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現象的啟示:女排應職業化,以朱婷為範本,不該全押注國家隊

2018女排世俱杯雖已落下帷幕,但朱婷引發的女排風暴並未結束。就像一位朋友所評價的,朱婷已經不再是幾個冠軍和幾個MVP那麼簡單。本屆世俱杯就是一個印記,從賽事主辦到全世界的媒體、全球球迷的關注都已離不開這位巨星,這也是瓦基弗銀行女排在紹興的人氣和口碑碾壓東道主浙江女排的主要原因,沒有之一。朱婷一個人帶動了一個賽事、帶動了整個運動項目、燃燒了一個球市,這個現象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可以說,朱婷為中國排球打造了一個範本。

朱婷現象的啟示:女排應職業化,以朱婷為範本,不該全押注國家隊

雖然朱婷掀起的風暴背後離不開商業經紀團隊和贊助企業等等,但憑藉朱婷的實力和影響力,即便沒有如今的團隊運作,也會有更多團隊來運作背後的具體工作。一個人帶動了整個賽事,為整個比賽和運動帶來了巨大貢獻,這絕非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的運作成果,而是排球運動職業化帶來的福利。可惜我們中國排協還在壓縮聯賽,雖然中國女排聯賽更名為超級聯賽,也已經來到了第二個賽季,可惜中國聯賽變得更加保守化、傳統化、封閉化。中國排協依然在重複過去幾十年的路線,就是指望國家隊的冠軍來帶來聯賽的突破,掀起所謂的“女排效應”,消費前輩們積累的“女排精神”這個金字招牌。

朱婷現象的啟示:女排應職業化,以朱婷為範本,不該全押注國家隊

全力服務國家隊,把發展希望寄託於國家隊奪冠的這個思路或許是對的,也非常安全常規。但是,冠軍的概率畢竟是很低的,即便有朱婷,有郎平的加持,有丁霞、張常寧、袁心玥,我們世錦賽依然未能斬獲冠軍。而土耳其女排並沒有奪得冠軍,甚至六強不入,照樣有很火的聯賽,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他們的聯賽版權出售給了各個平臺,因為朱婷、金延璟、博斯科維奇……他們在中國、韓國、塞爾維亞都掀起了同樣的風暴,商機遍地,從代言、品牌、經紀約、版權……帶動了整個賽事的商業化,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目光。

朱婷現象的啟示:女排應職業化,以朱婷為範本,不該全押注國家隊

所以,朱婷風暴告訴我們,中國排協應該以俱樂部為本,以人為本,以朱婷們這樣的球星為本。否則中國聯賽永遠不會進步,做再多的改革也依然是換湯不換藥。也希望能有更多朱婷走出去,更多米哈伊洛維奇、金延璟走進來,讓中國女排聯賽和國家隊一起,創造更多的朱婷,吸引更多的金延璟,讓中國聯賽真正的職業化、商業化,這才是中國排協應該走的路。如果覺得這條路沒有清晰的思路,不妨參考一下李娜、彭帥的模式,不妨請教一下孫晉芳、不妨採納和吸取郎平的意見,或許中國女排能夠藉助朱婷之力,披荊斬棘,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職業化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