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北京城有哪些娛樂活動?

季我努學社


回答者:王成偉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靖難之役以後,朱棣將北京定為明帝國的首都,北京的娛樂文化開始走向發展與繁榮。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大運河對南北方的溝通使江南地區的娛樂文化向北京城傳播,以及宮廷內大量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刺激,共同造就了北京城的娛樂消費水平,使北京成為了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娛樂消費市場,城市的軍事職能逐漸被經濟職能所超越。作為明帝國都城的北京,不僅生活著皇族、官宦以及文人士大夫等精英群體,而且還有大量的平民,不同的娛樂消費方式,體現出各群體的娛樂特點及生活理念。

明代宮廷和上層社會的娛樂生活主要是體現在節日當中。節日不僅僅是一種儀式,同時也是一種娛樂。以明代宮廷的元宵節為例,永樂朝以降,明代的元宵節放假10天,人們有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娛樂活動,由此也使明代宮廷的娛樂方式愈來愈多元化,例如室外的娛樂活動有跑旱船、舞獅、耍龍燈、變戲法、踩高蹺等,室內的娛樂活動則有牌九、擲骰子、打梭哈等,尤其是到晚明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宮廷的娛樂方式也逐漸走向民間,民間的奢侈之風也逐漸盛行起來,娛樂不再是貴族可以消費的奢侈品,而是走向千家萬戶的普通消費品。唐寅曾有《元宵》詩云: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繞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作為北方娛樂消費中心的北京城,自然可以通過這首詩所描繪的場景,傳遞出城市中熱鬧的娛樂場面。

(《帝京景物略》書影)

隨著平民消費能力的增強,北京城內的平民也逐漸開始了自己的娛樂活動,除了節日娛樂之外,還有平日裡的休閒旅遊。雖然他們不如文人士大夫和貴族們的活動範圍大,只是在城內和城郊的幾處景點遊玩,但這些地方的旅遊服務業幾乎都被相應地刺激起來。例如海淀地區的柳浪莊,以暮春時節的垂柳和稻田景觀聞名,人們便將西湖十景中的“柳浪聞鶯”移植過來,形成吸引遊人的招牌,並利用莊內盛產的河鮮和水產品來打造市場,逐漸將柳浪莊變成了一處類似於今天的農家樂式的休閒遊樂場所。除柳浪莊外,碧雲寺、西湖(昆明湖)、積水潭等地也是北京城內百姓常常光顧的旅遊勝地。而且,每逢重大節日時,大量遊客湧上街頭,形成繁華熱鬧的娛樂市場,如清明節的高梁橋,“遊人以萬計,簇地三四里。”場面熱鬧非凡,可見當時的平民旅遊與娛樂活動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今日高梁橋)

從明代北京城的娛樂情況來看,明代的平民娛樂活動比貴族、文人士大夫的範圍要小很多,但這並不妨礙上下層社會群體在娛樂文化上的交流,經濟的發展使得娛樂走向普遍化,普通的民眾也可以將娛樂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江南地區的生活風氣,對北京城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給宮廷娛樂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娛樂已經起到了連接上下層社會的樞紐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維清、高毅青:《中國文化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

2.(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五《高梁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