐州刘备收留了吕布,吕布反而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吕布身上最致命的缺点就是——这人没有忠义。上一秒他还叫你干爹,下一秒就可能拿着大方天画戟逼着你叫爷爷。
曹阿瞒这样一个疑心如此重的人,怎么可能会收容一个毫无忠义的吕布?杀不杀吕布,曹操心中早有定夺,如果这种事情他还要问别人,那么曹操活不过两集,别说征吕布了,恐怕征吕布的时候坟头草都已经五尺多高了。所以,你明白了吧!
三国里为何总是喜欢花大力气劝降那些不怕死的人,因为这类人靠谱忠诚。比如,曹操破徐州后,张辽不怕死,曹操留下了他。刘备入西川,也是劝降了一堆反对他,不投降他的人。尤其是黄权,不但劝降,还委以重任。

最后讲一个故事:一个人养了两个宠物,一个鹦鹉,一个藏獒,一天这个人出差,让他弟弟照顾家,对他弟弟说:藏獒随便逗。鹦鹉不要逗。过了几天,藏獒怎么逗都可以。于是弟弟就想逗逗鹦鹉,刚逗了一下鹦鹉。只听见鹦鹉对藏獒说:咬他。藏獒上去把弟弟咬了。主人回来后,带了只八哥,一看弟弟被咬了,就知道弟弟逗鹦鹉了,二话不说,直接把鹦鹉抓住剁了。

又过了几天,主人又出去了;让爸爸替他看家。给爸爸说:藏獒随便逗,八哥不要逗。爸爸呆了几天,老是逗藏獒觉得没趣,于是就逗八哥。结果,爸爸不管怎么逗八哥,八哥就是不开口。主人回来了一看,爸爸在逗八哥,八哥一直说:主人吉祥。主人很欣慰,给八哥价了好的食粮。

现在,刘备的位置就是那个八哥。


嘟嘟读读


曹操城府之深,三国第一人也。曹操用人,常常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孔融让梨,以贤德传于世,而曹操又以不孝而杀之,杨修聪明 ,曹操面前,小聪明暴露无遗,华而不实,最后下场开悲…………。三国之中,曹操手下,名人贤士多如牛毛,真正能让曹操心服口服的却凤毛麟角。

曹操看刘备,早知其虚仁假义,作为白手起家的刘备,大肆炫染仁义,是他唯一的资本,这是曹操一眼看透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是欣赏刘备虽无立锥之地,却心有大志,这是刘备瞒不过曹操的,曹操没以为是威胁,就是了解刘备是个按章出牌的人,在当时的乱世之中,曹操需要多几个像刘备这样的人出现,刘备在曹操眼里,仅仅是清洁工的作用,虽能苦心经营有所成功,绝无守业实力。

曹操对刘备是知根知底的,三兄弟以仁义之名闯荡乱世,关,张虽侠义,而每阵必以生命相博,关羽心高气傲,不是居人眼下之人,遵刘备为大哥,关羽也有自己绝对的权利,这不是刘备能控制的,刘氏集团,深刻来说,就是个股份公司,刘备不具备绝对领导权。曹操对关羽进行的一切示好,尊重,巴结。如果关羽留在曹操身边,曹操不会答应,也不会重用,曹操真正的目的是让关羽回到刘备身边,连儿童都不会相信关羽能过了曹操五关,是曹操故意演戏,故意张扬关羽的个性。作为如此强大的曹操,这样对待关羽,曹操手下不缺关羽这样的人,目的是让关羽膨胀,目空一切。这样刘备已经失败一半,刘备集团内部的不和,很多是关羽的自以为是造成。后来为什么刘禅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始终不和关羽女儿成婚,这也看出彼此的心结。

曹操杀吕布,为什么不问郭嘉问刘备,众人面前,刘备让曹操杀吕布,吕布虽然出尔反尔,也曾有恩于刘备,曹操让刘备的假仁义昭然若揭,曹操是让刘备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刘备不进言杀吕布,曹操会放过吕布?同样也会杀吕布,如今的吕布之死,又成了刘备让杀吕布,可见曹操终归高出刘备。曹操从来没被刘备蒙蔽过,刘备的小心思,曹操心知肚明,只是将计就计罢了。


白这个颜色


吕布字奉先,内蒙古包头人。人称包头吕奉先。吕包头勇武过人,天下无敌。可最终还是败给了曹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进攻吕布,围城三个月。吕布军中上下离心,于十二月下城投降。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吕布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绞杀,然后枭首。


其实早在曹操围城之前,吕布就有投降之意了,现如今被抓,吕布表示愿意归降曹操,而曹操颇为心动而没表态,说明曹操在犹豫,曹操自认为还是能镇住吕布的。

曹操并没表态也没问左右意见,只是微微一笑。但刘备就感觉不妙,因为刘备是有野心的人,他不管是想要匡扶汉室还是争霸天下,最终都会与曹操一战,若曹操收服吕布岂不是如虎添翼,心想绝不能让曹操得到此人,于是便不等曹操开口就抢先说了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意思就是想提醒曹操不要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丁原董卓都是吕布义父,结果都被吕布杀了)然后甩了个眼神让刘备自己领悟(可能想表达的是杀了吕布后,吕布娇妻您岂不就独享了!)


刘备的话让曹操头皮发麻,然后确认过刘备的眼神后又猥琐一笑,隧下令杀吕布。

然而这一切尽在郭嘉眼中,可能郭嘉看出了刘备的意图,也领悟了其眼神,想想吕布为人确实也没必要留着,既然决策人已经做出了决定,自己也就不便开口了。


左将军


若论武勇,吕布在三国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然而在吕布兵败之后,他为保命,向爱才如命的曹操投降,可是曹操依旧痛下杀手,这是为何呢?并且在此过程之中,曹操放着自己的谋士不问,为何独独询问刘备意见?



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吕布被擒之后,他曾经请求刘备为自己求情,刘备也点头默许,可当曹操询问刘备意见时,刘备却一反他之前仁义重信的现象,直接一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决定了吕布的生死。

这件事情也经常被后人当作是刘备虚伪的证据,然而我要说的是,这件事情还真不能怪刘备,刘备这是为命弃名的无奈选择。

  1. 吕布反复无常,多行不义,必不可用;
  2. 吕布残部未灭,军心不死,必不可放;
  3. 吕布豺狼猛虎,多生事端,必不可囚。

吕布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他只有是死路一条,也只有吕布死了,曹操才能除一心腹大患,刘备也能报仇雪耻。而曹操明知故问,意不在吕布,而在刘备。

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一,欲杀吕布,正大光明。曹操想要收复吕布残部,但因为要杀吕布,所以怕失去了人心,借刘备之言效果就不同了,不仅名正言顺,而且将杀主之仇与刘备平分。

其二,试探刘备,恩威并施。在朝堂之上,冒死逆曹者太多啦,曹操这样做除了试探刘备,还想要将刘备收复。施威与刘备,询问刘备,刘备言杀之则犯义,不言杀则犯曹,一问两难,为了保命刘备只能选择弃名。而且刘备和吕布的私语可是被曹操看见的,如果刘备帮吕布说话,这不是没事找事让曹操怀疑自己嘛!

其三,施礼于备,以收其心。曹操询问刘备还要向刘备传递一个信息,我曹某人对你刘备是很看重的,我账下军师名将无数我不问,偏偏就问了你,将你奉为上宾,你要识趣,要识时务,以后就跟着我好好干吧!



刘备的无奈

此时的刘备,势单力薄,他只能顺从曹操的心意,这也正是曹操的高明所在,我想此时的刘备心里恐怕十分憋屈,徐州呀!那是我刘备的徐州,你曹操白拿不说,还要坑我一把,陷我于不义,简直是没有天理!

所以曹操独问刘备实际上是阳谋,而刘备明知道曹操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眼睛一闭,往下一跳。其实吕布之死,刘备不是始作俑者,他也是受害人之一。


古今注


刘备一生已仁义自居,却独独害了吕布。

刘备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意思就是:吕布跟丁原的时候,杀丁原,跟董卓时候,又杀董卓,现在跟着你,你不怕他杀你吗?!这一句话的杀伤力极强!把吕布气疯了:“大耳儿!不记得辕门射戟了?不是我,你早就被袁术杀了!”刘备一言不发,吕布目视刘备曰:“是儿最无信者!”

  现在,中南部已经没有什么劲敌了,那么,吕布一死,对刘备就有相当大的益处,而吕布活着,就只会对刘备有害 所以,刘备一句话,就把这位拜把子的义兄推向了绝境!高明吗?不高明。实在是低劣。这位满口仁义的刘备弄得罗贯中老先生很不好处理这一段。

  因为最终的决策权在曹操,不在刘备。刘备有两选,曹操也有两选。无论刘备选什么,都不能算数,关键在于曹操如何定夺。曹操每做一个决定,其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故意叫别人先发表意见,不合他的意思,他再问下一个人,也不让你难看。若合他的意思,他就按你说的办,以后出了事,都是你出的馊主意。其实都是他自己的意思。

  曹操自思难于驾驭吕布这匹烈马,所以还是除掉保险些。别听他说要招纳四方英雄,没有的事,真有威胁的人来了,容纳不了的。所以,曹操这一招玩的非常高妙:他自己不说,让刘备说出来,不是我曹操要杀你,是你的兄弟刘备要杀你!

  刘备无论说什么,都没有意义。曹操不会受刘备的摆布,否则他就不是曹操了。当时,刘备说出那般恶话,万一曹操把吕布放了,刘备以后还怎么混呢?所以,这是刘备的一个漏洞。


回望历史的青年


曹操對降後的呂布是用是殺,以曹操的智慧,曹操本人應該是心知肚明的事。然而事情有點蹊蹺,他卻問了劉備。


一是呂布的不忠誠,在這個歷史上是出了名的,無人不知。二是劉備非池中之物,必然希望成為地方的霸主,像呂布這樣的超級戰將,劉備不願意看見他歸降於曹操。

這恐怕不是曹操要假手他人殺死呂布,以曹操的智囊團來治服一個歸降曹操的“小賊”呂布,是綽綽有餘。如果曹操要用呂布,就不能問劉備。

因為劉備的新仇(你不奪了劉備的徐州)舊恨(三英戰呂布不勝),未來劉備與曹操破局爭奪天下,因曹操多一員猛將呂布,劉備在與曹操的逐鹿中原時,無形中埋下了很多的艱難困苦,劉備是絕對容納不了呂布的。以曹操的心智,對於呂布是留是殺,不應該看不出其中的利害關係。如果曹操留下呂布,就不能問劉備,原因很簡單,劉備會說要殺了呂布,一旦曹操認為呂布還可以用,而劉備反對要殺,在未來呂布如果反了,在歷史上會成為曹操的一個污點:當初劉備就勸說要殺掉呂布,而曹操自己卻留下了呂布,後來留呂布,呂布的造反,給自己帶來了無法清洗的污點——一個不是很明智的主公,在歷史上會有人嘲笑曹操的智慧。

曹操對呂布和劉備的迷惑,最終導致了它失去統一國家的原因。

以曹操的智慧駕馭呂布是綽綽有餘的,呂布也是曹操統一天下的利器。而眾多謀士都說了,劉備不可用,不可留;難道曹操自己沒發現劉備有胸懷天下之大志嗎?所以心智上最後這一點矯情和困惑,使得曹操統一國家功虧一簣。

所以說用人的最終結果的細微變化,是很難被超前的解決和發現的。


本來不應該發生在曹操身上的煮酒論英雄也發生了:當著劉備的面說劉備是英雄。不知道曹操的目的何在,是想要劉備防著自己嗎?我想這是不可能的。但曹操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從古到今,都沒有人弄得明白。我想可能是曹操的嬌情依在。

圖/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