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现象的启示:女排应职业化,以朱婷为范本,不该全押注国家队

2018女排世俱杯虽已落下帷幕,但朱婷引发的女排风暴并未结束。就像一位朋友所评价的,朱婷已经不再是几个冠军和几个MVP那么简单。本届世俱杯就是一个印记,从赛事主办到全世界的媒体、全球球迷的关注都已离不开这位巨星,这也是瓦基弗银行女排在绍兴的人气和口碑碾压东道主浙江女排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朱婷一个人带动了一个赛事、带动了整个运动项目、燃烧了一个球市,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可以说,朱婷为中国排球打造了一个范本。

朱婷现象的启示:女排应职业化,以朱婷为范本,不该全押注国家队

虽然朱婷掀起的风暴背后离不开商业经纪团队和赞助企业等等,但凭借朱婷的实力和影响力,即便没有如今的团队运作,也会有更多团队来运作背后的具体工作。一个人带动了整个赛事,为整个比赛和运动带来了巨大贡献,这绝非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运作成果,而是排球运动职业化带来的福利。可惜我们中国排协还在压缩联赛,虽然中国女排联赛更名为超级联赛,也已经来到了第二个赛季,可惜中国联赛变得更加保守化、传统化、封闭化。中国排协依然在重复过去几十年的路线,就是指望国家队的冠军来带来联赛的突破,掀起所谓的“女排效应”,消费前辈们积累的“女排精神”这个金字招牌。

朱婷现象的启示:女排应职业化,以朱婷为范本,不该全押注国家队

全力服务国家队,把发展希望寄托于国家队夺冠的这个思路或许是对的,也非常安全常规。但是,冠军的概率毕竟是很低的,即便有朱婷,有郎平的加持,有丁霞、张常宁、袁心玥,我们世锦赛依然未能斩获冠军。而土耳其女排并没有夺得冠军,甚至六强不入,照样有很火的联赛,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他们的联赛版权出售给了各个平台,因为朱婷、金延璟、博斯科维奇……他们在中国、韩国、塞尔维亚都掀起了同样的风暴,商机遍地,从代言、品牌、经纪约、版权……带动了整个赛事的商业化,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

朱婷现象的启示:女排应职业化,以朱婷为范本,不该全押注国家队

所以,朱婷风暴告诉我们,中国排协应该以俱乐部为本,以人为本,以朱婷们这样的球星为本。否则中国联赛永远不会进步,做再多的改革也依然是换汤不换药。也希望能有更多朱婷走出去,更多米哈伊洛维奇、金延璟走进来,让中国女排联赛和国家队一起,创造更多的朱婷,吸引更多的金延璟,让中国联赛真正的职业化、商业化,这才是中国排协应该走的路。如果觉得这条路没有清晰的思路,不妨参考一下李娜、彭帅的模式,不妨请教一下孙晋芳、不妨采纳和吸取郎平的意见,或许中国女排能够借助朱婷之力,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职业化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