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一養就富,農民一養就賠,有些致富節目還能信嗎?

孫承浩


對於農村的朋友來說,種地和養殖都不是什麼稀罕事,這也是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近幾年,隨著糧食的市場價格越來越不景氣,不少人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發展養殖上面,就連很多響應國家號召返鄉創業的朋友也加入到這一隊伍中。

根據近幾年的情況來看,特色養殖已經成為農村最受追捧的行業之一,不同人養殖的動物品種和發展規模也各有不同,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最開始發展特色養殖都或多或少地與電視上的致富節目有關。然而現實的發展卻並不盡如人意:哪些電視上一養就富的項目,不僅沒讓農民賺到錢,反而使不少人賠了本。

這兩年,老家發展特色養殖的人家有十多戶,可真正賺到錢的卻一隻手都數得過來,更多的人都是越養越賠,在大家都為此愁眉苦臉的同時,也有不少人疑惑:電視上的那些致富節目還能信嗎?自己的養殖又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事實上,雖然電視上的致富節目看著十分輕鬆,但其中也有不少的門道,如果不能弄清楚其中的彎彎繞繞,養殖戶也極有可能吃大虧。要想自己不被忽悠,在決定養殖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養殖對象的選擇十分重要,從電視上的節目和廣告來看,農村養殖的種類五花八門,但要想將風險降到最低,一定要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很多動物的養殖都有明顯的地域限制,如果不適宜周邊的環境、水域和氣候,動物的長勢和健康狀況都會受到明顯影響。

另外,在開展養殖項目之前,還要熟練掌握養殖技術以及瞭解銷路和市場行情。養殖技術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如果跨不過技術門檻,項目的發展和成功根本無從談起。而作為產品變現的唯一途徑,農村的特色養殖在銷路上也有不少陷阱。近幾年有不少在農村推銷特色養殖的團隊,表面上和農戶簽訂回收協議,實際上只是為了向農戶販賣種苗,如果沒有固定的銷售渠道,最後只能造成大量的產品積壓,甚至走投無路。

最後,發展特色養殖也要避免一次性的大規模投入,很多人也因此吃了虧,在剛開始對這個行業並不瞭解的時候,有人卻想著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盲目擴大養殖規模,一旦出現問題,遭受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總之,電視上的致富廣告雖然看著誘人, 但其中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正所謂“養殖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各位在決定是否要養殖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以上是農村養殖最常面臨的三個問題,如果你還有其它問題,也歡迎在留言中和我們分享。


山農老兵


電視上類似致富經之類的節目根本就不能信。

那些節目根本就是相當於廣告,誰給錢就把這個機會給誰來讓更多人參與自己所養殖的動植物,但是,作為養殖致富來說,需要具體考慮的方面和角度非常多,非常複雜,那就是意味著同樣的東西,在別人那裡養殖就可以成功,而在自己這裡養殖由於不同的條件因素太多而導致無法成功,但這樣的節目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至少給人們提供了一些明確的信息,但是這類節目還有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就是有時候甚至推廣的養殖項目根本就是不合法或者說是不符合生態發展觀唸的。

像說養龜致富的節目中就對龜鱉的養殖前景大加讚賞,但養了的人都知道這些也只不過是在炒作做泡沫,最終龜的價格肯定是要崩盤的,而在這之前能騙幾個就篇幾個。另外就是養殖野生動物是需要法律許可的,不能看電視上養了掙錢就養,而忽略了法律相關的問題。


野生青年陳


看了題主的這項問答題,"為什麼電視上一養就富,農民一養就賠"?一下子就差點沒笑出聲來。

記得是中央電視臺CCTV一7農業節目頻道,講述的是湖南的一個農戶發展"稻田養魚"模式,農田的四周挖溝,中間種植水稻,魚可以通過四邊的水渠到稻田覓食,這是無可厚非的,滑稽的就在稻田裡的魚的命名上,主人說我的魚是吃稻花長大的,故名為"稻花魚",主持人也在幫他大吹大擂,什麼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原生態食品等等,並且說這魚俏銷得很,每市斤可賣到15元,並且市場供不應求。其實稍有點農業知識的人都知道,水稻從抽穗期到灌漿成熟也就30~40天左右,其中揚花期也就10多天,如果這個魚靠吃稻花而生長,恐怕早就餓死了,你說這不是忽悠人嗎?

你看了我講的這件事,就知道為什麼"電視上一養就富,農民一養就賠"的原因了,電視臺對這類節目不審核,不調查,不負責,所以對種養殖戶來說,要慎重行事。


知足常樂41418792


電視上的某些廣告真的是不能信,這就像是那些所謂的專家,大家應該知道劉洪斌等人吧各個都是所謂的磚家,原來就是街頭五十塊錢請的人,背一背臺詞而已,而那些養殖的節目到底能信嗎。那就是根本不能信的,也啥這麼說。

事實發生的事情

兩年前有一個叫做經濟臺的某某,我就不說了因為是喝協設會,它因為替某人現實廣告,往自己的腰包裡面放入了2後面有8個0的資金,他是一個臺長,因此呢就揭露了這樣的一個事實,電視上的都是童話,並不能信。當然了他們也有成功的,這個你不能否認都是賣種苗的。


這叫做炒種

一般的方法不僅僅是在經濟電視臺上播放,他們更多的是找一些所謂的專家來訪談,說是有了新品種或者是新的養殖技術,一般就是這樣的炒種行為,例如黃粉蟲的養殖,蠍子的養殖,或者是鵝苗的養殖。這樣的人一般在江蘇沭陽是比較大,也是比較出名的,養殖蠍子的哪裡都有,一般有河南,山東和安徽的。

這種事情自己的親人遇見過,我伯父,而且以前也寫過類似的文章,一般情況下都是賣種苗,因此大家要考慮清楚再投資,有一句話說的好“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我在電視臺工作過,我給說點乾貨吧,電視的作用往大了是迎合國家發展趨勢,國家想發展農村,於是就做一些農村養殖能賺錢的項目說明,至於節日是做出來的,主要人公說的內容,全是導演安排設計好的,所以賺不賺錢是導演說的算。而對電視臺來說是完成工作,並不是招商,當然除了廣告除外,廣告的目的是招商,這些都會標明,因為廣告法說的非常清楚。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真實的,確實有人養牛發財了,大家都聽說,然後有記者去報導了,這一報導就會導致大家都養牛,所以市場還會好嗎,就不會了,所以問題就出現了,電視上的賺錢項目不要看,更不要去信,都沒有用的。


張坤同學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相信很多的農民朋友都喜歡看電視上面的致富節目,我本人也很喜歡看,有時候看過之後還會感慨,別人靠養殖或者種植業都能夠發家致富,簡直太厲害了,有時候自己還會感慨,要是當初回家搞養殖現在也發財了。

後來這種節目看多了,每次看都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只不過主人公和養殖的東西換了,但是每次的套路都是幾乎一樣一樣的。這些節目的套路大多都是創業者在開始的時候就覺得養殖某種東西前景會不錯,但是大家都不會支持他,甚至覺得他是在痴人說夢。然後主人公自己堅持,小打小鬧的掙了一些錢,這時候主人公開始不滿足現狀,希望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這時候主人公幾乎上自己掙到的錢以及借的錢全部都投進了自己的養殖企業。這時候就會出現一些非常嚴重的意外情況,出現企業大賠的情況。主人公非常沮喪,但是痛定思痛,經過自己的不斷的努力終於走出了事業的低谷,成功的讓自己的企業重新走向巔峰。

這樣一波三折的劇情簡直就是一部正能量滿滿的勵志典型故事啊。這些故事一般都是充滿創新的思維,並且主人公都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並且都很具有自己的思想,這些劇情非常容易勾起人們的閱讀興趣,並且容易引起一些想要從事這些養殖業的人們的共鳴。但是大家不能夠忽略的一點就是這些都是一些電視節目,裡面的真是成分還是有待考量的。電視節目或多或少的會存在一定的誇張的成分,這些都是為了節目效果更好。還有一些電視臺為了追求收視率,博得觀眾的眼球,很有可能都沒有進行真實性的考量。

之前看有網上爆料說,江蘇地區一個鎮上養殖鱷魚的農戶賠了不少錢,但是為了宣傳自己的養殖場想法設法的上了電視節目,在節目裡他成了一位非常具有商業頭腦,養殖鱷魚掙了幾千萬的大老闆。上了節目之後的這個人,拿著自己上過節目的影像資料到各地行騙,現在已經被以詐騙罪抓捕了。所以這些致富節目當中不僅存在誇大的成分,也有養殖企業的廣告宣傳成分在其中。當然對想要從事養殖行業的農戶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參考性。不過還是需要我們認清節目和現實的差距的。任何行業都不會讓我們一夜暴富的,所以還是需要大家腳踏實地的幹,再加上一些運氣和頭腦才可以。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電視上宣傳的致富項目信與不信全在於你自己,不可全盤否定,是要根據個人的能力大小區別對待。就說養泥鰍及龍蝦,你說這兩項目能致富嗎?但到了你手中可能虧的一踏糊塗。我老表就一道工序沒幹好,死的很慘!鄉下白鷺多,沒按天網,結果餵了白鷺。再說最簡單的放養雞,有人在電視上或頭條裡給你拼命算,一畝地養多少隻,一隻雞到賣吃多少料,小雞買來多少錢等等,最後你一次賺多少。可惜他千算萬算沒算你這個人幾斤幾兩,能有多大技術,能有多大營銷能力,能吃多大苦。沒技術,一旦遇疾病,全軍覆沒不是沒可能;沒營銷能力,該賣賣不出去;不吃苦,銅錢賭賭,該保溫不保溫,該散熱不散熱,結果可想而知。電視上的真的、好的致富項目很多關鍵技巧人家是不會外傳的,這就是他成功的商業秘密。他是用心血和錢換來的,憑什麼無私奉獻,增加競爭對手!電視上的致富項目,成功有他的成功道理。你學著做,虧也有虧的原因。


浙北布衣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這些虧的人too young too simple。對於電視網上的這些文章報道,不說是假的,但是不是每個項目都適合每個人啊?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而且要知道同行不同利的道理,就算同樣的項目,同樣的地方,一模一樣的養殖方式,但是但是不同的人去做結果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只是看到網上或者電視上一些報道就盲目的跟著去做,那你虧了你能怪誰呢?

電視上網上的這些農村創業故事,先不論真假,要知道中國有14億人口啊,有超過一半是農村人,從事農業人不說有超過有一半的,但是一兩億人口從事這行的人怎麼還是有的吧,這麼多人中間找出幾個養殖種植成功的人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嘛。對於這些故事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不是說你去了就能成功的。

而且所謂的那些創業主人公,其實裡面也是有很多問題的,我現在就在農村搞養殖種植,那些記者什麼的也是自己有時候主動找上門來的,或者說你給一些錢給那些記者,他們也會寫的。這些故事看看就行了。真的沒必要看了就要跟著去做。

還是之前說的那些,即使都是真的,別人做成功了,自己虧了然後就說別人是騙人的,如果真的都那麼容易成功的話,那麼每個人都跟著來做的話世界上還有窮人嗎?

養殖種植的風險本來就很大,自己如果什麼都不懂只是簡單的看幾個故事就回農村創業的話,那麼只能說自己太不成熟了,這個怨不得任何人。

農村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張家界小伍


這個問題帶有普遍性。

一類是電視臺創辦的致富類欄目,如央視二套的《生財有道》、七套的《致富經》、陝西農林衛視的《致富故事會》等。應該說,電視臺的視野是全國,作為官辦節目,製作是比較嚴謹的,所選取的案例也基本是真實可信的。但為了節目的觀賞性及視覺效果,所取的案例往往非常典型,也不排除其中有剪輯、加工的成分——畢竟全國那麼大、行業那麼多,選取其中一兩件典型案例還不是太困難。

問題在於:其一,一兩件典型案例並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簡單的模仿肯定行不通。其二,成功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對細節的把控,有時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可能就是致命問題,也有可能一著不慎,導致滿盤皆輸。其三,創業需要持之以恆,不懈努力,不斷修正、完善。其四,大多數種養類項目的技術含量不高,不可能存在暴利的情況,靠的是規模效益。其五,成功不是必然,還有許多偶然的成分。所以,觀看致富類節目,只要能從中受到啟發、借鑑思維方式就是最大的收穫;創業需要另闢蹊徑,千萬不可生搬硬套、簡單模仿。

另一類是廣告類節目,電視只是一個載體,電視臺也不具備鑑別真假的能力,當然也有利益的驅使。大家可以笨想:一個需要花錢做廣告的項目,能是好項目嗎?

還有新聞類節目帶出的項目,因為稀有,才能成為新聞,倘若大家跟風,很快就會爛大街!所以,能上新聞的項目要麼難度很大,要麼隱藏了關鍵節點。請務必慎重對待。


北大屠夫陸步軒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覺得很搞笑,因為上電視的產品絕大多數人都會跟風去做,所以農民要進入這個行業肯定是虧本的。

那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為什麼這個電視上面一放這個養殖的產品他們就會致富,那麼農民們一去養,那肯定就得賠錢。

誇大成分。

基本上在電視上面播放的產品,基本上都會屬於誇大成分的那一種養殖的產品。


他們總是展示成功的一面,但是跟失敗諸多的原因,從來不會提及,也不會告訴農民們有多少這個容易失敗的產品,這個問題有多少?技術要求有多高,他們從來不會說這個東西。

地區不適應。

這個還真是這麼一回事,因為很多產品呢,它有特定的習性,所以導致了在他們那一帶地方養殖,或許成功的幾率比較大。

但是遠離了他們那些相同的條件,氣溫氣候地形地帶的呢,就是原因了就會形成了養殖的產品,入不敷出。

所以他不適應的時候你怎麼養殖,那肯定是虧本的。

太多人一下子投入。

還有就是這麼一個問題,當你們看到這個產品很好的時候,大家都想養殖,所以過於多人的時候一下子投入這個養殖的行業當中,就肯定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

所以當供大於求的局面出現的時候,這個時候呢,這個產品肯定的價格會不斷的往下跌。

所以這個就是為什麼電視上播放他們總是難過發財致富,對於我們農村裡面養殖,那它就會形成這個虧本的現象。

【關注懂農帝就是關注農村的狀況,懂農帝與大家一起關注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